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 文化艺术汉语言文学发展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吴婷婷/文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传承和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言文学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更深入地渗透到了创作风格、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言文学发展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象,以揭示传统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影响和独特价值。
1 汉语言文学的特点1.1 意境优美汉语言文学以其独特的意境优美而著称。
这种意境优美表现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形象描写等方面。
首先,汉语言文学在情感表达上展现出细腻、深邃的意境。
一种常见的情感意境是婉约之美,以细腻、柔情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简洁而含蓄的诗句,通过对山河壮丽景色的描绘,唤起读者心中的爱国情感,展现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另外,汉语言文学在形象描写上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美感。
通过精细的描绘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达,作家们能够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物象等具象事物赋予深刻的感觉和情绪。
例如,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英雄人物的描写极具意境美感。
他以鲜明的笔触刻画了豪杰的英勇形象,将他们置于动人的情境中,通过情节和对话的交织,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激荡的情感,为读者呈现出独特的意境。
1.2 内涵丰富汉语言文学以其内涵丰富而备受推崇。
所谓文学的内涵,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是伴随作品永久传存并强烈影响读者的部分。
在汉语言文学中,内涵的丰富表现为文化底蕴、思想深度、审美价值等多个方面。
文化底蕴方面,汉语言文学深植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如《诗经》《楚辞》等经典文学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思想深度方面,很多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社会、人生等深刻的思考表现出独特的思想深度,如《红楼梦》中对命运、爱情的探讨和《儒林外史》中对官场的思考等。
刍议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汉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灵魂,它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和人们的智慧,为中国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古代经典到现代文学,汉语言文字都在不断地塑造和推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展开讨论。
首先,汉语言文字的特殊性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寓意深刻,富有想象力,能够直观地表达事物的形态和特性。
就是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让汉文学习起来很不容易却也很深刻。
汉字还具有丰富的音韵体系,让人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到声音美感的另一层次。
另外,汉字的演变历程也为中国文学揭示了一扇奇妙的门,比如汉字文化的继承和传承,从《尚书》到《国语》,再到《文选》等一系列文献都满载着深厚的学术和思想的精髓。
所以说,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其他文化的个性化方式,为文学更加深入地挖掘人性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思路和灵感。
其次,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为中国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汉字可表达的含义和思想是丰富的、多样的,在纵深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能够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和欣赏中国文学的魅力。
可以说,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种文学体裁例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都在借助汉语丰富的表达技巧中得以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比如,唐诗中的意境深远、意蕴悠长,宋词的艳丽豪迈、婉约紫陌,明清小说的结构严谨、人物丰富、故事曲折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精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使得文学的发展永远有足够的空间和素材,让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第三,汉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为中国文学的深度提供了保障。
汉字的形态、演变、含义及文化背景,都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底蕴。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进而领悟中国文学的深度。
无论是历史文化的研究或现代文学的创作,都深受汉语言文字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汉语言文学的作用有很多方面。
首先,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沉淀和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
而汉语言文学则是这种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的最好体现。
从《诗经》到现代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一直在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其次,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一直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源泉。
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和灵魂,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坚定、自信、勇敢。
此外,汉语言文学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中国境内,有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语言文字。
而汉语言文学则是这些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融合的桥梁。
通过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交流,可以让不同民族之间更好地了解彼此,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总之,汉语言文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汉语言文学也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一、汉语言文学的定义
汉语言文学,也称汉语文化或中国文化,是指以中国汉语系文字为中心表现中国文化的一种语言文化实践。
它主要指中国国家语言文字,也包括古代文字、方言、俚语等,概括起来,是一门研究以汉语为主的储存、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的科学。
二、汉语言文学的历史
中国现有汉语言在大约公元1000年前已经形成,从那时起,语言文字就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的历史发展,历经凤凰涅槃,时至今日,汉语言文学依然屹立于历史文化的高峰之上,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气质。
三、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内容
