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题库
- 格式:xls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27
实用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法律的首要属性是:- A. 规范性- B. 强制性- C. 普遍性- D. 公正性答案:B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包括: - A. 言论自由- B. 出版自由- C. 集会自由- D. 持枪自由答案:D3. 以下哪项不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 A. 平等原则- B. 公平原则- C. 诚实信用原则- D. 强制执行原则答案:D二、判断题1. 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所有社会成员都适用。
()答案:正确2. 法律的强制性是指法律可以随意改变。
()答案:错误3. 民法调整的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法律的作用。
答案:法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其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再次,法律具有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和普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最后,法律还具有解决纠纷的作用,通过法律程序公正地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2. 请解释什么是“法律的普遍性”。
答案: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其他个人条件如何。
这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遵守法律,同时受到法律的保护。
它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确保了社会正义的实现。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三在一家公司工作,因工作表现不佳被公司解雇。
张三认为自己被不公平对待,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
1. 张三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案:张三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这些法律为劳动者提供了权利保护,确保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
如果张三认为公司解雇他没有合法的理由或程序,他可以根据这些法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获得相应的赔偿。
《实使用方法律基础》学号:姓名:分校(工作站)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法旳本质体现旳是()旳意志A.团体 B 人民 C统治阶级 D 社会全体2.在制定法律旳程序中,属于最终一种阶段旳是()。
A.法律案旳通过B.法律旳公布C.法律案旳审议D.法律案旳提出3.宪法规范最基本旳体现形式为()。
A、宪法典B、宪法性法律C、宪法通例D、宪法判例4.以行政行为与否具有一定旳法定形式为原则,行政作为可以划分为:()A.抽象行政行为与详细行政行为B.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C.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D.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5.按照刑法规定,下列犯罪人不能合用缓刑()A、累犯B、过错犯C、主犯D、故意犯6.不能发生留置权旳是( )A.保管协议B.租赁协议C.运送协议D.加工承揽协议7.法律规定收养应当征得其本人同意旳是指收养()A.年满10周岁以上旳未成年人B.年满12周岁以上旳未成年人C.年满14周岁以上未成年人D.年满16周岁以上未成年人8.《劳动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在非过错性解雇劳动者时,须提前()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本人。
A.10日 B.30日 C.60日 D.90日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合用()A丈夫旳本国法 B妻子旳本国法 C夫妻双方旳共同住所地 D婚姻缔结地法10.侵权行为合用侵权行为地法律这条冲突规范旳连接点是()A侵权行为 B侵权行为地 C侵权行为法律 D合用侵权行为地法律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现代中国旳制定法重要包括(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2.法旳效力范围重要包括()。
A教育效力 B对象效力 C 时间效力 D空间效力3.法律关系旳客体有()。
A物 B人身、人格 C精神产品 D行为4.刑法旳基本原则重要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主观性原则 C 平等合用刑法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5.为了使()旳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旳危险,不得已采用旳紧急避险行为,导致损害旳,不负刑事责任。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2018-2019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6分,共10题,共计6分)1.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D )A.总统制B.议会内阁制C.委员会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2. 我国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A.发展生产力B.实现现代化C.发展先进文化D.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 “有法必依”是对( B )提出的要求A.立法B.守法C.执法机构D.执法人员4.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规章之间不一致的,应报请( D )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最高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5.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 )A.单一制B.复合制C.联邦制D.民族区域自治6. 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是( B )A.《法经》B.《唐律疏议》C.《大明律》D.《大清律例》7. 关于我国公民选举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选举权作了年龄的限制B.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才有权参加选举C.宗教信仰影响公民选举权的行使D.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参加选举8. 法是调整( A )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9. 公民权中最基本的是( A )A.人身自由权B.政治权利C.平等权D.社会经济权利10.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 D )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A.100元B.20元C.200元D.50元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1. 法是(ABCD )A.社会规范的一种B.由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C.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D.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2. 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做到(ABC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违法必究D.执法必严3. 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有(ABC )A.全国人大常委会B.中央军委C.30名以上代表联名D.10名以上代表联名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做到:(ABCD )A.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B.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坚强司法队伍建设D.坚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 下列内容属于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组成部分的是( ABD )A.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B.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C.全体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D.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6. 下列属于实体法的是(CD)A.宪法B.刑法诉讼法C.民法D.婚姻家庭法7. 《行政处罚法》中体现处罚公开原则的制度是(ABCD)A.表明身份制度B.告知制度C.听证制度D.听取意见制度8. 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是( ABC )A.具有中国国籍B.享有政治权利C.年满18周岁D.无精神病9.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AD )A.行政关系B.行政法律关系C.行政诉讼法律关系D.监督行政关系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指( ABCD)A.有信仰这种宗教或那种宗教的自由B.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C.在同一种宗教内有信仰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D.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三.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1. 宪法一词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已经使用,所以,我国是最早立宪的国家。
