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轮对的组成及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轮对常识轮对一、机车车辆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
轮对的作用是保证机车车辆在钢轨上的运行和转向,承受来自机车车辆的全部静、动载荷,把它传递给钢轨,并将因线路不平顺产生的载荷传递给机车车辆各零部件。
此外,机车车辆的驱动和制动也是通过轮对起作用的。
对车轴和车轮的组装压力和压装过程有严格要求,轮对内侧距离必须保证在1353±3毫米的范围以内。
为保证机车车辆运行平稳,降低轮轨相互作用力和运行阻力,车轴轴颈和车轮踏面的加工椭圆度和偏心度,以及轴颈锥度都不得超过规定限度。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轮对均衡日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二、分类轮对分为车辆轮对和机车轮对两类。
机车轮对又依机车类型分为蒸汽机车轮对、柴油机车轮对、电力机车轮对和动车组的动轴轮对等。
柴油机车、电力机车以及动车组的动轴轮对在轴身上装有传动齿轮现代高速客车和动车组均采用盘形制动,在轴身或车轮上装有制动盘。
蒸汽机车的轮对有导轮轮对、动轮轮对、从轮轮对和煤水车轮对之分。
导轮轮对位于机车前部,起机车导向的作用。
动轮轮对起传递机车动力的作用,直接由汽缸活塞(鞲鞴)通过摇杆带动的为主动轮轮对,由主动轮通过连杆带动的为他动轮轮对。
动轮轮对的轮心上有曲柄、曲拐销孔和均衡块,且左右两轮的曲柄在组装时应有90°相位差。
动轮和导轮的轴承都在车轮内侧。
从轮轮对和煤水车轮对与客货车辆轮对形状相似。
轮对按车轴适用的轴承类型可分为滚动轴承轮对和滑动轴承轮对。
中国铁路的客车已全部采用滚动轴承轮对,采用滚动轴承轮对的货车也日益增多。
按照最大允许轴重(轮对加于钢轨上的最大静压力)的不同,货车滑动轴承轮对分为B、C、D、E四种型别,各型轮对的车轴和车轮的各部尺寸除车轮直径外均不相同;客、货车滚动轴承轮对也有RC、RD和RE三种型别,而且同型轮对中还因装用滚动轴承的型号不同而有不同的轴颈长度,用下标号以区别之,如RC、RD等。
动车组轮对的作用
动车组轮对是动车组列车中的关键组件,负责支持和传递车辆重量、提供行驶的支持和传动力。
以下是动车组轮对的主要作用:
1.承载车辆重量:动车组轮对是车辆底部的支撑结构,它们承担着整列车辆的重量。
轮
对通过轴承系统与车体连接,有效地支持和分布车辆负荷。
2.传递驱动力:对于一些动力分散型动车组,轮对通过电机和传动系统将牵引力传递到
轨道,推动列车前进。
这使得轮对既是承载车辆负荷的组件,同时也是传递动力的媒介。
3.提供悬挂系统:轮对上的悬挂系统有助于吸收和减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震动和
颠簸,提高列车的平稳性和乘坐舒适度。
4.维持轨道稳定性:轮对在轨道上行驶时,通过与轨道的摩擦和相互作用,维持列车的
轨道稳定性,防止脱轨和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5.传感器装置:一些先进的动车组轮对可能集成了传感器装置,用于监测轮对的运行状
况、温度、磨损等参数,以提高列车的安全性和维护效率。
总体而言,动车组轮对在列车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支持和传递车辆负荷,还与牵引系统、悬挂系统等密切关联,共同保障了动车组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铁道车辆轮对及轴承的结构与检修一、引言铁道车辆轮对及轴承是铁路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的牵引、支撑和导向起着关键作用。
轮对是铁道车辆与铁轨之间的接触部分,承受着车辆的重量和牵引力,而轴承则负责支撑和导向轮对的运动。
本文将重点介绍铁道车辆轮对及轴承的结构和检修方法。
二、铁道车辆轮对的结构铁道车辆轮对由车轮、轮轴、轴箱和轴承组成。
车轮是直径较大的圆盘状零件,由高强度钢材制成。
轮轴是连接两个车轮的轴杆,通常采用优质合金钢或碳素结构钢制造。
轴箱是轴承座的外壳,起到固定轮轴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轴承则用于支撑轮轴并减少摩擦。
三、轴承的结构和类型轴承是铁道车辆轮对中的关键部件,其结构大致可分为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
内圈与轴轴颈配合,外圈与轴箱孔配合,滚动体则位于内圈和外圈之间,通过滚动减少摩擦力。
保持架则用于保持滚动体在轴承内的正确位置。
根据轴承的结构和使用条件,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种类型。
滚动轴承由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常见的有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
滑动轴承则是利用润滑油膜实现轴与轴承之间的相对滑动,常见的有滑动滚子轴承和滑动片轴承。
四、轮对及轴承的检修方法1. 轮对的检修方法轮对的检修主要包括轮缘磨削、轮轴检查和轮对动平衡。
轮缘磨削是为了保证轮对与轨道之间的良好接触,避免轮缘磨损过快或轮轴偏心。
轮轴的检查则包括对轮轴的表面、直径和长度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
