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8、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是(D)

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质的可知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客观实在性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A存在B理念C灵魂D“原初”物质

6、“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B )

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唯物论

7、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的实质一样,这是因为(C)

A、它们都认为世界是发展的;

B、它们都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C、它们都把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

D、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8、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4 )

①唯心论;②二元论;③诡辩论;④不可知论。

9、哲学上两大派别是(A)

A、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论和唯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B)

A、客观唯心论

B、形而上学唯物论

C、二元论

D、主观唯心论

11、最早指出世界的物质本原的哲学派别是(B)

A、形而上学唯物论

B、古代朴素唯物论

C、辩证唯物论

D、庸俗唯物论

12、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C )

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心外无物。

13、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C )

A、唯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

14、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1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 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考试大论坛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6、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D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17、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A )。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19、否

18、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C)

A、世界的统一性原理

B、世界的发展性原理

C、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D、世界的可知性原理

19、关于“狼孩”的记载从反面证明意识是(C)

A、语言的产物

B、单个人劳动的产物

C、社会的产物

D、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人脑的形成;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语言的发展;

D、生产劳动。

2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D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2、矛盾的两个属性是指(B)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23、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C)

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B、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C、前者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认识的认识路线;

D、前者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后者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

2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C)

A、不懂得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抹煞了意识的本质特征;

D、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映。

26、唯心主义在意识作用问题上的错误是(A)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D、既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27、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8、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2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3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错误在于它割裂了(B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31、庸俗进化论的错误在于(A)

A、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

B、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

C、既不承认质变也不承认量变

D、否认事物量的差异

3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C )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

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促使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33、“守株待兔”者犯了下述错误(B)

A、夸大必然性

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

C、否定偶然性

D、形而上学

34、“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的观点(D )

A、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夸大了主观条件的作用

C、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D、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3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源泉

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

36、“激变论”的观点是(D)

A、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B、坚持质变和量变统一的观点

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D、割裂量变和质变的形而上学观点

37、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B)

A、肯定和否定的区别

B、肯定和否定的联系

C、事物的自我否定

D、被否定的事物消失

38、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D)

A、外力推动

B、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

C、矛盾的同一性

D、事物的内部矛盾

39、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C )

A、事物的本质方面

B、处于被支配的方面

C、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D、事物的非本质方面

40构成人们认识事物基础的是(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41、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论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存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点

42、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的部分质变是指()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

B、事物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量变过程向质变过程的过渡

D、事物本质属性未变,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43、矛盾的转化是向着( B)

A、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只是由坏向好转化;

D、只是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4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D)

A、直线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不断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的( B)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

4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C )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47、彻底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是( B)

A、庸俗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

二、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表现。

1.意识能动性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

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2辩证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连接的环节. 3作为发展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

4、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6、什么是度?认识度有何意义?

7、简述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8、为什么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9、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0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1、简述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2、联系个人成长实际阐述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启迪意义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C )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2、认识的客体是(D )

A、客观存在

B、人化自然

C、客观精神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D)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D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来源

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C、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 )。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

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C )

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1、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B)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的错误

D、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3、真理是( C )。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D)。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1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6、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 B)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7、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B )

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立科学理论D揭示客观规律

1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9、实践标准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B )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C、实践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C、实践是人类的自觉活动

20、感觉、知觉、表象是(C)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1、“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真理”这是()

A、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共有的主张

D、诡辩主义的错误观点

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23、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的()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历史观

D、二元论

2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的错误。

A、经验论

B、诡辩论

C、相对主义

D、唯理论

25、客观真理是指()

A、客观存在

B、认识客体

C、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

D、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5、简述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和途经

6、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意义更为重要?

