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7.89 KB
- 文档页数:8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学目标】1、识记: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斯德哥尔摩宣言”;世界和平理事会及其原则;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演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罗素的反战行动;美国国内民众大规模的反战示威游行;美莱村惨案;联大确定“国际和平日”;联大确定“国际和平年”;联大确定“纪念国际和平日”。
2、理解:世界大战后,爱好和平的有识之士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联合国以和平主题确定的一系列纪念日正反映了世界人民期盼和平的真诚愿望。
3、运用:了解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特别关注其中的数据:有人统计过,在人类5 000年的文明史上,人类绝对享受到的和平时光只有区区数百年。
特别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人类自相残杀,死亡高达6 400万之多。
师:在所有的战争场景中,恐怕最令人感到恐怖的就是核爆炸的瞬间。
再请同学们体会一下下面这段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在1945年7月16日。
当天,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被引爆,它将一团蘑菇云连同其他物体送入4.1万英尺高的同温层,并震碎了125英里以外的一扇玻璃窗。
当原子弹的主要设计者J·罗伯特·奥本海默注视这一切时,他用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中的句子来概括这一时刻:“现在我是世界的毁灭者,正在走向死亡。
”──[美]理查德·W·布利特《20世纪史》师:看到这段描述,同学们的感受怎样?生1: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
生2:核恐怖。
……师:人类的第一次核试验足以使它的设计者感到自己已成为“世界的毁灭者”,但是据法国国际战略关系研究所发表的《战略年刊》说,5个公开拥有核技术的国家──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中国──在1945年以后共进行了2 047次核试验。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能力目标: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总结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史实和意义.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课始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公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是个国内的人物了。
我国的力量和资源已上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水远是世界列强的领袖之一……我们要把他看做是每时每刻都在担任海军司令的人物,他可以命令我们到世界任何地方去.一—布鲁斯特oCo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思斯o拉夫尔《世界文明史》材料三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
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思斯o拉夫尔《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目的。
(2)材料二的作者对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4)从材料二、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二自学尝试(一)背景1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使世界人民。
2 ,造成世界不安宁。
3 二战结束后, ,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4。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斯德哥尔摩宣言”;世界和平理事会及其原则;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演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罗素的反战行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行动;联大确定“国际和平日”、“国际和平年”等。
通过学习、了解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材料解析、讨论探究和情景再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二战后一系列反战和平运动,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制造的深重灾难,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给和平一个机会》歌词,教师讲授:约翰•列侬是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的主唱,1969年,他发表的第一首个人单曲就是《给和平一个机会》,这首地地道道的反战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上大受欢迎,在多次反战活动中被人们反复高唱。
那么这首歌的歌词大意如何?它反映出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心声?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一、反战和平之源★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美苏冷战下的核军备竞赛的巨大威胁教师讲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略)和材料(如下),战争留给我们什么?美丽的蘑菇云背后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材料一:美苏之间军备竞赛从战后就开始了,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 万枚,约占全世界核弹头总数的 97 %,爆炸量达 130 — 160吨 TNT ,足以把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 20 次,使世界上每个人头上顶着 3 吨炸弹过日子。
材料二:1945年8月6日, 美国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掷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造成8-10万人当场死亡,另有10万人逐渐死于烧伤和辐射,60%广岛市区被摧毁。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6.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学案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二课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授课人授课时间周课型新课主备人审核人学习1、目标识记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世界和平理事会。
国际和平日、国际和平年2、理解世界大战后,爱好和平的有识之士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重点罗素致力于和平反战运动的努力;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原因、1〕。
2〕。
3〕。
2、成果3、《罗素----爱因素斯坦宣言》1〕罗素的《》2〕、罗素对反战和平运动做出的贡献【二】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反战和平运动1、背景2、表现1〕2〕3〕【三】国际和平年联大确定年为国际和平年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归纳分析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教学过程导学合作一、利用情景搜集有关人类战争史上具有震撼力的数据和场景照片,使学生感受人类战争的灾难,从而引入本课。
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补充相关的材料,使学生能够明确战后世界人民对和平的热切渴望和对战争潜在威胁的担忧。
此外,利用历史纵横栏目中有关中国代表参加世界和平大会的材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共和国建立后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
三、选取诺贝尔和俺因斯坦有关消除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启示人们要热爱和平,提高保卫和平的自觉意识。
材料【一】瑞典大科学家、发明家和实验家诺贝尔生前曾这样写道: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法就是一个条约,所有国家的政府都签约保证,任何一个国家一旦被攻击,他们就共同保护他,这将逐渐导致部分地解除军备。
带着这样的理念,他死后将所有的财产的五分之一将给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的贡献的人。
材料【二】当得知美国在日本投放了原子弹时,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将用设么武器,但我认为,会用指头和木棒,来打战争。
1、实验家诺贝尔设想解决方法的实质是什么?后来,订立的哪两个全球国际公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其理念的基本表达?据此,你认为他提出的解决方法的根本愿望是否得到完全的实现?问什么?分析材料二中爱因斯坦作出这番语言的原因,表达了他的什么思想?利用相应情景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应史料加深理解学生整理学案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教学过程成果检1、验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劫难的人民清醒的认识到战争的危害。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微课程设计方案:
本微型课设计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第2课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首先我把要讲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课件,课件内容简短精炼,图文并茂,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后在把讲课内容录制成视频,制成微课了,本微课设计的特点是简洁、高效、精彩,突出了历史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微课既可以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主备:苏霞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国际和平年和国际和平日;反战活动;【教学难点】对《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理解;二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历程;教材内容详解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的破坏力使有识之士觉悟。
、第一届保卫和平大会召开()召开:年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
()主要内容:选举法国和平人士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并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年月发表“斯德哥尔摩宣言”。
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有五亿多人在宣言上签字。
、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年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位理事由各国著名文学艺术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宗教界人士担任。
()原则和内容:理事会提出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拓展】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
()从历史上看,二战之前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帝国主义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仍然能够和平共处。
()冷战开始后,美国宣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是因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称霸世界,视苏联和反帝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敌手而采取遏制政策。
所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相容,其实质上是社会主义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水火不相容。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能够和平共处,在面临共同威胁时还可能结盟,就像二战中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一样。
()今天我国就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国家之间能否和平共处不在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是否相同,而在于是否有共同的利益。
【学思同步探究】历史纵横:宋庆龄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什么会议?为什么她的发言深受欢迎?提示: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案导学【课程标准】1、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
2、分析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学习建议】1、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兴起的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习时要注意总结分析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2、认真阅读、研习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史料、图片、加深对本课内容理解、认识和掌握。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梳理掌握本课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思考感悟】本课引言通过非常形象而贴切的内容指引主题——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为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创作的宣传画——和平鸽,通过对和平鸽内涵的说明体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知识梳理】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主题:40、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一个高潮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大事件:①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时间地点1949,巴黎和布拉格——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中国派代表徐悲鸿参加了1949年的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②第2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时间地点:1950,华沙——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③《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1955年——指出核战争的危险;倡导和平解决争端。
2.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①原因:二战劫难的影响;核武器阴影的笼罩;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②影响:推动了50年代的和平运动;推动科学家投身运动。
二、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二次高潮,中心在美国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大事件:①由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抵制征兵,反对侵略战争开始②多种多样的反战形式——游行示威、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极端自焚等③特点——阶层多,时间长,规模大2.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①原因: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②影响:与当时的黑人民权等运动相结合,构成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社会浪潮;运动波及到欧亚大洋洲等地三、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三次高潮,由欧洲兴起并迅速波及整个世界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大事件:①“1983年的炎热秋天”:欧洲上千万人的反核和平运动②运动核心内容——反对美苏的核军备竞赛、要求裁军,强调欧洲建立“无核区”2.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①原因:北约准备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以对抗苏联②影响:运动波及到世界各地;推动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确立“国际和平年”;(补充人教)联合国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程标准]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背景:两次____________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在战后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制约战争的力量。
2.第一届(1)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举行。
(2)会议选举法国和平人士____________为大会主席,并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无条件禁止____________”。
3.第二届(1950年)(1)内容: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________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____________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2)影响:反对侵略战争、渴望________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背景:在众多文化界人士保卫世界和平的行动中,英国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罗素积极参加维护__________的活动最为世人瞩目。
1954年圣诞节前夕,罗素发表《__________》的著名演说,1955年,他在给__________的信中,希望他与几个著名科学家联合发表宣言,避免毁灭人类的战争发生,爱因斯坦立即表示支持。
