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大黄
- 格式:pptx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4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大黄的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掌握大黄的鉴定方法,提高中药材鉴定技能。
二、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含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泻下、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
大黄的鉴定主要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色谱鉴别等方面进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黄药材、大黄粉末、乙醇、氯仿、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氢氧化钠试液、硫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浓盐酸、乙酸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微量升华装置、紫外分析仪、pH计、分光光度计、色谱仪、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性状鉴别(1)观察大黄药材的外观: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
(2)观察大黄药材的质地:质坚实。
(3)观察大黄药材的断面: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4)观察大黄药材的气味: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2. 显微鉴别(1)制片:取大黄药材横切面组织切片,用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制成永久制片。
(2)镜检:观察大黄根茎横切面组织切片,自外向内观察其主要组织特征:① 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② 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③ 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④ 形成层环明显。
⑤ 木质部导管稀疏,非木化。
⑥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⑦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
3. 理化鉴别(1)酸碱度测定:用pH计测定大黄药材的酸碱度,大黄药材的pH值应在3.5~5.5之间。
(2)大黄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药材中大黄酸的含量,大黄酸含量应不低于0.5%。
4. 色谱鉴别(1)制备大黄药材的氯仿提取物。
大黄鉴定实验报告大黄鉴定实验报告引言: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市场上的大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为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大黄鉴定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对大黄的进一步研究建议。
实验目的:1. 鉴定市场上常见的大黄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 分析大黄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3. 提供有关大黄的质量控制和鉴定方法。
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从市场上购买了10种不同品牌的大黄样品。
2. 外观检查:观察大黄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3. 质量评估:使用质量评估方法,包括湿润度、含水量、灰分等指标。
4.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大黄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1. 外观检查:所有样品的外观特征相似,呈现出黄褐色的颜色,具有典型的大黄形状和气味。
2. 质量评估:样品的湿润度、含水量和灰分均在合理范围内,符合质量标准。
3. 化学成分分析:HPLC分析结果显示,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
其中,大黄素的含量在不同样品中存在一定差异,而大黄酚的含量相对稳定。
讨论:1. 外观特征的相似性表明市场上的大黄样品质量较为一致,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2. 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样品的湿润度、含水量和灰分均在合理范围内,符合质量标准,进一步验证了大黄的质量良好。
3.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这两种成分对于大黄的药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 大黄素的含量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域、生长环境和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5. 进一步研究大黄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和质量控制方法,有助于提高大黄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结论:通过对市场上的大黄样品进行鉴定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大黄样品的外观特征相似,质量较为一致,符合质量标准。
2. 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具有重要药理作用。
3. 大黄素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根及根茎类中药理化鉴定大黄(一)大黄,是根及根茎类中常见的一种药材。
它的名字源于其根茎呈黄色。
在传统中医药中,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清热泻火、泻下通便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大黄在药理化学鉴定方面的研究。
一、化学成分大黄的主要成分有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重钙、大黄素等。
其中,大黄素是大黄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
