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伤的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964.00 KB
- 文档页数:23
复合外伤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外伤发生时间、伴随症状、活动情况和心理反应。
3、评估患者神志、面容与表情、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有无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体位、胸部体征、心率、心律等。
4、评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査、CT、肺功能检查。
二、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及出血量,伤情的变化。
对颅脑损伤患者应重点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的变化,防止脑疝形成。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呕吐物等,头偏向一侧,给予高流量的氧气吸入,防止窒息的发生。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保证大量输血、输液的通畅,维持有效循环,纠正失血性休克。
4、备好抢救的药品、器械,熟练掌握急救药品的应用方法、剂量、浓度,掌握各项急救的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紧密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
5、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昏迷休克患者可留置尿管,及时观察尿量,同时要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尽快做好交叉配血试验、皮试、备皮、插胃管、导尿等手术前准备工作。
6、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健康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活动时勿牵拉引流管,勿使导管打折扭曲。
2、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四、注意事项1、如患者有骨折,肢体保持功能位并制动,观察制动侧末梢循环。
2、注意血压及尿量的变化,保证有效的循环。
3、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做好引流管及伤口皮肤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如疑有活动性出血的发生,立即通知医生。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一例特重型复合伤患者的护理护理查房神经外一科张琴 2016.02.29一、病情简介患者胡进军,男,35岁,因外伤后意识障碍1天于2016-02-16入院。
入院前1天,患者因外伤后意识丧失(具体受伤经过不详),无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伴耳、鼻流血、流液。
既往体键。
入院查体:T:37.2℃,P:130次/分,律齐,R;19次/,BP:115/75mmHg。
神志浅昏迷状,双侧瞳孔2.5mm ,光反应均灵敏,GCS评分8分。
痛刺激可睁眼、可呻吟发音,可见双上肢屈曲,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痛刺激无反应,肌张力减退,生理发射减退。
双肺闻及湿啰音,右侧呼吸音较低。
腹平软。
辅助检查:头颅、胸腹CT。
诊断:1、急性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多发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额颞顶、左侧颞骨骨折、颅底骨折:2、双肺挫伤、双侧胸腔积血、积液;3、右侧肩胛骨骨折:4、右侧3、9、11肋骨骨折;5、T9、L1椎体骨折;6、T4—10及L1—2椎体右侧横突骨折。
治疗:1.入院后立即积极抢救,予一级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予止血、补液等药物治疗,请胸外科会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次日,患者呼吸困难,呼吸道梗阻明显,立即经鼻行气管插管,插管后患者呼吸状况无明显改善,遂立即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及转NICU监护、治疗,予特级护理;2、患者体温高,在38-39.5℃之间,予冰毯、冰袋物理降温并保护脑组织:3、遵医嘱予20%甘露醇126mlQ12h静滴脱水,醒脑静等改善脑细胞代谢,以及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4、患者呼吸费力,予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多索茶碱静脉输入缓解呼吸道困难症状,同时予盐酸氨溴索,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于23日行气管切开术,于26日试脱呼吸机,予持续低流量吸氧,SPO2>95%:5、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明显,予派拉西林抗感染,6、患者烦躁不安,加强床旁监护及使用约束带、适当镇静。
二、专科概述1、定义: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所发生的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