2.内容:1955年7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表,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3.实践活动:罗素还用大量时间领导了英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1.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2.召开(1)第一届:1949年4月,在、布拉格同时举行,选举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1950年3月又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
(2)第二届:1950年11月召开,成立了并提出原则。
(3)1952年12月在召开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4)原则:“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3.影响反对侵略战争、渴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特别提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反战和平运动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背景1954年,罗素发表题为《》的著名演说;1955年2月,写信给爱因斯坦,希望与其联合发表宣言。
2.发表1955年7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内容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4.实践活动(1)领导英国禁核运动,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
(2)成立“基金会”。
(3)创办“”,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
[特别提醒]对“国际战犯审判法庭”的认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不能处分战犯,但是,它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并将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列入战犯名单进行审判。
这种道义上的审判揭穿了美国政府对民众的欺骗性宣传,推动了美国和世界人民反对越南战争的浪潮。
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1.背景美国侵越战争不断升级,陷入泥潭。
2.表现(1)学生:①大学生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
2.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学习重难点:1。
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特点。
2.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知识自学: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在战后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制约战争的力量.2.召开(1)第一届①1949年4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选举_____________为大会主席,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②1950年3月,发表“___________”,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2)第二届:1950年11月召开,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并提出维护和平的重要原则。
3.影响:反对侵略战争、渴望_______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背景:1954年,罗素发表题为《_________》的著名演说。
2.时间:1955年7月,《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
3.内容:强调_______将导致的严重后果,要求各国政府不把________用于战争目的。
4.罗素等保卫世界和平的行动(1)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特别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
(2)倡导成立“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
(3)由罗素倡议成立的“罗素和平基金会”为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专门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1.学生(1)_________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
(2)更多的青年把_________带入军队.(3)1970年抗议美军侵入_________。
2.国会:对_________的正义性持怀疑观点的人越来越多.3.民众:1967年,_______ 20万人举行了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军.四、国际和平年1.国际和平日(1)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即联合国大会开幕之日正式定为“__________”。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材整理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在战后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制约战争的力量。
2.召开(1)第一届①1949年4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选举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②1950年3月,发表“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2)第二届:1950年11月召开,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并提出维护和平的重要原则。
3.影响: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教材整理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背景:1954年,罗素发表题为《人类的危机》的著名演说。
2.时间:1955年7月,《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
3.内容:强调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要求各国政府不把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4.罗素等保卫世界和平的行动(1)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特别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
(2)倡导成立“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
(3)由罗素倡议成立的“罗素和平基金会”为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专门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教材整理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1.学生(1)大学生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
(2)更多的青年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
(3)1970年抗议美军侵入柬埔寨。
2.国会:对越南战争的正义性持怀疑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3.民众:1967年,华盛顿20万人举行了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军。
教材整理4国际和平年1.国际和平日(1)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即联合国大会开幕之日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
(2)2001年,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
大会宣布,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
2.国际和平年(1)1982年,联合国大会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2)1985年10月,联合国成员国一致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
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阅读材料总结原因:
面对原子武器巨大的、灾难性的破坏力,以及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可能导致的战争威胁,国际上爱好和平的有识之士纷纷觉悟,联合倡导和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对核战争的行动。
战后群众性的世界和平运动首先由文化界人士和各国知识分子发起。
1947年11月,在巴黎首次举行群众性的保卫和平和自由的全国代表大会。
1948年8月,在波兰的弗罗茨瓦夫,来自45个国家的500多位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举行世界文化界人士保卫和平大会。
在其后成立的国际联络委员会中有法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及其夫人、作家阿拉贡、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智利诗人聂鲁达、英国科学家贝尔纳等。
1949年2月,该联络委员会和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及75位文化界和政界人士联合发表宣言,致全世界各民主团体和全世界和平保卫者,建议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2、成果:两次大会、一个宣言指什么?