大黄素具有润肠通便、抑制炎症、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二、药理作用1.通便润肠:大黄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内容物的排泄,达到通便润肠的作用。
2.抑制炎症:大黄素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抗菌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4.抗氧化作用:大黄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助于减少氧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
三、药理鉴定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成分分析方法。
在分析大黄时,可以通过HPLC技术对大黄素等成分进行分离和测定。
2.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可以对大黄酸、大黄酚等成分进行分离和测定。
这种方法优点是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并且可以使用多种检测方法。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利用大黄中含有的成分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进行测定,以此得到大黄的光谱图像。
通过对其光谱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
以上是大黄的药理作用和药理鉴定方法的简要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大黄虽然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作用,但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用法,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黄的基本性状和显微特征。
2. 掌握大黄的微量升华实验方法。
3. 鉴别大黄粉末的真伪和质量。
二、实验原理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蓼科植物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实验是中药鉴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大黄粉末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升华物,可以鉴定大黄的真伪和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大黄粉末(购自药店或药材市场)2. 乙醚3. 碱液4. 氯化钠5. 硫酸6. 乙醇7. 稀甘油8. 水合氯醛试液9. 1%碘化钾溶液仪器:1. 生物显微镜2. 酒精灯3. 载玻片4. 盖玻片5. 吸水纸6. 火柴7. 擦镜纸8. 微量升华装置四、实验步骤1. 大黄粉末性状鉴定:- 取少量大黄粉末置于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稀甘油,混合均匀。
- 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大黄粉末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 大黄粉末显微鉴定:- 取大黄粉末少量,加入适量水合氯醛试液,制成制片。
- 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包括细胞壁、细胞核、细胞间隙等。
3. 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置于微量升华装置的样品台上,加热至样品开始升华。
- 观察升华物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与标准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结果进行对比。
4. 大黄粉末碱液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碱液,观察颜色变化。
5. 大黄粉末氯化钠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氯化钠,观察颜色变化。
6. 大黄粉末硫酸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硫酸,观察颜色变化。
7. 大黄粉末乙醇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乙醇,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大黄粉末性状鉴定:- 大黄粉末呈棕黄色,粉末细腻,具有特有的香气。
2. 大黄粉末显微鉴定:- 细胞壁呈薄壁性,细胞核明显,细胞间隙较大。
3. 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实验:- 升华物呈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与标准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结果一致。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黄的性状特征,掌握大黄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2. 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 分析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探讨其药理作用。
二、实验原理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通便等功效。
大黄中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以大黄素、大黄酚等为主要代表。
本实验采用pH梯度提取法提取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乙酸乙酯、氯仿等。
2. 实验仪器:超声波清洗器、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薄层色谱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将大黄粗粉过筛,取适量粉末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甲醇,研磨成匀浆,过滤得滤液。
2. pH梯度提取:将滤液依次加入不同pH值的NaHCO3、Na2CO3、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分别收集各层溶液。
3. 蒽醌类成分提取:将各层溶液依次用氯仿萃取,合并氯仿层,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得大黄蒽醌类成分提取液。
4. 薄层色谱分析:将提取液点于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乙酸乙酯(体积比8:2:1)为展开剂进行展开,晾干后,用紫外灯检测,观察斑点颜色和位置。
5. 纯化与鉴定:根据薄层色谱结果,选择合适的斑点进行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黄性状特征:大黄呈深棕色或红棕色,味苦,微涩。
