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5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净化水质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湿地面临着退化和丧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应运而生。
那么,如何评价湿地生态修复的效果呢?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修复工作的成败,也为未来的修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一、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湿地生态修复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应涵盖湿地的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等多个方面。
1、生态结构指标植被覆盖度:反映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分布情况,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物种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样性越高,表明生态系统越健康。
土壤质地和肥力: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其质地和肥力的改善有助于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2、生态功能指标水质净化能力:通过监测湿地进出水的水质参数,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评估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蓄水能力:测量湿地的蓄水容量和水位变化,判断其在调节水资源方面的作用。
碳汇功能:测定湿地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评估其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贡献。
3、生态过程指标物质循环:监测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代谢情况。
能量流动:分析湿地生态系统中太阳能的转化和利用效率,以及食物网的能量传递规律。
二、评价方法1、实地监测通过在湿地设置监测样点,定期采集样本和数据,包括植被、土壤、水质、动物等方面的信息。
实地监测能够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模型模拟利用生态模型,如水文模型、水质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等,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进行模拟和预测。
模型模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地监测的不足,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输入数据的质量和模型的参数设置。
湖滨带生态健康评估湖滨带是湖泊流域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间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过渡带,它具有拦截径流污染物的缓冲功能、维持湖泊生物多样性并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生态功能、稳定湖岸控制土壤侵蚀的护岸功能。
湖滨带是湖泊的一道保护屏障,因为在非生物生态因子的环境梯度以及地形和水文学过程的作用下,矿物质、营养物质、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必须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穿过湖滨带才能从流域进入湖泊水体。
生态退化的湖滨带往往造成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湖岸遭受侵蚀、水质恶化、景观美学价值降低、洪涝灾害频繁,甚至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湖滨带是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评价标志[1]。
然而,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涵义还未见明确阐述,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远远不足。
太湖是长江中下游著名五大淡水湖之一,属于我国重点控制的“三湖”之一。
近年来由于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太湖水质恶化,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结构破坏严重,造成生境恶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湖滨带的景观、渔业、农业以及产业,经济损失巨大[2-3]。
鉴于此,选择太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研究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并对太湖湖滨带生态现状进行评价。
1太湖湖滨带现状太湖湖滨带的形状如图1,岸线总长405km[4],其中环湖大堤占岸线全长的73%。
根据2010年的测定,图1太湖湖滨带形状及采样点位设置Fig.1ThediagramoflittoralzoneofLakeTaihuandthelocationofsamplingsit es梅梁湾段长76.2km,竺山湾段长37.7km,西部沿岸段长34.5km,南部沿岸段长56.2km,东太湖段长69.8km,东部沿岸段长87.7km,贡湖段长43.2km。
健康的湖滨带是由陆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和水向辐射带组成的[1]。
第41卷第1期2018年2月气象与环境科学M eteorological and E nviron m en tal SciencesV o l.41 No. 1 F e b.2018姚萍萍,王汶,孙睿,等.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R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8 %41(1):12 -18.Yao Pingping % Wang Wen % Sun Rui % et al.Ecosystem HealthAssessment ofWetlands inYangtzeRiverBasin)J ]e n c s ,2018,41(1):12 -18.doi :10.16765/j. cnki. 1673 - 7148.2018.01.002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姚萍萍\王文\孙睿2,3,岳兵\刘刚2,3(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地理空间信息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2.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3.北京市陆表遥感数据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摘要: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基地。
伴随着农业开发与工业、城市快速发展,长江流域湿地保护面临一系列问题: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导致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减弱, 水质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湿地资源过度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
因此,在长江流域开展湿 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很有必要。
根据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 S R )模型,建立包 含压力、状态、响应3大类共14个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以G l〇b e L a nd30 土地覆盖数据和社会经济 统计等数据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长江流域2000年和2010年湿地进行了综合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0年到2010年长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略微下降,2000年长江流域平均湿地生态健康指数是0.478,2010年的为0.475 $2)2000年和2010年长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指数中游的 > 下游的 > 上游的,湿地生态健康状况较差的 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以重庆、武汉和上海为主的三大经济中心;3)从行政区平均健康水平来看,从2000年到2010年,江西省和福建省的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有所好转,而云南省、广西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受2010年干旱影响,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有所下降。
益性较强的事业。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海报、漫画的形式,加大湿地保护宣传教育的力度,做到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地开展“世界湿地日”、“保护湿地,从我做起”等各种性质的活动。
不断提高群众湿地保护的意识,形成湿地保护的良好社会风气。