三、论述题

试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阐述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第三章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同历史观的基本问题(B )

A、是同一个问题

B、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

C、没有必然联系

D、哲学基本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具体化

3、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D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A )。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

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

5、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B)

A、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B、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C、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D、决定社会的发展速度

6、生产关系的基础是(C)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产品分配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

D、产品归谁所有

7、社会存在中最根本的是(B )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人口因素

D、地理环境

8、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A)

A、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

B、人和人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

D、人和物的关系

9、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思想关系

D、政治关系

10、人的本质是指(D)

A、人的自然属性

B、自私自利

C、人的阶级性

D、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1、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

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学和社会科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1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

C、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13、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D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社会形态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5、经济基础是(C )。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6、“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

17、上层建筑是指( D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8、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准是( C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2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21、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

D、精神文明

22、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23、国家的起源是()

A 人们为解决纠纷而制定契约的产物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

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4.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

C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5、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是()

A哲学;B文学;C宗教;D政治法律思想。

26、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人物的出现是()

A时势造英雄;B英雄造时势;C授命于天;D纯属偶然。

27、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

A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B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

C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D社会政治条件与经济条件的统一。

28、“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认识具有反复性D理论来源于实践。

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的发展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的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30、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具体劳动决定的

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

31、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

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两种不同的劳动

二、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3、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是以教育中最一般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3、《学记》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专著。 4、教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从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开始的。是以夸美纽斯、1632年他所著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5、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原理》,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6、《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7、杨贤江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著的《教育学》被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 9、布鲁纳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科结构”、最有价值的提出“发现法”。10、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环境11、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12、个体本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个体的自然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性,即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等人。13、社会本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以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延续,代表人物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人。14、教育方针规定了教育发展与努力的方向,而教育目的是提出教育的质量要求。1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根据。 16、教育目的具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19、教育制度的构成有:教育体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整套规则20、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21、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22、我国现代学制如于清末。1902-1903年间清政府先后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现代学制。23、中国现代第一个学制是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24、课程计划也称为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是编制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25、课程标准要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6、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课外活动、团队、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等。其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27、课外活动的教育学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儿童发展观和小学教育基本目标。28、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29、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 2、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3、教育目的:指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各种规范或规定。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8、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9、教育途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渠道,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育组织形式。10、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11、课外活动,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其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以期使学生得到主动、生活活泼的发展。1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其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两个重要的方面。1、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1)可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教育实践。(2)可以为学 习其他教育学科打好理论基础。(3)可以帮助师范生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2、教育的 特点(教育本质)(1)专门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特点(2)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性 与系统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及其相互制约性(4)教育作用的发挥是自觉性和强 制性的结合(5)教育效果的现实性和未来性的统一3、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现代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3)教育形式、手段的多 样化(4)教育内容的综合化(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6)努力实现教育的 现代化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作用(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 模、速度和结构(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社会生产力发 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5、现代教育的本体 功能(1)培养人是教育的基本职能(2)教育的传递功能。教育的传递性是教育的基 本属性(3)教育的筛选功能6、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1)是劳动力和各种人员再生产 的重要手段(2)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可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4)具有 经济效益7、“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A、关注每一位学生(生动活泼的、 发展的、有尊严的人)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 之者莫如乐之者”)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8、 学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9、教 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地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对人的 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增强对人影 响的效益性。(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 不走和少走弯路。10、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 基础(2)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3)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4) 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5)教育则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11、我国的教育方针 的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 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3、我国教育目的的精 神实质(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培养社会主 义建设者)(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3)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人的素质的内在提高以及全 民素质的全面提升。(4)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 1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的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直接决 定的(2)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 者身心发展的需要1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1)人的发展与 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分工造成的(3)人的发展是大工 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资本主义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制度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理想得以实现(6)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6、小学德育的内容: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的教育、世 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17、思考:有人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 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你是怎么看待的?:各育之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 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和 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 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18、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1)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融合(3)高等教育层次化、多样化19、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 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4)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20、课程的实施(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 展的基础。义务教育是普及、强迫性的。任何部门和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擅自取消国家 课程计划之内的课程。(2)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教育的根本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 尽可能尊重学生差异、满足每一个儿童独特的发展需求。(3)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运用恰当的课程评价方式, 培植孩子的学习信心。21、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 能、技巧,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2)培养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22、教学的本质(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 征。(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4)教学认识是教育 性的认识23、课外活动的特点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C.形 式上的多样性D.活动上的自主性24、未来教师专业素养(1)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 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21世纪的基础教 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的 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义和能力的初步形 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是具有旺盛的生 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 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作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是个性差异性、独 一无二的个体。(2)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 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3)教师要胜任就需要新的能 力 A、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2)、管理能力(3)、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 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25、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内涵:(1)新 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 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3)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26、如何促成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1)、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 的师生伦理关系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B、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C、加 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师生情感关系A、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孩子是神圣”)B、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

