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1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九单元课题 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收回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重点: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认识合金。
教学难点: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先展示一些物品,然后设问: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金属的一些用途,推断金属的物理性质。
使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资源、价格、美观等决定其用途。
引导学生查询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实物引入合金的概念。
举例说明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
教师: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金属自古至今对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金属?它们有那些用途?(学生发言踊跃,从一些常见的用途到各处资料中查阅的知识,从局部到全面,相互补充,扩大了知识面,逐渐进入课堂气氛。
)学生1:从大的方面讲铁、铝、铜、锌、钛等金属可以制造宇航飞船、飞机、轮船、汽车等的外壳与零件。
学生2:生活中金属可以制作炊具、家用电器、电线电缆、钢筋混凝土等。
学生3:金箔、金线、金粉等可以做装饰品,银镀在玻璃的表面可以作镜子。
…………教师:我们知道物质的用途决定于它的性质,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你们准备从哪里开始呢?(学生中有一些小的争议。
)学生1:从假设金属的物理性质开始。
学生2:老师,金属有很多种,怎么探究?学生3:随便找两个试试好了。
教师:非常好,你们能从思考中发现问题。
金属是一类物质而不是一种,大家想想看?应该怎么处理?(学生小声议论,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掌握溶液质量、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和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
(3)、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4)理解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初步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化学计算在生产和生活及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化学事物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了角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准备:练习教学方法:类比—迁移—归纳。
【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二、知识回顾:1、溶液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与之比3、溶液在稀释前后,其中质量保持不变4、溶液的配制步骤:⑴⑵称量和量取⑶⑷装瓶巾标签三、例题讲解1、某化工厂为了测定氯化钠样品的纯度,取30克氯化钠样品(杂质为氯化钙)溶于水制成252克溶液,再加入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求:⑴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错题再现1、实验室有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这瓶浓盐酸中溶液的质量为克。
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是 Ml,水的体积是 ml四、学生练习(一)、选择题1、在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克水,所得溶液()A、溶液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C、溶质质量为20克D、溶剂质量增加一倍2、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计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信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课前热身】1、你还记得溶液是怎么组成的吗?2、你会根据药品的说明书配制农药吗?3、一杯糖水的“甜”与“淡”该怎样理解?能用品尝的办法来分别所有的溶液吗?【自学提示】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1、探究实验:2、如何准确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多少----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①公式的变换有哪些?②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表示?3、如何改变溶液的质量分数?4、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P43例题1【巩固练习】1、怎么理解“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的含义?2、填空:3、向100g10%的NaCl溶液中同时进加入20gNaCl和30g水,质量分数变为多少?4、将100g10%的NaCl溶液变为20%的溶液,可采取哪些办法?通过计算说明。
5、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8gNaCl加入25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10gNaCl加入25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6、已知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4g。
①128g KNO3需加水 g才能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②150g水与100g KNO3形成的溶液质量分数是;③205g饱和KNO3溶液中KNO3与水的质量比是④40℃时能否配成质量分数为45%的溶液。
7、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①向50g水中加入15g KNO3得到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填饱和、不饱和);②向50g水中加入20g KNO3得到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填饱和、不饱和);③将10g KNO3加入25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填饱和、不饱和);8、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
把40gKNO 3放入小烧杯中,然后再加100g 水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该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如图把上述小烧杯放到盛水的大烧杯中。
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 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够使小烧杯中的KNO 3溶液溶质的质量 分数增大的是 (填序号)。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
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共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点评教师:同学们,你们会游泳吗?学生:会。
学生:不会老师:我不会游泳,但是有一个地方,不会游泳的人到了那里会成为一个游泳高手,你可以仰泳、蛙泳、蝶泳、自由泳,就是这里!请看大屏幕-----老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盐份多,浓度大。
老师:说得好!那么如何才能判断一个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判断一下。
活动与探究用死海图片导入,简明扼要。
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硫酸铜溶解于水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0 g、2 g固体硫酸铜。
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师生一起归纳小结: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教师:现在实验台上有两个烧杯,都是氯化钠溶液,这两杯氯化钠溶液的浓稀,能否从颜色上判断出浓稀来?学生: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
教师:现在看一下标签,你能判断出来这两杯溶液哪个浓?哪个稀?学生:写着20%的溶液比较浓。
教师:这个数值准确表示出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书中找到答案) 教师: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有关溶质质量分数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化学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培育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溶液的稀释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用品仪器试管、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滴管、托盘天平、试管架、滤纸等药品硫酸铜、氯化钠、水其它课件、学案等教学流程设计环节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景导入情景创设:将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向玻璃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直至饱和,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问题1: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鸡蛋在溶液中的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2:联想实验情景,你能解释在死海里游泳,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讨论猜想,师生共同探究,验证猜想教师展示死海游泳图片学生、观察、思考、生疑板书本节课题自主学习问题1..什么是溶质质量分数?其定义式如何表达?问题2:能否根据公式变形确定溶质或溶液的质量?问题3.溶液加水前后,溶液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发生了化?您能将浓溶液稀释为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吗?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圈划,检查学生预习及自主完学案情况例3课本45页第3题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梳理整合课题3 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溶液稀释: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涉及到体积时: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诊断评价1.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1 )(1)每100 g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 g。
