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州名今何在
- 格式:doc
- 大小:229.51 KB
- 文档页数:6
(本表仅收列正文【望】中出现的古地名)二画九江:秦置郡。
治寿春,即今安徽寿县。
辖境约当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岗以东及江西全省。
九真:战国末南越赵佗所置,汉初归附,置郡。
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静二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南朝梁曾改为爱州。
三国吴末以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平陈废。
三画三原:汉池阳县地。
北魏置县,故城在今陕西三原东北。
下邳:东汉下邳国地。
南朝宋置郡,治下邳,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北。
辖境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
大兴:北魏置郡。
西魏时曾改称五原,复改称盐州,故城在今宁夏盐池。
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故城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弋阳:汉弋阳国地。
三国魏置郡。
治弋阳县,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
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灌河以西及湖北东北角。
上谷:秦置郡。
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辖境约在河北张家口以东,北京延庆以西地。
上邽:古邽戎地。
秦置县。
故城在今甘肃天水。
上洛:西晋置郡。
治上洛,即今陕西商县。
辖境相当今陕西丹江上游,河南熊耳山西北洛河上游地区。
上郡:秦置郡。
治肤施,故城在今陕西榆林东南。
辖境相当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
上党:战国韩地。
秦置郡。
治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
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地。
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东为山东。
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
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
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
山阳:汉置郡。
晋改为高平国。
治昌邑,故城在今山东金乡西北40里。
辖境相当今山东独山湖以西,郓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
千乘:西汉置郡。
治千乘,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
辖境在今山东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地。
广平:汉置郡。
治广平,故城在今河北鸡泽东20里。
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等地。
广汉:汉置郡。
治梓潼,东汉移治雒县,故城在今四川广汉北。
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陕西宁强以南,四川剑阁以西,潼南以北,什邡以东地区。
中国历史地名对照表▼表表1:先秦——古地名或国名所属时代今地名或范围涿鹿黄帝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阪泉黄帝河北涿鹿县东南龙门山禹山西河津县西北会稽山禹浙江绍兴一带鸣条夏山西运城安邑镇北南巢夏安徽巢县西南来自:izimin亳(音bo2)商河南商丘殷商河南安阳小屯村朝歌商河南淇县岐山周陕西岐山县东北羑里(羑音you3)周河南汤阴县一带盟津周河南孟津东北孤竹国周河北卢龙崇国周陕西省沣水县首阳山周山西永济西南牧野周河南淇县西南镐京周陕西西安市西洛邑周河南洛阳市彘(音zhi4)周山西霍县东北骊山(骊音li4)周陕西临潼东南齐国(都城临淄)春秋山东淄博鲁国都城春秋山东曲阜莒(音ju3)国都城春秋山东树东莒县宋国都城春秋商丘南北杏春秋山东东阿县北郑国都城春秋河南新郑长勺春秋山东莱芜东北燕国都城春秋北京楚国都城春秋湖北江陵西北召陵(召音ha4)春秋河南郾城县方城(楚国的长城)春秋河南方城北至泌阳东北葵丘春秋河南兰考东宋国盂(盂音yu2)春秋河南睢县西北泓水(泓音hong2)春秋河南柘城西北晋国都城春秋山西翼城东南五鹿春秋河南濮阳东南城濮春秋山东鄄城西南践土春秋河南原阳西南滑国地界春秋河南省崤山(崤音yao2)春秋河南洛宁县北陆浑春秋河南嵩县东北邲地春秋河南郑州市东城父春秋河南襄城西郢都(郢音ying4)春秋湖北江陵西北吴国都城春秋江苏苏州昭关春秋安徽含山县北鲁国陬邑(陬zou3)春秋山东曲阜东南中都春秋山东汶上县汶阳春秋山东泰安西南越国都城春秋浙江绍兴槜李(槜音zui1)春秋浙江嘉兴西南苎罗山春秋浙江诸暨南黄池春秋河南封丘县西南晋阳春秋山西太原市安邑春秋山西夏县西北平阳春秋山西临汾县西南韩国都城春秋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国都城春秋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国都城春秋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雍城战国陕西凤翔县咸阳战国大梁战国桂陵战国马陵战国商于战国薛城战国莒城战国即墨战国武关战国汨罗江战国渑池(渑音mian3)野王战国上党郡战国邺城战国陕西咸阳市东北河南开封河南长垣西北河北大名县东南河南淅川县西南山东滕县东南山东莒县山东平度县东南陕西丹凤县东南湖南省东北部战国河南渑池县西河南沁阳治所在今山西长治河北临漳县西南宛城东汉河南南阳市鄗(音hao4)东汉河北柏乡县北天水(郡名)东汉在今甘肃宜阳东汉河南宜阳县扶风郡东汉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襄国东汉河北邢台西南五溪东汉湖南、贵州交界的地方迦毗罗卫国东汉尼泊尔境内白马寺东汉洛阳市东鄯善东汉新疆境内龟兹东汉新疆库车县一带疏勒东汉新疆喀什噶尔一带野王东汉河南沁阳县征羌东汉河南郾城句章东汉浙江慈溪并州东汉山西大部,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凉州东汉约当今甘肃、宁夏和青海、内蒙一部分冀州东汉约当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端和河南北端南阳东汉在今河南省阳城东汉河南登封东南沛国谯县东汉安徽省亳县颍川东汉治所在今河南禹县陈留东汉河南陈留县酸枣东汉河南延津西南成皋东汉河南荥阳汜水镇汴水东汉河南荥阳西南扬州东汉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荆州东汉约当今湖北、湖南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兖州东汉今山东省西南部和河南省东部许城东汉河南许昌表3:三国南北朝——古地名时代今地名或范围洛邑三国洛阳河北涿郡三国河北涿县幽州三国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分官渡三国河南中牟东北邺城三国冀州的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黎阳三国河南浚县延津三国河南延津西北江东三国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丹阳三国安徽宣城历阳三国安徽和县巴丘三国湖南岳阳琅琊郡阳都县三国山东沂水县南隆中三国湖北襄阳西荆州和益州三国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樊城三国湖北襄樊市江陵三国湖北江陵当阳长坂坡三国湖北当阳县东北夏口三国湖北武汉市柴桑三国江西九江西南赤壁三国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华容三国湖北潜江县西南南郡汉中雒城陆浑陆口寻阳麦城蜀甘肃一部分江州巫县秭归猇亭彝陵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治所在今湖北江陵陕西汉中市东四川广汉北河南嵩县东北今湖北嘉鱼西南湖北黄梅西南湖北当阳东南四川重庆四川巫中县北湖北省西部,秭音zǐ湖北宜都西北湖北宜昌东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永安三国四川奉节南中地区三国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雨、贵州一带牂柯三国贵州遵义一带越巂郿城箕谷祁山街亭散关陈仓武都阴平斜谷口剑阁绵竹建业横江