1.3加强组织协调工作湿地保护是我们生态建设计划中重要的一部分,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同时,应该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有效制止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进一步提高人们湿地保护的意识,树立保护优先的思想,把湿地保护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概述及策略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对消失或者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实现干扰前湿地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湿地生态恢复技术,能有效提高湿地的稳定性和异质性,维护湿地面积,改造湿地的地形地貌,优化物种群落结构的配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湿地生态恢复实现的策略,以保证修复后的湿地能达到干扰前的效果。
2.1加强湿地生态系统技术对受干扰的湿地采用物种选育和培植技术、物种引入技术、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群落结构优化技术、生态系统构建于集成技术等。
另外,对湿地生境和基地的恢复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根据消失或退化湿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和工程措施,提高生境的稳定性和异质性,维护基地的稳定性,改善湿地水环境质量,使湿地系统最大程度地恢复到干扰前的状态。
2.2大力支持湿地生态恢复湿地生态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引入湿地生态恢复的新技术,并通过宣传、小额贷款、减免税收以及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等来更新人们传统的种植观念,使产生突变的湿地系统转变成健康的湿地生态经济循环系统,帮助湿地恢复新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
2.3实现湿地生态经济的循环在发展湿地生态经济时,不要只注重发展结果,要尽量考虑生产和消费过浅析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刘毅(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243000)湿地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享有“自然之肾”之称,湿地的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已经成为了生态学和环境学的研究重点。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净化水质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退化和丧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生态修复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而对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是衡量修复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为后续的修复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
一、湿地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意义湿地生态修复的目标通常包括恢复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等。
通过修复湿地,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可以净化水体,减少水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可以调节气候,缓解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影响;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休闲、旅游和教育的场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一)生态结构指标1、植被覆盖度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是生态修复的重要表现之一。
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来获取植被覆盖度的数据。
2、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修复前后湿地内动植物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和比较,可以评估修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土壤质量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质量的改善对于生态修复至关重要。
可以检测土壤的肥力、酸碱度、质地等指标来评价土壤质量的变化。
(二)生态功能指标1、水质净化功能湿地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可以通过监测修复前后湿地进出水口的水质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来评估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2、蓄水调洪功能湿地可以储存雨水,调节洪水流量。
可以通过测量湿地的蓄水容量、洪水流量的变化等指标来评估其蓄水调洪功能的恢复情况。
3、碳汇功能湿地是重要的碳库,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可以通过测量湿地的植被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来评估其碳汇功能。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河口湿地是位于河流和海洋交汇处的特殊生态地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河口湿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系统评估和量化的过程。
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水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通过评估,能够清晰地了解河口湿地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社会的利益。
其次,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为河口湿地的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湿地保护和管理政策,并制定合理的利用计划。
比如,评估结果显示某河口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较强,可以将其作为饮用水源地,同时也可以加强污水处理厂等相应设施的建设,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质净化功能不受干扰。
在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和技术。
例如,可以通过采集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评估湿地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湿地的植被覆盖、土壤侵蚀等进行评估。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使得评估更加客观准确,为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此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大。
评估与管理应当考虑到人类活动对湿地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评估结果中发现某湿地的土壤侵蚀加剧,可通过植被恢复等措施来减缓土壤侵蚀速度,及时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中,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只有不断提高公众对河口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并使其意识到保护湿地对于自身利益的重要性,才能够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通过社会参与活动,如举办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等,可以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关注,进一步促进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与管理。
总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管理在河口湿地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皖中CH湿地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评价戴晓峰1沈童2张云华2(1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合肥230071;2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摘要为科学准确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本研究选择皖中CH湿地,采用湿地环境健康评价方法,筛选与当地实际相符的压力、环境、生物、景观和响应5项一级指标及12项二级指标,来构建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22年该湿地生物要素的种类特征和数量特征,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