运筹学基础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求解时,若约束条件是小于或等于(≤)不等式,则应当在每个不等式中引入一个 A.基变量 B.非基变量 C.松弛变量 D.剩余变量 2.对于供求不平衡的运输问题,若需求量大于供应量,为了转化为供求平衡的运输问题,我们往往虚设一个 A.供应点 B.需求点 C.仓库 D.运输渠道 3.对计划项目进行核算、评价,然后选定最优计划方案的技术,称为 A.网络计划技术 B.计划评核术 C.关键路线法 D.单纯形法 4.在网络图中,两个活动之间的交接点,称之为 A.线路 B.结点(事项) C.活动 D.流量 5.网络图中,正常条件下完成一项活动可能性最大的时间,称为 A.作业时间 B.最乐观时间 C.最保守时间 D.最可能时间 6.在一个网络中,根据问题的需要,我们可以在图的点旁或边旁标上数,这个数也可称之为 A.树 B.杈 C.枝叉 D.最小枝叉树 7.单纯形法作为一种简单解法,常用于求解线性规划的 A.多变量模型 B.两变量模型 C.最大化模型 D.最小化模型 8.对科学发展趋势的预测属于 A.微观经济预测 B.宏观经济预测 C.科技预测 D.社会预测 9.在固定成本中,由所提供的生产能力所决定的费用,称之为 A.总成本 B.可变成本 C.预付成本 D.计划成本 10.每一个随机变量和相关的某个范围内累计频率序列数相应,这个累计频率数称之为 A.随机数 B.随机数分布 C.离散的随机变量 D.连续的随机变量 11.在接受咨询的专家之间组成一个小组,面对面地进行讨论与磋商,最后对需要预测的课题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这种定性预测方法是 A.指数平滑预测法 B.回归模型预测法 C.专家小组法 D.特尔斐法 12.风险条件下的决策是 A.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但决策者具有提供将概率值分配到每个可能状态的信息 B.决策者知道所面对的部分自然状态 C.决策者面对的只有一种自然状态,即关于未来的状态是完全确定的 D.决策者所面对的是,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而决策者不了解其它状态,甚至不完全了解如何把概率(可能性)分配给自然状态

数学教育概论期末题[1]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题 一、1、克莱因对数学教育改革有哪些建议? 答:(1)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数学观点,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得明了而简单。(2)教育应该是发生性的,所以空间的直观,数学上的应用,函数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3)应该用综合起来的一般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深钻那种特殊的解法。 (4)应该把算数、代数和几何学方面的内容,用几何的形式以函数为中心观念综合起来。 2、数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心理学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指导上。 3、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 答:1960、1970年代以研究教育体制、课程、教学经验或大规模的课程实验为主,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定量的比较研究较多。到了1970年代后期,对个别或少数学生的小型的定性的研究明显增加,这种研究在1980和1990年代更加盛行。1980年代后,受皮亚杰和V ygotsky 等心理学家的影响,解释学生理解的理论及相应的思想学派变得兴旺起来。 二、4、数学发展史划分为哪四个高峰期? 答:(1)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公元前700——300) (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17——18世纪) (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19——20世纪中叶) (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20世纪中叶——今天) 5、20世纪数学观有什么变化? 答:(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6、你如何认识数学的文化本质? 答:(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 (2)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阶段的烙印。 (3)数学应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 (4)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 (5)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 7、简述我国数学教学理念的发展? 答:(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大能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 (4)从看重教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三、8、佛赖登塔尔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佛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曾经是荷兰皇家科学院得院士和教育教学研究所所长,专长为李群和拓扑学。主要代表作《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与播种》、《数学教育再探》其中《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是一个总体的叙述,另外两本是更加具体的分析。 9、波利亚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波利亚是法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的院士,1887年出生在匈牙利,青