粉末状,质地坚硬。
2. pH梯度提取结果:在pH值为10的Na2CO3溶液中,大黄蒽醌类成分提取效果最好。
3. 薄层色谱分析结果:在氯仿-甲醇-乙酸乙酯展开剂下,大黄蒽醌类成分在紫外灯下呈现蓝色荧光斑点。
4. 高效液相色谱鉴定结果:大黄蒽醌类成分鉴定为大黄素、大黄酚等。
六、结论1. 通过pH梯度提取法,成功提取了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
2. 大黄中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酚等,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
3. 本实验为大黄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药大黄的鉴定
大黄(Rheum palmatu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传统中药材,通常用于治疗便秘、肝胆疾病和消化问题等。
鉴定大黄的质量和纯度对于中药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鉴定大黄的一些常见方法和要点:
1.外观特征:大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大型叶子和红褐色至
棕褐色的根茎。
鉴别大黄时,首先要检查其外观特征,包括颜
色、形状和质地。
2.切面特征:大黄的根茎切面通常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并且具有
明显的纤维组织。
切割植物材料并观察切面可以帮助鉴别真正
的大黄。
3.气味:大黄通常具有独特的气味,一种苦味和酸味的混合物。
这种气味可以用来鉴别大黄的真伪。
4.溶解性:将大黄粉末放入水中,大黄粉末应该能够在水中溶解,
形成橙红色的溶液。
这是大黄的一个鉴别特征。
5.化学成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检
测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如大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
鉴别大黄的质量和纯度。
6.微生物和重金属检测:大黄作为一种中药,需要进行微生物和
重金属的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纯度。
7.来源和产地:确保购买大黄时了解其产地和来源,因为不同地
区的大黄可能具有不同的品质和特性。
8.与专业药剂师咨询:如果不确定大黄的真伪或质量,最好咨询
专业药剂师或中药医师的意见。
请注意,鉴定中药材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在购买大黄或任何其他中药材时,最好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化学反应法鉴别大黄的原理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通便、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
在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鉴别大黄的原理常使用化学反应法。
化学反应法鉴别大黄的原理基于大黄中所含有的特定化学成分对特定试剂发生反应,从而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特征来判断是否为大黄。
以下为常见的几种化学反应法鉴别大黄的原理:1. 蒽醌试验法:大黄中含有丰富的大黄素,蒽醌试验法是利用大黄素与硫酸、硝酸等试剂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特征性的颜色变化进行鉴别。
将大黄粉末与硫酸混合,生成红色、橙色或紫色的反应产物,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大黄。
2. 雷公藕皮试验法:大黄中的蒽醌类物质与亚甲基蓝等试剂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特征性的绿色颜色变化。
将大黄粉末与亚甲基蓝溶液混合,观察是否出现绿色反应产物,即可鉴别大黄的存在。
3. 高锰酸钾试验法:大黄中的芳香族化合物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深紫色沉淀。
将大黄粉末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出现深紫色沉淀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大黄。
4. 焦亚硝酸试验法:利用大黄中的酚类物质与焦亚硝酸钠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将大黄粉末与焦亚硝酸钠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出现紫红色化合物,即可鉴别大黄的存在。
以上的化学反应法鉴别大黄的原理基于大黄中特定物质的存在和其与试剂之间的反应所产生的特征性的颜色、沉淀等变化。
这些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大黄。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反应法鉴别大黄虽然简便易行且成本较低,但对于样品的前处理和试剂的选择要求较高,也需要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以确保鉴别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化学反应法仅能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大黄,对于大黄的质量和纯度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方法,如色谱法、质谱法等。
总之,化学反应法通过观察大黄样品与特定试剂反应所产生的特征性变化,来鉴别大黄的存在。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且成本较低,为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大黄(Rhizoma Rhei)是一种常用中药,主要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
提取、分离和鉴定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如下:
1. 提取:将大黄粉末与适量的乙醇或乙醚等有机溶剂进行浸泡提取,较常用的是乙醚提取。
在恒温搅拌的条件下,将大黄与乙醚按一定比例混合30分钟以上,然后进行过滤,过滤液即为提取液。
2. 分离:提取液中含有大黄中的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蒽醌类化合物。
为了分离和纯化蒽醌类化合物,通常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等技术。
柱层析是将提取液通过填料(如硅胶、活性炭等)柱进行洗脱,根据化合物在柱上的亲疏性和相互间作用力的差异,逐步分离目标化合物。
薄层层析则是将提取液涂抹在硅胶或其他载体上的薄层,再通过浸泡,将化合物分离开。
3. 鉴定:分离到目标化合物后,可以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红外光谱(IR)、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官能团,质谱可以用于分析分子的质量和结构信息,核磁共振则可以提供化合物的详细结构信息。
