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类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11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己,民数百成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目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题组一、(2018陕西,17—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 ①贾(g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侍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吾始困.时(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3)知时.有利不利也( )(4)吾尝三战三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二、(2016江苏镇江,9—1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13分)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
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
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
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
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
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
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
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一、(2019·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ɡ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词的含义。
(1)吾始困.时困:____________(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谋:____________(3)知时.有利不利也时:____________(4)吾尝三战三走.走: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1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二、(2019·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2.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答:强项令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1.(2019·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
(4分)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是注意关键词“发”翻译为“做出来”,“掩”翻译为“掩饰”。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分)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探究能力。
选文主要讲述了积少成多,注重积累,根据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即可。
【参考译文】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
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
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
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
2.(2019·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句读、语法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准确理解句意,正确断句平时多积累实词的含义,注意借助虚词来断句,同时要多关注句子的结构,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纪年、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凭借积累、根据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传统文化内涵识记课本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按时间的先后等顺序梳理积累课外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文意概括和分析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0个实词、18个虚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和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上下功夫。
注重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2.简答题要做到要点全,语言简。
翻译句子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运用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并能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复习备考时要把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作为重点,强化“得分点”意识。
【真题探秘】(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5.(2018·湖北咸宁)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
( 15分)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B.朕当去.奢省费去.因还乡C.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多个义项的辨识。
A项中的“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止”是禁止的意思,“一狼得骨止”的“止”是“停止”的意思;B项的“朕当去奢省费”的“去”是去掉的意思,“去.因还乡”的“去”是“离开”的意思;D项中“刻民以奉君”的“刻”是“剥削”的意思,“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刻”是雕刻的意思;C项两个“自”都是从的意思,因此选C。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B.犹割肉以.允腹能以.径寸之木C.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D.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辨识。
A项的两个“者”是判断句的标志,解释为“是”的意思。
C项中的两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D项中的“则”是连词,就的意思。
B项中“犹割肉以允腹”的“以”是连词,来的意思,“能以径寸之木”的“以”是用的意思,所以选B。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人物篇1、文言文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乙)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录毕,走送之()(2)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3)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 )(4)既长,知其世家()(5)无从致书以观( ) (6)色愈恭,礼愈至()2.翻译(1)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相同的是()A.必以分人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以水沃面D.不以千里称也4.从宋濂和范仲淹的成功经历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至少谈两点)?2、阅读《赵普》一文,完成下列问题(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专题13:课外文言文阅读(模拟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2)告其父曰:“盍去.诸?”( )2.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卢仝卢仝,范阳人。
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
家甚贫,惟图书堆积。
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
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终日苦哦,邻僧送米。
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
时韩愈为河南令,爱其操,敬待之。
尝为恶少所恐,诉于愈,方为申理,全复虑盗憎主人,愿罢之,愈益服其度量。
元和间,月蚀,全赋诗,意讥切当时逆党①,愈极称工,余人稍恨之。
及祸起,仝偶与诸客会食涯书馆中,因留宿,吏卒掩捕,仝曰:“我卢山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来宰相宅,容非罪乎?”苍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②。
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
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为谶云。
仝性高古介僻,所见不几近。
唐诗体无遗,而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
18.(2018·四川攀枝花)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每题3分,共12分)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
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
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①,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
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
”薛收曰:“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
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
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
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②,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③。
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
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