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三国四川西昌县东南陕西眉县陕西褒城北甘肃礼县东甘肃庄浪东南陕西宝鸡西南宝鸡东甘肃成县甘肃文易西北陕西眉县西南四川剑阁县四川绵阳西南江苏南京市在今安徽省广汉晋四川广汉北义兴南北朝江苏宜兴县略阳南北朝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左国城南北朝山西离石北平阳南北朝山西临汾西南司州南北朝治所在今洛阳东北晋阳南北朝山西太原市西南襄国南北朝河北邢台西南乐平南北朝山西昔阳西南建康,原名建业南北朝今江苏南京市泗口南北朝江苏清江市北豫州南北朝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蓬陂南北朝安徽和县项城南北朝河南沈丘南彭城南北朝江苏徐州市陈郡阳夏南北朝河南太康广陵南北朝江苏扬州市京口南北朝河苏镇河市寿阳南北朝安徽寿县洛涧南北朝安徽淮南东淝水南北朝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彭泽广固历城瓜步新亭江平城左云冈沃野镇瀛州博野镇秀容南北朝在今江西省南北朝今山东益都西北南北朝在今山东省南北朝江苏六合南北朝南京市西南南北朝山西大同市东北南北朝山西大同市武周山南北朝内蒙古五原北南北朝治所都在今河北南北朝河北省中部南北朝在今山西省表4:隋唐——古地名或国名所属时代今地名或范围大兴隋朝今陕西西安市山阳隋朝今江苏淮安江都隋朝江苏扬州涿郡隋朝北京市京口隋朝江苏镇江余杭隋朝浙江杭州东莱隋朝山东掖县黎阳隋朝河南浚县东南东郡隋朝河南滑县东兴洛仓晋阳霍邑武牢关白道洛州缑氏凉州瓜州伊吾高昌碎叶城曲女城松州隋朝隋朝唐唐唐唐唐唐唐唐唐唐唐河南巩县山西太原山西霍县就是虎牢关。
我国的古代州名今何在?(截止1980年,不算既有或后来已恢复的州名)古州名今位置古州名今位置古州名今位置B (8个)霸州河北霸县汴州河南开封滨州山东滨县、利津并州山西太原播州贵州遵义亳州安徽亳县博州山东聊城勃利州苏联伯力C (15个)蔡州河南汝南澶州河南濮阳长州浙江长兴曹州山东菏泽、曹县潮州广东潮安陈州河南淮阳辰州①湖南龙标(曾置叙州、沅州)②辽宁盖县成州甘肃成县池州安徽贵池充州贵州梓姜崇州四川郫县楚州江苏淮安滁州安徽滁县处州浙江丽水淳州广西横县D (10个)达州四川达县代州山西代县(曾称肆州)丹州陕西宜川儋州广东儋县道州湖南道县登州山东烟台邓州河南邓县定州河北定县鼎州湖南常德桃源端州广东肇庆E (2个)鄂州湖北鄂城峨州贵州荔波F (11个)方州江苏六合房州湖北房县汾州山西汾阳峰州越南富寿省越池东南丰州①湖北郧县②福建闽县凤州陕西凤县奉圣州河北涿鹿鄜州fu陕西富县抚州江西临川复州①湖北沔阳②辽宁瓦房店富州①广西昭平②江西丰城③云南富宁G (13个)盖州辽宁盖县(辽设辰州)甘州甘肃张掖高州广东高州镇功州贵州开阳西北瓜州甘肃安西光州河南潢川(曾称蒋州)归州湖北秭归归淳州广西靖西妫州gui河北保岱镇桂州广西桂林贵州广西贵县(贵港市)虢州河南灵宝果州四川南充H (24个)海州江苏连云港濠州安徽临淮和州安徽和县合州①四川合川②雷州半岛③安徽合肥鹤州贵州桐梓夜郎镇贺州广西贺县河州甘肃临夏恒州河北正定、曲阳;山西平城(大同)衡州湖南衡阳洪州江西南昌侯州广西田东湖州浙江吴兴滑州河南滑县东化州广东化县华州陕西华县怀州河南沁阳桓州吉林集安环州甘肃环县黄州湖北黄冈晃州湖南新晃徽州安徽黄山晖州贵州织金、纳雍惠州广东惠阳霍州安徽霍山J (24个)吉州江西吉安济州山东钜野冀州河北冀县蓟州天津蓟县嘉州四川乐山建州①福建建瓯③宁新宾犍州贵州毕节、大方☀姜州广西灵山江州江西九江蒋州①江苏南京(隋)②河南潢川绛州山西新绛胶州山东胶县交州越南北部及两广大部阶州甘肃武都金州①辽宁金县②甘肃榆中泾州甘肃泾川荆州鄂湘豫西一带靖州湖南靖县景州河北景县晋州河北晋县静州四川旺苍隽州湖北崇阳县均州湖北丹江口(武当山)筠州①江西高安②四川筠连钧州河南禹县K (22个)开州四川开县夔州四川奉节L (8个)朗州湖南常德、桃源郎州贵州遵义雷州广东海康利州四川广元丽州浙江永康澧州湖南澧县连州广东连县廉州广西合浦凉州甘肃武威、酒泉、敦煌亮州贵州锦屏、黎平梁州陕西勉县东劳州贵州荔波麟州陕西神木林州河南林县灵州甘肃灵武龙州①广西龙城②四川江油陇州陕西陇县泷州广东罗定庐州安徽合肥(隋设合州)汝州河南临汝潞州山西长治鸾州广西南丹滦州河北滦县略州/M (13个)鄚州mao河北莫县茂州四川茂县眉州四川眉山密州山东诸城孟州河南孟县、济源沔州陕西汉中、勉县、略阳绵州四川绵阳岷州甘肃岷县闽州福建福州福建侯官洺州河北永年明州浙江宁波睦州(严州)浙江建德、淳安、桐庐莫州河北任丘北(莫县、鄚州镇)N (2个)那州四川丹巴宁州①云南华宁②甘肃宁县③江西修水P (5个)潘州广东茂名彭州四川彭县邳州江苏邳县普州四川安岳蒲州山西永济Q (16个)蕲州湖北蕲春齐州山东济南祁州河北安国虔州江西赣州潜州浙江临安於潜镇乾州陕西乾县钦州广东合浦秦州甘肃天水沁州山西沁源溱州河南上蔡青州山东益都清州河北青县庆州甘肃庆阳琼州广东海口渠州四川渠县全州广西全县R (4个)饶州江西上饶(又称信州)荣州四川自贡戎州四川宜宾润州江苏镇江S (23个)沙州甘肃敦煌陕州河南三门峡一带商州陕西商县韶州广东韶关歙州安徽歙县沈州辽宁沈阳深州河北深县胜州山西榆林昇州南京古称(非州名)嵊州浙江嵊县思州贵州务川一线肆州山西代县司州陕晋豫边区泗州江苏盱眙松州四川松潘嵩州湖南常德、桃源宋州河南商丘、睢阳寿州安徽寿县宿州安徽宿县肃州甘肃酒泉蜀州四川崇庆舒州安徽安庆、潜山隋州湖北随州T (10个)台州浙江临海檀州北京密云潭州湖南长沙陶州河南孟津洮州甘肃临潭滕州山东滕县汀州闽赣边区庭州新疆吉木萨尔通州①北京通县②江苏南通同州陕西大荔W (15个)万州四川万县潍州山东潍坊威州河北威县维州四川理县渭州甘肃陇西、平凉卫州河南卫辉、汲县蔚州河北张家口、蔚(yù)县魏州河北大名文州陕西文县西汶州四川汶川巫州湖南黔阳吴州①江西鄱阳②江苏吴县梧州广西广信、苍梧武州河北张家口婺州浙江金华X (17个)相州河北省临漳县西河南安阳一带襄州湖北襄阳解州山西运城、闻喜忻州Xin 山西忻县信州①江西上饶②吉林四平③四川奉节新州广东新兴邢州河北邢台兴州①陕西略阳(沔州)②山西兴县秀州浙江嘉兴、海盐,上海华亭雄州河北雄县许州河南许昌叙州①湖南龙标②四川宜宾宣州安徽宣城玄州①天津蓟县②北京密云浔洲广西桂平循州①广东龙川②广东惠阳勋州山西稷山南Y (43个)崖州广东三亚雅州四川雅安严州(睦州)浙江建德、淳安、桐庐延州陕西延安盐州陕西定边炎州泛指南方燕州北京昌平姚州浙江余姚耀州陕西耀县伊州新疆哈密宜州广西宜山沂州山东临沂夷州台湾岛易州河北易县义州辽宁锦州、义县义州镇益州四川广汉、成都延州陕西延安英州广东英德郢州湖北江陵、钟祥鄞州浙江鄞县银州①辽宁铁岭(富州)②陕西米脂营州辽宁营口瀛洲传说中东海仙山;上海崇明颍州安徽阜阳应州山西应县雍州①陕西凤翔②湖北襄阳邕州广西南宁永州湖南零陵幽州北京攸州湖南攸县宥州内蒙延恩禹州河南禹县渝州四川重庆豫州泛指河南隩州山西河曲郁州广西玉林原州宁夏固原袁州江西宜春沅州湖南龙标(又称叙州)郓州山东郓城云州山西大同越州浙江绍兴岳州湖南岳阳Z (8个)牂州zang贵州黄平西北赵州河北赵县泽州山西晋城镇州河北正定真州江苏仪征振州广东三亚宁远梓州四川三台忠州四川忠县涿州河北涿县、范阳许金龙 1980年收集整理(……暂定290个*仅查阅辞海及百度,应参考《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犍州,古地名。
中国历史古今地名对照大全中国历史中古今地名对照中国历史上古代行政区划分与今天有很大不同,古今地名更是千差万别,现在对中国历史上的古代地名进行了较全面的收集,并与今天的地名做了分别的对照,希望您能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古代地名在哪里。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
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
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
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
⑧秦汉郡。
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
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
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
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
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
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
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
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
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
明废。
②古郡名。
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
春秋时名州来。
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