结果表明,2022年CH湿地生态环境健康指数为2.81,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富营养化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与往年相比,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呈逐年向好转变趋势;总体水质类别为Ⅳ类,西半湖水体总体呈现中度富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中有降,东半湖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中有升,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湿地资源;湿地生态环境;水质;生物多样性中图分类号X826;[S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3-0056-05湿地因其自身独有的水文、土壤和生物特征,被誉为三大主要生态系统之一,发挥着调节气候变化、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生态环境等生态功能,湿地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1-3]。
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和环境质量变差等问题是当前湿地保护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4-5],需要加强对湿地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利于湿地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6-7]。
目前,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和理论体系研究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与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建设的迫切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
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LDI方法[8]、景观特征法[9]和指标体系法[10]。
本文以CH湿地为研究区,综合湿地特色,利用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手段,筛选压力、环境、生物、景观和响应这5个一级指标所对应的二级指标,构建了适用于该湿地的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估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健康现状。
河湖库水生态综合评价技术指南说起河湖库水生态的综合评价,大家可能会觉得这玩意儿又复杂又枯燥。
其实不然,咱们平时生活中接触的河流、湖泊、水库,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跟我们息息相关。
所以,了解一下水生态的健康状况,既能帮助我们保护环境,又能提高咱们的生活质量,想想看,水清了,空气也跟着清新,咱们的生活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对吧?所以呀,水生态评价这事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挺有趣的。
其实说白了,河湖水生态的评价,就是看看咱们的水体是不是健康,能不能继续给咱们提供清洁的水源,能不能继续维持那片水域的生态平衡。
你想想,水里不光是水,还有鱼啊、植物啊、虫子啊,一堆小伙伴呢,它们就像是水体的“居民”。
这帮居民的生活条件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水体的质量,也影响到咱们自己能不能喝上干净水。
反正水体里出现了不对劲的东西,那就得立马查查,看看是哪个“居民”不守规矩了。
这时候就要用到一些科学的方法了。
首先呀,咱得看看水的物理和化学成分。
比如水的温度、酸碱度、含氧量,还有那些水里的营养盐,反正就是水的“体检单”。
如果水里溶解氧含量太低,水里的生物们可能就有点“不太爽”了。
再比如,有些水域如果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就容易变得浑浊,甚至有可能爆发水华。
那时候水就不清澈了,鱼儿也可能活不下去。
这样一来,咱们的“居民”就会面临生命危险,所以咱得定期去检测水质,确保这些“水中小伙伴”不被迫搬家。
除了化学检测,咱们还得看看这些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这东西,有点像咱们的人际关系网络,种类越多,越是有活力。
如果一个水域里面鱼、虾、植物、浮游生物啥都有,那这片水域就说明它的生态环境很健康。
你可别小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家伙,它们的存在可有大作用呢!它们既是水域健康的“守护神”,也是水质的一面镜子。
就像咱们说的“有鱼跃入水,水质必佳”,如果水里的鱼、虾、植物成群结队,说明水质肯定不差,大家伙都能在这里愉快地生活。
那咱们怎么判断这些小家伙是不是安居乐业呢?这时候就要看它们的“居民状况”了,别看它们个头小,可是健康的鱼儿和水草可是水体的“健康档案”呀。
关于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管理工作方面的自查报告市林业局:按照安徽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情况清查的通知》(林保自…2011‟12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部署,组织力量,积极开展自查自纠。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情况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是以保护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7万公顷。
自然保护区正日益受到国际国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先后有德国等专家来这里考察指导工作。
早在1990年被湿地国际亚太组织列为“亚洲重要湿地”。
(一)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设立于2003年11月,是经当涂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依法批准的代表县政府对保护区实施具体管理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当涂县林业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现在在编人员2人。
(二)基础设施情况当涂县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在成立之初,选址定在县湖阳乡,距离县城约70公里,由于自然保护区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编制人员未满。
目前,在职人员在县林业局机关设立办公室办公。
(三)财政资金投入情况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各级对保护区虽有一定资金的投入,但有限的经费仅够发放人员工资等,远远不能满足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需要。
(四)业务工作方面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合“爱鸟周”、“湿地日”、“12.4法制日”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湿地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发放《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宣传资料1000份,电话、网络解答群众咨询50余次。
在县城及保护区周边乡镇悬挂宣传条幅30余条。
通过宣传特别是周边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2、坚持依法管理,防范猎捕鸟类和破坏湿地资源的案件发生。
截止目前联合县森林公安分局依法查处非法猎捕鸟类案件2起,刑拘1人,放飞鸟类4000余只,并及时制止了在缓冲区外取土、开垦案件一起,联合森林公安、工商部门突击检查集贸市场、饭店10次,收缴放生省级二类保护动物150只,并于2010年4月及时救助省一级保护动物一只。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南京市石臼湖、固城湖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5.02.15•【字号】苏环审﹝2015﹞22号•【施行日期】2015.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南京市石臼湖、固城湖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审﹝2015﹞22号南京市水利局:你局报送的《南京市石臼湖、固城湖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技术评估意见及南京市环保局的预审意见均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根据《报告书》评价结论、技术评估意见及南京市环保局的预审意见,在全面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考虑,同意你局按《报告书》所述内容建设。
二、原则同意南京市环保局的预审意见。
在项目工程设计、建设和环境管理中,你局须全面落实预审意见和《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须着重落实以下要求:(一)制定施工期环境保护手册,做到规范施工、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督管理,全面切实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措施。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根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相关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工程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等生态红线区域的各项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补偿措施。