实用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哪项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选举权B. 被选举权C. 受教育权D. 财产权答案:ABCD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民事主体?A. 自然人B. 法人C. 非法人组织D. 国家机关答案:D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B.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C.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D. 合同当事人自愿订立的合同答案:D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列哪项不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A. 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B. 休息和休假的权利C. 参加工会的权利D. 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答案:D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识产权?A. 著作权B. 专利权C. 商标权D. 财产权答案:D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列哪项不是公司的组织形式?A. 有限责任公司B. 股份有限公司C. 合伙企业D. 个人独资企业答案:CD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下列哪项不是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案件B. 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C. 对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不服的案件D.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指导行为不服的案件答案:D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下列哪项不是婚姻无效的情形?A. 重婚B.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C. 未到法定婚龄D. 双方自愿离婚答案:D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下列哪项不是继承权丧失的情形?A.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B. 遗弃被继承人C. 因犯罪被判处刑罚D. 被继承人生前遗嘱指定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劳动权D. 受教育权答案:ABCD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包括哪些?A. 享有民事权利B. 承担民事义务C. 进行民事诉讼D. 签订民事合同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列哪些情形可以作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ABCD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形下,合同可以变更或者解除?A. 当事人协商一致B. 合同目的无法实现C. 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D. 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答案:ABD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列哪些情形下,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A.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B.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C.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D. 劳动者自愿离职答案:ABC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规定,下列哪些属于知识产权?A. 著作权B. 商标权C. 专利权D. 发明权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列哪些属于公司的组织形式?A. 有限责任公司B. 股份有限公司C. 合伙企业D. 个人独资企业答案:AB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B. 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C. 对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不服D.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指导行为不服答案:AB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婚姻无效?A. 重婚。
5008《实用法律基础》复习资料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我国目前没有形成统一、完整法典的部门法是()。
A.宪法B.刑法C.民事诉讼法D.行政法2.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
A.公民B.法人C.其他组织D.行政主体3.行政处罚的对象是()。
A.行政机关B.行政对人C.特定的行政主体D.诚实信用原则4.法是以()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国家意志性B.权利义务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5.法是调整()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6.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
A.16周岁B.15周岁C.20周岁D.18周岁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联邦制D.复合制8.下列( )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A.行政许可B.行政征收C.行政立法D.行政处罚9.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重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10.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权行使侦查权。
A.公安机关B.取保候审C.国家安全机关D.人民法院二、多选题1、法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 B.调整自然关系C.以权利义务为内容D.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要素构成,缺一不可。
A.主体B.客体C.内容D.法律事实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
A.最高国家立法机关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D.最高国家行政机关4.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有()。
A.因民事权利能力终止B.为财产设定代管人C.继承开始D.婚姻关系消灭5.公民因遭受他人不发侵害而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可以请求赔偿()。
A.医疗费B.因误工减少的收入C.残疾者生活补助费D.丧葬费和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三、简答题1.法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四、案例分析题甲经人介绍,在某厂做了搬运工,每月有800元收入,平时就住下工厂的宿舍里。
实用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宪法的基本原则?A. 尊重和保障人权B. 保障私有财产权C. 实行计划经济D.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2. 法律的范围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宪法、行政法、刑法B. 民法、商法、劳动法C. 环境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D. 以上所有答案:D3. 以下哪个不属于行政法的主要内容?A. 行政机关的设立和职权B. 行政行为的产生和效力C.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变化D.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A. 人民公平正义原则B. 罪刑法定原则C. 王法至上原则D. 罪刑相适应原则答案:C5. 以下哪个案件管辖权是由人民法院判决的?A. 行政案件B. 刑事案件C. 民事案件D. 所有案件答案:D二、简答题1. 什么是宪法?它的作用是什么?宪法是一国国家最高的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权力组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宗旨和中心任务等内容。