初中地理中国历史地名古今对照【先秦】古地名或国名所属时代今地名或范围1【涿鹿】:黄帝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2【阪泉】:黄帝河北涿鹿县东南3【龙门山】:禹山西河津县西北4【会稽山】:禹浙江绍兴一带5【鸣条】:夏山西运城安邑镇北6【南巢】:夏安徽巢县西南7【亳】:商河南商丘8【殷】:商河南安阳小屯村9【朝歌】:商河南淇县10【岐山】:周陕西岐山县东北11【羑里】:周河南汤阴县一带12【盟津】:周河南孟津东北13【孤竹国】:周河北卢龙14【崇国】:周陕西省沣水县15【首阳山】:周山西永济西南16【牧野】:周河南淇县西南17【镐京】:周陕西西安市西18【洛邑】:周河南洛阳市19【彘】:周山西霍县东北20【骊山】:周陕西临潼东南21【齐国】:春秋山东淄博22【鲁国都城】:春秋山东曲阜23【莒(音ju3)国都城】:春秋山东树东莒县24【宋国都城】:春秋商丘南25【北杏】:春秋山东东阿县北26【郑国都城】:春秋河南新郑27【长勺】:春秋山东莱芜东北28【燕国都城】:春秋北京29【楚国都城】:春秋湖北江陵西北30【召陵】:春秋河南郾城县31【方城】:春秋河南方城北至泌阳东北32【葵丘】:春秋河南兰考东33【宋国盂】:春秋河南睢县西北34【泓水】:春秋河南柘城西北35【晋国都城】:春秋山西翼城东南36【五鹿】:春秋河南濮阳东南37【城濮】:春秋山东鄄城西南38【践土】:春秋河南原阳西南39【滑国地界】:春秋河南省40【崤山】:春秋河南洛宁县北41【陆浑】:春秋河南嵩县东北42【邲地】:春秋河南郑州市东43【城父】:春秋河南襄城西44【郢都】:春秋湖北江陵西北45【吴国都城】:春秋江苏苏州46【昭关】:春秋安徽含山县北47【鲁国陬邑】:春秋山东曲阜东南48【中都】:春秋山东汶上县49【汶阳】:春秋山东泰安西南50【越国都城】:春秋浙江绍兴51【槜李】:春秋浙江嘉兴西南52【苎罗山】:春秋浙江诸暨南53【黄池】:春秋河南封丘县西南54【晋阳】:春秋山西太原市55【安邑】:春秋山西夏县西北56【平阳】:春秋山西临汾县西南57【韩国都城】:春秋河南新郑58【赵国都城】:春秋河北邯郸59【魏国都城】:春秋河南开封60【雍城】:战国陕西凤翔县61【咸阳】:战国咸阳市东北62【大梁】:战国河南开封63【桂陵】:战国河南长垣西北64【马陵】:战国河北大名县东南65【商于】:战国河南淅川县西南66【薛城】:战国山东滕县东南67【莒城】:战国山东莒县68【即墨】:战国山东平度县东南69【武关】:战国陕西丹凤县东南70【汨罗江】:战国湖南省东北部71【渑池】:战国河南渑池县西72【野王】:战国河南沁阳73【上党郡】:战国今山西长治74【邺城】:战国河北临漳县西南75【阳翟】:战国河南禹县76【督亢】:战国在河北涿县一带77【易水】:战国河北易县78【代城】:战国河北蔚县79【寿春】:战国安徽寿县西80【下邳】:秦江苏睢宁西北81【琅邪】:秦山东胶南县82【沙丘】:秦河北广宗县西83【阳城】:秦河南登封东南84【渔阳】:秦北京市密云西南85【阳夏】:秦河南太康县86【大泽乡】:秦安徽宿县东南87【陈县】:秦河南淮阳88【关中】:秦函谷关以西地区89【会稽郡】:秦治所在今江苏苏州90【下相】:秦江苏宿迁西南91【广陵郡】:秦江苏扬州市92【沛县】:秦江苏沛县93【留城】:秦江苏沛县东南94【巨鹿】:秦河北平乡西南95【安阳】:秦河南安阳东南96【武关】:秦陕西丹凤县东南97【峣关】:秦陕西商县西北98【灞上】:秦陕西西安市东99【新安】:秦河南新安100【鸿门】:秦陕西临潼东北101【彭城】:秦江苏徐州市102【南郑】:秦陕西汉中东103【荣阳、成皋】:秦河南荥阳县104【广武】:秦河南荥阳县东北105【垓下】:秦安徽灵壁县东南106【东城】:秦安徽定远县东南107【乌江】:秦安徽和县东北【两汉】108【长安】:西汉陕西西安109【马邑】:西汉山西朔县110【代谷】:西汉山西代县西北111【平城】:西汉山西大同市东北112【上郡】:西汉山西榆林东南113【云中】:西汉内蒙古托克托东北114【棘门】:西汉陕西咸阳市东北115【细柳】:西汉咸阳市西南116【颍川】:西汉河南禹县117【武州】:西汉山西左云县118【上谷】:西汉河北怀来东南119【右北平】:西汉辽宁凌源西南120【上郡】:西汉陕西榆林东南121【燕支山】:西汉甘肃永昌县西122【浑邪】:西汉甘肃省境123【休屠】:西汉甘肃武威县北124【寘颜山】:西汉蒙古高原杭爱山125【狼居胥山】:西汉内蒙古自治区五原西北黄河北岸;一说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126【西域】:西汉甘肃玉门关和阳光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127【大宛国】:西汉在今中亚细亚128【康居】:西汉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129【大夏】:西汉阿富汗北部130【邛山】:西汉今四川省131【蜀地】:西汉四川成都132【天竺】:西汉现在的印度133【滇越】:西汉云南东部134【乌孙国】:西汉在新疆境内135【于阗】:西汉新疆和田一带136【北海】:西汉贝加尔湖137【昌邑】:西汉山东巨野东南138【新市】:西汉湖北京山东北139【绿林山】:西汉湖北大洪山140【平林】:西汉湖北随县东北141【下江】:西汉湖北西部以下叫下江142【琅琊海曲】:西汉山东日照县143【南阳郡舂陵】:西汉湖南宁远北144【昆阳】:西汉河南叶县145【郾城】:西汉河南郾城县146【定陵】:西汉河南郾城县西北147【滍水】:东汉河南鲁山,现名沙河148【宛城】:东汉河南南阳市149【鄗】:东汉河北柏乡县北150【天水】:东汉在今甘肃151【宜阳】:东汉河南宜阳县152【扶风郡】:东汉陕西兴平东南153【襄国】:东汉河北邢台西南154【五溪】:东汉湖南、贵州交界的地方155【迦毗罗卫国】:东汉尼泊尔境内156【白马寺】:东汉洛阳市东157【鄯善】:东汉新疆境内158【龟兹】:东汉新疆库车县一带159【疏勒】:东汉新疆喀什噶尔一带160【野王】:东汉河南沁阳县161【征羌】:东汉河南郾城162【句章】:东汉浙江慈溪163【并州】:东汉山西大部,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164【凉州】:东汉今甘肃、宁夏和青海、内蒙一部分165【冀州】:东汉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端和河南北端166【南阳】:东汉在今河南省167【阳城】:东汉河南登封东南168【沛国谯县】:东汉安徽省亳县169【颍川】:东汉河南禹县170【陈留】:东汉河南陈留县171【酸枣】:东汉河南延津西南172【成皋】:东汉河南荥阳汜水镇173【汴水】:东汉河南荥阳西南174【扬州】:东汉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175【荆州】:东汉今两湖和河南、贵州、两广的一部176【兖州】:东汉山东省西南部和河南省东部177【许城】:东汉河南许昌【三国南北朝】178【洛邑】:三国洛阳179【河北涿郡】:三国河北涿县180【幽州】:三国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分181【官渡】:三国河南中牟东北182【邺城】:三国冀州的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183【黎阳】:三国河南浚县184【延津】:三国河南延津西北185【江东】:三国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186【丹阳】:三国安徽宣城187【历阳】:三国安徽和县188【巴丘】:三国湖南岳阳189【琅琊郡阳都县】:三国山东沂水县南190【隆中】:三国湖北襄阳西191【荆州和益州】:三国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192【樊城】:三国湖北襄阳市193【江陵】:三国湖北江陵194【当阳长坂坡】:三国湖北当阳县东北195【夏口】:三国湖北武汉市196【柴桑】:三国江西九江西南197【赤壁】:三国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198【华容】:三国湖北潜江县西南199【南郡】:三国治所在今湖北江陵200【汉中】:三国陕西汉中市东201【雒城】:三国四川广汉北202【陆浑】:三国河南嵩县东北203【陆口】:三国今湖北嘉鱼西南204【寻阳】:三国湖北黄梅西南205【麦城】:三国湖北当阳东南206【蜀】:三国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甘肃一部分207【江州】:三国四川重庆208【巫县】:三国四川巫中县北209【秭归】:三国湖北省西部,秭音zǐ210【猇亭】:三国湖北宜都西北211【彝陵】:三国湖北宜昌东212【永安】:三国四川奉节213【南中地区】:三国大渡河以南和云雨、贵州一带214【牂柯】:三国贵州遵义一带215【越巂】:三国四川西昌县东南216【郿城】:三国陕西眉县217【箕谷】:三国陕西褒城北218【祁山】:三国甘肃礼县东219【街亭】:三国甘肃庄浪东南220【散关】:三国陕西宝鸡西南221【陈仓】:三国宝鸡东222【武都】:三国甘肃成县223【阴平】:三国甘肃文易西北224【斜谷口三国陕西眉县西南225【剑阁】:三国四川剑阁县226【绵竹】:三国四川绵阳西南227【建业】:三国江苏南京市228【横江】:三国在今安徽省229【广汉】:晋四川广汉北230【义兴】:南北朝江苏宜兴县231【略阳】:南北朝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232【左国城】:南北朝山西离石北233【平阳】:南北朝山西临汾西南234【司州】:南北朝治所在今洛阳东北235【晋阳】:南北朝山西太原市西南236【襄国】:南北朝河北邢台西南237【乐平】:南北朝山西昔阳西南238【建康,建业】:南北朝今江苏南京市239