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一部分新个税法条例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6.08 MB
- 文档页数:37
个人所得税2019年1月1日实施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为了贯彻落实该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并发布了《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2018年第56号),个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和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都是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都详细说明了扣缴义务人(指单位)在向居民(职工)支付工资时,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以及如何申报的问题,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2019年1月开始的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以及新、旧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的区别。
一、2019年1月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自2019年1月开始单位每月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单位)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职工)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
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职工)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指每月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指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收入,目前我单位需要计征个税的累计收入有工资薪金性收入、稿费、评吸费、讲课费、内审费、考评费等项目。
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月份数计算,我们大部分职工一个年度累计减除费用为6万元,新入职人员和在职转退休人员需要按在我单位工作的月份计算。
2019新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解读后之思考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对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带来了新的动向。
该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大幅调整个税起征点和税率等措施,为广大纳税人减轻负担,提高纳税人的税收认知度,消费者的购买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该政策的影响将从个人、家庭、企业等多个层面传导,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现行的每月3500元增加到新规定的每月5000元,其中包括税前工资、稿费、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
这是该政策的核心措施,有利于增加工薪阶层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加强国内消费市场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良性循环,鼓励人们积极消费,从而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调整税率档次:新政策将调整税率档次,对于个人|每月工资收入为5000元~8000元的人,劳动所得税率将从10%降至3%;|当月工资收入超过8000元,但不超过14000元的人,劳动所得税率将从20%降至10%,|当月工资收入超过14000元,但不超过七万的人,劳动所得税率将从25%降至20%。
|当月工资收入超过七万,但不超过九万的人,劳动所得税率将从35%降至30%|当月工资收入超过九万的人,劳动所得税率调整为45%。
此次举措将让更多的纳税人受益,提高他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对于那些收入比较高的人,其税收负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而对于那些收入较低的人,相应的减税幅度将更加显著。
这有利于增加家庭消费的预算,并激发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优化税收管理:该政策将通过优化税收管理,减少纳税人的繁琐操作,为广大纳税人带来更大的便利。
例如,新规则可以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智能、一体化的税务服务,包括自动纳税申报、电子发票服务等等,从而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纳税申报时间和成本,助力企业和个人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等事业中,从而对于国内的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在线教育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2019年个⼈所得税如何计算?多发⼀元,少得千元的年终奖⼤坑咋回事?年底了,许多⼩伙伴最关⼼的事就是今年能发多少年终奖。
从2019年1⽉1⽇起,新修订的《个⼈所得税》法开始实⾏。
新税法提⾼了免征额,增加了专项扣除,调整了各个税率对应的收⼊范围,⼀定程度上减少了个⼈所得税。
不过,有时候发⼯资时,会出现多发⼀块钱,税后收⼊少⼏千甚⾄⼏万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薪个⼈所得税简单起见,我们把个⼈收⼊分为⽉薪和年终奖,并且假设⽉薪全部是⼯资所得,然后计算个⼈所得税。
⾸先必须明确:不是所有的收⼊都需要缴税,国家规定:应纳税收⼊等于收⼊去掉五险⼀⾦,再去掉免征额之后的剩余,根据新修订的个⼈所得税法,免征额为5000元,也就是说,⽉薪中的应纳税收⼊为:个⼈所得税是累进税,也就是说,不同阶段的应纳税收⼊按照不同的税率征缴所得税。
根据新修订的个⼈所得税法,累进税率如下:即应纳税收⼊不超过3000元部分,税率3%,3000元到不超过12000元部分,税率10% …例如,有⼀个公司职员⼩王,每个⽉的⼯资是20000元,五险⼀⾦假设为2000元,再扣除5000元免征额,他的应纳税收⼊是20000元-2000元-5000元=13000元。
这13000元的应纳税收⼊跨越了前三个税收区间,要计算个税,就需要把每个阶段对应的个税计算出来,再把它们相加,如下:前3000元,按3%征税,税额3000元×3%=90元;3000元~12000元部分,按10%征税,税额9000元×10%=900元;12000元~13000元部分,按20%征税,税额1000元×20%=200元;将三个部分的税额相加,90元+900元+200元=1190元。
这就是⼩王应该缴纳的个⼈所得税。
不过,这样计算个⼈所得税有点繁琐。
为了⽅便⼤家计算,税务局给出了⼀种简便算法:例如:⼩王的应纳税收⼊在13000元,处于20%的税率档位,此时的速算扣除数为1410元,于是⼩王的个⼈所得税为:13000元×20% - 1410元 = 1190元,与上述计算结果相同。
60| 2018.10上博采 |陈 红 ch-567百科知识新个税法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10月1日起实施近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至此,七次大修后的新个税法正式亮相!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
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
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多项支出可抵税。
今后计算个税,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新个税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摘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囧”字的起源2011年4月,陕西凤翔一农民捡到一陶器残片,发现上面刻有一个“囧”字。
据文物部门专家介绍,陶片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
陶片上的“囧”是一种象形字,起源于甲骨文,是在先秦战国时代官方发文中经常出现的吉祥图案。
在篆体中,最早的“日”字写法就是“囧”。
后来,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楷书中运用篆书的写法,把“明”字写成“朙”,现在仍有书法家沿用。
当下,“囧”字成为网络使用频繁的汉字之一,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而“囧”字本义是光明。
目录一、个税新法及实施条例修改概况二、专项附加扣除规则和操作三、预扣预缴和汇算清缴操作要点四、风险防范和税收安排五、自行申报和税收管理要点针对讲义提问一、个税新法的改革红利盘点针对讲义提问注意:第2、3、4种情形包含临时离境的,不扣减天数。
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针对讲义提问注意: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离境超过30天的,其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的连续年限重新起算。
针对讲义提问2.税目发生变化针对讲义提问取消“其他所得”,并不意味着不再征税,而是并入其他税目。
譬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规定:1.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2.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个人取得的所得,难以界定应纳税所得项目的,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针对讲义提问3.新增综合所得,带来预扣预缴和汇算清缴(1)计税方式发生质变(2)低税率级距拉长旧法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新法的综合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旧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新法的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3)扣除项目增多,金额增加案例演示小李>>坐标:苏州>>工资:税前每月2万(年24万)>>待遇:缴纳“三险一金”>>房租:月租金3000元>>教育:当年取得CPA证书>>家庭:未婚,父母超过六十岁且只有他一个子女月收入20000(年收入240000)旧算法过渡期算法新算法减:养老(8%)+医疗(2%)+失业(0.2%)+公积金(12%)4,440(月)/53,280(年)减:基本费用扣除额3,500/月5,000/月60,000/年减:继续教育(职业技能)————3,600减:住房租金————13,200减:赡养老人————24,000年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合计————40,800月/年应纳税所得额12,060/月10,560/月85,920/年适用税率(与速算扣除数)25%(1,005) 10%(210)10%(2,520)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010 846 ——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4,120 10,152 6,072税负10.05% 4.23% 2.53%不同收入群体对照表及减税规模□个税纳税人从18683万人降至6369万人□个人所得税收入一年大致减少3200亿(4)按月(次)预扣预缴方式,次年汇算清缴4.“财产转让所得”税目增加了“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5.新增“特别纳税调整”规则[包括独立交易原则(ALP规则)、受控外国企业(CFC规则)、一般反避税(GAAR规则)]6.其他变化(1)上升立法层级,由“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改为“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