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语音演变的规律和机制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1
新语法学派的语言变化规律原则引言:一、语音变化的规律和原则语音是语言的基础,语音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新语法学派认为,语音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语音的变化往往是有规律的。
比如,音位的变化往往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例如音位的韵尾变化、声调的演变等。
此外,语音的变化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相邻音素的影响、语音环境的影响等。
语音的变化往往是逐渐发展的。
语音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新语法学派强调了语音的渐变性和渐进性,即语音变化是逐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语音变化往往是相对稳定的。
尽管语音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语音系统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语音变化的规律和原则是相对稳定的,它们在不同的语言中都存在。
二、词汇变化的规律和原则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丰富性。
新语法学派认为,词汇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词汇的变化往往是社会和文化的反映。
词汇的变化往往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比如科技的发展、社会变革等都会导致词汇的变化。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词汇不断涌现,比如微信、微博等。
词汇的变化往往是扩展和压缩的过程。
词汇变化既包括新词的产生,也包括旧词的消失。
词汇的扩展和压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词汇变化往往是个体和群体的相互作用。
词汇的变化既受到个体的创造和创新,也受到群体的认可和接受。
新语法学派强调了个体和群体的相互作用,认为词汇变化是个体和群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句法变化的规律和原则句法是语言的结构,句法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灵活性。
新语法学派认为,句法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句法的变化往往是语义的变化。
句法的变化往往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语义,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精准和准确。
句法的变化往往是为了适应社会和文化的变化,满足人们对语言表达的需求。
句法的变化往往是逐渐发展的。
句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谈谈语言演变的规律性问题
:
语言的演变是一件很普遍的现象,它包括三个方面:语音、词汇和语法。
首先,我们从语音开始讨论。
语音学家们普遍认为,语音变化受到人们习惯和
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口音、俚语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一个音节可能会变成另一个音节,或者一个词会发生变化,使得它具有更多的意义。
其次,与语音变化相关的是词汇变化。
新词汇的产生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
的多样性,例如在网络的发展中,新的词汇和说话轜如洪波般涌现。
虽然这些词汇没有正式的写法,但它们也向人们传达了种种信息,如新兴技术、习惯用语等。
最后,语法演变。
语法是一个关于如何使用词汇和句子来构成一段文字的规则。
语法的演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英语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变化和改变。
总的来说,从语音、词汇到语法,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演变的规律性和变化性。
它源于人类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技术和趋势也将延续下去,不断推动着语言的演变。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一、填空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来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缩小)。
“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转移)。
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二是(时间性),三是(地区性)。
3、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组合)规则的变化。
4、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
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
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
6、“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
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替换),用(双音节)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节)为主的格局。
8、研究语音变化的凭借主要有(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和(古代的借词)。
9、“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上(转喻)认知机制引起的。
10、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成分)。
二、单项选择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 C )方面的变化。
A.语义B.语法组合规则C.语法聚合规则D.形态2、以下哪一项表明词义发表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C )A.词义随着祔的发展而发展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3、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
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 (妇女)成为一个词了。
这是( D )。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4、以下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
