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行政公文
- 格式:ppt
- 大小:766.00 KB
- 文档页数:82
行政公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规范企业行政公文的管理,提高行政效能,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实际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各级组织机构的行政公文的管理。
2.行政公文包含企业内部文件、函电以及外部合作单位的来函、往来文件等。
第二章行政公文的起草与审批第三条起草单位 1. 各单位对于所需发文的内容进行起草,并负责核实文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起草单位应当依据需要,征求相关部门的看法和建议,并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第四条签发单位1.行政公文的签发单位是指公文责任人对公文审核并签发的单位。
2.企业内部不同级别的行政公文的签发单位有所不同,一般依照职责和权限进行界定。
第五条审批流程1.行政公文的审批流程应当明确,符合职权范围和层级关系,在不同级别的签发单位进行审批。
2.审批流程中,除了审批看法外,还应包含审批人签章、日期等要素。
第六条行政公文的签发与印发1.经签发单位审批通过的行政公文,应当及时进行签发,并加盖相应印章后生效。
2.已签发的行政公文应当及时印发并分发到相关部门,并在公文系统中进行备案。
第三章行政公文的保管与归档第七条行政公文的保管 1. 接收到行政公文的单位应委派专人负责行政公文的保管工作。
2. 行政公文的保管人员应依照规定的保密级别和期限进行妥当保管,确保文件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行政公文的归档1.行政公文的归档工作由归档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
2.企业应依据行政公文的类别、性质和保管要求进行分类归档,并在归档标签上注明文件的相关信息和归档位置。
第九条行政公文的查询与销毁1.企业内部人员有权查询与行政公文相关的信息,但必需在查阅登记册中进行登记。
2.行政公文的销毁应当依照企业规定的期限和程序进行,销毁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并保存相应的销毁记录。
第四章行政公文的传输与送达第十条传输渠道 1. 行政公文的传输渠道可以采用电子邮件、公文传输系统或快递等形式。
第二章行政公文写作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述【思考与练习】1一丶判断题1.公务文书,是指社会合法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应用文,是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与公文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文书、公务文书、文件。
3.上行文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出的公文。
4..根据公文的来源,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和发文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1.广义的公文是指( )①法定公文。
②《条例》规定的公文。
③《办法》规定的公文。
④机关单位处理公务使用的各类文书。
2.狭义的公文是指( )①机关应用文。
②《办法》和《条例》颁定的公文以及有关法规与部门规章规定的专用公文。
③事务文书④法规性文书3.文书可分为( )两类①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②广义公文和狭义公文③一般文章与应用文书④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4.按使用范围分,可将公文分为( )两大类①通用公文与专用公文②法定公文与文学作品③上行文、下行文与平行文④公布性公文与法规性文件。
5.按发文机关所属组织系统分,可将法定公文分为( )两大类。
①党的机关公文与行政机关公文②军事机关公文与行政机关公文③公务文书与私人文书④行政公文与事务文书6.按行文方向分,将公文分为( )①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②上行文、下行文和多向行文③法定公文和一般机关应用文④行政公文和党的公文7.按处理时限分,可将公文分为( )三类①绝密机密和秘密件②平件、急件和特急件三类③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④阅件和办件两大类8.按涉密程度分,可将公文分为( )两大类①密件和普通件②平件和急件③急件和特急件④公开件和内部件9.党政机关公文文种共计( )①12种②18种③13种④15种。
10.行政公文共有( )①13种②18种③14种④15种11.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是由( )颁布的。
①国务院办公厅②中共中央办公厅③国务院④中共中央1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是由( )制订的。
①国务院②国务院办公厅③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④中共中央办公厅三、简答题1.什么是行政公文?2.公文的法定性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3.公文的权威性指的是什么?4.何谓公文的规范性?5.公文的时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思考与练习】2一丶判断题1.通用公文指《条例》和《办法》中规定的全部公文文种。
行政公文管理制度为规范和加强公文管理工作,提高行政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文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文管理工作,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公文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公文管理制度,保障公文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透明进行,提高公文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行各级各部门的公文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文管理是指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进行的公文的起草、审签、印发、实施和归档等活动。
第四条公文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准确、规范、及时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和规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公文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透明进行。
