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4上导学案:第4课时 练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677.50 K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练习课编写教师
授课时间第5课时审核人
学习内容教材第78-80页练习十四
学习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中试商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环节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1、摘智慧星★
284÷70 = 372÷80 = 539÷88 = 284÷73 = 372÷81 = 539÷90 = 189÷23= 396÷58= 160÷31=
480÷55= 414÷46= 176÷25=
2、()里最大能填几?
20×( )﹤65 50×( )﹤395
91×( )﹤554 42×( )﹤262
90×( )﹤643 70×( )﹤165
3、下面是一水果店进货记录单。
算一算,哪种水果进的箱数最多?
4、一个小型养鸡场有98只鸡,平均每层放20只鸡,需要几层的架
子才能放下?
5、一种裤子,买1条是25元,买2条是42元。
王叔叔有242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条?还剩多少钱?
品种 每箱质量(千克) 总质量(千克) 芒果 28 140 荔枝 32 192 杨桃 19 133 自我总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
兴、一般、痛苦)
教学反思。
练习课第2课时平移(1)教材第86页例3及相关练习1.结合操作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
2.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投影仪课件播放生活录像:电梯上下运行、拉开推拉窗的窗扇、升降国旗拉抽屉等场景。
师:这些是什么现象?(生回答:平移)想一想,在平移的过程中,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呢?它们的什么没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引导学生明确平移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形状、大小、方向没变,位置变了。
师:我们已经对平移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把平移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平移)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图)1.动手操作,画平移图形。
师:把图形向上平移5格,你准备怎么移?学生拿出方格纸自己操作,小组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
教师用课件动画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点确定平移的距离,把原图形每个点平移后的位置找到,再连起来,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把图形向右平移7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刚才我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了按要求平移后的图形,如果给出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让大家看图填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你们会填吗?(1)分别指出两处要填空的虚线图,让学生直观猜测:图形向哪平移了几格?指名学生回答。
生1:向左平移6格。
生2:向下平移5格。
(2)启发质疑。
师:现在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之间分别隔了3格和2格,为什么说图形平移了6格和5格呢?(3)讨论交流。
师:要准确地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后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只要数一数对应的点或对应的线段平移了几格,就知道这个图形平移了几格。
不能只数它们中间的格数。
1.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一、教材编写意图。
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
1(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包括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和十进制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把整万、整亿数改写成用万、亿做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目录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第12课时综合练习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课2时练习课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第2课时角的度量 ....................................................第3课时角的分类 ....................................................第4课时角的画法 ....................................................第5课时练习课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 第6课时练习课 ......................................................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 ..................................................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 ................................................ 第4课时练习课 ......................................................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 .............................................. 第6课时认识梯形 .................................................... 第7课时练习课(一) ................................................ 第8课时练习课(二) ................................................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第1课时口算除法 ....................................................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 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 ..................................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 .................................................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 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 第3课时练习课 ......................................................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第2课时烙饼问题 .................................................... 第3课时田忌赛马 .................................................... 第4课时练习课 ...................................................... 第九单元总复习 ......................................................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 ......................................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 ......................................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 ........................................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 ........................................ 第6课时统计复习 .................................................... 第7课时复习课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4课时画角人教新课标
部署
传授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角
的丈量,知道怎样
丈量一个角的度
数,那么要画一个
已知度数的角该怎
样操纵呢?
2.下面我们就来学
习怎样画角。
(板书
课题)
1.回顾交流,探究画角的要
领。
2.明确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1.填空。
量出下面按各角的度数。
()()()
答案:90°45°60°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尝试画角。
(1)组织学生自己
画一个60°的角。
(2)引导学生交流
用量角器画角的历
程。
2.总结画角的要
领。
(1)敷衍画角你有
1.(1)学生尝试画一个60°
的角,有的学生用三角尺画。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是怎
么画角的。
2.(1)学生交流画角时遇到
的困难。
如根据哪一圈的度数
确定另一边的位置等,同砚间
讨论办理。
(2)总结画角的要
领。
(见课本第43页)
2.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
个钝角。
答案:
3.用量角器画出下面各度数
的角。
练习课知识点3: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4题。
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1)2012年故宫博物院宣布,现有藏品一百八十万七千五百五十八件,其中珍贵文物一百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九十件。
(2)全世界鱼类有一万九千零五十六种。
分析:先写出各数,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答案:(1)18075581807558≈181万16844901684490≈168万(2)1905619056≈2万3.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60926000≈ 550300≈83460 ≈ 6098000≈50608091≈ 30030000=答案:60926000≈6093万550300≈55万83460 ≈8万6098000≈ 610万50608091≈ 5061万30030000=3003万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14~15页第3,5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课堂小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熟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平均数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5分钟左右)1.出示图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谈话: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
第6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导学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通过练习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本单元所学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
2. 本单元相关的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3. 本单元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本单元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练习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难题,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本单元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交流的表现。
第4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三角尺学具准备:三角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拿的这张纸是什么形状?(长方形)你能在长方形纸上找到我们学过的平行和垂直吗?2.你会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吗?同样地,我要是拿出一个正方形,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会画吗?(板书课题)1.同学们自由交流。
2.学生独立画一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在一个正方形中,有()组线段互相垂直。
A.1B.2C.3D.4答案:D2.画一个宽为2cm,长为3cm的长方形。
答案:3.在一个长方形里截取最大的正方形,只能截取一个吗?为什么?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吗?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位置关系?①长方形:对边平行且长度相等,邻边互相垂直;②正方形:对边平行,邻边互相垂直且四条边相等。
1.(1)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自由交流。
(2)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2.(1)学生在交流中得出:需要提高。
5.过顶点A作三角形的垂线段。
答案: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相互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
(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课件一:为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实验小学与希望小学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学生们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准备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们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