”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
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B、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C、但.乏粮食耳(但:只,仅仅)D、建德亲帅.大众(帅:元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
D项,“帅”是“率领”的意思。
6、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对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
划分的时候,应该以词语的意义为单位,表达一个意义的词语就不能被划分开。
故根据句意,停顿应为: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7、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
华海建明英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而文言文,完成后而题目。
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償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 终易连州O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 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 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壬还于京师,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 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偕( ) 易( ) 妻子(3.翻译文屮画线句子(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4. 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 为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 时人义之。
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继盛七岁失母。
18.(2018·四川攀枝花)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每题3分,共12分)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
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
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①,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
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
”薛收曰:“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
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
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
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②,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③。
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
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
”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
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B、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C、但.乏粮食耳(但:只,仅仅)D、建德亲帅.大众(帅:元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
D项,“帅”是“率领”的意思。
6、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对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
划分的时候,应该以词语的意义为单位,表达一个意义的词语就不能被划分开。
故根据句意,停顿应为: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7、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
“善”的意思是“好”。
结合上文薛收献计的情节,D项句子应译为“李世民认为他的计谋很好”。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D、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依据原文“伺间而动”可知,“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错。
9、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6分)⑴、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⑶、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答案】(1)两条大腿打哆嗦,几乎想先跑。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1)“股”的意思是“大腿”;“走”的意思是“跑”。
(2)“以”的意思是“因为”“若”的意思是“比得上”。
(3)“易”的意思是“交换”“其”的“一定”。
【文言文参考翻译】窦建德写信给秦王李世民,请唐军退到潼关,退还夺取的郑国土地,重修原来的睦邻关系。
李世民召集将佐商议此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兵锋,郭孝恪说:“王世充已是穷途末路,马上就会成阶下囚,窦建德远道而来救助王世充,这是天意要郑、夏两国灭亡。
我们应当凭借武牢之险抵御窦建德,视情况而动,肯定能打败他们!”薛收说:“王世充保据东都,仓库充实,统帅的兵马,都是江淮地区的精锐,现在的困难只不过是缺粮。
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想打打不了,要坚守又难以持久。
窦建德亲自统帅大军远道赴援,也会尽出其精锐。
如果放他到此,两寇合兵,将河北的粮食运来供给洛阳,那么大战才展开,不知什么时候结束。
现在我们应当分出兵力围困洛阳,加深壕沟增高壁垒,王世充出兵,要小心不和他交战,大王亲自率领骁勇精锐,先占据成皋,磨快兵器训练兵马,用来等他们到来,以逸待劳,一定能够克敌。
打败窦建德后,王世充自然也就败亡,不出二十天,两个国君就会被擒住!”李世民十分赞赏他的计策。
19.(2018·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B.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C.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积累、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
文言文中“适”有多种含义:①<动>到……去。
②<动>出嫁;嫁。
③<动>适应;顺从。
④<动>适宜;舒适。
⑤<动>享受。
⑥<副>恰好、正好。
⑦<副>适才;刚才等。
结合具体语境本题C项中的“适”应解释为:正、正好。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要语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有多种方法和多个角度,本题根据句意确定停顿即可。
本句大意如下: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
根据对具体句意的理解可知C项正确。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由“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以及文章相关内容,可知关羽、张飞和刘备虽情同兄弟但并非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故B项表述欠准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10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答案】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文句,一定要字字译到,译准。
同时注意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如其中的“省”,动词,察看;看。
“书”,书信。
“以”是介词,“把”;“示”,给……看。
另以示宾客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即“书信”翻译时应该补上。
【参考译文】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
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
刘备任平原相时,让关羽、张飞担任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
刘备与他们两人睡觉则在同一床上,亲如兄弟。
但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
关羽跟随刘备投靠刘表。
刘表死后,曹操平定了荆州,刘备从樊城将要往南渡过长江,另外派遣关羽领了数百艘船到江陵会合。
曹操追到当阳县长坂,刘备连忙转向汉津港,正好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他们就一起去了夏口。
孙权借兵给了刘备抵抗曹操,曹操(觉得赚不到什么便宜)就退兵了。
后面刘备占领了江南的几座城市,就封拜关羽的官阶,让他当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在长江以北。
刘备西征平定益州,拜关羽为管理荆州一片的都督。
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
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超群出众。
"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
关羽看了书信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
20.(2018·江苏无锡)阅读与赏析(42分)(一)(12分)杨烈妇者,李侃妻也。
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
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
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
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
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
”得数百人。
侃率以乘城,妇身自㸑①以享众。
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大笑。
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侃遽.登城。
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 㸑cuàn,烧火做饭。
8.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两狼之并驱/如故C.侃/为项城令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划分朗读停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