以上是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常用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进行有效地提取、分离和鉴定。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大黄的微量升华实验,观察大黄粉末在特定温度下升华出的结晶形态,并对其进行鉴定,以了解大黄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并验证其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大黄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蒽醌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可以升华,形成特定的结晶形态。
通过观察这些结晶的形状、颜色和反应,可以鉴定大黄的成分,并进一步了解其药理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大黄饮片:取自药店,经鉴定为正品。
2. 研钵、研杵:用于研磨大黄。
3. 载玻片、盖玻片:用于观察结晶。
4. 微量升华装置:用于进行升华实验。
5. 碱液:用于观察结晶的反应。
6. 显微镜:用于观察结晶的形态。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取大黄饮片,用研钵和研杵研磨成粉末,过筛后取适量粉末置于载玻片上。
2. 微量升华:将载玻片置于微量升华装置中,加热至大黄粉末开始升华,观察升华物的形成。
3. 结晶观察:待升华物形成后,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晶形态,记录观察结果。
4. 结晶反应:将升华出的结晶置于碱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1. 升华现象:在大黄粉末升华过程中,观察到有黄色针状、菱状和羽状结晶形成。
2. 结晶形态:通过显微镜观察,大黄粉末升华出的结晶主要为黄色针状、菱状和羽状,形状规则,大小不一。
3. 结晶反应:将升华出的结晶置于碱液中,观察到结晶呈现红色,表明其含有蒽醌类化合物。
六、实验结论1. 大黄粉末在微量升华过程中,能够形成黄色针状、菱状和羽状结晶。
2.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碱液反应,验证了大黄中含有蒽醌类化合物。
3.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大黄的微量升华,为后续研究大黄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升华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结晶的形成。
2. 在观察结晶形态时,应使用适当的显微镜,以获得清晰的观察结果。
3. 实验结果表明,大黄中含有蒽醌类化合物,这与大黄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鉴别大黄的真伪的方法
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因其药性独特,常被用于治疗便秘、瘀血等疾病。
但是,市场上的大黄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那么,如何鉴别大黄的真伪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外观鉴别法
大黄的外观是鲜黄色或浅褐色,表面有少量白色粉末,有清香味。
真正的大黄颗粒完整,大小均匀,没有杂质。
而假大黄的外观则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表面有明显的破损、腐烂、发霉等现象,甚至可能掺杂了其他药材或化学物质。
二、气味鉴别法
真正的大黄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而假大黄的气味则较为刺激,有可能因为掺杂了其他化学物质而产生异味。
三、煎煮鉴别法
将大黄放入温水中煮沸,真正的大黄煮出来的颜色是橙黄色的,而假大黄的颜色则会比真正的大黄要深。
四、化学鉴别法
大黄中含有大黄素、大黄酸等成分,可通过化学检测来鉴别。
真正的大黄含有较高的大黄酸含量,而假大黄中则可能掺杂了其他物质,如有机染料等,这些物质会对化学反应产生干扰。
鉴别大黄的真伪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外观鉴别、气味鉴别、
煎煮鉴别和化学鉴别等。
此外,购买大黄时应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假冒伪劣的产品,以保证疗效和安全。
大黄鉴定实验报告(共7篇)1. 实验目的了解大黄的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掌握大黄的鉴定方法。
2. 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大戟属大黄种树同属植物的干燥根。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大黄酸的大黄素和大黄素苷等。
对于大黄的鉴定,需要对大黄的外观特征和内部构造进行观察,并进行化学实验,检测其中是否含有大黄素等成分。
3. 实验步骤1)观察样品外观:取一定量的大黄样品,观察其外观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以及是否有裂纹等。
2)观察样品内部构造:将样品切开或用金刚石切刀切下草药表面1-2mm,再用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细胞状况、导管分布情况等。
3)检测化学成分:将样品切成小块,在乙醇中加热煮沸,取出过滤后留下颜色较深的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观察是否出现红色沉淀,检测是否含有大黄酸。
4. 实验结果1)外观特征:大黄为一株药用多年生草本,根块长而厚,形状不规则。
表面黄褐色,具有一定的光泽。
切面呈灰黄色,质坚实、致密,可见驳杂细纹。
2)内部构造:大黄的根部组织结构呈均匀的纤维状,其中有少量纤维组织。
3)化学成分检测结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红色沉淀产生,说明大黄中不含有大黄酸。
5. 结论6. 实验误差分析在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操作不当或试剂质量不纯等因素引起误差。
此外,大黄的外观特征和内部构造也会因生长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需要多次进行观察和检测,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7. 实验改进方向在进行大黄化学成分的检测时,可以使用更加精密的仪器和试剂,减小误差的发生,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同时,在进行样品外观和内部构造观察时,可以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药材的特征。
实验二大黄、黄连的鉴定【实验目标】1.掌握大黄的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
2.掌握黄连的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