轮对的动平衡是为了减少车辆在高速运行时的振动,提高运行的平稳性。
2. 轴承的检修方法轴承的检修主要包括清洗、检查和润滑。
清洗轴承时,应使用适当的溶剂将轴承内外的污垢清除干净。
检查轴承时,需要检查内外圈的表面是否有损伤或磨损,滚动体是否有裂纹或损坏,保持架是否变形等。
润滑是轴承正常运转的关键,应根据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润滑脂或润滑油进行润滑。
五、结论铁道车辆轮对及轴承是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和性能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运行安全和平稳性。
高铁车辆轮对磨损分析高铁交通是现代交通体系中的一大亮点,它以其高速度、高效率、舒适便捷的特点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
而作为高铁交通的核心部件,车辆轮对的磨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高铁车辆轮对的磨损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铁车辆轮对的组成和作用。
高铁车辆轮对由轮辋、轮胎、轮轴等部件组成,它们共同承担着支撑车身、传递牵引力、减缓震动等重要作用。
在运行过程中,高铁车辆轮对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车辆质量、线路条件、操作技巧等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导致车辆轮对的磨损。
其次,我们来看看车辆轮对磨损的表现形式。
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磨损,分别是表面磨损和内部磨损。
表面磨损是由于车轮与轨道之间的相对滑动产生的,主要通过观察轮胎花纹的磨损情况来判断。
内部磨损则是由于车轴与轮对之间的相对滑动产生的,其表现形式为轴承的磨损。
这两种磨损形式不仅会影响高铁列车的安全性能,还会对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舒适性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什么因素会导致高铁车辆轮对的磨损呢?首先,运行里程是影响轮对磨损的重要因素。
长时间的高速运行会加剧轮对的磨损程度。
其次,高铁车辆的质量和装配精度也会直接影响轮对的磨损情况。
过重的车辆和装配不精确的零部件会增加轮对的磨损程度。
此外,线路条件的好坏和维护情况也会对轮对的磨损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线路凹凸不平、轨道偏移等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将加速轮对的磨损。
针对高铁车辆轮对的磨损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止措施。
首先,加强车辆轨道的定期检修工作,及时消除线路隐患,减少轮对的因素磨损。
其次,调整车辆负载和速度,避免超负荷运行和过高的速度,减少轮对的摩擦磨损。
此外,提高列车司机的操作技巧,减少急加速、急刹车等不必要的动作,能够有效减少轮对的摩擦磨损。
最后,定期对车辆轮对进行检修和更换工作,合理使用和维护轮对,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高铁车辆轮对的磨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轮对装置的名词解释轮对装置是指在铁路车辆中,将车轮与车体连接起来的机械装置。
它是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承担着支撑车体重量、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减震缓冲等多项功能。
本文将对轮对装置的组成、作用以及相关技术进行解释。
轮对装置主要由车轮、轮轴、轴承和轮轴箱组成。
车轮是负责与铁轨接触以提供支撑和传递力的部件。
它由高强度钢材制成,通过热处理和机械加工等工艺获得所需的硬度和精度。
轮轴则是将车轮连接到车体的关键组件,负责承载车体重量和传递功率。
一般情况下,轮轴由碳素钢材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轴承在轮对装置中起到支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它通常由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构成。
滚子轴承利用滚子在内外圈之间滚动,减小了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滑动摩擦。
滑动轴承则利用润滑油或润滑脂来减小轴承与轮轴的摩擦,使其能够更顺畅地旋转。
轮轴箱是保护轮轴和轴承的重要部件。
它通常由铸铁或铸钢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轮轴箱内包含轴承座,将轴承安装在其中,并通过密封装置保护轴承免受到外部灰尘和水分的侵入。
轮轴箱还具有导向轴承的作用,使轮轴旋转时能够保持正确的轴向位置。
轮对装置在铁路运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承担着支撑车体重量的任务。
当车辆行驶时,轮对装置通过车轮和轮轴将车体的重量传递到铁轨上。
同时,轮对装置还能传递动力和制动力。
