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之连贯排序
- 格式:ppt
- 大小:785.50 KB
- 文档页数:12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四川省平昌中学: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
它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自1989-----2002年,连续14年高考语文考查了这一考点。
“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
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三个方面。
一.保持一致性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
1.陈述对象一致。
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_______。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点析]A。
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
如果用B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果用C或D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
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观点。
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
反之亦然。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
______。
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点析]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要确定表示中心论点的B项。
语言表达类答题模板语言连贯方法指导(1)语言表达“连贯”考查的是考生在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
语言表达要做到前后衔接通顺,文从句顺,语意畅达,具体来说就是能调整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做到话题统一,能鲜明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语序合理,衔接紧密妥帖;注意前后呼应。
(2):保持语言连贯的三条件:①统一的话题②合理的句序③上下文语意的呼应(3)语句排序衔接性:乱句排序题①瞻前顾后,嵌入式的句子,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连贯。
②把握层次。
多个句子的排序,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
如果标点符号已经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③遵循事理。
无论叙事、状物还是在说明,在行文时都要遵循事理。
叙事要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说明也应按事理的逻辑安排顺序,表述更要符合时间先后、空间位置、逻辑思维顺序。
④关注语言标志。
A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B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C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等。
D 关键词语、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E 陈述对象、议论角度一致。
F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形式)。
⑤重复出现的词语。
⑥具有指示性的标点符号:冒号、分号、破折号等。
定位选句①话题要统一②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③表达要语脉贯通。
简单地说:现把语言连贯之排序类型题目的做题思路及方法总结为“排序题四字经”如下:把握中心,确定龙首。
瞻前顾后,时间为主,空间为辅,逻辑帮助。
代词前串,话题相连。
整散有别,考虑对仗。
关联词语,串联语序。
还有标点,定状语序。
关注语段的时空顺序或逻辑顺序,确立相邻句子。
一个语段有时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展开的;有时是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展开的,如由远(近)及近(远),由外(内)到内(外),由上(下)到下(上),等等;有时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事理顺序来展开的,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因到果,由现实到联想、想象,由现象到本质,等等。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词语复位、句子复位和语句排序题型1 词语复位题1.(2016·全国卷Ⅰ)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
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填“如果”,这样就可以排除D项。
再向下验证一下,④处表并列,填“而且”或“并且”,⑤处与③处的“如果”呼应,填“那么”。
如此就可以确定答案为A。
]题型2 句子复位题2.(2018·全国卷Ⅱ)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
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
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 )。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C[首先阅读文段,了解大意。
整个文段论述了创新对于当代戏曲的重要性,而四个选项都是说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A项和B项将“当代戏曲的发展”放在前面,陈述重点与文段中心不符。
C项和D项将“创新精神的缺失”放在前面,更能突出强调创新精神的重要。
而“制约了……”和“对……起了制约作用”两种句式相比,前者表述更简洁明确。
所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为C项。
]题型3 语句排序题3.(2014·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语言表达——连贯红安县大赵家高中考点解读所谓“连贯”,是指一个语段的各句子之间,或一个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连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文笔顺畅。
语言表达连贯是近几年中考考查常见的内容。
具体表现为四点:①对整个语段的理解,②有合理的语序,③语言的衔接与呼应,④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连贯”主要考查方式:1. 排序题。
一般是为学生提供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
句序安排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等。
完成这样的题,需首先找到排列规律,然后确定排列顺序重新组合成一段话。
2. 嵌入题。
已经给出上下文,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嵌入一句话或一段话并使之上下衔接,语意贯通。
3. 承接题。
只给定上句或上文,要求选择与之相连贯的下句或下文。
典型解析例1、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序号)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排序题关键找出陈述对象,再找到紧密相连的句子。
题中对象为“乡愁”与诗歌的联系,首先③为总起句,①句中的“百般思情”与③中的“惆怅”联系,⑤②中间的“亦”字最关键,第④句运用“这么”指示代词显然指示前文。
参考答案③①⑤②④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A. ③①⑥⑤②④B. ①④⑤⑥③②C. ①②③⑥⑤④D. ③②①④⑤⑥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语言贯通、连贯的能力。
语言表达:衔接与排序1.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序号,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它哭起来固然一片凄厉,___________,就像老吏断狱那样地凌迟着整个世间,让每一个人的再多么神秘的隐私都没有地方隐遁起来。
(尉天骢《众鸟之什》)①这时猫头鹰“嘿嘿——嘿嘿——嘿嘿——嘿嘿”一波又一波的笑声②特别是入秋以后,夜凉如水③一轮明月把人几乎抛入冰河之中④尖冷到直直地透进人的骨髓⑤笑起来更带给人无限尖冷2.把下列句子填在横线上,使语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只填序号)。
;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则定要在文化本身内部讨论其意义与价值,亦可谓文化中之有意义价值者始称“道”,而此项意义与价值,则往往不仅表现在外面,而更要是蕴藏在人生之内部。