糖尿病相关试题附答案解析

糖尿病相关试题 Ⅰ型题 1.糖尿病病人合并眼盲及肾衰竭是因为(C )A.小动脉病变 B.大动脉病变 C.微血管病变 D小静脉病变 E大静脉病变 2.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出院,护士在健康指导中不妥的是( C ) A每日饭前30min注射 B不能在发炎、化脓、硬结处注射 C注射部位固定在三角肌下缘 D严格做好皮肤消毒 E针头与皮肤成30°~40°进针 3.糖尿病多尿是由于( B ) A肾小管吸收障碍 B原尿渗透压高 C饮水过多

D醛固酮分泌减少 E血管升压素分泌不足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意识恢复,之后突然感到心悸、饥饿、随即又意识不清,应立即(D ) A加大胰岛素剂量 B加用格列苯脲 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测指尖血糖 E应用呼吸兴奋药 5.应告知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警惕(A ) A低血糖的发生 B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C过敏反应 D消化道反应 E肝肾功能的损 6.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A ) A﹤6﹪ B﹤7﹪

C﹤8﹪ D﹤9﹪ E﹤10﹪ 7.低血糖发生时立即采取的措施是(B ) A立即吸氧 B口服果糖 C开放静脉 D卧床休息 E向家属交代病情 8.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是(E ) A感染 B外伤和手术 C妊娠和分娩 D饮食不当 E胰岛素过量 9患者女性,56岁,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治疗后意识恢复,短时间突然感到心悸、饥饿、出汗,随即又发生意识障碍,应如何处理( D ) A加大胰岛素剂量

B加用格列苯脲 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静推50%葡萄糖 1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尿糖阳性,患者呼吸气味是( D ) A芳香味 B氨臭味 C大蒜味 D烂苹果味 E腐臭味 11.患者男性,50岁,糖尿病史5年,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现改注射胰岛素治疗,操作中错误的是( E )A饭前30分钟注射 B用1ml注射器,5号针头 C部位在股外侧 D常规消毒皮肤 E取20°角进针,无回血后注射 12.患者女性,49岁,糖尿病史10年,伴有白障。皮下注射胰岛素最好选用( D )

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历年试题和答案

第1章导论 【真题演练】 1、(12年4月)借助于某些正规的计量方法而做出的决策,称为( A ) A.定量决策 B.定性决策 C.混合性决策 D.满意决策 2、(12年4月)利用直观材料,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属于( c ) A.经济预测 B.科技预测 C.定性预测 D.定量预测 3、(11年7月)根据决策人员的主观经验或知识而制定的决策,称之为( B ) A.定量决策 B.定性决策 C.混合性决策 D.满意决策 4、(12年4月)对于管理领域,运筹学也是对管理决策工作进行决策的___计量___方法。 5、(11年7月)运筹学应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为制定最优的管理决策提供___数量___上的依据。 6、(11年4月)作为运筹学应用者,接受管理部门的要求,收集和阐明数据,建立和试验_数学模型_,预言未来作业,然后制定方案,并推荐给经理部门。 7、(10年7月)运筹学把复杂的功能关系表示成_数学模型_,以便通过定量分析为决策提供数量依据。 8、(10年4月)在当今信息时代,运筹学和信息技术方法的分界线将会____消失____,并将脱离各自原来的领域,组合成更通用更广泛的管理科学的形式。 9、(09年7月)决策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决策、定量决策、___混合型决策___三类。 10、(09年4月)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____人机系统____的科学。 11、(09年4月)名词解释:定性预测 12、(11年7月)名词解释:定量预测 【同步练习】 1、运筹学研究和运用的模型,不只限于数学模型,还有用___符号___表示的模型和___抽象___的模型。 2、在某公司的预算模型中,__收益表__是显示公司效能的模型,___平衡表__是显示公司财务情况的模型。 3、运筹学工作者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应包括___部___环境和___外部___环境。 4、企业领导的主要职责是___作出决策___,首先确定问题,然后__制定目标___,确认约束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422页包过)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 思维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 同步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A) 健康成长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 课堂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 活动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 精神审美素质 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B) 教学环境 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 教育基本理论 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 现实教育 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 素质 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D) 内部矛盾 17.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18.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 目标 19.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D) 创造性 20.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 素质教育 2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 社会 22.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C) 独立人格素质 23.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C) 集体学习