汉语言文学主要包括古代文字研究、方言学、语言认知学、社科史以及言语学等内容,研究方式包括内容分析、言语学研究、文化研究等,涉及中国言语文化的总体构成及具体根源的全方位研究。
四、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对象
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汉语正字、古文字、诸语文及其特点,以及汉语的语言系统、汉语的方言及其结构特征,以及汉语的发展、演变、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等内容。
五、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是重要的语言文化科学,其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汉语文化,掌握汉语的发展和演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的汉语语言文学也能帮助他们学习更好地使用汉语,融入中国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浅析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作用作者:刘东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1期摘; 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具有独特的人文高度性和核心基础性,凝聚了浓厚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情怀;它保存、传播和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信息、文化传递与传承。
因此,汉语言文学也成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
与此同时,汉语言文学还肩负着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素养的人才,让他们更好地驾驭语言文字,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让中华民族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011.引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汉语言文学就是以汉语学习为核心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研习和发展也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壮大,汉语言文学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结合汉语言文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性与联系,对汉语言文学在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2.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特点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汉语文字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历史渊源、风俗礼仪等诸多文化内涵。
离开了汉语汉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将成为无源之水。
通过汉字、汉语的教育学习来传承传播中华文化,是一条根本的途径[1]。
以汉字、汉语为根源的汉语言文学在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中也在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
经过历史的风雨洗礼,汉语言文学现今已在各大高校扎根,进入课堂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也越来越彰显出其独特的价值。
在历史的长河里,汉语言文学在没落的时代记录了黑暗的故事,也在美好的日子里叙写最荣耀的篇章。
汉语言文学自身蕴含的文化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2]。
汉语言文字的优点
汉语言文字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语言文字,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 丰富多彩:汉语言文字有着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可以用不同的词汇、句式、语调等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这使得汉语可以表达更加精确、细致、深入的意思。
2. 灵活易学:汉语语法简单,词汇易学,语言结构灵活,使得学习者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汉语。
3. 历史悠久: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4. 传承强大: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全球有超过13亿人使用汉语,它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语言之一。
5. 适应性强:汉语可以适应不同的场合和用途,可以用于正式场合、日常交流、文学艺术、科技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汉语言文字的优点使得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不论你是学习汉语的初学者,还是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专业人士,都会发现汉语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语言文字。
- 1 -。
汉语言文字的优点
汉语言文字是一种优越的语言文字体系,这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丰富的表达能力。
汉语有着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表
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对于文学、哲学、科学等领域都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2. 独特的音节系统。
汉语拥有独特的音节系统,能够方便地表
达不同的意思和语气,且发音清晰、规范,易于学习和掌握。
3. 深厚的文化底蕴。
汉字作为汉语的表音文字,其背后蕴含着
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象形意义和文化内涵,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4. 便于扩展。
汉字是一种模块化的文字体系,能够方便地进行
扩展和创新,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和需求。
同时,汉语也吸收和融合了其他语言的元素,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来说,汉语言文字的优点在于其表达能力强、音节系统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扩展性好等方面,是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体系。
- 1 -。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是传承和发扬这一瑰宝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成为了研究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科之一。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全面地了解这一专业,并深刻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和价值。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概念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指以我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以及汉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我国传统文学作品,提升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1. 深厚的历史积淀: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包括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和语言文字。
2. 广泛的研究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涉及我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还包括了对汉语言文字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广泛丰富。