【泗口】:南北朝江苏清江市北240【豫州】:南北朝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241【蓬陂】:南北朝安徽和县242【项城】:南北朝河南沈丘南243【彭城】:南北朝江苏徐州市244【陈郡阳夏】:南北朝河南太康245【广陵】:南北朝江苏扬州市246【京口】:南北朝河苏镇河市247【寿阳】:南北朝安徽寿县248【洛涧】:南北朝安徽淮南东249【淝水】:南北朝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250【彭泽】:南北朝在今江西省九江251【广固】:南北朝今山东益都西北252【历城】:南北朝在今山东省253【瓜步】:南北朝江苏六合254【新亭江】:南北朝南京市西南255【平城】:南北朝山西大同市东北256【左云冈】:南北朝山西大同市武周山257【沃野镇】:南北朝内蒙古五原北258【瀛州】南北朝治所都在今河北259【博野镇】:南北朝河北省中部260、【秀容】:南北朝在今山西省【隋唐】261【大兴】:隋朝陕西西安市262【山阳】:隋朝江苏淮安263【江都】:隋朝江苏扬州264【涿郡】:隋朝北京市265【京口】:隋朝江苏镇江266【余杭】:隋朝浙江杭州267【东莱】:隋朝山东掖县268【黎阳】:隋朝河南浚县东南269【东郡】:隋朝河南滑县东270【兴洛仓】:隋朝河南巩县271【晋阳】:隋朝山西太原272【霍邑】:唐山西霍县273【武牢关、虎牢关】:唐河南荥阳汜水镇274【白道】:唐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275【洛州缑氏】:唐河南偃师缑氏镇276【凉州】:唐甘肃武威277【瓜州】:唐甘肃安西278【伊吾】:唐新疆哈密279【高昌】:唐新疆吐鲁番东280【碎叶城】:唐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281【曲女城】:唐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282【松州】:唐四川松潘283【逻些】:唐西藏拉萨284【柏海】:唐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285【岭南】:唐广东、广西一带286【汴州】:唐河南开封287【朔方】:唐治所在今宁夏灵武288【陇西成纪】:唐甘肃秦安东289【平卢】:唐治所在今辽宁朝阳290【范阳】唐治所在今北京291【河东】:唐山西太原292【常山】:唐河北正定293【藁城】:唐河北省294【井陉关】:唐河北井陉295【平原】:唐山东平原296【马嵬驿】唐陕西兴平县西297【灵武】:唐宁夏灵武西南298【雍丘】:唐河南杞县299【睢阳】:唐河南商丘300【颍阳】:唐河南省301【衡山】:唐湖南省302【河阳】:唐河南孟县303【梓州】:唐四川三台304【凤翔】:唐陕西凤翔305【华州】:唐陕西华县306【石壕村】:唐河南陕县东南307【陕州】:唐河南陕县308【邠州】:唐陕西彬县309【泾州】:唐甘肃泾州北310【泾阳】:唐陕西泾阳311【襄城】:唐河南襄城312【奉天】:唐陕西乾县313【永州】:唐湖南零陵314【朗州】:唐湖南常德315【播州】:唐贵州遵义市316【连州】:唐广东连县317【下邽】:唐陕西渭南东北318【江州】:唐江西九江市319【唐州】:唐河南唐河320【蔡州】:唐河南汝南321【洄曲】:唐河南商水西南322【河阳】:唐河南孟县西323【恶溪】:唐广东韩江324【西川】:唐治所在今四川成都325【维州】:唐治所在今四川理县326【崖州】:唐海南省327【越州】:唐浙江绍兴328【濮州】:唐河南范县329【长垣】:唐河南330【冤句】:唐山东曹县北331【蕲州】:唐湖北蕲春332【黄梅】:唐湖北333【衢州】:唐浙江衢县334【建州】:唐福建建瓯335【同州】:唐陕西大荔336【陈州】:唐河南淮阳337【和宣武】:唐河南开封【宋】338【镇海】:北宋浙江杭州339【临安】:北宋浙江杭州340【燕云十六州】:北宋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341【高平】:北宋山西省342【东京】:北宋河南开封343【池州】:北宋安徽贵池344【采石矶】:北宋安徽马鞍山市345【金陵】:北宋江苏南京市346【秦、陇】:北宋陕西、甘肃一带347【幽州】:北宋北京市348【高梁河】:北宋北京市城西349【寰州】:北宋山西朔县东350【陈家峪】:北宋山西朔县南351【青城县】:北宋四川灌县西南352【江原】:北宋四川崇庆东南353【澶州】:北宋河南濮阳354【韦城】:北宋河南滑县东南355【兴庆】:北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356【好水川】:北宋宁夏隆德西357【保安】:北宋陕西志丹358【庐陵】:北宋江西永丰359【随州】:北宋湖北随县360【滁州】:北宋安徽滁县361【天长县】:北宋安徽天长362【抚川临川】:北宋江西抚州西363【黄嵬山】:北宋山西原平西南364【辽朝的京城】:北宋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365【定州】:北宋河北定县366【随州】:北宋湖北随县367【润州】:北宋江苏镇江368【陕州夏县】:北宋山西夏县369【眉州眉山】:北宋四川眉山370【湖州】:北宋浙江吴兴371【黄州】:北宋湖北黄冈372【睦州青溪】:北宋浙江淳县373【青齐濮三州】:北宋都在今山东省374【东北春州】:北宋今吉林省375【混同江】:北宋今松花江376【会宁】:北宋今黑龙江阿城南377【黄龙府】:北宋今吉林农安县378【亳州】:北宋今安徽亳县379【磁州】:北宋河北磁县380【相州】:北宋河南安阳381【南京】:北宋今河南商丘382【临安】:南宋浙江杭州383【建康】:南宋今江苏南京384【越州】:南宋今浙江绍兴385【明州】:南宋今浙江宁波386【历城】:南宋今山东济南387【淄州】:南宋在今山东省388【洪州】:南宋今江西南昌389【金山】:南宋在镇江西北390【黄天荡】:南宋今江苏南京市东北391【静安镇】:南宋江苏江宁西北392【相州汤阴】:南宋今河南汤阴393【相州汤阴】:南宋今河南汤阴394【颍昌】:南宋河南许昌东395【陈州】:南宋今河南淮阳396【楚州】:南宋江苏淮安397【大散关】:南宋陕西宝鸡西南398【鼎州武陵】:南宋今湖南常德399【海州】:南宋今江苏连云港400【济州】:南宋今山东巨野401【符离】:南宋今安徽宿县北402【斡难河】:南宋今鄂嫩河403【中京】:南宋今北京市404【剌子模】:南宋在今里海东,咸海西405【蔡州】:南宋今河南汝南406【合州】:南宋今四川合川407【鄂州】:南宋今湖北武昌408【潭州】:南宋湖南长沙409【真州】:南宋江苏仪征410【郢州】:南宋湖北钟祥411【吉州庐陵】:南宋今江西吉安412【平江】:南宋今江苏苏州413【独松关】:南宋今浙江余杭414【皋亭山】:南宋在今杭州东北415【大都】:南宋今北京市416【南剑州】:南宋福建南平417【厓山】:南宋广东新会南【元明清】418【上都】:元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419【永年】:元今河北邯郸东北420【黄陵冈】:元今山东曹县西南421【汴梁】:元河南开封422【颍州颍上】:元安徽阜阳、颍上423【武安】:元河北武安424【蕲水】:元湖北浠水425【濠州】:元安徽凤阳426【亳州】:元安徽亳县427【安丰】:元安徽寿县428【定远】:元安徽定远429【濠州钟离】:元安徽凤阳东430【集庆】:元江苏南京431【钟山】:元在今南京432【卢龙山】:元南京狮子山433【洪都】:元江西南昌434【瓜步】:元江苏六合东南435【茂州】:明四川茂县436【苏州刘家河】:明江苏太仓浏河437【蔚州】:明河北蔚县438【土木堡】:明在今河北怀来东439【怀来城】:明今河北怀来440【浙江钱塘】:明今杭州441【宣府】:明今河北宣化442【狄道】:明甘肃临洮443【台州】:明浙江临海444【蕲州】:明湖北蕲春445【均州】:明湖北均县446【蓟州】:明在今河北北部447【鄂勒珲】:明齐齐哈尔附近448【赫图阿拉】:明今辽宁新宾附近449【萨尔浒】:明今辽宁抚顺东450【藩城】:明今新宾西北451【广宁】:明辽宁北镇452【宁远】:明今辽宁兴城453【大安口】:明今河北遵化北454【金县】:明今陕西榆林455【盩厔】:明今陕西周至456【松江】:清在今上海市457【赤嵌】:清在今台南地区458【雅克萨】:清在今黑龙江呼玛西北,漠河以东的黑龙江北岸459【乌兰布通】:清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460【昭莫多】:清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461【郧西】:清在今湖北省。
中国古代的九个州,分别是现在的哪些省市?看看你属于哪个州在史书《左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茫茫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