宪法的作用是:- 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确保政府合法行使权力;- 维护国家稳定,保障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规范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确保国家机构有效运行;- 为其他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提供基础和保障。
2. 什么是法律责任?它的种类有哪些?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后果和承担的责任。
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刑事责任:对犯罪行为人的处罚和惩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 民事责任:违反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需要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如经济赔偿、修复损失等;- 行政责任:违反行政法规定的行为所受到的行政处罚,如罚款、行政拘留等;- 行政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规定的行为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同时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3. 什么是诉讼程序?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诉讼程序是指通过法院解决纠纷的一整套法律程序和规则。
其主要特点包括:- 法定性:诉讼程序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程序正当和公正;- 公开性:诉讼的进行应当公开进行,以保证公正审判和公众监督;- 当事人主体地位: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具有平等的地位,其权利和义务应当得到保障;- 立案和审理的程序性:法院对诉讼标的进行立案,并按照相应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决。
国开《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3套)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试题1(附答案)专业:法律事务(本科)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
(2分)A.是否开始实施犯罪预备行为B.是否开始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C.是否是在犯罪行为终了之前停止D.是否自愿放弃犯罪意图2.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行为时,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双方不得串通实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的行为。
这一规定是()原则的本现。
(2分)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等价有偿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3.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权行使侦查权。
(2分)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国家安全机关D.人民法院4.我国目前没有形成统一、完整法典的部门法是()。
(2分)A.宪法B.刑法C.民事诉讼法D.行政法5.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不正确的。
(2分)A.涉及国家秘密案件不公开审理B.有关个人隐私案件不公开审理C.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D.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刑事责任。
(2分)A.应当负B.不负C.可以负D.应当减轻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2分)A.单一制B.民族区域自治C.联邦制D.复合制8.合同的订立,在法律上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分)A.要约邀请和要约B.要约和承诺C.要约邀请和承诺D.要约和更新的要约9.在主刑中,最轻的刑罚方法是()。
(2分)A.拘役B.刑事拘留C.管制D.罚金10.列不属于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的是()。
(2分)A.拘传B.取保候审C.逮捕D.拘役11.下列哪项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
(2分)A.行政许可B.行政征收C.行政立法D.行政处罚12.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一、单项选择题1. 法是以(B)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 国家意志性B. 权利义务C. 国家强制力D. 社会关系2. 法是调整(A)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3. 王某犯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因罪行严重、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于3月15日执行枪决。
试问:王某因犯罪而最终遭到惩处,最能体现法(B)特征。
A.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B.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D.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4. 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A. 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 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C. 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 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5.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6. 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D)A. 16周岁B. 15周岁C. 20周岁D. 18周岁7. 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是(B)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俄国8.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B)A.自由B.权利C.义务D.权利和义务9. 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是(A)A.人民法院B.审判员C.合议庭D.审判委员会10. 我国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则是(B)A.行政合理性原则B.行政合法性原则C.行政比例原则D.程序正义原则二、判断正误题(√)1.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它规定道德的底线。
(×)2. 在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几大类。
(×)3. 行政法规是由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
(×)4. 张某拖欠他人1万元的债务,债权人起诉至法院。
由于张某是全国人大代表,所以,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张某可不接受民事审判。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试题1(附答案)专业:法律事务(本科)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
(2分)A.是否开始实施犯罪预备行为B.是否开始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C.是否是在犯罪行为终了之前停止D.是否自愿放弃犯罪意图2.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行为时,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双方不得串通实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的行为。
这一规定是()原则的本现。
(2分)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等价有偿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3.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权行使侦查权。
(2分)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国家安全机关D.人民法院4.我国目前没有形成统一、完整法典的部门法是()。
(2分)A.宪法B.刑法C.民事诉讼法D.行政法5.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不正确的。