糖尿病复习题及答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糖尿病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低血糖? 指人体内血糖低于正常低限引起相应症状与体征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状况。。 2.“黎明”现象? 患者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但于清晨5- 8 之间显著上升 3.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直接入门静脉,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及核酸的代谢起调节作用。它可以帮助葡萄糖进入对胰岛素敏感的组织(如肌肉和脂肪组织),使葡萄糖为机体提供能量。 二、填空题 1.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应在室温下储存,开启后最长可以保存1个月,且不能超过保质期 2.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注射点与注射点之间,距离至少1厘米 3.胰岛素推注完毕后,针头至少要留置在体内10秒钟后再拔出 4.血糖监测最常用的采血部位是手指。 5. 洗手是控制感染最重要的方法。 6.每日用温水洗足5~10分钟 三、判断题: 1.速效胰岛素打完针需要等15分钟才能进食(X ) 2.乘飞机的时候胰岛素要随身携带(√) 3.胰岛素笔用针头自己使用时可以使用2到3次,不必每次更换(X ) 4.低血糖恢复后就可以不用再监测血糖(X ) 5.糖尿病足可以早起发现并预防(√) 6.洗脚后,趾甲较软时修剪趾甲最好。修剪时,请剪平,不要剪得太短,太接近皮肤。不要将趾甲的边缘修成圆形或有角度。(√) 四、单选题 1.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是:( A ) A 腹部 B 大腿内侧 C 臀部 D 手臂 2.以下哪种胰岛素属于速效胰岛素?( B ) A 诺和灵R B 诺和锐 C 诺和灵N D 甘精胰岛素 3.胰岛素推注完毕后针头至少在体内停留多长时间?( B ) A 5秒 B 10秒 C 15秒 D 20秒 4.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时,皮肤表面溃疡,无感染;请问为几级糖尿病足?( B ) A 0级 B 1级 C 2级 D 3级

运筹学基础历年考题汇总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更多科目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356780531.html,/zikao.htm)(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向量中的概率向量是( A ) A.(0.1,0.4,0,0.5)B.(0.1,0.4,0.1,0.5) C.(0.6,0.4,0,0.5)D.(0.6,0.1,0.8,-0.5) 2.当企业盈亏平衡时,利润为( C ) A.正B.负C.零D.不确定 3.记M为产品价格,V'为单件可变成本,则边际贡献等于( B ) A.M+V'B.M-V'C.M*V'D.M/V' 4.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决策,下列哪个条件是不必须具备的( A ) A.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值B.具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C.可拟订出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D.可以预测或估计出不同的可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期望利润标准就是现实主义决策标准 B.最小最大决策标准是乐观主义者的决策标准 C.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只存在一种自然状态 D.现实主义决策标准把每个可行方案在未来可能遇到最好的自然状态的概率定为1 6.下述选项中结果一般不为0的是( D )

A.关键结点的结点时差B.关键线路的线路时差 C.始点的最早开始时间D.活动的专用时差 7.时间优化就是在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基本上有保证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周期。下列方法中不能正确缩短工程周期的是( D ) A.搞技术革新、缩短活动,特别是关键活动的作业时间 B.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等 C.组织平行作业D.改多班制为一班制 8.一般在应用线性规划建立模型时要经过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列出约束因素(2)收集资料,确定模型 (3)模型求解与检验(4)优化后分析 以上四步的正确顺序是( A ) A.(1)(2)(3)(4)B.(2)(1)(3)(4) C.(1)(2)(4)(3)D.(2)(1)(4)(3) 9.求解需求量小于供应量的运输问题不需要做的是( D ) A.虚设一个需求点B.令供应点到虚设的需求点的单位运费为0 C.取虚设的需求点的需求量为恰当值D.删去一个供应点 10.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运输问题的求解程序的是( B ) A.分析实际问题,绘制运输图B.用单纯形法求得初始运输方案 C.计算空格的改进指数D.根据改进指数判断是否已得最优解11.若某类剧毒物品存货单元占总存货单元数的10%,其年度需用价值占全部存货年度需用价值的15%,则由ABC分析法应称该存货单元为( A )存货单元。 A.A类B.B类C.C类D.待定