语音发展的规律语音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规律。
本文将从语音的起源、演化、发展规律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语音的起源语音作为人类最早的交流工具,其起源可追溯到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
人类通过模仿自然声音,逐渐形成了最初的语音系统。
这些最早的语音系统主要以简单的声音和音调来进行交流,帮助人类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二、语音的演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音也在不断演化。
语音的演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语音的结构和语音的表达方式。
1. 语音的结构演化在语音的结构演化中,人类逐渐形成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音素系统。
最早的语音系统仅包含有限的音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掌握了更多的音素,并将其组合成更复杂的词汇和句子。
同时,语音的结构也受到了语法和语言规则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种语言的特点。
2. 语音的表达方式演化语音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演化,从最初的自然声音模仿到后来的口头语言。
人类逐渐发展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语音符号,通过口腔和声带的协同运动,产生出各种语音音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书写系统来记录语音,进一步拓展了语音的表达方式。
三、语音的发展规律语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与一致性语音的发展表现出多样性和一致性的特点。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语音系统存在差异,体现了多样性。
但在同一地区和文化背景下,语音系统又会呈现出一致性,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2. 渐变性语音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会出现突变。
语音系统的变化是在长时间的演化中逐渐发生的,通过代际传承和社会交流,人们逐渐改变和调整语音系统,使其与时俱进。
3. 影响与借鉴语音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和历史变迁等。
不同地区和文化之间的语音系统会相互影响和借鉴,形成新的语音特点和变体。
4. 抽象与符号化语音的发展也伴随着语音表达方式的抽象和符号化。
人们通过语音符号来代表具体的音素,进一步提高了语音交流的效率和精确性。
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语音演变规律无例外理论
十九世纪西方语言学家曾提出语音演变规律无例外理论,也即任何语音的变化都是规律
性的变化,即便那些表面看来是孤立的、个体的变化也都能找到相应的规律。
如:
2、语音演变规律的表现
音位的变化
音值的变化
整个系统的简化
古汉语(全)浊音清化的规律:原平声(现分阴平、阳平)分化到同部位送气清声
母中,原仄声(上、去、入)分化到同部位不送气清声母中。
分化结果:汉语声母系统简化。
3、语音演变规律的特点
(1)条件限制。
例如:北京话的尖团合流问题。
见组、精组→细音(齐、摄)→舌面音
在地域上表现为:
有分有合:北京合山东分
尖、千、钱、仙、旋――精组
坚、牵、虔、掀、玄――见组
分者读音也不统一:山东各地有6 种读法。
(2)时间与地区的不平衡。
例如:汉语方言的尖团分合问题。
汉语方言中,凡是古代“精、清、从、心、邪”五母的字,现代的韵母是i[i] /
u[y] 或以i[i] / u[y]起头的字,叫做尖音字。
凡是古代“见、溪、群、晓、匣”五
母的字,现代的韵母是i[i] / u[y]或以i[i] / u[y]起头的字,叫做团音字。
不论两组字的声母具体读什么音,只要它们能成系统地分开,我们就说这个方
言分尖团;只要它们合为一类,我们就说这个方言不分尖团。
(3)系统性。
例如:中古咸山摄韵母的读音。
中古北京石家庄济南苏州。
语音演变的证据
语音的演变是一个丰富复杂的过程,近年来考古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演变机制加以研究,捕捉到了它的精髓。
下面,就介绍一下语音演变机制所体现出来的证据吧:
一、语音转变
1.音系转变:语音转变包括音系变化。
某一语音可能会添加或者减少某种音,语音也就发生了变化。
比如,一些古语言中的连续辅音变为分开的双辅音,比如古希腊语中的mlm变为mmlm或者mln,即能够通过拆分音素来改变语言的音系。
2.音投影转变:语音特征的活跃程度可能会减小/增大,这就产生了音投影转变。
比如,一些从高元音变化到半元音,从后元音变化为前元音,或者从鼻音变成旁边音的情况,都可以推断出来。
三、消失的语音
随着语言的演变,一些语音特征也可能会完全消失,即弱势语音。
比如,古法语中消失了-s词尾,古拉丁语也没有了声母“b”。
其中,古拉丁语更显著,因为后来该语系的语言,像西班牙语、法语等,都没有了原来的发音习惯,人们也都已习以为常了。
四、语音变异
语言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随机的语音变异,从而形成新的语音特征,据认为这就是一些古老的方言中的发音习惯了。
比如一些古老文字记载的,以前的古英语中的f就可能发音变异形成了w。
五、口头传递
无论是什么语言,都可能会通过口头传递而发生改变,比如,古老的古英语中有一种词尾-n,它在口头传播的过程中,会形成-en,在某种情况下,还会变成-on。
由此可见,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系统,经历着多种机制的语音演变。
每一种机制,都会在根本上改变一门语言的面貌,最终形成新的语音特征,才会产生今天的各种语言口音。
词语的语音变化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词语的语音变化。
词语的语音变化是指在不同语言环境或语言变迁过程中,词语发音和语音形态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词语的语音变化,包括语音演变、音变规律以及对语言的影响。
一、语音演变语音演变是指语言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词语的语音形态经历的变化。
语音演变主要由两种方式引起:声音的自然演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1. 声音的自然演化声音的自然演化是由于人类语音器官的特点和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
例如,因为人类发音器官的特殊结构,导致某些音标在演变中发生了变化。
比如,英语中的/θ/ 音(如 "think")在中古英语时期变化为 /f/音(如 "fink"),这是因为为了发音的方便而发生的演变。
2. 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也会对词语的语音产生影响,例如不同人群的交流方式、地区的方言等。
社会文化的影响可以通过方言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出来。