①中国人用这“道”字,就如现在人讲文化②这一面,中国人一向称之为“道”③不过现在人讲文化,多从外面“开物成务”方面讲④自然人生只求生存,文化人生则在生存之上有向往,有标准,这就讲到了人生的内在面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崇山峻岭的屏闭又使徽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②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③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徽州文化④“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⑤在这里中原文化、土著文化以及汇聚于此的各地多种文化相互碰撞⑥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________如今文艺青年爱去的什刹海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面,那里是他们娱乐聚会的好去处。
①顶上盖有色彩灿烂的瓦②背后是景山③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鼓楼④周围绕有城壕与金色瓦顶的墙垣⑤由景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轴⑥山上共有五座亭台正确的语序是:5.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阕打乱了顺序,请你将其正确的顺序排出①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专题四语言表达连贯(补写句子、语句排序)——理清语脉找规律,遣词造句须细心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语言表达连贯是考查的热点及重点,显性的考查包括语句排序题、语句复位题等,隐性的考查包括因境补文题、仿句题、图文转换题等,它最容易结合各式各类、推陈出新的开放式语言应用题来考查。
1.(2020·浙江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在出生20天左右,比目鱼的眼睛开始搬家,一只眼睛向上移动,越过头部上缘到身体另一侧。
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__①__。
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
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
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__②__。
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
比目鱼一般是侧着身子游泳,而且经常平卧在海底。
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__③__。
解析根据上下语句所给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①处,由前文可确定此空应解释比目鱼能够“一只眼睛向上移动,越过头部上缘到身体另一侧”的原因,由“比目鱼的头骨……”一句可知,原因是比目鱼有独特的身体构造,横线处可填“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之类的句子。
②处,由前文可确定此空应填写除了身体构造改变之外的其他变化,由下文“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一句可知,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横线处可填“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之类的句子。
③处,是总结句,由“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知,横线处可填入“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之类的句子。
答案(示例)①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②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③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2.(2019·浙江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语言连贯--排序专项训练》教案一、学习目标:掌握句子排序的几种方法;灵活准确地解答各类排序题。
二、考点解读:排序即“排列正确的顺序”,就是要求语言具有“合理的语序”,也就是要求句间排列要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表达习惯。
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
三:(2007题)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⑴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
⑶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⑷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A ④③①②B ②④①③C ①②④③四:方法技巧:排序题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它属于语言运用类题型,是一种综合类题型,涉及语言的衔接和连贯,属于较高的能力层级要求,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考查。
排序题题型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选择排序型,打乱的几个句子的顺序已经排好,学生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一类是嵌入式排序型,从一个语段中抽几个句子,打乱顺序,要求学生对正确的语序进行还原,抽出的这几个句子可以是连贯的,也可以是间隔的;一类是独立式排序型,一个语段的几个句子顺序全部打乱,要求排出正确的语序。
第一类题型相对容易,第二类相对较难,第三类难度最大。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谈解答排序题的一些技巧。
例1:下面句子的语序已经被打乱,请排出正确的语序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奇怪的是,整个中华版图都已归属了这个王朝②而在这里,躲开了中原王气,藏下了一个不屏杂的朝代③为什么还要把这张休息的罗圈一椅放到长城之外呢④眼前熏黝黝的山岭是避暑山庄北部的最后屏障⑤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⑥仔细想想,北京的故宫把几个不同的朝代混杂在一起,谁的形象也看不真切⑦就像一张罗圈椅的椅背正确语序:———下面就例1谈谈排序题的答题技巧。
技巧一:关注语言标志,确立相邻句子,由化整为零到化零到整。
现把语言连贯之排序类型题目的做题思路及方法总结为“排序题三字经”如下: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找顺序,时空间;逻辑题,思维变;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
高考语句排序题的五个突破口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对“语言表达连贯”考点的考查非常火爆,18套试卷中有8套对该考点进行了考查,而且在考查形式上有7套都不约而同地把“抓手”锁定在了“排序”题型上,这一受到全国卷和各省市卷高考命题专家共同青睐的题型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现以2008年高考的7道试题为例,对该题型的解答要领作一简说:一、前后的勾连性“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又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如:例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海南、宁夏卷第21题)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_____,_____,_____ ,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_____,_____,_____ 。
①结构全不用钉②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③加工工艺精密④简洁而典雅⑤用榫铆接合得天衣天缝⑥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答:_______________解析:前三条横线处于句群的中间位置,所以既要“勾前”,又要“连后”,应排③①⑤句。
因为①句的“结构全不用钉”和⑤句前半句的“用榫铆接合”正是“崇尚天然之美”的表现(③句是对①⑤的总提),这就做到了“勾前”;而⑤句后半句的“接合得天衣天缝”产生的效果是“牢固结实”,这就做到了“连后”。
后三条横线处于句群的尾部,所以要“勾前”,应排②④⑥句。
因为②④⑥句依次照应了横线前的“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这就做到了“勾前”。
据此,六句话应排序为③①⑤②④⑥。
例2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