糖尿病相关试题附答案

糖尿病相关试题 I型题 1. 糖尿病病人合并眼盲及肾衰竭是因为( C ) A ?小动脉病变 B. 大动脉病变 C. 微血管病变 D 小静脉病变 E 大静脉病变 2. 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出院,护士在健康指导中不妥的是( C ) A 每日饭前30min 注射 B 不能在发炎、化脓、硬结处注射 C 注射部位固定在三角肌下缘 D 严格做好皮肤消毒 E 针头与皮肤成30° ~40°进针 3. 糖尿病多尿是由于( B ) A 肾小管吸收障碍 B 原尿渗透压高 C 饮水过多 D 醛固酮分泌减少 E 血管升压素分泌不足 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意识恢复,之后突然感到心悸、饥饿、随即又意识不清,应

立即( D ) A 加大胰岛素剂量 B 加用格列苯脲 C 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 测指尖血糖 E 应用呼吸兴奋药 5. 应告知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警惕( A ) A 低血糖的发生 B 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C 过敏反应 D 消化道反应 E 肝肾功能的损 6.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 A ) A v 6% B v 7% C v 8% D v 9% E< 10% 7. 低血糖发生时立

即采取的措施是( B ) A 立即吸氧 B 口服果糖 C 开放静脉 D 卧床休息 E 向家属交代病情 8. 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是( E ) A 感染 B 外伤和手术 C 妊娠和分娩 D 饮食不当 E 胰岛素过量 9 患者女性,56 岁,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治疗后意识恢复,短时间突然感到心悸、饥饿、出汗,随即又发生意识障碍,应如何处理( D ) A 加大胰岛素剂量 B 加用格列苯脲 C 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2013年7月运筹学基础试题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未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若某个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则这个最优解必定是某个基变量组的 A.可行基解B.最优解C.特解D.可行解 2.在工业产品的成本费用中,燃料动力费属于 A.车间经费B.半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D.企业管理费 3.综合运用计划评核术和关键路线法的一种比较先进的计划管理方法,称为 A.网络计划技术B.图解法C.最短路线法D.单纯形法 4.在箭线式网络图中,以箭线表示的作业或工序,称之为 A.线路B.结点(事项) C.活动D.流量 5.网络图中,完成一项活动可能最长的时间,称为 A。作业时间B.最乐观时间C.最保守时间D。最可能时间 6.在网络图中,如果所有的点都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连线而连通,则这种图形称之为 A.连通图B.不连通图C。树图D.最短路线图 7.对于概率矩阵P,当n—o。时,Pn称之为P的 A。固定概率矩阵B.马尔柯夫向量C。概率向量D.概率方阵 8.对单个经济实体(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及其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的预测方法属于 A.微观经济预测B.宏观经济预测C.科技预测D.社会预测 9.随着企业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称之为 A.固定成本B。可变成本C.预付成本D。计划成本 10.如果一个随机变量允许在某个给定的范围内具有任何个数的数值,则它就是一个 A.随机数B.随机数分布 C.离散的随机变量D.连续的随机变量 11.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管理者进行决策时,需要掌握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各方面的变化和预测资料。希望在“专家群”中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而采取的定性预测方法属于 A.指数平滑预测法B.回归模型预测法 C.专家小组法D.特尔斐法 12.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 A.决策者不知道将要面对哪些自然状态 B.决策者知道所面对的部分自然状态 C.决策者面对的只有一种自然状态,即关于未来的状态是完全确定的 D.决策者所面对的是,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而决策者不了解其它状态,甚至不完全了解如何把概率(可能性)分配给自然状态 13.根据库存管理理论,只占全部存货台套数的10%,而就其年度需用价值而言,占全部存货年度需用价值的70%,这类存货台套称为 A.A类存货台套B.B类存货台套C.C类存货台套D.经济存货单元 14.在库存管理中,“订货提前期内的需求量”亦可称为 A.再订货点B.前置时间 C.前置时间内的需求量D.经济订货量 15.在线性规划的图解法中,全部可行解所分布的区域称之为 A.可行解B.可行解区C.最优解D.等值线