指的是大禹治水成功后,声望很高,名气很大,继承了舜的王位后,为了使各部落能够进一步融合,去了位于今天安徽怀远境内的涂山巡视,并召集了两场宏大的天下诸侯拜会,禹的权威进一步扩大,遍及四海,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各方诸侯,巩固夏朝的统治,禹又将天下分为九个区域,供人居住,这便是“九州”的由来,九州成为古中国的代称。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范围极大,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光阴似箭,几千年的岁月悠悠而过,那古时候划分的九州分别是现在的哪些省市呢?我们大家又都属于哪个州呢?先来看一下面积最大的冀州,包括现今的河北、天津、北京、山西、辽宁五个省跟直辖市,还包括德州市、聊城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以及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这11个市,境内有梁山、岐山、漳河、恒河以及卫河等山川河流。
衮州包括现在的荷泽市、济宁市,商丘市,淮北市、宿州市和亳州市,即河北、河南和山东交界部分,境内有九河、沮水等。
青州包括现在的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东营市、日照市、威海市以及淄博市,即渤海和泰山之间的区域,境内有潍水、淄水和汶水。
徐州包括现在的泰安市、枣庄市、临沂市、莱抚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徐州市,境内有蒙山、羽山、潍水以及沂水等山川河流。
扬州包括现在的江西、广东、香港、澳门、福建、浙江、上海,南京市、常州市、泰州市、无锡市、盐城市、淮安市、南通市、苏州市、扬州市、镇江市,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安庆市、淮南市、黄山市、六安市、池州市、滁州市、宣城市。
境内有彭蠡、震泽,即鄱阳湖跟太湖。
荆州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桂林市,境内有荆山、衡山、嘉陵江、沱水和潜水。
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的都城和对应的现在的名称.及地理位置1. 夏朝前2100年- 前1600年夏朝(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2. 商朝前1600年- 前1066年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还有商朝早期的都城“毫”一直有争论,影响较大的说法一种说在今天的郑州,还有一种说是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县。
3. 周朝前1066年- 前221年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由于春秋时期诸侯国上百个,数量太多,只说战国的。
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
楚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燕国--蓟(今北京城西南)。
韩国--宛(今河南南阳)。
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国--咸阳(今陕西咸阳)。
4.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5. 汉朝前206年- 220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东汉(公元25年—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6. 三国220年- 280年曹魏220年- 265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西蜀221年- 263年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孙吴222年- 280年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7. 晋朝265年- 420年西晋265年- 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东晋317年- 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8. 十六国304年- 439年1. 汉前赵304年- 330年2. 成汉304年- 347年3. 前凉314年- 376年4. 后赵319年- 350年5. 前燕337年- 370年6. 前秦350年- 394年7. 后秦384年- 416年8. 后燕384年- 407年9. 西秦385年- 431年10. 后凉385年- 403年11. 南凉397年- 414年12. 南燕398年- 410年13. 西凉407年- 421年14. 夏407年- 431年15. 北燕407年- 436年16. 北凉401年- 439年9. 南北朝420年- 581年1. 南朝南朝宋420年- 479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南朝齐479年- 502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南朝梁502年- 557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南朝陈557年- 589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2. 北朝北魏386年- 534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
中国代称“九州”,指的哪九州?只有6个保留至今,名字世人皆知在我们背诵古诗的时候,常常能听到“九州”这个词,比如李商隐的“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然而,从我们学习语文的初期就知道“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但我们却只了解了一个笼统的概念,不清楚究竟指的是哪九州。
“九州”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尚书》之中。
汉族先民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值得一提的是,《周礼》和《尔雅》中有不同的说法,前者多了幽州和并州,少了徐州和梁州;后者多了幽州与营州,少了青州与梁州,因此九州有时也被称为12州。
根据《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四千多年前,中原地区遭遇洪水泛滥,大禹被舜派去治水。
这位伟大的人花了十三年的时间,采取疏导和筑堤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将九条河流治理好了。
治水是一项造福百姓的大事,在大公无私的情况下,大禹毫无疑问成为了华夏部落的下一任领袖。
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他决定将华夏地区划分为九州。
同时,夏朝还铸造了九个大鼎,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以此凸显仪式感。
豫州,又称中州,位于九州之中。
如今,豫州的大部分领土属于河南省,因此河南也被称为“豫”。
豫州地势优越,在历史上多次达到鼎盛时期。
在经济中心南移之前,豫州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孕育了数不胜数的名人,例如老子、庄子、杜甫、白居易等。
兖州位于古黄河和古济水之间,是山东西部和山东河北的交界处。
在三国时期,兖州备受重视,许多英雄豪杰都钟爱这个地方。
青州大致指的是现今渤海以南、泰山以北的地区。
青州之土为青色,因而得名。
在古代,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海、岱及淮惟徐州”。
徐州位于如今的淮海地区,随着朝代更迭,其范围逐渐缩小。
扬州在古代时比现在大得多,大致相当于现今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
然而,扬州曾多次更名,其范围也逐渐缩小。
古地名与现地名对照表吐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中,地名是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存在。
古地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正如同一部著作不同时期用词会有所变化一样,中国古代的地名也随着历史变迁而发生变化。
因此,对中国古地名与现地名进行对照,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及其文化底蕴。
下面是一些知名的古地名与现地名的对照表,以及对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一些吐槽和分析。
1. 漫湾(现为敦煌市)漫湾是唐朝时期敦煌地区的一处军事据点,曾经历史上著名的玉门关之战,随着历史的变化,漫湾这个地名渐渐被淡忘。
在1954年,为了寻找一种更加富有浪漫色彩和诗意的名称,漫湾被更名为敦煌市。
这个更名,同时也是对敦煌传统文化的一次重塑。
2. 天门山(现为长沙市)天门山位于长沙市北部,是湖南文化之旅的重要景点之一。
