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圆明园的毁灭 (2)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7
2019-2020-21圆明园的毁灭练习二教学反思-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1圆明园的毁灭练习二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21圆明园的毁灭练习二_教学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练习设计:
1、这些带点字的读音不及时复习,就容易忘记。
请用“√”勾出正确的读音。
玲珑(lóng nóng)灰烬(jìn jìng )损失(sŭn shŭn )估量(liáng
liàng )
2、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再读读这段话,你会发现挺有意思的。
xiāo huǐ qīn lüè
为了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者在
guī bǎo
园内放火。
我国这一园林的艺术的、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
huī jìn
片。
3、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语,是理解新词的一种好方法。
请写出下列新词的近义词。
估量()举世闻名()
玲珑()金碧辉煌()
4、关联词语好比是纽带,可以使两个句子联系得更紧密,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它找个“纽带”填上去,选择一个你有感觉的造个句子,一定很有意思。
(1)园中,()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教材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
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
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
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
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5、创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读书活动,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语感能力得以培养,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实录与评析】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师:你读哪段知道的?生:我是读课文第三段知道的。
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景观很美。
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
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这课书中,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育贤小学【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掺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
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圆明圆昔日辉煌景象的赞叹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
以及由这些情感交织成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之情。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比较持久,知识面较宽,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仅限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重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用具】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2、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感知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师:好,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声音。
(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21 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课时
一、句子训练营。
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
.......
可估量的损失
......!
“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两个“不可估量”写出了。
2.他们把园内凡是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
..能拿走的东西,统统
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
..破坏、毁掉。
“凡是”“统统”“任意”写出了。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第______个方面写得最详细。
2.读课文第三小节,我们可以知道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有三个主要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
热闹街市的“”,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园
中许多景物都是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
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有民族建筑,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习题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欢迎阅读!《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1、读句子,说说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写出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甚至世界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 破坏、毁掉。
“凡是”“统统”说明侵略者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4)是谁毁灭了圆明园?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依据此,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作者融情于字里行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情,体会这爱恨交织的情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流程: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导语:我们又有一次学习的好机会。
预测一下,这节课表现的最精彩的人是谁(自信的人一定说:是我!)最敢于表达自己想的人是谁走出教室,有更多思考的是谁收获最大的是谁今天我们走近的一段中华民族无法忘记的历史,走近圆明园。
一,走近圆明园。
1,看到这三个字,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师结:是啊,这三个字留给我们的太多了,能看到文字背后这一幅幅画面说明你们会读书了,那我们就在读这一课,在用心去字里行间感受,用情感与它交流,你头脑浮现的不光是画面,一定会升华更为深刻的思考。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班级:姓名:编制人:五年级语文组星期:日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3、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资料准备:收集、整理圆明园的资料。
【展示课导学】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能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增强【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书写等级达成等级一、慧眼识真金(用“”划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混.乱(hùn hǔn)疾.步(jījí)血.迹(xuèxiě)开辟.(pìbì)洛杉矶.(jǐjī)废墟.(xūxù)二、看拼音,写词语。
di zhen fei xu wa jue chan dou bao zha jue wang( ) ( ) ( ) ( ) ( ) ( )三、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àn zhàn颤抖()寒颤()颤动()xuèxiě出血()血丝()流血()发展题·四写出与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反的词。
1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做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2、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
()3、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4、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以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提高题五、句子创造沙龙。
(一)、缩句。
1、一位年轻的父亲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2、他猛的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3、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拥抱着。
(二)按要求改写。
·你来帮助我1、改为疑问句:2、改为否定句:3、改为反问句:(三)缩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学校:巴州尉犁县第一小学科目:语文执教:马杰教材简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
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目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
通过美与丑、善于恶的对比,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圆明园的毁灭》是建立在上单元感受父母之爱后的感情升华,是第七组重点训练项目“写文章要有中心”的范文之一,为下单元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新词,能抓住重点字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放法。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假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方法与评价: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突破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本科以启发方式讨论方法教学。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能力,培养情感。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片新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在课前预习你们把书读了几遍?生:两遍。
师:我看三遍的吗?生:我(三,五个举手)师:好,请坐。
有超过她的吗?你看了四遍,很好。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引导法;感情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看老师板书课题。
注意两个“圆”字不同,“毁”字的写法。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展标。
下面我们细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什么?2、再读,比较用两个“不可估量”比用一个感觉怎样?3、回读体会。
读出惋惜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
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出示课件:圆明园示意图。
理解“众星拱月”5、相机板书:布局众星拱月6、回读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清楚。
读出布局美。
六、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用笔画一画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层,想想每一层分别写的什么?2、学习第一层。
(1)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指名朗读,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景观?(3)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4)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的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我国蒙受耻辱的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讲读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
运用自学法让学生认识我国蒙受耻辱的过程,通过探究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
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
对它的毁灭情况。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字,右边是“口”,不要把两部分颠倒了。
注意“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几个形近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2000多年。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估计:量,读“liang ”,推算、计算的意思。
众心拱月:拱,环绕。
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不要把“碧”误写成“壁”。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
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三、简单介绍圆明园。
(见教材简析)
四、巩固练习。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层次。
1、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
2、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二、学习课文内容。
朗读第二大段,了解圆明园的过去。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
是从三方面具体介绍的: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介绍园中的各种景点;然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1)、先读第2自然段。
标出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3句话)
“举世闻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有名。
(2)、读读第3自然段。
画画图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从
中你能想像出什么?
第一句中有个分号,包括两个分句,从第一个分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以想像出园内不计其数的宫廷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
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
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布置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
二句到第五句介绍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几个主要特点。
请同学一一说出来。
想想自己说明了什么?
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帝王们为了享乐,不惜代价把全国名胜移置园中。
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第六句对全段进行了概括总结。
写出了在园内游览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来赞叹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这一世界园林奇迹。
(3)、读第4自然段。
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2000多年.
从收藏时间看:有2000多年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
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三、巩固练习。
熟读前两部分课文,请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心情。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读读课文。
想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展开讨论: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气愤?
重点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
“闯进”说明他们简直是强盗,接着一层深一层地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只要能拿的,一点儿不留;拿不动的,用大车、牲口搬运,也不落一点儿;拿不动、运不走的,没有办法了,也不放过,想办法也要破坏掉,毁掉。
多么令人气愤!有资料记载,讲强盗们“遇珍贵不可携的如铜器、瓷器、楠木陈设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侵略者们抢掠、毁坏还不成,进而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不仅使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化为一片灰烬,而且国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大火烧掉了。
二、学习第一段
读第一段,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意思。
(说明损失巨大)三、讨论问题。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
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
四、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围绕两方面内容:对优美园林和劳动人民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憎恨。
不忘国耻,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五、巩固练习。
分段练习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补充练习:
收集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或今日的强大,办份手抄报。
教学反馈:作业完成的情况总体来说还算满意,但把过去的耻辱和今天的辉煌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有所欠缺。
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
建筑瑰宝精华
文物
教学反思:
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我以三大学习主题为主线:“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问题内驱力的作用下,学生运用网络中的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或点击圆明园概况,或欣赏圆明园风光,或或虚拟走进圆明园……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选择相关的内容信息进行积极探讨。
精读精讲教学《圆明园的毁灭》,先从导读入手,讲到我们近代的屈辱历史,告诉孩子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带领孩子们走进圆明园的毁灭,感受那段屈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