严格划定施工范围,设立警示标志,工程施工严禁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资源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一级管控区范围,施工营地、取土场、弃渣场等临时工程尽可能设在荒地或本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少占耕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不得设置在生态红线区域内,并远离珍稀鸟类栖息、觅食范围。
进一步优化排泥场处置方案,排泥场周边100米范围内不得有居民、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
石臼湖(安徽片)水生态健康评价与保护研究管桂玲;李萍;宋轩【摘要】以石臼湖(安徽片)为研究对象,构建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健康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石臼湖(安徽片)水生态健康状况为"中".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面源污染治理、引水补水、生态清淤、沿湖生态廊道建设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措施,以期为石臼湖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8(039)007【总页数】3页(P108-110)【关键词】水生态;健康评价;保护措施;石臼湖(安徽片)【作者】管桂玲;李萍;宋轩【作者单位】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6;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6;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石臼湖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为安徽与江苏两省界湖,是安徽省马鞍山地区重要的代表性湿地。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臼湖流域出现了水环境恶化等现象,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湖泊健康存在一定的风险[1-3]。
因此,本研究对石臼湖(安徽片)进行水生态健康评价,诊断湖泊健康问题,以期为石臼湖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石臼湖(安徽片)东与江苏高淳依水相连;南以湖堤和江苏高淳相连;北到博望的东新圩和西新圩;西至当涂通湖阳的大堤,湖区长22 km,最大宽14 km,流域面积958 km2,水位在6.9 m时,水面面积为208 km2,平均水深1.7 m,容积3.5亿m3。
石臼湖目前为自然状态,湖区位于北亚热带江南湿润区,动植物和水禽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 046 mm,年蒸发量1 106.1 mm[4],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直接通江湖泊,具有蓄洪、灌溉、养殖、航运的功能[5]。
沿湖区人口33.73万人,耕地1.39万hm2,沿湖人民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石臼湖水资源[6]。
湖泊水质环境评价与保护湖泊作为天然的水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湖泊的水质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湖泊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湖泊水质环境的评价和保护成为了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湖泊水质环境的评价。
湖泊水质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理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物理化学指标主要包括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参数的检测。
生物指标主要通过浮游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群落的状况来评估水质。
微生物指标主要评价水体中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程度。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评估,我们可以得出湖泊水质环境的整体状况。
湖泊水质环境评价的结果常常令人担忧。
许多湖泊被高浓度的氮、磷等污染物污染。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以及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湖泊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湖泊水质的恶化不仅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保护湖泊水质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应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田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农业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采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替代化学农药和化肥,减少对湖泊水体的污染。
其次,要加强农田的防护措施,建立农田环境保护网,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物的流失。
再次,应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率。
此外,还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
除了采取治理措施外,还需要加强湖泊水体的监测和管理。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湖泊水质的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湖泊水体的状况。
并且加强湖泊水质的管理,确保湖泊水体的健康。
此外,还应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加环保教育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人们对湖泊水质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人们采取自觉的行动保护湖泊水质环境。
综上所述,湖泊水质环境评价与保护是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石臼湖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国超旋;王冬梅;胡晓东;吴沛沛【期刊名称】《水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16(37)4【摘要】分析石臼湖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期探索浅水型湖泊浮游植物动态变化机制,为石臼湖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生物资源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在石臼湖江苏段12个采样点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因子,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对数据进行直接梯度排序,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共发现浮游植物79种,隶属于8门53属,绿藻门21属39种,蓝藻门11属13种,硅藻门10属11种1变种1变型,裸藻门4属5种,甲藻门3属4种,隐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
优势种(属)10种,冬季以对水温和光照有较好适应能力的硅藻为主要优势种群;春季优势种类较丰富,但优势度不高(0.03~0.09);夏、秋季节以小型丝状蓝藻占绝对优势。
浮游植物总平均密度为28.93×10^6个/L,季节差异显著,峰值出现在夏季,冬季最低。
多样性分析表明,石臼湖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较丰富,然而种间分布不均,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弱。
基于CANOCO的多变量分析表明:pH、溶解氧、透明度、氨氮、水温、电导率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总页数】7页(P23-29)【关键词】石臼湖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作者】国超旋;王冬梅;胡晓东;吴沛沛【作者单位】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5;Q142【相关文献】1.赤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特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 [J], 张振;姚家骁;张乐源;柳莹2.鄱阳湖-珠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周慜;何亮;黄建美;张萌;王启沛;万禀颢;熊名日;刘足根3.石臼湖江苏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尹子龙;杨源浩;郭刘超;胡晓东4.察汗淖尔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关系 [J], 巩东辉;孟祥凤;王志忠;罗旭光;季祥;毕捷5.高碑店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特征与水环境因子关系 [J], 陈晓江;李兴;杜桂森;刘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