【实验材料】黄粉末、大黄永久制片; 黄连药材(味连)、黄连永久制片(味连)、黄连粉末。
【仪器与试剂】显微镜、微量升华装置、紫外分析仪、;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氢氧化钠试液、45%乙醇。
【实验内容】(一)大黄1.组织来源:大黄为蓼(liao)科植物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l.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两种习称为“北大黄”,后一种习称为“南大黄”,是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特点。
2.显微鉴别:(1)大黄根茎髓部异型维管束的观察:①髓部宽广,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
②射线呈星状射出。
③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2)大黄粉末: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较大,直径20-160um,棱角短钝。
(人参的草酸钙簇晶直径直径20-68um,棱角短钝)②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
③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um,并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3.理化鉴别(1)微量升华法: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黄色针状(低温时)或羽状结晶(高温时),在结晶上加碱液则成红色(蒽醌类成分)。
a.原理:微量升华法是利用中药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升华物的形状、颜色、或加某种化学试剂观察其化学反应,或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其荧光,或测定其熔点等,对中药进行鉴定的方法。
b.方法:取适量粉末于载玻片,上放二根火柴棒,再加载玻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至粉末开始变焦,载玻片上有升华物凝集时去火待冷,将载玻片取下反转后进行观察;注意玻片要擦干净,首先冒出的烟不要收集。
(2)荧光分析法: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浸lOmin,放冷,取上清液10ul点于滤纸上,以45%的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lOmin,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检查土大黄苷)。
大黄的鉴别摘要::大黄为蓼科大黄属植物,具有中药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长期以来,对大黄生药的鉴定多是依靠其外部形态,性别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验,且难以区别正品大黄和非正品大黄的根及炮制加工后的粉末。
在本文中,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对52种不同产地的大黄样品进行图谱扫描。
采用反向传播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对大黄的近红外图谱进行分类判别,鉴定正品与非正品,识别率达到96%。
关键词:大黄;形状;理化鉴别前言大黄为蓼科大黄属植物,具有中药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个大而色黄,故曰大黄。
中国药典收载的正品大黄有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的根及根茎。
大黄约60种,分布在亚洲温带及亚热带的高寒地区,我国大黄属植物资源丰富,约有40多个种,分布在西北、西南及华北地区。
大黄属的其它种类在不同地区及民间也作药用,在商品中常常混有非正品大黄的根及根茎,但其泻下作用不及正品大黄,有些还可能引起腹痛。
为确保大黄及其产品的临床疗效,需要对大黄样本进行鉴定。
长期以来,对大黄生药的鉴定多是依靠其外部形态,性别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验,且难以区别正品大黄和非正品大黄的根及炮制加工后的粉末。
它性味苦,寒,具有泄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苦寒降泄,清泄湿热的作用。
1·1仪器:显微镜,1·2材料:大黄根及根茎横切面切片,掌叶大黄粉末,蒸馏水,稀甘油,水合氯醛,乙醇,碱液,稀盐酸,乙醚,盐酸,碳酸氢钠,甲醇,0.5%醋酸镁甲醇溶液,4%氢氧化钠溶液。
2方法与结果:2·1显微鉴别⑴根横切面木栓层及皮层大多以除去,偶有残留。
维管束外韧型,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排列稀疏。
射线细胞2~4列,含棕色物质。
薄壁细胞中含多数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⑵根茎横切面髓部宽广,其中常见大型黏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异型维管束排列成环状或散在,异型维管束内方为韧皮部,外方为木质部,形成层呈环状,射线呈星状射出。
大黄的鉴定方法
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具有泻下、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
然而,市场上存在以非正品大黄代替正品大黄的现象,因此,建立大黄的鉴定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常用的大黄鉴定方法包括化学鉴定法和生物鉴定法。
化学鉴定法主要包括乙酰化法和氧化法。
乙酰化法是将大黄中的蒽醌苷乙酰化,通过乙酰化反应,使其转化成葡萄糖醛酸苷。
氧化法是将大黄中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氧化成葡萄糖醛酸苷。
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大黄中的非正品大黄苷。
生物鉴定法主要包括荧光法和组织培养法。
荧光法是通过检测大黄中的荧光物质来确定其真伪。
组织培养法是将大黄组织培养物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中,通过培养基的成分和比例,检测出大黄中的非正品大黄苷。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鉴定方法,如光谱法、色谱法等。
光谱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法、紫外 - 可见光谱法等,可以通过检测样品的光谱特征来确定其真伪。
色谱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可以通过检测样品的色谱图和保留时间来确定其真伪。
大黄的鉴定方法有多种,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
同时,为了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应结合多种鉴定方法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