一,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是用来描述物质组成的一种方法.实质上就是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百分比,可用下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100%100⨯+=⨯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应明确五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所指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既可以是稀溶液也可以是浓溶液.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之比,一般与温度无关.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4.由于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范围之内,溶液各成分在量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肯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克,说明20℃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 的NaCl ,所以,20℃时,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136gg36×100%=26.5%,离开实际可能性,探讨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 溶液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可以看出,溶液中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由溶解度确定的,而溶解度受制于温度,所以要探讨溶液中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也必需在肯定温度下才有意义.5.运用溶质质量分数时,必需分清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可分为以下三种状况:(1)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所带结晶水成为溶剂一部分,如CuSO 4·5H 2O 溶解于水,溶质为CuSO 4,结晶水成为溶剂的一部分.(2)有些化合物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如SO 3溶于水,SO 3+H 2O ====H 2SO 4,其溶质是H 2SO 4,而不是SO 3,溶剂质量也相应削减.(3)溶质只能是已溶解的那一部分.如20℃时20 g NaCl 投入到50 g 水中(20℃时S NaCl=36 g ),20℃时,50 g 水中最多溶18 g NaCl ,故溶质质量为18 g ,而不是20 g .二, 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一)配制肯定质量, 肯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计算: 这类计算主要是公式及其变型的应用.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二)溶液稀释 增浓的计算 1.溶液稀释的计算溶液的稀释方法有许多,最简单的是加水稀释.加入水之后,溶剂质量增加了,溶液质量也增大了,但溶质质量不变,这是我们进行这类计算的关键所在.三,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肯定的溶液学习配制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会在日常生活, 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配制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分为三步.1.计算:在配制之前要先把所要用到的药品质量计算出来,如要配制50 g 6%的NaCl溶液,须要NaCl 和水各多少克呢?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求出需NaCl 质量为50 g ×6%=3 g ,水的质量为50 g -3 g =47 g .2.称量:将计算出的药品用量称量出来,称固体用天平,量液体应当用量筒,应当留意的是,量筒只能量出液体的体积,而第一步的计算中得到的是液体的质量,所以还应利用密度公式:Vm=ρ转化一下. 3.溶解:将称量好的药品倒入烧杯中混合,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当固体药品全部溶解,我们就得到了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练习1.溶液质量分数是表示的一种方法,其数学意义是之比。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公式,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了解公式的应用范围。
了解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3、掌握溶液组成中溶质、溶剂的量的改变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4、掌握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对比等方法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习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公式应用范围【学习难点】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课前预习学案【知识回顾】:1、溶液的组成:______和______;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_和______的质量;溶液的体积_____溶质和溶剂的体积。
2、溶液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0.9%的生理盐水(2)75%的酒精(3)盐酸(4)内含甲醇15%的甲醇汽油(5)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的溶液【自主学习】: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
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100%变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溶液的稀释:(1)加水稀释:稀释前后,______不变。
(2)加稀溶液稀释溶液的浓缩:(1)加溶质:浓缩前后,_____质量不变(2)蒸发溶剂:浓缩前后,_____质量不变(3)加浓溶液3、常温下,在15克氯化钠中加入60克水,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课内探究【新知导学】:一、1、实验探究:教材P41实验9-5,取三支试管,编号为①、②、③,分别向其中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向水中加入0.5g 、1g、1.5g硫酸铜固体,充分振荡。
三支试管中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形成溶液的颜色深浅是否一样?由此说明什么?三支试管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分别为多少?三支试管中溶质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为多少?2、实验探究:教材P42[实验9-6] 配制的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水溶液:完成教材表格。
课题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主备教师苏榆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点评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学生:喜欢。
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到
水下)
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
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盐份多,浓度大。
老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
(在下面两个方案中自选一个进行探究并填写表格)
①鸡蛋在水中漂浮
用死海图片导入,简明扼要。
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 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
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
写下表。
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次
序
清水
量
加入的食盐量鸡蛋
小
结
1 250 g 不放食
沉?
浮?
2 250 g 1匙(约5克)
沉?
浮?
3 250 g 2匙(约10克)
沉?
浮?
4 250 g 3匙(约15克)
沉?
浮?
…………
②硫酸铜溶解于水
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0 g、1.5 g固体硫
酸铜。
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编
号
溶液颜
色
清水
量
硫酸铜的质量
溶液质
量
1
2
3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
①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
色越深,溶液越浓。
师生
共同归纳,
课堂气氛
②但对于像实验1中形成的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
与稀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
教师: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
量分数。
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P42,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并大声念出来)(教师跟着板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刚才在同学们实验
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融洽。
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不错。
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
用是非常广泛的。
如这个例题,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
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
油溶液效果最佳。
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学生:(有不少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就完成了)
教师:(板书讲解解答过程)
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 g+100 g=5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
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250 mL
内含:12.5克葡萄糖
5%
医疗用葡萄糖注射液
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
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
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好,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同学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超出了我的想像,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
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思考、回忆)
师生共同叙述:进行本课小节。
教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了哪些溶液,请你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
贴近
生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
灵活处理教材“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