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种各样的天气
- 格式:pptx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13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各种各样的天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第5节《各种各样的天气》,主要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培养对天气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并能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天气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地球家园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天气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天气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还较弱。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互动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天气的知识。
请回忆一下,你们都见过哪些不同的天气呢?谁能说一说?学生: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第二环节:呈现新课教师:非常好!那我们现在来看一些图片,了解一下不同天气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晴天的图片。
晴天的时候,天空是什么颜色?有没有云朵?学生:天空是蓝色的,没有云朵。
教师:对!晴天的时候,天空是湛蓝的,没有云朵。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张阴天的图片。
阴天的时候,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天空是灰色的,有一些云朵。
教师:很好!在阴天的时候,天空是灰色的,有一些云朵。
接下来,我们看一张下雨的图片。
下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学生:会有雨水从天上下来。
教师:没错!下雨的时候,会有雨水从天上下来。
最后,我们来看一张雪天的图片。
雪天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学生:会有雪花从天上飘下来。
教师:非常好!在雪天的时候,会有雪花从天上飘落。
通过这些图片,你们对不同天气的特点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了吗?第三环节:讲解天气现象教师:现在,我要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不同的天气现象。
《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会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图片所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正确地判断天气。
能运用恰当词语描述天气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有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天气卡片5套、课件(图片和视频)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猜一猜吧!1、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
(雨)2、一个金球圆溜溜,夜里人人看不见,除非下雨和刮风,天门天山家家到。
(太阳)3、像花花园不种它,花儿刚开就落下,春夏秋季它不长,寒冬腊月开白花。
(雪)(分别指名猜猜谜底,教师给予引导说明)师:同学们,我们有时会看见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有时也会看到下雨或下雪的现象,它们都代表不同的天气情况,那么关于天气你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师: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天气呢?先同学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区分不同的天气师:不同的天气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同学们能根据各种现象来判断不同的天气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给各组分发天气卡片)A、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并把天气名称写在卡片的反面。
B、全班交流:分别指名选择卡片来说说是什么天气,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把图片贴在板书相应位置)C、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同学们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
科学《各种各样的天气》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各种各样的天气》。
一、说教材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①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天气、土壤等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②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③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现象。
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活与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五节课,是继前四节课对地球整体认识后的对太阳位置变化、月相变化、天气等自然现象的具体认识,本节课主要从回顾生活经验、观看视频等方式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天气,并能够说出不同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其他自然现象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回顾、欣赏图片,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天气。
2.通过小组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能够说出不同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和它们产生的后果。
三、说教学重难点1.学习重点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天气。
2.学习难点能够说出不同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各种各样的天气》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天气》是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天气现象,增强对天气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天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常见天气的名称,了解各种天气的特点,知道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学会描述天气,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懂得关心天气,关注生活,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常见天气的名称,了解各种天气的特点,知道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天气,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天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对天气的认识和体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各种天气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一些关于天气的词汇卡片,用于教学操练。
3.准备一些关于天气的例子,用于教学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各种天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各种天气的名称,然后简要介绍各种天气的特点,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关于天气的词汇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认读和拼写练习。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对天气的认识和体验。
1.5《各种各样的天气》(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中的第五课《各种各样的天气》。
主要内容有:1. 认识晴天、阴天、雨天和雪天等不同的天气现象;2. 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3. 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的基本知识,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变化,思考天气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学会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生活安排。
4.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和记录。
5.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了解天气对人们情感和生活态度的影响,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天气带来的美好。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二年级上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季节变化的知识,了解了季节对人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天气变化有所感知,如晴天、阴天、雨天和雪天等,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是天气变化,因为天气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表现出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天气变化,但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观察和记录天气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他们可能无法准确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或者在记录天气时出现错误。