3. 传承与创新并重:汉语言文学专业既要传承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之作,又要关注和研究当代文学作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价值和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 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教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2.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人文素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使他们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4. 促进文学创作: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推动我国文学的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优点
汉语言文字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语言形式,具有诸多优点。
以下是其中的几点:
1. 丰富的表达能力:汉语言文字拥有庞大的词汇量和丰富的语法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传递丰富多彩的信息,充分表达语言的细微之处。
2. 良好的阅读体验:汉语文字的排版清晰整齐,笔画精细规矩,阅读起来非常舒适。
同时,汉字的组合规律也十分明确,使得阅读起来更加容易。
3.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承载着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4. 适应多媒体时代需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汉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汉字包含了越来越多的符号和表情,更加适应多媒体时代的需要。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字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语言形式,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良好的阅读体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适应多媒体时代的能力。
- 1 -。
汉语言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影响汉语言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汉语言的发展历程悠久,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今天的汉语言文字。
汉语言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演变,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汉语言的发展历程出发,探讨其文化影响。
一、汉语言的发展历程甲骨文时期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方式组成的文字,可以表达出简单的意思。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开始。
金文时期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甲骨文更加完善和规范。
金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发展,也标志着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小篆时期小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小篆是在金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金文更加规范和美观。
小篆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规范化,也标志着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隶书时期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小篆更加简化和流畅。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简化,也标志着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楷书时期楷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隶书更加规范和美观。
楷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规范化,也标志着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汉语言的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汉语言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演变,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汉语言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
汉语言的发展历程使得中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使得中国文化得以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交流汉语言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交流。
汉语言的发展历程使得中国文化得以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国文化得以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
汉语言的发展历程使得中国文化得以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国文化得以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
大一汉语通识教程汉语特点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汉语通识教程中可能会提及的汉语特点:
1. 汉字的构造: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字的构造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许多汉字都是由部首和笔画组成,这些部首和笔画都有特定的含义或象征意义。
2. 声调: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这意味着汉语的音调对于语义的表达至关重要。
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3. 词汇的构成:汉语的词汇大多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
例如,“电灯”中的“电”和“灯”分别是词根和词缀,通过组合可以构成新的词汇。
4. 语法的特点: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许多其他语言不同,它更注重意合而非形合。
这意味着汉语的句子结构不如其他语言那样严谨,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语境和语感来理解。
5. 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汉语的表达方式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口语、书面语、文言文、古文、诗歌、对联等形式。
这些表达方式各有特点,反映了汉语深厚的文化底蕴。
6. 地域方言的差异:汉语是一种方言众多的语言,各地的方言有着明显的差异。
方言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上,还表现在词汇、语法等方面。
以上是一些汉语通识教程中可能会提及的汉语特点,通过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运用,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
汉语言的表现特征汉语言的表现特征1、汉语言的表现特征汉语言是我国广告文案人员进行写作时最基本的语言工具。
比较西方文字的表音性,作为表义性文字的汉语有其明显的表现特征:1)冗余性强。
几乎每个汉字都是一个语素,组成多音词后,每个音节又得据其语素用相应汉字书写,大大超出交流信息的需要。
2)综合性强。
汉字既以语音编码,又以图形编码输入大脑,同时与字义产生联系,它可以双渠道——语音渠道与语形渠道——获知语义。
3)孤离性强。
不只以因此,汉语须在音、形合一的前提下,获知准确语义;汉语中同音异义的字词多;汉语在单独状态下具有本义,而在与上下文,特别是特定语境的联系中可以产生联想义、引申义、比喻义;汉语的文字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汉字富于由象形带来的形式本身的意味。