通过牵引力传递装置(如牵引电机、传动装置等),车轮能够将机车或车厢的动力传递到铁轨上,从而推动车辆运行。
而在制动过程中,制动装置通过对车轮施加阻力,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实现制动效果。
此外,轮对装置还能起到一定的减震和缓冲效果。
当车辆通过不平的铁轨时,轮对装置可以减少车体受到的震动和冲击,提高乘坐舒适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一些轮对装置还采用了悬挂系统,通过弹簧和减震器来吸收冲击力,减少对车体和乘客的影响。
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轮对装置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例如,一些现代化的高速列车采用了空心轮轴和磁浮轮轴技术,使列车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行驶,并提高了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轮对组成动车组轮对必须具备如下功能:(1)承受车辆与线路问相互作用的全部载荷及冲击;(2)与钢轨形成黏着,产生牵引力或制动力;(3)轮对滚动使车辆前进运行。
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轮对组装主要包括车轮、车轴、制动盘(轮盘和轴盘)、齿轮箱及轴承等。
轮对分为动力轮对(M轮对)和拖车轮对(T轮对),M轮对一侧安装齿轮箱装置.而T轮对则代之以两套轴盘。
此外,T轮对因轴端安装不同速度传感器齿轮而略有差异。
由于采用了带自密封的单元轴承,因此轴承可预先压装在轴颈上。
轮对组装后,需逐个进行动平衡试验,超出50g·m限度时,需对两侧车轮及制动盘的组装相位角进行调整。
动车转向架轮对由车轴、车轮(带有制动盘简称轮盘)、齿轮装置及轴承构成,参见图5.13。
拖车转向架轮对由车轴、车轮(也带有制动盘,简称轮盘)、轴制动盘(简称轴盘)及轴承构成,参见图5.14。
为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车轮和轴盘座采用冷压法压装到车轴上。
5.3.1车轮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车轮按JISE5402《铁道车辆一碳素钢整体辗压车轮》设计和生产,车轮采用整体轧制车轮,轮辋宽度为135mm,踏面形状采用IMA型。
新造车轮滚动圆直径为φ860mm,最大磨耗直径为φ790mm。
在靠轮辋轮缘侧面φ790mm圆周上,设有磨耗到限标记。
CRH2型动车组车轮踏面形状如图5.15所示。
因采用轮盘制动,需要在车轮辐板两侧安装制动盘,所以为直辐板车轮。
随着轴重的增加,与轮毂连接的直辐板根部厚度有所增加。
动力轮对和拖车轮对除了轮座尺寸及轮毂厚度尺寸不同外,其他部位相同。
车轮与车轴的装配采用注油压装和拆卸。
为保证轮轴在装配后形成规定的压装力,装配后进行反向压力检验。
5.3.2车轴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车轴按照JISE4501《铁道车辆一车轴强度设计》进行设计,按儿SE4502标准进行生产。
为提高车轴的疲劳安全性,采用高频淬火热处理和滚压工艺。
为了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质量,采用空心车轴,使超声波探头可以直接穿过该通孔,以便于探伤,M车车轴与T 车车轴如图5.16所示。
第一章轮对基础知识1.1轮对的作用及组成轮对是转向架主要部件之一。
它的功能是最终承受车辆的自重与载重,并通过轮对在钢轨上滚动完成车辆的运行。
它的运用条件十分恶劣,经常发生擦伤、剥离、掉块、热裂和疲劳损坏等情况。
其性能的好坏,对行车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轮对是由一根车轴和两个相同的车轮组成,如图1-1所示,在轮轴接合部位采用过盈配合,使两者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为保证安全,绝不允许有任何松动现象发生。
图1-1 轮对的构成1—车轴;2—车轮我国铁路车辆上主要采用的是碾钢整体车轮,简称碾钢轮,以碾钢轮为例,车轮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如图1-2所示。
(1)踏面:车轮与钢轨面相接触的外圆周面,具有一定的斜度。
踏面与轨面在一定的摩擦力下完成滚动运行。
(2)轮缘:车轮内侧面的径向圆周突起部分,称为轮缘。
其作用是防止轮对脱轨,保证车辆在直线和曲线上安全运行。
(3)轮辋:车轮具有完整踏面的径向厚度部分,以保证踏面内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也便于加修踏面。
(4)轮毂:车轮中心圆周部分,固定在车轴轮座上,是整个车轮结构的主干与支承。
(5)轮毂孔:用于车轴的安装,该孔与车轴轮座部分直接固结在一起。
(6)轮辐板:连接轮辋与轮毂的部分,呈板状者称为辐板,辐板呈曲面状,使车轮具有一定弹性,使力在传递时较为缓和。
(7)辐板孔:为了便于加工和吊装轮对而设置,每个车轮上有两个辐板孔。
由于在辐板孔周围容易产生裂纹,同时还影响车轮的平衡性能,因此在S 形辐板的车轮上已取消辐板孔。
图1-2 整体轮的各部分组成1— 踏面 2—轮缘 3—轮辋 4—轮毂 5—轮毂孔 6—辐板 7—辐板孔1.2车轮的类型和轮对型号1.2.1车轮类型车轮按其构造可以分为带箍车轮和整体车轮,带箍车轮在我国铁道车辆上已经被整体车轮所取代。
车轮按其材质可以分为碾钢车轮和铸钢车轮。