二、《罗素——爱恩斯坦宣言》:
合作探究:罗素对反战和平运动的贡献:
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四、国际和平年:
国际和平日: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
合作探究“国际和平日”和“纪念国际和平日”。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能力目标: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总结历史规律。
2.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史实和意义。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学过程一课始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公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是个国内的人物了。
我国的力量和资源已上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水远是世界列强的领袖之一……我们要把他看做是每时每刻都在担任海军司令的人物,他可以命令我们到世界任何地方去。
一—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材料三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
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
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目的。
(2)材料二的作者对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4)从材料二、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原因。
二自学尝试(一)背景1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使世界人民。
2 ,造成世界不安宁。
3 二战结束后,,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4.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 召开: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同时举行。
选举法国人为大会主席。
2 原则:3 影响:。
(三)《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 发表:年发表。
2 内容:3 罗素维护和平的行动:①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特别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②成立“”;③成立“”;④为反对,创办了“”。
(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1 背景:美国陷入。
2 表现。
三点拨•••展示1.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2.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中,学生和民众采取了哪些反对政府战争政策的行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1)学生: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反战思想带入军队;同民众一起进行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
(2)民众:主要通过反战示威游行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美军在越南的暴行也令国内民众日益怀疑战争的正义性。
(3)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人用自己的音乐才华表达对战争、对政府的不满和抗议。
(4)学生和民众的广泛反抗,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战争政策,最终选择从越南撤军。
四反馈练习1.1954年7月发表的、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的宣言是()A.《联合国国家宣言》 B. 《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C.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D.《国际和平年宣言》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得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支持和拥护,主要是因为该宣言A.强烈反对核战争B.反对大国强权政治C.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D.要求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3.美国歌曲《随风而逝》反映出美国人民A.要求美国成为世界主宰B.反对种族歧视,要求民族平等C.反对战争,渴望实现和平D.要求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资4.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的是A.第37届联大B.第38届联大C.第39届联大D.第40届两大5.读下面两幅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和平鸽1986年中国发行的“国际和平年”纪念邮票A.反对战争,珍爱和平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反对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D.加强国际合作,共谋发展6.第一次系统提出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的文献是A.《联合国宪章》B.《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C.《世界人权宣言》 D.《大西洋宪章》7.右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的一座雕塑,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
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8.“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上述材料出自A.《波茨坦公告》 B.《联合国家宣言》C.《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五归纳小结: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史实和意义。
六作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和平始终是我们心中一个不灭的梦想,只有一代又一代人为之不懈地努力,创造出一个和平的环境,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青少年应当成为和平的使者,关爱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最近某市举办“‘二战’后和平与战争”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1)展览一:二战和海湾战争下表是展览中对这二次战争的介绍,作为组织者,请你填充表格中空白部分的内容。
(2)展览二: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以下是展览图片节选:作为讲解员,请你参照图片向参观者叙述人类争取和平的行动。
要求语言简洁。
(3)展览三:展望未来,关注和平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进入21世纪,人类的和平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尽管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当前制约战争的因素也不断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汇成了时代潮流。
作为解说员,请你简要说明当前制约战争的因素有哪些。
(4分)《课题:选修三第6章第2课》一课始检测:(1)表面上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实质是凭借美国强大的实力,向世界各国扩张势力。
(2)基本正确。
20世纪30年代,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都没有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
(3)联合国在成立后的30年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美苏矛盾,但在防止美苏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赞同。
(4)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原因:一些大国为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
二自学尝试(四)背景1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使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2 美苏冷战,造成世界不安宁。
3 二战结束后,局部战争不断,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4.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 召开: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
选举法国人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
2 原则:①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②解决各国之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③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④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3 影响: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六)《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 发表:1955年发表。
2 内容: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作出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3 罗素维护和平的行动:①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特别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②成立“和平反对核战争百人委员会”;③成立“罗素和平基金会”;④为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1 背景: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2 表现:①大学生用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表示对战争的不满;②更多的青年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③1970年美国侵略柬埔寨激起了最广泛、最激烈的大学生抗议活动;④在美国国会中,对越南战争的正确性持怀疑观点的人越来越多;⑤1967年华盛顿20万人举行了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军。
(五)国际和平年: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
三点拨•••展示1.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1)以反对核武器运动为中心;(2)全世界参与,参与阶层广泛;(3)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到国际。
2.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中,学生和民众采取了哪些反对政府战争政策的行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1)学生: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反战思想带入军队;同民众一起进行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
(2)民众:主要通过反战示威游行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美军在越南的暴行也令国内民众日益怀疑战争的正义性。
(3)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人用自己的音乐才华表达对战争、对政府的不满和抗议。
(4)学生和民众的广泛反抗,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战争政策,最终选择从越南撤军。
四反馈练习1C 2A 3C 4A 5A 6C 7C 8C六作业(1)①特点:高科技战争,海陆空立体、全面作战,规模大,节奏快,双方人员伤亡悬殊。
②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2分)(2)建立国际组织---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著名科学家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积极投身于反战和平运动;反战和平运动更多的以反核战争为中心;中国致力于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以促进和平力量的增长。
(4分)(3)牢记并反思反法西斯战争的教训;全球掀起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核战争的浪潮;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形成对霸权主义的牵制作用;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任意4点得4分)课堂小结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促使人们反思人类未来的发展,二战后法西斯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毁灭性打击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求和平,共发展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与亚,非,拉美洲等国家与民族的独立运动相结合,许多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摧毁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的殖民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团结一致,形成了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言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作为反战和平运动的新兴力量在世界范围兴起,并且在本国政治舞台和国际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在两极格局下,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的和平,各个国家和民族相互交流,缩小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差异,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推动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力量对比,促进了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