教育概论练习题

《教育概论》模拟练习 Ⅰ导论模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解释 1、《学记》----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是我国儒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它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任务、制度、内容、原则、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等,体系比较严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在这本著作中,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建立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贯穿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教育学研究范式----范式这个概念代表了从事某一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教育学的研究范式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了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和主要的方式方法。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不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不是教育学的研究方式,也不仅仅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取向。 二、问题简答 1、前教育学阶段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但是在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还没有系统的理性认识,没有成为教育之“学”。因此,可以把这一教育认识活动阶段称为“前教育学时期”。这一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2、教育学形成一门学科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之所以被认为是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普通教育学》这本教育学的巨著已经完全脱离了哲学的体系,形成了教育学自身的话语体系。其次,赫尔巴特还指出:“假如教育学希望尽快地严格地保持自身的概念,并进而培植出独立的思想,从而可能成为研究范围的中心,而不再有这样的危险——像偏僻的、被占领的区域一样受到外人治理,那么情况可好得多。”总之,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这一论著中从一定的理论基础出发,应用一系列的教育基本概念,建构了完整的独立的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了赫尔巴特独有的教育学话语体系和研究典范。 3、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第三,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就某一个问题构成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再进行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第四,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心理实验室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

运筹学基础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运筹学基础》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运筹学研究和应用的模型是() A.数学模型 B.符号和图像表示的模型 C.数学和符号表示的模型D.数学模型、图形表示的模型、抽象的模型 2.以下不属于运用运筹学进行决策的步骤的是() A.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B.分析定义待决策的问题并拟定模型 C.提出解并验证其合理性 D.进行灵敏度分析 3.问题域的外部环境一般是指() A、问题域界面与外界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B、问题域外界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C、问题域界面与问题域内部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D、问题域界外部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4.科技预测的短期预测时间为() A.1~3年 B.3~5年 C.5~10年 D.3~7年 5.已知一组观察值的平均值为x=15.8,y =49.5,y对x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 b=2.5,则回归方程在y轴上的截距为() A.-10 B.10 C.89 D.107.95 6.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决策,下列哪个条件是不必须具备的() A.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值 B.具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C.可拟订出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D.可以预测或估计出不同的可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 7.存货台套的运费应列入() A.订货费用B.保管费用 C.进厂价D.其它支出 8.一般在应用线性规划建立模型时要经过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列出约束因素(2)收集资料,确定模型 (3)模型求解与检验(4)优化后分析 以上四步的正确顺序是() A.(1)(2)(3)(4)B.(2)(1)(3)(4)

糖尿病相关试题附答案

糖尿病相关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 I型题 1.糖尿病病人合并眼盲及肾衰竭是因为( C ) A.小动脉病变 B.大动脉病变 C.微血管病变 D小静脉病变 E大静脉病变 2.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出院,护士在健康指导中不妥的是( C ) A每日饭前30min注射 B不能在发炎、化脓、硬结处注射 C注射部位固定在三角肌下缘 D严格做好皮肤消毒 E 针头与皮肤成30°~40°进针 3.糖尿病多尿是由于( B ) A肾小管吸收障碍 B 原尿渗透压高 C饮水过多 D 醛固酮分泌减少 E 血管升压素分泌不足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意识恢复,之后突然感到心悸、饥饿、随即又意识不清,应立即( D ) A加大胰岛素剂量 B 加用格列苯脲 C 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 测指尖血糖 E 应用呼吸兴奋药 5.应告知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警惕( A ) A低血糖的发生 B 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C 过敏反应 D 消化道反应 E肝肾功能的损 6.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 A ) A< 6%