碾钢轮最大的优点是强度高,韧性好,适应速度高的要求,其次是自重低,轮缘磨耗后可以堆焊,踏面磨耗后可以镟修,维修费用低,碾钢轮的缺点是制造技术较复杂,设备投资较大,踏面耐磨性较差等。
作用是将轮对和构架连接在一起,将轮对的滚动转化为车体的直线运动。
铁路列车是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轮对与构架的连接则是保证列车正常运行的关键。
轮对作为列车的基本部件之一,其滚动作用可以将列车运动中的动能转化为直线运动,而构架则起到支撑和固定轮对的作用,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轮对是列车行驶中的动力传递和支撑装置,其主要作用是承载列车的重量,并将动力从轮轴传递到车体上。
轮对由轮辋、轮毂和轮轴三部分组成,其中轮辋是直接与铁轨接触的部分,负责支撑列车的重量,轮毂则连接轮辋和轮轴,用于传递动力,轮轴则是轮对的中心部分,起到支撑和传递动力的作用。
通过轮对的滚动,列车可以在铁轨上顺利行驶,实现动力传递和车体的直线运动。
而构架则是将轮对与车体连接在一起的组件,其主要作用是确保轮对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构架通常由横梁、支撑杆和连接件等部件组成,横梁连接轮对和车体,起到支撑和固定轮对的作用,支撑杆则用于加强构架的稳定性,连接件则起到连接各个部件的作用。
通过构架的连接,轮对可以与车体紧密结合,确保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和安全。
轮对与构架的连接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连接,更是为了实现列车运行中的动力传递和稳定性。
轮对的滚动将动能转化为直线运动,构架的支撑和固定则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只有轮对与构架良好连接,列车才能顺利行驶,乘客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总的来说,轮对与构架的连接是现代铁路列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作用远不止于简单的连接,更是为了实现列车运行中的动力传递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设计和制造,轮对与构架可以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和安全,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出行体验。
因此,在铁路交通领域,轮对与构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良好连接将为列车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轮对结构设计
轮对是铁路机车、车辆上的关键组件之一,承担着支撑、传动和导向等功能。
轮对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轮轴的材料、形状、直径、轴承、轮缘、轮辋等。
以下是一般的轮对结构设计要考虑的关键方面:
1.材料选择:
•轮轴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其他强度足够的金属材料制成,以满足轴的强度和耐磨性要求。
2.轮径和轮缘:
•考虑列车的使用环境、轨道曲率半径等因素,确定轮的直径和轮缘的宽度。
•轮缘通常需要进行淬火处理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3.轴承设计:
•选择适当的轴承类型和结构,以确保轮轴能够承受列车的荷载并保持平稳运行。
•使用滚子轴承、滑动轴承或其他类型的轴承,具体取决于列车的速度、荷载和运行环境。
4.轮辋和轮缘连接:
•考虑轮辋和轮缘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热胀紧或其他结构以确保连接牢固。
5.动平衡和静平衡:
•进行轮对的动平衡和静平衡设计,以减小列车在高速运行
时的振动和噪音。
6.轮轴传动装置:
•如果轮对用于传动,需要考虑传动装置的设计,包括传动齿轮、齿条等。
7.防滑设计:
•考虑在轮辋和轨道之间提供适当的防滑措施,以确保列车在湿滑或结冰的条件下也能够稳定行驶。
8.轮轴检测孔:
•在轮轴上设计检测孔,方便对轮轴的状态进行监测和检测。
9.磨耗和疲劳分析:
•进行轮对的磨耗和疲劳分析,以预测轮轴的使用寿命并制定维护计划。
轮对结构设计需要经过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确保其在列车运行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磨性和耐久性。
设计还需要符合相关的铁路标准和规范。
阐述轮对的组成及作用
车轮和车轴的组件称为轮对;电力机车的轮对,还应包括传动大齿轮。
车轮由轮箍和轮心组装而成,它们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用热装方式紧套在一起。
轮心由轮毂、轮辋、轮辐组成。
轮心和车轴的压装部分,叫轮毂;轮心上和轮毂套装的部分叫轮辋;轮毂和轮辋之间的部分叫轮辐。
在轮毂上开设一小油孔,叫退轮油孔。
当需要从车轴上退下车轮时,用专用的高压油泵经该油压孔,利用油压将轮心退下来。
轮箍由轮缘和踏面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