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新一代高品质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的研发,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

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

1.推荐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

项目针对适应复杂重载环境下的新一代高品质沥青及混合料设计理论和方法、新材料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如下:

1.揭示了高劲度沥青胶结料、级配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全面均衡提升混合料性能的规律,建立了适应特殊荷载环境下的高劲度沥青混合料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基于高劲度胶结料性能的混合料设计参数选择方法和性能评价标准,发明了针对不同特殊荷载环境下的典型铺装结构。

2.提出了“先模量梯级升级,后改性”的胶结料性能综合提升技术,建立了复杂重载环境条件下高劲度沥青胶结料技术体系,发明了综合性能优越的系列宽工作域硬质沥青、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新型高劲度耐久性沥青混合料。

3.开发了高劲度沥青规模化工业生产装置和工艺技术流程,提出了高劲度沥青生产均匀性控制技术和施工温度确定方法,形成了高劲度沥青胶结料及其混合料生产、施工与质量控制的成套技术,实现了严酷荷载环境作用下沥青铺装耐久性设计与工程应用。

相对于国内外同类技术,成果实现了新一代高品质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的研发、设计与规模化应用,拓宽了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技术领域,科技创新性显著,成果广泛应用于长大纵坡道路、大容量公交专用道与港湾、港区公路与港口专用道、重载桥面铺装及机场跑道等,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极大降低了道路工程的运营维护成本,推广应用前景显著。

项目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照山东省科学技术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公益类)。

2、推荐专家意见:

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的山东公路学会秘书长杨永顺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研究院孟书涛研究员基于对项目内容的了解,认为该项目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有关推荐条件和标准所规定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奖条件,所填推荐意见客观、真实,本人同意作为该项目的推荐专家予以公布,其推荐意见如下:

1.杨永顺专家推荐意见:

该项目针对传统沥青胶结料与混合料无法满足复杂荷载作用下特殊道路(如长大纵坡公路、大容量公交专用道与港湾、港区公路与港口专用道、重载桥面铺装及机场跑道等)使用需求及单一模量提升技术手段的不足,通过系统研究攻关,取得了系列显著研究成果,发明

了适应复杂荷载环境的典型铺装结构,实现了新一代高品质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的研发、设计与规模化应用,拓宽了沥青路面材料的应用技术领域,实现了研究成果的工程推广应用。

该项目揭示了高劲度沥青胶结料、级配结构相互作用提升混合料性能的机理,建立高劲度混合料设计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基于高劲度胶结料性能的混合料设计与评价体系;提出了“先模量梯级升级,后改性”的胶结料性能综合提升技术,构建了复杂重载环境下的高劲度沥青胶结料技术体系,研发了综合性能卓越的基质沥青、硬质沥青和复合改性沥青等宽工作域高劲度胶结料,开发了基于高劲度胶结料的新一代耐久性沥青混合料;提出了高劲度沥青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作业参数,开发了规模化生产专用装置和工艺技术流程,形成了胶结料与混合料生产、施工与质量控制的成套技术。

项目取得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编制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各1项,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13项,部级优秀工法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篇,2项核心技术成果被纳入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促进了我国石油沥青行业的系统转型与升级,提升了沥青铺装层耐久性能。

成果在我国重载公路、港口、机场、城市道路等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并开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工程中应用推广,降低了道路运营维护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推荐申报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孟书涛专家推荐意见:

该项目经过产研结合和联合攻关,在适应复杂重载条件下的高劲度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设计理论和方法、新材料研发、设计与规模化生产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揭示了高劲度沥青胶结料、级配结构相互作用对混合料性能提升影响的机理,建立了适应典型荷载环境的高劲度沥青混合料设计理论及方法,提出了胶结料性能综合提升技术,建立了高劲度胶结料体系技术体系和基于高劲度胶结性能的混合料设计与评价体系。

项目开发了性能优越的系列高劲度胶结料,建立了高劲度沥青规模化工业生产装置和工艺技术流程,提出了高劲度沥青均匀性控制技术和作业温度确定方法;开发了基于高劲度沥青结合料的新一代高品质耐久性沥青混合料,推荐了针对不同特殊荷载环境的典型铺装结构,形成了混合料生产、施工与质量控制的成套技术,拓展了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工程应用技术领域,实现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项目取得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编制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各1项,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13项,部级优秀工法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篇,2项核心技术成果被纳入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促进了我国石油沥青行业的系统转型与升级,提升了沥青铺装层耐久性能。

成果在我国重载公路、港口、机场、城市道路等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并开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工程中应用推广,降低了道路运营维护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推荐申报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求,严酷荷载条件下的特殊道路(如

长大纵坡公路、大容量公交专用道与港湾、港区公路与港口专用道、重载桥面铺装及机场跑道等)大量建设,近年来我国极端高低温天气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气候条件复杂,现有国际上常用沥青胶结料与混合料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目前通常采用的单一模量提高技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车辙能力,但导致了混合料抗疲劳、抗水损害及抗裂性能的下降,造成了使用寿命的缩短。建立适应严酷荷载环境的、国际化的高劲度耐久性沥青混合料设计与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并实现工程应用,已成为全世界道路行业的共同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在交通运输部联合攻关科技计划等支持下,在适应复杂重载条件下高劲度沥青及混合料设计理论与方法、新材料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关键技术、材料、结构、生产装置及质量控制等系列成果,编制了行业规范和标准,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主要创新点如下:

1.揭示了高劲度沥青胶结料、级配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全面均衡提升混合料性能的规律,建立了适应严酷荷载环境下的新一代高劲度耐久性沥青混合料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基于高劲度胶结料性能的混合料设计参数选择方法和性能评价标准,发明了针对不同特殊荷载环境下的典型铺装结构。

2.提出了“先模量梯级升级,后改性”的胶结料性能综合提升技术,建立了复杂重载环境条件下高劲度沥青胶结料技术体系,发明了综合性能优越的系列宽工作域硬质沥青、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新一代高劲度耐久性沥青混合料。

3.开发了高劲度沥青规模化工业生产装置和工艺技术流程,提出了高劲度沥青生产均匀性控制技术和施工温度确定方法,形成了新一代高劲度沥青胶结料及其混合料生产、施工与质量控制的成套技术,实现了严酷荷载环境作用下沥青铺装耐久性设计与工程应用。

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编制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各1项,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13项,部级优秀工法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篇,2项核心技术成果被纳入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高劲度沥青规模化生产线和产业基地,极大促进了我国石油沥青行业的系统转型与升级,全面提升了严酷荷载环境作用下沥青铺装层耐久性能,极大拓宽了沥青混凝土材料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技术领域,在我国重载公路、港口、机场、城市道路等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并开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工程中应用推广,提升了我国沥青路面技术的国际化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四、客观评价:

1.2015年4月3日,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在济南主持了本项目的子课题交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