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个美术颜料6元,买2盒要花多少钱?20盒呢?200盒呢?学生完成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6×2=6×20=6×200=**小组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二进行集体交流教师出示课件三:根据8×50=400,直接写出积。
16×50=32×50=学生自做后教师演示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教师出示课件四,学生小组合作计算80×4=40×4=20×4=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
计算器:On/c开和清除键386+179 825-138
Off关闭键26×39 312÷8
第十课时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一课时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第二课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画角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2.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 画角的方法4. 角的分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画角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画角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
(2)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角,进一步巩固角的定义。
2. 探究新知(1)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①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角,让学生比较大小。
②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③通过实例,让学生举例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学习画角的方法①教师示范画角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②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尝试画角。
③学生相互交流,总结画角的方法。
(3)角的分类①教师讲解角的分类,并结合实物进行说明。
②学生观察实物,找出不同类型的角。
③学生举例说明各类角的特点。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39页练习题1、2、3。
(2)教师批改,学生互评,针对错题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易错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40页练习题4、5、6。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角,思考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2.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 画角的方法4. 角的分类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对角的定义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理解不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练习课∣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
二、教学内容1. 练习整数乘除法的计算。
2.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整数乘除法的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除法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练习(1)整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出示一些整数乘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2)整数除法的计算练习出示一些整数除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混合运算练习出示一些整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 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乘除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5.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一些整数乘除法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练习整数乘除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What’s your class timetable today? Write down the subjects.1.Let’s look at others’ information on the message board.①Where is the text fro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What’s the topic of the tex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What can you see on the message boar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hat can you predict from their usernam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b Read the message board about the students’ favourite subjects. Underline all the school subjects each student ha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c Read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5.Read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① What subjects do Mike and Binbin both hav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How does Mike feel about musi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What does Wu Binbin learn in his maths cla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Do you like music or maths? Wh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Read again and complete the mind map.1.2a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groups and complete the mind map with your own2.2b Write a message using your information and post it on the board.3.Let’s thinkWhy do we have to learn so many subjects?What can you learn from different subjec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参考答案】1.Watch the video and find out Sherry’s class timetable.2.Fill in Sherry’s class timetable1.What’s your class timetable today? Write down the subjects.1.Let’s look at others’ information on the message board.①Where is the text from?They are two posts(帖子)from the Internet.②What’s the topic of the text?Maybe they are about different subjects.③What can you see on the message board?There are two users.Mike Davis and Wu Binbin.2.What can you predict from their usernames?Maybe Mike’s favourite subject is music.Maybe Wu Binbin’s favourite subject is math.3.1b Read the message board about the students’ favourite subjects. Underline all the school subjects each student has.4.1c Read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5.Read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① What subjects do Mike and Binbin both have?Maths,history,English,and IT.② How does Mike feel about music?Music always makes him happy.③ What does Wu Binbin learn in his maths class?He learns how to work out maths problems in class.④Do you like music or maths? Why?I (don’t) like music/maths because...6.Read again and complete the mind map.1.2a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groups and complete the mind map with your own。
全册同步(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全面改革,力求以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启发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编写的。
为了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我们编写了这本全册同步(导学案),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概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二单元乘法,第三单元位置与方向,第四单元运算定律,第五单元乘法,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八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涵盖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初步知识、量的计量、统计初步知识等内容。
三、导学案设计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导学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知识与能力并重:导学案在强调知识掌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导学案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提供详细的解析和指导。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学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导学案内容安排1. 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
2. 知识梳理: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 重点解析: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4. 实例讲解: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5. 练习巩固:提供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 思维拓展:设置一定的思维拓展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 评价反思: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练习课∣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练习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数的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解决问题等。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目进行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采用游戏化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练习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目进行教学。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要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4课时练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4课时练习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条形统计图的巩固练习,另一部分是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经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如何准确地绘制条形统计图,如何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条形统计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回顾: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条形统计图案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44、4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7以内加减算式卡片,0—7的数字卡片,6、7的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
7-3 6+1 7-1 6-3 3+4
2+2 1+6 4—3 7-4 5-4
2+5 2+4 3+3 2+3 7-7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九第10题。
指定时间,看谁能够一次做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九的第12题。
学生独立看图思考,将算式填在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