B< 7% C< 8% D< 9% E< 10% 7.低血糖发生时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B ) A立即吸氧 B 口服果糖 C开放静脉 D 卧床休息 E 向家属交代病情 8.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是( E ) A感染 B 外伤和手术 C妊娠和分娩 D饮食不当 E 胰岛素过量 9 患者女性,56 岁,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治疗后意识恢复,短时间突然感到心悸、饥饿、出汗,随即又发生意识障碍,应如何处理( D ) A加大胰岛素剂量 B 加用格列苯脲 C 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静推50%葡萄糖1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尿糖阳性,患者呼吸气味是( D ) A芳香味 B 氨臭味 C 大蒜味 D烂苹果味 E 腐臭味 1 1.患者男性,50岁,糖尿病史5年,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现改注射胰岛素治疗,操作中错误的是( E ) A饭前30分钟注射 B用1ml注射器,5号针头 C部位在股外侧 D常规消毒皮肤 E取20°角进针,无回血后注射 1 2.患者女性,49岁,糖尿病史10年,伴有白内障。皮下注射胰岛素最好选用( D ) A 1ml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B 1ml 胰岛素注射器 C.2ml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D胰岛素笔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高质效传递 [分值:] 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分值:]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分值:]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是()。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分值:]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 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分值:] 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分值:] 7.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 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 传统课程观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02375_运筹学基础试题及答案_201007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线性盈亏平衡图中,当企业产量大于盈亏平衡时产量,且不断增加,则利润( D ) A.为正且增加 B.为负且增加 C. 为正且减少 D.为负且减少 2.不属于 ...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是( B ) A.产品规划 B. 订货时间的确定 C.推销渠道的选择 D.厂址选择 3.相对而言,下列哪种商品销售量预测较少考虑季节变动趋势?( B )4-59 A.羊毛衫 B.洗衣机 C.皮衣 D. 空调 4.当据以计算回归方程式y=a+bx的一组实际数据点大致在回归直线上下接近于正态分布时,实际值落入预测值y?t+1上下区间内的概率达到95%的置信区间是( C )2-44(注:S为标准偏差) A.y?i+1±S2 B.y?i+1±2S C.y?i+1±2S D.y?i+1±3S 5. 以下方法中不宜 ..用于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的是( A )3-54 A.最小期望损失值标准 B.最大最大决策标准 C.最大最小决策标准 D.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标准 6.对一决策问题,两种决策方法的结果一定完全一致的是( C )教材上没有,是第3章内容 A.最小期望损失值标准和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标准 B.最大最大决策标准和最大最小决策标准 C.最大最大决策标准和最大期望收益值标准 欢迎光临自考店铺https://www.doczj.com/doc/356780531.html,/

D.最小期望损失值标准和最大期望收益值标准 7.避免缺货的方法不包括 ...( B )教材上没有,是第4章内容 A.增加订货量 B.订货催运 C.设置安全库存量 D.缩短前置时间 8. 关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解和基解,叙述正确的是( D )5-81 A.可行解必是基解 B.基解必是可行解 C.可行解必然是非基变量均为0,基变量均非负 D.非基变量均为0,得到的解都是基解 9.在求最大流量的问题中,已知与起点相邻的四节点单位时间的流量分别为10,5,12,8,则终点单位时间输出的最大流量应( C )教材上没有,是第八章内容 A. 等于12 B.小于35 C. 小于或等于35 D. 大于或等于35 10.在求最小值的线性规划问题中,人工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为( B )5-85 A.0 B.极大的正数 C.绝对值极大的负数 D.极大的负数 11.运输问题的解是指满足要求的( B )6-97 A.总运费 B.各供应点到各需求点的运费 C.总运量 D.各供应点到各需求点的运量 12.某个运输问题中,有m个供应点,n个需求点,总供应量等于总需求量,则( D )6-98 A.独立的约束方程有m+n个 B.所有的运输方案都呈阶石状 C.所有的运输方案中数字格的数目都是m+n+1个 D.当存在最优解时,其中数字格有m+n-1个 13.网络中某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最乐观的估计为a天,最保守的估计为b天,最可能的估计为m天,则该作业的三种时间估计法的估计值是( D )7-125 A.a+b-m B.(a+b+m)/3 C.(a+b+2m)/4 D.(a+b+4m)/6 14.网络时间的表格计算法中,表格的每一行代表( B )教材上没有,是第7章内容 欢迎光临自考店铺https://www.doczj.com/doc/356780531.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