方言是指一种特定地区或社会群体所使用的独特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变体。
方言的产生是因为地理、历史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同一词语在不同方言中的发音存在差异。
二、音变规律音变规律是指词语的语音变化所遵循的一些规则。
根据音变规律,我们可以预测词语的发音变化,并且可以理解和解释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变化。
1. 同化同化是指词语中一个音素受到邻近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一般而言,同化是为了发音的流畅和便利。
例如,英语单词 "impossible" 中的/n/ 音在接下来的音素 /p/ 的影响下变成了 /m/ 音,因为两个音素都是鼻音。
2. 连读连读是指相邻词语之间的语音变化。
在连读过程中,词语的边界变得模糊,不同音素之间发生了变化。
连读可以使得句子的发音更加流畅和自然。
例如,英语中的短语 "I am" 在连读时会发音成 /aɪəm/,而不是分开读成 "I am"。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基础(语言学)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3. 汉语语言分析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填空题1.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 )是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
正确答案:《普通语言学教程》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 )工具。
正确答案:交际解析: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是( )和线条性。
正确答案:任意性解析: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是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来的。
4.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也具有( )、( )、( )和( )四个要素。
正确答案: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解析:考查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5.从语音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一般前后都有停顿并有一个完整的( )。
正确答案:语调解析:从语音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一般前后都有停顿并有一个完整的语调。
6.各种语言里都有跨类的词,就是说一个词既可以属于这一类词,也可以属于那一类词,这可以叫作( )。
正确答案:兼类解析:各种语言里都有跨类的词,就是说一个词既可以属于这一类,也可以属于那一类这可称为兼类。
7.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 )、( )和( )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种重要表现。
正确答案: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解析:词义的概括性包括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8.( )和书面语言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异。
正确答案:口语解析: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它们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风格变异。
9.我国各民族语言分属于( )、( )、( )、( )、( )五个语系。
正确答案: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解析:我国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如汉语、藏语;阿尔泰语系,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南亚语系,如布朗语;南岛语系,如阿美语;印欧语系,如塔吉克语、俄语。
10.( )、( )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现代汉语的语音规律与变化趋势现代汉语作为中国国内最主要的语言,其语音规律与变化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声调演变、音变规律、语音变异以及外来词影响等方面,探讨现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1. 声调演变声调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字意义的区别之一。
在现代汉语中,声调演变是一种普遍现象。
一方面,它受到音变和语音变异的影响,例如南北方言的差异和外来语对声调的改变。
另一方面,声调演变也是汉字的变体之一,诸如古汉字的不同读音和现代汉字的破音变调。
2. 音变规律音变是汉语语音系统的一种重要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音变规律主要体现在声母音变、韵母音变和整体音变方面。
在不同语境和语音环境中,汉语的音变规律也会受到一些规范化的影响,例如方言差异和外来语的音变规律。
3. 语音变异语音变异是指在汉语中存在的个别语音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是地域性的,也可能是个体性的。
地域性变异主要指不同地区的汉语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例如普通话和广东话的语音特点。
个体性变异则是指个人在发音上的差异,这种变异往往是受到个体习惯、语音环境和语言学习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4. 外来词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外来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外来词的引入带来了汉语语音系统的变化和调整。
例如,英语和日语中的外来词对汉语的音节结构和音韵规律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得汉语的语音系统产生了一些变异和演变。
在未来发展中,现代汉语的语音规律和变化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全球化的发展和语言交流的增加,外来语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地区间的交流也将促使汉语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逐渐减少,全国范围内的普通话将更加统一。