这个地名最早见于《湖南通志》,但据史册记录,完整的天门山名称为“沉香为阳、天门为阴,沉香与天门峰合成一个阴阳夫妇”。
这个古老的地名,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环境的虔诚崇拜和哲学思考。
3. 平原(现为河南省平顶山市)平原在春秋战国时期属鲁国,郑国于四百年前掘池引渠,灌溉周围土地,使广阔平原成为了当时黄河流域最富庶的农业地区之一。
这个名字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艰苦的劳动和聪明智慧。
4. 常山(现为保定市)常山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汉武帝时称为右北平,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北省中部,是中原平原北部的一片山地。
这个古老的地名,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化,并留下了许多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代表。
5. 和龙(现为吉林省和龙市)和龙位于吉林省中部,毗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5世纪到17世纪时,这里是中国和朝鲜民族人民友谊和平交往的重要地方。
和龙这个名字也来由于中国和朝鲜人民的和平相处,它是为了纪念古代两国之间的“和”而得名,是涵盖了中朝历史、文化与友谊的重要代表。
三国古地名和今地名对照表,建议收藏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上,传诸葛亮祭旗处。
九江郡:治寿春。
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
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样,国的⾏政⾸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部分。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上党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
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西南。
⼭阳县: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阳公即此地。
⼭阳郡:⼭东⾦乡西北。
⼴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
⼩沛:即沛县的别称。
义阳郡:湖北枣阳东南。
⼦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在今安康。
天⽔郡:治所在冀县,今⽢肃⽢⾕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改为天⽔。
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南,斜⾕⼝西。
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中⼭: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
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閬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平原: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
东平国:治⽆盐,即今⼭东东平。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
东莞郡:汉末设,治所在今⼭东沂⽔东北。
东海郡:治郯(今⼭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在郯,后迁到彭城。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海郡:有时称国,治营陵,今⼭东昌乐东南。
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
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
⽩马:在今河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帝城:在四川奉节⽩帝⼭上,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以为是⽩帝,故命名。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永昌郡:辖今云南⼤理及哀牢⼭以西,治不韦,即今云南保⼭东北。
古代州名今何在————————————————————————————————作者:————————————————————————————————日期:我国的古代州名今何在?(截止1980年,不算既有或后来已恢复的州名)古州名今位置古州名今位置古州名今位置B (8个)霸州河北霸县汴州河南开封滨州山东滨县、利津并州山西太原播州贵州遵义亳州安徽亳县博州山东聊城勃利州苏联伯力C (15个)蔡州河南汝南澶州河南濮阳长州浙江长兴曹州山东菏泽、曹县潮州广东潮安陈州河南淮阳辰州①湖南龙标(曾置叙州、沅州)②辽宁盖县成州甘肃成县池州安徽贵池充州贵州梓姜崇州四川郫县楚州江苏淮安滁州安徽滁县处州浙江丽水淳州广西横县D (10个)达州四川达县代州山西代县(曾称肆州)丹州陕西宜川儋州广东儋县道州湖南道县登州山东烟台邓州河南邓县定州河北定县鼎州湖南常德桃源端州广东肇庆E (2个)鄂州湖北鄂城峨州贵州荔波F (11个)方州江苏六合房州湖北房县汾州山西汾阳峰州越南富寿省越池东南丰州①湖北郧县②福建闽县凤州陕西凤县奉圣州河北涿鹿鄜州fu陕西富县抚州江西临川复州①湖北沔阳②辽宁瓦房店富州①广西昭平②江西丰城③云南富宁G (13个)盖州辽宁盖县(辽设辰州)甘州甘肃张掖高州广东高州镇功州贵州开阳西北瓜州甘肃安西光州河南潢川(曾称蒋州)归州湖北秭归归淳州广西靖西妫州gui河北保岱镇桂州广西桂林贵州广西贵县(贵港市)虢州河南灵宝果州四川南充H (24个)海州江苏连云港濠州安徽临淮和州安徽和县合州①四川合川②雷州半岛③安徽合肥鹤州贵州桐梓夜郎镇贺州广西贺县河州甘肃临夏恒州河北正定、曲阳;山西平城(大同)衡州湖南衡阳洪州江西南昌侯州广西田东湖州浙江吴兴滑州河南滑县东化州广东化县华州陕西华县怀州河南沁阳桓州吉林集安环州甘肃环县黄州湖北黄冈晃州湖南新晃徽州安徽黄山晖州贵州织金、纳雍惠州广东惠阳霍州安徽霍山J (24个)吉州江西吉安济州山东钜野冀州河北冀县蓟州天津蓟县嘉州四川乐山建州①福建建瓯③宁新宾犍州贵州毕节、大方☀姜州广西灵山江州江西九江蒋州①江苏南京(隋)②河南潢川绛州山西新绛胶州山东胶县交州越南北部及两广大部阶州甘肃武都金州①辽宁金县②甘肃榆中泾州甘肃泾川荆州鄂湘豫西一带靖州湖南靖县景州河北景县晋州河北晋县静州四川旺苍隽州湖北崇阳县均州湖北丹江口(武当山)筠州①江西高安②四川筠连钧州河南禹县K (22个)开州四川开县夔州四川奉节L (8个)朗州湖南常德、桃源郎州贵州遵义雷州广东海康利州四川广元丽州浙江永康澧州湖南澧县连州广东连县廉州广西合浦凉州甘肃武威、酒泉、敦煌亮州贵州锦屏、黎平梁州陕西勉县东劳州贵州荔波麟州陕西神木林州河南林县灵州甘肃灵武龙州①广西龙城②四川江油陇州陕西陇县泷州广东罗定庐州安徽合肥(隋设合州)汝州河南临汝潞州山西长治鸾州广西南丹滦州河北滦县略州/M (13个)鄚州mao河北莫县茂州四川茂县眉州四川眉山密州山东诸城孟州河南孟县、济源沔州陕西汉中、勉县、略阳绵州四川绵阳岷州甘肃岷县闽州福建福州福建侯官洺州河北永年明州浙江宁波睦州(严州)浙江建德、淳安、桐庐莫州河北任丘北(莫县、鄚州镇)N (2个)那州四川丹巴宁州①云南华宁②甘肃宁县③江西修水P (5个)潘州广东茂名彭州四川彭县邳州江苏邳县普州四川安岳蒲州山西永济Q (16个)蕲州湖北蕲春齐州山东济南祁州河北安国虔州江西赣州潜州浙江临安於潜镇乾州陕西乾县钦州广东合浦秦州甘肃天水沁州山西沁源溱州河南上蔡青州山东益都清州河北青县庆州甘肃庆阳琼州广东海口渠州四川渠县全州广西全县R (4个)饶州江西上饶(又称信州)荣州四川自贡戎州四川宜宾润州江苏镇江S (23个)沙州甘肃敦煌陕州河南三门峡一带商州陕西商县韶州广东韶关歙州安徽歙县沈州辽宁沈阳深州河北深县胜州山西榆林昇州南京古称(非州名)嵊州浙江嵊县思州贵州务川一线肆州山西代县司州陕晋豫边区泗州江苏盱眙松州四川松潘嵩州湖南常德、桃源宋州河南商丘、睢阳寿州安徽寿县宿州安徽宿县肃州甘肃酒泉蜀州四川崇庆舒州安徽安庆、潜山隋州湖北随州T (10个)台州浙江临海檀州北京密云潭州湖南长沙陶州河南孟津洮州甘肃临潭滕州山东滕县汀州闽赣边区庭州新疆吉木萨尔通州①北京通县②江苏南通同州陕西大荔W (15个)万州四川万县潍州山东潍坊威州河北威县维州四川理县渭州甘肃陇西、平凉卫州河南卫辉、汲县蔚州河北张家口、蔚(yù)县魏州河北大名文州陕西文县西汶州四川汶川巫州湖南黔阳吴州①江西鄱阳②江苏吴县梧州广西广信、苍梧武州河北张家口婺州浙江金华X (17个)相州河北省临漳县西河南安阳一带襄州湖北襄阳解州山西运城、闻喜忻州Xin 山西忻县信州①江西上饶②吉林四平③四川奉节新州广东新兴邢州河北邢台兴州①陕西略阳(沔州)②山西兴县秀州浙江嘉兴、海盐,上海华亭雄州河北雄县许州河南许昌叙州①湖南龙标②四川宜宾宣州安徽宣城玄州①天津蓟县②北京密云浔洲广西桂平循州①广东龙川②广东惠阳勋州山西稷山南Y (43个)崖州广东三亚雅州四川雅安严州(睦州)浙江建德、淳安、桐庐延州陕西延安盐州陕西定边炎州泛指南方燕州北京昌平姚州浙江余姚耀州陕西耀县伊州新疆哈密宜州广西宜山沂州山东临沂夷州台湾岛易州河北易县义州辽宁锦州、义县义州镇益州四川广汉、成都延州陕西延安英州广东英德郢州湖北江陵、钟祥鄞州浙江鄞县银州①辽宁铁岭(富州)②陕西米脂营州辽宁营口瀛洲传说中东海仙山;上海崇明颍州安徽阜阳应州山西应县雍州①陕西凤翔②湖北襄阳邕州广西南宁永州湖南零陵幽州北京攸州湖南攸县宥州内蒙延恩禹州河南禹县渝州四川重庆豫州泛指河南隩州山西河曲郁州广西玉林原州宁夏固原袁州江西宜春沅州湖南龙标(又称叙州)郓州山东郓城云州山西大同越州浙江绍兴岳州湖南岳阳Z (8个)牂州zang贵州黄平西北赵州河北赵县泽州山西晋城镇州河北正定真州江苏仪征振州广东三亚宁远梓州四川三台忠州四川忠县涿州河北涿县、范阳许金龙1980年收集整理(……暂定290个*仅查阅辞海及百度,应参考《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犍州,古地名。
