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概论、基础篇共4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38 MB
- 文档页数:41
推拿学基础第一篇:推拿学基础推拿学基础一、概述(一)定义:1、推拿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于部位或穴位上,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学的内容包括:推拿学基础、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和推拿功法学。
以上五门课程是推拿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目。
2、推拿: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
它属于物理性质疗法、外治法的范围。
它具有简单、方便、安全、易学、经济、且无副作用、无痛苦、无损伤,但疗效又好的特点。
它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药物尤其是化学药物等的副作用的了解,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推拿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关于药物的副作用,古人云:“是药皆有毒”。
即使是补药,长期、过量的服用,亦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谚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多运动。
运动分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对某一个人来说,给他推拿就相当于机体在做被动运动。
所以说推拿亦是祛病延年,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之一。
有报道:长期、大量服用人参,后来产生中毒症状。
日本曾报道过:长期、大剂量服用甘草,产生中毒的病例。
(二)名称:推拿古代称按摩、按跷、按蟜、案皖(音完)等。
目前我国南方一般称“推拿”,北方一般称“按摩”,有的地方混称,“推拿”、“按摩”同时存在。
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明代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
按摩这一名称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的概念所取代,可以说:由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的飞跃,也是推拿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对于“推拿”这一职业,目前我国市场上很混乱。
从事推拿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系统学习过、了解推拿的人很少,精通推拿的人就更少。
像美容院的按摩、发廊的按摩、盲人按摩、洗浴中心的按摩及足浴城、推拿城、按摩中心等场所,这些地方的推拿从业人员就没有系统学习过推拿,有的只是参加过短期培训,有的根本就没学过,他们不懂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生理等方面的医学知识,以致经常出现推拿造成的伤害,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这大大损害了推拿的社会声誉,影响了推拿的健康发展。
第一篇概论第一章推拿、推拿学的定义及特点推拿:是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施术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已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门学科中医理论推拿手法四个部位特定部位(解剖部位、经络腧穴)防病治病(推拿治疗)推拿特点:操作方便、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施术安全、容易推广、保健强身、与康复专业息息相关第二章推拿学的发展源流导引:是一种配合呼吸,进行自我手术操作、自主活动的防治疾病和强身保健的方法推拿的基本治法:1、温法:作用:温阳散寒,适用于虚寒证手法:常常使用摩檫、摆动、挤压等方法,如,脾肾阳虚的泄泻,阴虚胃痛等2、清法:作用:清解邪热,适用于实热症虚热证表热证手法:常用摩檫、挤压手法,对实热,要快、重的手法,虚热,轻、慢手法,如感冒、发热、给快的手法,清热祛邪3、补法:作用:补气血津液的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适用与虚证手法:以摆动、摩檫类手法为主,手法轻而柔和,时间宜长,如老年人脾胃虚弱,肾虚腰痛等4、清法:作用:泻其实邪,适用于下焦实症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也可用挤压法,如食积便秘,可消积泻实5、通法:作用:作用通经络、行气血,适用于经络壅滞受阻,气血不畅手法:挤压、叩击、摩擦等手法,如经络不通的痛症,气血不畅的肿胀6、和法:作用:调经脉、和气血的功效,适用于肝气不舒,脾胃不和,月经不调等证手法:震动、摆动、按法等手法,如肝胃气痛,痛经等7、汗法:作用:发汗解表,祛风散邪,适用于外感表证手法:摆动、挤压等,如感冒、发热等8、散法:作用:活血散瘀、消肿散结,适用于伤科臃肿、症瘕积聚手法:摆动、摩檫类手法,如淤血肿胀,包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