总之,现代汉语的语音规律与变化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以上所述只是对其中一些方面的讨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现代汉语语音的认识将会更加全面和深入。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一、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我们的凭借只有有三个:1.方言和亲属语言;2.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3.古代借词团音:通俗的说,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乎的组合叫做团音。
尖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乎的组合叫做尖音。
尖团合流:如果齐、撮二乎的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也因腭化而变成舌面前塞擦音,擦音,那么就说明尖团合流。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语音演变的规律性有几个明显的特点:1.条件性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2.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间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也不会遵循原来的演变规律。
3.地区性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者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从演变结果看,语法演变分为:组合规则的演变和聚合规则的演变从演变方式和途径看,主要有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等。
一、组合规则的演变1.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二、聚合类的演变语法聚合类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增减)。
三、类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
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
给语言带来了更大的条理性。
四、结构的重新分析它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在变化了。
如把字句的演变过程。
五、语法化语法演变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常见途径是语法化。
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
它们都是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是在意义的实词在语法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
但语法化还明确提出了虚化有个有等级的序列。
是由语法化程度较低的那一端向较高的那一端逐级演化的过程。
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与演变规律汉语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语言系统,不同的地区、族群中又分为了各种方言和口音。
本文将探讨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演变规律。
一、语音特点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集中在音调和音系方面。
1. 音调: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
但不同方言的声调有所不同,比如广东话有六个声调,四川话则有八个声调。
在一些方言中,声调的使用非常重要,可以区分不同的意思,因此会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广东话中“再热”和“再裂”分别是“zoi6 jit6”和“zoi2 liet6”。
2. 音系:汉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构成。
不同方言的音系也有所不同,某些方言会有不同的音系变化。
比如在普通话中,“sh”和“s”是不同的声母,但在湖南话中,这两个声母会混用。
另外,汉语中的声母、韵母也非常丰富,比如一些江西话中有“呬”“洙”等特殊的韵母。
二、演变规律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方言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和改变。
这会导致方言的语音特点也随之发生改变。
1. 汉字音变:汉字音变是汉语演变的重要规律之一,它说明了汉语中一个汉字发音不同的原因。
比如在普通话中,“薯”字的读音是“shǔ”,而在江苏话中则是“su”、“su3”、“siu”。
这种现象主要由于声母的变化引起的。
2. 同化:同化是指相邻的两个音节相互影响,发生某些音的变化。
比如在江苏话中,“膀”字的发音是“bang1”,而“仗”字则是“dza1”。
由于这两个字的发音相似,所以“膀”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
3. 借读:借读是指方言中的某个词汇,因为其含义与另一方言的某个词汇相同或者相似,被借用到该方言中。
比如在广州话中,“嘻哈”直接从英文中借用过来,成为了广州话中的一种流行口语。
总之,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方言的语音特点,让我们的语言世界更加多彩。
音韵学古今语音演变的基本规律
音韵学中,古今语音演变的基本规律有以下几种:
- 浊音清化:指原先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逐渐演化成声带不振动的音。
例如,拼音字母"b"对应的浊音为"b",在发音部位和除阻方式相同的条件下,浊音"b"发音时声带振动,清音"b"发音时声带不振动。
- 元音高化:指舌位较低的音受前后音位条件的影响转化为舌位较高的音。
一般与开口度大小有关,开口度越大,舌位越低,反之,则越高。
例如发普通话"i"与"a"时,"i"的开口度小,因此相对于"a"讲,"i"的舌位比较高。
- 腭化:指发某一辅音时,舌面抬高,接近硬腭,使其具有了舌面音色彩。
在汉语普通话中,"g、k、h"与齐齿呼(i)、撮口呼(ü)相拼时会腭化成"j、q、x"。
以“斜”字的读音演变为例,"斜"字的读音从"zia"变为"xie",就体现了上述规律。
首先,"z"为浊音,后清化成了它的对应清音"s"。
然后,"ia"中的"a"因受"i"舌面前高特征的影响,舌位高化成了"e",查元音舌位图可知a与e同属舌面前元音,区别特征只是舌位高低的不同。
语音演变的规律
语音演变规律是指语音发展演变的规律和语音对应规律。
语音的演变往往不是任意的,大都受一定的原因支配,因而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中古汉语的平声发展到近代汉语,依据声母的清浊分为阴、阳两调(平分阴阳),由于清声母发音时的调值始终如一,而浊声母发音时,其开头的调值总要低一点。
语音规律具有严整性、时间性和地域性。
严整性是指语言中凡是符合某一条件的音全都按规律发生演变;时间性是指规律只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作用,过了一定的时间就不起作用;地域性是指只在一定的地域或语言社团中发生作用,离开一定的地域或语言社团就不起作用。
例如,中古汉语的重唇音声母在汉语北方话中普遍发生轻唇化,这符合语音规律的严整性,但在吴语区则有许多字未变成轻唇音声母,这符合语音规律的时间性和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