第五条公文管理涉及的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和遵循公文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并严格遵循行政程序,按照规定完成各项公文工作。
第六条各级各部门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单位特点、职能特色和实际需要的公文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确保该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公文的起草第七条公文的起草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确保公文内容准确、规范、合法。
公文起草应当严格控制用词、用语,避免使用夸张、夸大、主观性词语,不能出现含糊不清、不完整的表述,要做到简洁明了,严谨规范。
第八条公文起草要注重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修辞得体,严禁出现错别字、语病、逻辑混乱、文不对题等情况,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和修改。
第九条公文起草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夸大、失实、错误等情况出现,确保公文内容真实有效。
第十条公文起草应当充分考虑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保证公文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帮助实现公文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公文起草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免因拖延、敷衍等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第十二条公文起草应当保证公文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擅自修改相关内容或越权执行。
第三章公文的审签第十三条公文的审签是指公文起草完成后由相关领导进行审核和签署,并做出相应决策。
行政机关公文种类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章“公文种类”共确定了“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类、14个文种。
下面就各个文种作一介绍。
一、命令(令)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与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命令(令)有3个特点,即:具有强制性、有限定的发令机关、发布命令必须以法律与法令为依据。
在具体使用中命令(令)可以分为公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嘉奖令等。
1.公布令。
这就是颁布法律、法令与法规时使用的令文。
公布令正文比较简短,一般由颁布对象、颁布根据、颁布决定、执行要求4部分组成。
颁布对象,指所公布的法规文件的名称;颁布根据,说明就是经过什么会议通过或由什么领导机关批准的;颁布决定,即公布或批准的决定,一般有“现予颁布(公布、发布)”、“现予公布施行”等;执行要求,一般指公布的法规文件开始生效实施的时间要求。
颁布令后面要附上所颁布的法规文件。
2.行政令。
这就是采取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使用的令文。
行政令的正文一般分为3个部分,即命令缘由(引言)、命令事项(主文)与执行要求(结语)。
命令缘由部分着重阐明发令原因,扼要写明发令的背景、形势与缘由,揭示发令的目的与意义,使受令方了解执行此令的重要性,增强执行命令的自觉性。
命令事项就是命令的主体部分,也就就是命令所要采取的重大的强制性措施。
要分条款或分层次地写明规定事项、工作要求、方法步骤。
文字要写得具体、肯定、简明、庄重,不作议论。
使受令方一目了然,易于执行。
执行要求就是命令事项的补充,对受令方提出要求与嘱咐。
有的令文执行要求已在前面两部分讲明,也就不必再单独写这部分了。
也有的命令的正文没有明显地分为三个部分,而就是篇段合一的。
3.嘉奖令。
这就是上级对下级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奖励时使用的令文。
嘉奖令的正文一般包括4个部分:优秀事迹、性质与意义,嘉奖项目、号召与希望。
行政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公文的处理工作,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政府机关及其部门、派出机构和事业单位的
行政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行政公文处理应当坚持依法、准确、及时、安全的原则,确保
公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公文种类与格式
第四条行政公文包括但不限于命令、决定、公告、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等种类。
第五条公文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包括标题、文号、发文单位、
正文、签发人、日期等内容。
第三章公文处理程序
第六条公文的起草应当明确目的、内容准确、条理清晰、用语规范。
第七条公文的审核应当由专人负责,确保公文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政
策要求。
第八条公文的签发应当由有权签发人进行,签发前应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九条公文的传递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途径进行,确保公文安全、准确、及时送达。
第十条公文的归档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规定执行,确保公文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四章公文保密与安全
第十一条公文处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公文应当加强保密管理。
第十二条各级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公文处理安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公文丢失、泄露或者被篡改。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五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归上级主管机关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