此外,有些学生可能对天气变化的影响缺乏深入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教学内容:课标分析:《各种各样的天气》在《课标》中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
所属概念:14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学习内容: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一二年级段的学习目标: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一单元是《了解天气》,指向是地球与宇宙领域内容。
本课所在单元为第一单元《了解天气》。
本单元是学生首次接触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与天气和气候相关的内容,也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长时间观察和记录的主要学习单元之一。
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观察自然界的天气现象产生兴趣,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鼓励学生养成坚持观察的习惯,培养坚持观察的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在单元页上我们看到了“雨”这种天气现象。
课页图展示的是什么天气?我们一起看看窗外,请你们说说今天是什么天气?2.学生交流。
预设:今天是晴天,没有风,天上的云很少。
3.我们地球家园上每天的天气都一样吗?4.学生交流。
预设:下雨时,我们需要打着雨伞,天气晴了,地面都干了等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从太阳、云、风、降水等方面多角度的描述天气的方法。
二、探究活动(一)用语言描述天气1.我们地球家园上的天气是在变化的,请说说你们所知道的天气。
2.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天气。
预设:晴天是阳光充足,云很少,阳光晒在身上很温暖。
阴天是天空中云很多,把太阳都遮住了,偶尔有从云缝中看到的看到微弱的阳光,在外面走的时候感觉还有些冷。
雨天是有雨水落下来,地面已经湿了,有些地方还有积水。
雪天有雪落下来,可以堆雪人等。
3.出示天气的图片,请你简单描述一下它们的特征。
教师策略:在生活中你们一定非常善于观察,选择一种天气从太阳、云、温度、风、降水等多个角度把天气的特征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不仅结合学生生活,认识了本地区的天气,通过图片了解其它地区的天气,使视角更开阔,并引导学生运用描述天气的方法多角度描述常见的天气。
(完整版)《各种各样的天气》课件contents •天气现象与分类•大气层结构与作用•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问题•天气预报与监测技术发展•灾害性天气防范与应对措施•空气质量与健康生活关系探讨目录01天气现象与分类多云当空中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4/10~7/10或高空云量占天空面积的6/10~10/10时称为能够为多云。
晴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的云,但云量占天空不到1/10称为晴,有时天空中出现很高很薄的云,但对透过阳光很少有影响的也称为晴。
阴凡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8/10及以上是称为阴。
阴天是天色阴暗,阳光很少或不能透过云层。
小雨或中雨01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小于2.5毫米的称为小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为10.0~24.9毫米或1小时的降雨量在2.5~8.0毫米之间时成为中雨。
大雨0224小时降雨量小于25.0~49.9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8.1~15.9毫米时称为大雨。
暴雨0324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0毫米和1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6.0毫米时称为暴雨。
降雨量达到100.0~199.9毫米的称为大暴雨;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指伴有雷电现象的阵性降雨,起特点是往往伴有大风、雷电、冰雹或龙卷等。
指雪花降落或从天空落下的雪白色的一团团、一片片或一根根的固态降水物。
指雨滴与部分融化的雪混合并同时降落到地面上。
指降雪时间短促,开始与终止都很突然,且降雪强度变化很大的雪。
雷阵雨雪雨夹雪阵雪天气类型及特点高压(反气旋)系统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垂直方向上,低空气流向高空,使低空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
低压(气旋)系统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垂直方向上,低空气流从四周流向中心,使低空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高空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面,移动速度快,坡度大,常带来降温、大风、雨雪天气。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面,移动速度慢,坡度小,常带来连续性降水或雾、霾等天气。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天气》一、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下雨等。
2.了解天气变化与自然界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大自然与我们》第三讲《各种各样的天气》课文P10。
2.幻灯片或挂图。
3.纸张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展示一张显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下雨等。
3.出示一句话:“天气可以变化,你知道为什么吗?”并征求学生的回答。
讲解课文(10分钟)1.引导学生打开教材第三讲《各种各样的天气》。
2.合作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天气变化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3.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关键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探究天气变化(25分钟)1.分配学生成小组,每组3-4人。
2.每组选择一个观察点,观察一周的天气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表格包括日期、天气现象、温度等。
3.学生回到教室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观察地点和温度变化等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结果归纳出天气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学习团队协作(20分钟)1.学生依然保持小组合作形式,每组选取一个天气现象进行讨论和展示。
如:晴天、阴天、多云、下雨等。
2.每组讨论后,设计一个合适的小剧场表演,或制作一张海报,展示他们所选的天气现象的特点、形成原因等。
3.每组展示结束后,其他学生提问并给予评价。
小结(10分钟)1.教师进行,强调天气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天气变化规律。
2.学生根据教师的,自主写下一句话当天的学习内容。
3.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探究天气变化规律、团队协作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天气的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此外,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创意表演和海报制作等方式,加深对各种天气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作业第5课《各种各样的天气》人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天气情况的?题认真观看视频。
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看视频。
探索各种不同的天气(10分钟)1、询问:你知道视频里面的主持人他是根据什么来报出天气情况的吗?(把视频拖动到天气符号那一页,让学生观察天气符号,询问他们是否认得这些符号)2、认一认: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认不认识这些天气符号。
3、科普小知识:台风预警信号的种类。
4、游戏记忆:通过分组竞赛游戏,让学生把刚学到的天气符号记在脑海里。
5、考一考:展示几张天气预报的图片,让学生充当小小气象员,来播报天气情况,教师可以先演示:大家好,我叫***,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播报天气。
茂名市多云转阴天,温度19——21度……今天的天气预报就是这样,感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学生回答学生根据图表思考相应的天气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踊跃举手,玩竞赛游戏。
学生充当气象员,播报天气情况。
通过认一认天气符号,让学生知道各种各样的天气。
在讲到“台风”天气符号的时候,给学生科普台风预警信号的种类,让学生懂得更多的日常知识。
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记忆。
通过让学生模仿气象员播报天气的方法,让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认识更加深刻。
完成科学活动手册探究天气现象1、询问: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刚刚我们认识的这些天气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天气?2、询问:不同的天气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不同的,我们怎么来区分这些天气呢?(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说出这些天气现象代表着什么天气,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3、设置一道选择题让学生进行知识配对,加固天气现象的知识。
4、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5页的练习。
(根据图片判断天气)学生思考回答。
(沙尘暴、龙卷风、冰雹等等)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学生上讲台,完成游戏环节。
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天气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不同的。
通过知识配对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展示更多的天气现象的图片。
研讨1、探究天气对人类的影响:下面到了我们的研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