古代文化常识4:古代地理古代文化常识之四:古代地理古代地理【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
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
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中国历代朝代都城今何在【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阳翟(今河南禹州)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南)嚣(今河南郑州西北、荥阳东北)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邢(今河北邢台)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奄(今山东曲阜)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雒邑(今河南洛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齐』:临淄(今山东淄博)『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鲁』:曲阜(今山东曲阜)『郑』:新郑(今河南新郑)『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滑县东)、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陈』:陈(今河南淮阳)『蔡』:上蔡(今河南上蔡)『曹』:陶(今山东定陶)『吴』:吴(今江苏苏州)『越』:会稽(今浙江绍兴)【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新』(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8年—公元23年『汉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23年—公元24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24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雒阳(今河南洛阳)公元25年—公元190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191年—公元195年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265年—公元31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313年—公元316年【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成(汉)』(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汉(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9年):离石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蒲子(今山西隰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长安(今陕西西安)『前凉』(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肃武威)『后赵』(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国(今河北邢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龙城(今辽宁朝阳)、蓟(今北京城西南)、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龙城(今辽宁朝阳)『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肃榆中东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苑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后凉』(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肃武威)『南凉』(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广武(今甘肃兰州永登)、乐都(今青海乐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姑臧(今甘肃武威)『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北)、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姑臧(今甘肃武威)『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滑县)、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肃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宁夏固原)、统万(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龙城(今辽宁朝阳)『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长子(今山西长治长子西南)『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滑县)『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朝]『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493年—公元534年『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1年—公元60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605年—公元618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07年—公元909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09年—公元913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13年—公元923年『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36年—公元937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37年—公元946年『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十国]前蜀:成都(今四川成都)后蜀:成都(今四川成都)楚:潭州长沙府(今湖南长沙)南汉:广州兴王府(今广东广州)闽:福州长乐府(今福建福州)吴越:杭州西府(今浙江杭州)吴:扬州江都府(今江苏扬州)南唐:西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东都江都府(今江苏扬州)南平(荆南):荆州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北汉:太原(今山西太原)【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东京(今河南洛阳)【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南京(今江苏南京)公元1129年—公元1138年临安(今浙江杭州)公元1138年—公元1276年【