(2分)A.涉及国家秘密案件不公开审理B.有关个人隐私案件不公开审理C.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D.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刑事责任。
(2分)A.应当负B.不负C.可以负D.应当减轻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2分)A.单一制B.民族区域自治C.联邦制D.复合制8.合同的订立,在法律上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分)A.要约邀请和要约B.要约和承诺C.要约邀请和承诺D.要约和更新的要约9.在主刑中,最轻的刑罚方法是()。
(2分)A.拘役B.刑事拘留C.管制D.罚金10.列不属于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的是()。
(2分)A.拘传B.取保候审C.逮捕D.拘役11.下列哪项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
(2分)A.行政许可B.行政征收C.行政立法D.行政处罚12.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2分)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13.王某今年17周岁,为某大学学生,智力超常,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很强。
1.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的基本特征?()A. 国家意志性B. 严格的程序性C.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具有普遍适用性答案:B解析: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和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严格的程序性并非法律的基本特征。
2.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A. 自然人B. 法人C. 国家D. 法律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而法律本身并非法律关系的主体。
3.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事实?()A. 行为B. 事件C. 意志表示D. 法律规范答案:D解析: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事件和意志表示,而法律规范并非法律事实。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B. 行为C. 知识产权D. 法律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财物、行为和知识产权,而法律本身并非法律关系的客体。
5.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要素?()A. 法律关系主体B. 法律关系客体C. 法律关系内容D. 法律规范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而法律规范并非法律关系的要素。
二、填空题1. 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
答案: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适用性2.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答案:自然人、法人、国家3. 法律事实包括()。
答案:行为、事件、意志表示4.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答案:财物、行为、知识产权5. 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答案: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内容三、判断题1.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答案:正确解析: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重要工具。
2. 法律关系主体具有稳定性。
()答案:错误解析:法律关系主体可能因各种原因发生变化,不具有稳定性。
3. 法律事实具有客观性。
()答案:正确解析: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具有客观性。
4. 法律关系客体具有普遍适用性。
()答案:错误解析:法律关系客体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仅限于特定的法律关系。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部分)(判断题)法体现的全部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A.对B.错B(判断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对B.错A(判断题)劳动合同类型可分为: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A.对B.错A(判断题)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对B.错B(判断题)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规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A.对B.错A(判断题)在法定休假日劳动的,按照不低于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A.对B.错A(判断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可以采取口头形式。
A.对B.错B(判断题)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A.对B.错A(判断题)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式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A.对B.错A(判断题)法律关系的主体只能是公民。
A.对B.错B(判断题)能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只能是物。
A.对B.错B(判断题)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
A.对B.错A(判断题)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目前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A.对B.错(判断题)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可以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A.对B.错B(判断题)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A.对B.错A(判断题)劳动者对工资支付承担举证责任。
A.对B.错B(判断题)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就是法律。
A.对B.错B(判断题)建立劳动关系,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合同。
A.对B.错B(判断题)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公平正义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个人利益至上D.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2. 下列哪一项不是法律的效力来源?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个人信仰D. 法律规范的合理性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财产私有化4. 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国家机关B. 法人C. 非法组织D. 个人5. 下列哪一项不是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A. 行为主体B. 行为内容C. 行为方式D. 行为结果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项不是物权的类型?A. 所有权B. 使用权C. 担保物权D. 继承权7. 合同的解除权属于以下哪一方?A. 只有合同当事人B. 只有合同第三方C. 只有合同监督机构D. 合同当事人或监督机构8. 以下哪一项不是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A. 赔偿损失B. 恢复原状C. 行政处罚D. 刑事处罚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动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10. 以下哪一项不是民事诉讼的特点?A. 公开审理B. 双方当事人平等地位C. 法院独立审判D. 强制执行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属于法律的分类?A. 宪法B. 民法C. 刑法D. 行政法12. 以下哪些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A. 物B. 行为C. 智力成果D. 人身权利13. 以下哪些属于合同的基本原则?A. 自愿原则B. 平等原则C. 公平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14. 以下哪些属于民事责任的类型?A. 停止侵害B. 排除妨碍C. 消除危险D. 赔偿损失15. 以下哪些属于刑事责任的类型?A. 罚金B. 拘留C. 有期徒刑D. 死刑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法律具有强制性,但不具备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