2、汉语言特征基础上的特殊语言运用1)基于冗余性强的特征,文案写作要注意字词的过分运用和累赘,使文案力求简洁; 2)基于综合性强、只有在音形合一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准确语义的特征,在为听觉媒体写作文案时,要注意同音同义的情况,避免导致误听误解;3)基于孤离性强的特征,创作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易记易传的广告文案;4)基于汉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产生联想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特征,把握目标受众特定的语言环境,并发展出具有特色的,能使得文案与受众之间产生更生动、更有效联系的联想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5)在诉诸于受众听觉的媒体中,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表音部分,对语音、语调进行特殊处理,以产生不同的对应特殊受众的语言特点、语言风格、语言情感表现。
采用押韵、平仄对应等方式,创造一种富于音韵美、节奏美、声调美的文案,令听众陶然其间。
同时,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语气,造就不同的语向、语境、语义:用祈使语气,向受众发出警戒、规劝,提出建议;用陈述语气,直接平实地进行产品推介;用疑问的语气,以引起受众的特别注意,产生广告和听众之间的不同的对应关系。
6)在诉诸于受众视觉系统的广告作品中,广告文案不仅可以运用不同的词语排列形成特定的组合效果,且可以运用汉语的象形特色,在语形上发展出有意味的形式及他们之间的有意味组合,运用形式表现文字的深远内涵。
汉语言文学自学要点一、学科特点1.历史性:汉语言文学是以汉字为基础的学科,而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始终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意功能,因此汉语言文学具有历史性。
2.多样性:汉语言文学涵盖了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在内的多种文学形式,同时还有韵律、修辞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学习汉语言文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
3.文化性:汉语言文学不仅仅是研究文字和语言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它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学不仅能够了解汉字和汉语言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化等。
二、自学方法1.阅读经典:汉语言文学的经典作品包括《诗经》、《论语》、《红楼梦》等,这些作品是汉语言文学的精髓。
自学汉语言文学的第一步是阅读这些经典作品,通过阅读和品味,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学习汉字:汉字是汉语言文学的基础,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汉字知识。
除了了解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发展历程外,还需要学会书写和理解汉字的意思和用法。
3.学习修辞方法:修辞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项重要技巧,它包括比喻、夸张、对仗等多种方法。
学习修辞方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了解中国文化: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了解中国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言文学,同时也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三、自学内容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第一步是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了解汉字的演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言的特点和结构。
2.阅读经典作品:读经典作品是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内容。
《诗经》、《论语》、《红楼梦》等经典作品是了解汉语言文学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重要途径。
3.学习修辞方法:汉语言文学中的修辞方法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来达到一定的文化目的。
学习修辞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言文学作品。
汉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要向学生讲清汉语言文字某个文化特征的形成原因及该特征给汉语言带来的语言优势,以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批驳社会中存在的那种贬损汉语言文字的不良现象。
一、独特的表意性
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表意特点的形成:构字方法基本是据意构形。
我们智能的先人应用字形表意与声音结合创造了汉字。
由于它是以笔画拼构图形,来表达意思,阅读时我们基本上可以因形而知意。
而写作时则思想与表达可以顺畅无碍的进行,远远优越于那些音不辨形,形不知意的拼音文字。
二、灵活的构词能力
随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而创造新词,特别是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如历史上的春秋战国、近代以来、新文化运动等。
吸收外来词而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单音词转变发展为双音词: 连绵词如双声词如参差、淋漓; 叠韵词如逍遥、窈窕、婆娑等; 重音词如悠悠、翩翩、滔滔
原有的字重新组合制造新名词,例如:把字重新组合即可构成新的词语,如电影、电视、电脑,电器等名词都是用常用字雷电的电来拼写的,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重新构造文字。
三、富有弹性的语言结构
汉语的又一特点,表现在语法上具有所谓“孤立语”的特征,即指汉语很少有构词上的形态变化。
在印欧语系中,词语的形态变化比较丰富,有性、数、格、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汉语则不同,它的形态变化较少,对于词性、格位、数量、时间等的处理,既不需增添附加语,也不表现在语形变化上,而是用一种有系统的“词序”来解决,也就是说,词在句中的功用,主要取决于他们在句子中的次序。
这就使得汉语语法简单,效率极高,而不象英语那样你越学越觉得它复杂难记。
四. 追求神韵的美学风格
字形美
字音美
字义美
五.众多的同音字
汉文字是单音节字,人类思维发展越来越复杂后,语音的表达性能就不行了,同音字多起来了。
汉字可以用字形来区别,比之西方用拉长音节或使用复杂的语法来增加区别读方便多了。
因此要把握中国文字,光靠听觉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同时用眼睛看,否则会生出许多误解。
信息时代更加突出了汉字的优越性,正如刘志琴先生‘汉字的魅力”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21世纪新的电脑将采用声控系统,它将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由于英语的音节多达1万个以上,而汉语只有400多音节,每个音节最多4个音素,因此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在《世界语言》一书中对汉语的简洁性、准确性、严密性和先进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麻烦抛个精光,最后只留下几千个单字和若干条效率极高的排字规则。
”
六、寓意深刻的文字
汉文字单音节字中有一字多义或一义多字的情况,特别是转注、假借两种造字原则具有引申、譬喻的多析性。
一个字通过引申,可以增加他的含蓄性,并使内涵深远;
成语典故的含义深刻: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画饼充饥画龙点睛等等。
成语典故的运用,使汉语变得更经济、典雅、生动、含蓄,是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很难达到的。
这些都需要通过上下文来了解和把握字义,而不能望文生义。
这种以字形标义的文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可让学生讨论总结汉语言文字的优势:
李约瑟对汉语言文字的评价:“这种古老的文字,都有一种精练、简洁、玉琢
般的特质,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而高雅、简练而有力,超越过人类创造出来的表达思想
感情的任何其他工具。
”
真正有良知,有学识,有远见的学者,并不认为眼下最强势的英语,是人类最好的,唯一的语言选择。
英国《新科技杂志》原主编迈克•克鲁斯断言,“不久的将来,汉语将充分发挥威力,到那时,世界关于语言文字结构的研究中心,有可能转移到中国。
总之,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因此有人称它为电脑文字,表明它是最佳信
息交换应用程序的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