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公元918年—公元1007年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大理』(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大理(今云南大理)『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兴庆府(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东南)『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公元1115年—公元1153年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城西南)公元1153年—公元1214年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公元1214年—公元1234年『西辽』(公元1132年~公元1218年)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即唐代碎叶城)【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大都(今北京)【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南京(今江苏南京)公元1368年—公元1420年北京(今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北京(今北京)【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北京公元1912年—公元1928年广州公元1925年—公元1927年武汉公元1927年南京公元1927年—公元1937年武汉公元1937年重庆公元1937年—公元1945年南京公元1945年—公元1949年广州公元1949年重庆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至今)北京附录:中国各地都城统计01.北京:({春秋}{战国}燕,蓟)、(辽,析津府)、(金,中都)、(元,大都)、(明,京师)、(清,北京)02.河南禹县:(夏,阳翟)03.河南淇县:(商,朝歌)、({春秋}卫,沫)04.河南商丘:(商,北亳)、(商,南亳)、({春秋}宋,商丘)、(北宋,应天府)05.河南偃师:(商,西亳)06.河南安阳:(商,殷)、({北朝}东魏,邺)、({北朝}北齐,邺)07.河南洛阳:(西周,雒邑)、(东周,雒邑)、(东汉,雒阳)、({三国}魏,洛阳)、(西晋,洛阳)、({北朝}北魏,洛阳)、(隋,洛阳)、(唐,洛阳)、({五代}唐,洛阳)、(北宋,河南府)08.河南淮阳:({春秋}陈,陈)09.河南上蔡:({春秋}蔡,上蔡)10.河南新郑:({春秋}郑,新郑)、({战国}韩,新郑)11.河南开封:({战国}魏,大梁)、({五代}梁,开封)、({五代}晋,开封)、({五代}汉,开封)、({五代}周,开封)、(北宋,开封)、(金,开封府)12.陕西西安:(西周,丰镐)、(西汉,长安)、({十六国}前赵,长安)、({十六国}前秦,长安)、({十六国}后秦,长安)、({北朝}西魏,长安)、({北朝}北周,长安),(隋,大兴)、(唐,长安)13.陕西凤翔:({春秋}秦,雍)14.陕西咸阳:({战国}秦,咸阳)、(秦,咸阳)15.陕西靖边:({十六国}夏,统万城)16.山东曲阜:({春秋}鲁,曲阜)17.山东临淄:({春秋}{战国}齐,临淄)18.山东定陶:({春秋}曹,陶)19.山东益都:({十六国}南燕,广固)20.山西翼城:({春秋}晋,绛)21.山西长子:({十六国}西燕,长子)22.山西夏县: (夏,安邑)23.山西大同:({北朝}北魏,平城)、(辽,大同府)、(金,大同府)24.山西太原:(唐,太原)、({十国}北汉,太原)25.河北邯郸:({战国}赵,邯郸)26.河北邢台:({十六国}后赵,襄国)27.河北临漳:({十六国}魏,邺)、({十六国}前燕,邺)28.河北定县:({十六国}后燕,中山)29.河北大名:(北宋,大名府)30.江苏苏州:(春秋吴,吴)31.江苏南京:({三国}吴,建业)、(东晋,建康)、({南朝}宋,建康)、({南朝}齐,建康)、({南朝}梁,建康)、({南朝}陈,建康)、({十国}南唐,金陵)、(明,南京)32.江苏扬州:({十国}吴,广陵)、({十国}南唐,扬州)33.浙江绍兴:({春秋}越,会稽)34.浙江杭州:({十国}吴越,杭州)、(南宋,临安)35.四川成都:({三国}蜀,成都)、({十六国}成汉,成都)、({十国}前蜀,成都)、({十国}后蜀,成都)36.甘肃榆中:({十六国}西秦,苑川)37.甘肃武威:({十六国}前凉,姑臧)、({十六国}后凉,姑臧)38.甘肃张掖:({十六国}北凉,张掖)39.甘肃酒泉:({十六国}西凉,酒泉)40.辽宁朝阳:({十六国}北燕,龙城)41.辽宁辽阳:(辽,辽阳府)、(金,辽阳府)、(清,盛京)42.青海乐都:({十六国}南凉,乐都)43.内蒙古和林格尔:({十六国}代,盛乐)、({北朝}北魏,盛乐)44.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临潢)45.内蒙古宁城:(辽,大定府)、(金,大定府)46.内蒙古正蓝旗:(元,开平)47.湖南长沙:({十国}楚,长沙)48.福建福州:({十国}闽,长乐)49.广东广州:({十国}南汉,兴王府)50.黑龙江阿东城:(金,会宁府)51.宁夏银川:(西夏,兴庆府)52.云南大理:(大理,大理)53.湖北江陵:({春秋}{战国}楚,郢)、({十国}南平,江陵)注:括号内为王朝名和当时城名。
上古尧时大禹平洪水,天下分九州:
1.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2.舜时分十二州:冀州(分出:并州、幽州)、兖(yan)州、青州(分出:营州)、徐
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汉时期,疆土扩大,加交州、朔方。
后朔方并入并州,改雍州为凉州,梁州为益州。
东
汉时期分十三州:司隶、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益州、荆州、交州
4.晋初分十九州:梁州分为雍州凉州秦州。
益州分梁州,益州,宁州。
幽州分为幽州、
平州。
交州分交州,广州。
即:司隶、豫州、兖州、徐州、青州、雍州、凉州、秦州、并州、冀州、幽州、平州、扬州、梁州、益州、宁州、荆州、交州、广州
5.州的大小从汉朝到南北朝时期变化不大,但是从南北朝起就慢慢地缩小。
一直到唐代全
国分了有300多个州,宋元与唐代一致,明清时改州为府。
中国代称“九州”,是哪九州?还有哪些州被保留,现今你在哪个州《尚书·禹贡》载:禹别九州,随⼭浚川,任⼟作贡。
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始见于《尚书·禹贡》,相传是⼤禹治⽔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并且因为古⼈认为天圆地⽅,⽅圆的理解便是指范围,九州⽅圆,⾃然也是说“中国这块地⽅”,那么现在有哪些州被保留,现今你在哪个州?豫州豫州为九州之中,还有别称“中州”,今河南省⼤部分是属于豫州,河南简称“豫”也因这部分的原因。
河南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明的发源地,并且古代四⼤发明,其中三⼤发明指南针、造纸和⽕药均是在河南发明。
⽽中国⼋⼤古都,有四个是在河南,分别是⼗三朝古都洛阳、⼋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
青州《吕⽒春秋·有始览·有始》⽈:“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
东⽅为青州,齐也。
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为荆州,楚也;西⽅为雍州,秦也;北⽅为幽州,燕也”。
现今⼭东省辖县级市——青州市,由潍坊市代管,在东汉⾄三国年间,青州城属于东⽅之重镇,⾄民国时期,青州府被撤销。
徐州徐州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范围⼤致在今淮海地区,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为三⼤战役之⼀。
东汉末年,军阀袁术割据扬州,⾃领扬州牧,不过徐州就在⼀旁,袁术还称⾃⼰为“徐州伯”,也就是说扬州、徐州都归袁术,但在当时,刘备负责徐州,袁术听闻后则说“不闻天下有刘备”,当即就发兵攻打。
双⽅交战,刘备也不败下风,然⽽却是渔翁得利,吕布趁机夺取了徐州。
⽽徐州还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北宋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在《上皇帝书》中就写道:“汉⾼祖,沛⼈也;项⽻,宿迁⼈也;刘裕,彭城⼈也;朱全忠,砀⼭⼈也:皆在今徐州数百⾥间⽿。
其⼈以此⾃负,凶桀之⽓,积以成俗。
”扬州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现今江苏扬州市,扬州作为⼀座城市是从唐武德年间开始,⽽历史上繁华富饶的扬州城则是今扬州市⽼城区-⼴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