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七单元(2528)、第八单元(2932)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63 KB
- 文档页数:7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3.这些植物新个体的产生与花生新个体的产生一样吗?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多媒体展示) 归纳总结:什么是营养繁殖?什么是无性生殖?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根、茎、叶来繁殖后代的,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结合。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及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出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概念。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营养繁殖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茎通过扦插、嫁接和压条等方法来培育果树、花卉和蔬菜等经济作物。
这些方法与用种子繁殖后代相比有什么优势?阅读教材P7~8 ,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标出重要概念和重点词语。
(课件展示问题)问题:什么是扦插、嫁接、压条?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总结。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及探究的欲望。
3.什么是压条?点拨:(1)为什么要把树皮剥去半圈?(2)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为什么可以用压条的方法繁殖?(3)哪些植物可用压条的方式繁殖后代?过渡:(展示课件:最牛的菊花图片)观察图片最牛的菊花,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这株大丽菊开出很多个品种的花?的形成。
(2)母体可以为枝条提供营养物质,有利于成活。
(3)石榴、藏报春、夹竹桃、桂花等。
这些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有利于学生的认知。
通过以上学习对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作简要总结。
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什么是嫁接?(课件展示图片)点拨:明确嫁接的概念后,教师以问题串形式点拨。
(1)把一种植物体的枝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芽或枝我看图,图中的菊花使之惊奇。
学生回答:嫁接:是直接把一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们叫什么?另一个植物体叫什么?(2)把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的嫁接叫什么?把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的嫁接叫什么?(3)要想使它们成活应该怎么办?(4)哪些植物可以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后代?考考你:(展示嫁接的仙人掌实物)(1)指出图中的“接穗”和“砧木”。
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课方案单元教材剖析:本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从不一样角度叙述了他人的成长故事,让学生在体验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虑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发奋,如何自立,如何与他人相处。
本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叙述了少年周恩来发奋为复兴中华而念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登山虎》是作家肖中兴回想叶圣陶先生为他改正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 岁的德国女孩一个人在欧洲旅行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形式,讲了一位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讨教如何与人和平共处、同等交流的事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少儿园、小学低年级,但大多数学生成长途中都没有碰到特别的令人平生难忘的事,对自己的理想还不够明确,还没有形成人生价值观,本单元课文就是指引他们在自己成长的路上留下踪迹,从小立下理想并为之努力。
单元教课目的:1、学会本单元中生字。
2、经过学生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诵,读懂课文,有所感悟。
3、意会遣辞造句的正确,领会文章条理清楚地表达方法,。
4、重视培养学生累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累积语言的习惯。
5、从详细课文的实质出发,指引学生课外阅读,采集资料。
6、充足表现听闻双向的互动,经过师生共同商议,选定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社交。
7、习作训练注意指引学生改正自己的习作,但要求不可以过高,主假如学习改正习作中有显然错误的词句。
单元课时安排:教课本单元可用11—13 课时。
此中,精读课文 4—5 课时,略读课文 2— 3 课时,口语社交 1 课时,习作 2 课时,“我的发现”“与日俱增”“显现台” 2 课时。
25.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教课目的: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第七单元25、太阳是大家的学习目标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课前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
2.同步阅读中的诗歌《地球只有一个》。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堂检测教学过程课堂检测26、一面五星红旗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1会认、写生字,。
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教学目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踢的。
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写什么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二次备课(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给文章分段。
三、布置作业1、用钢笔描红2、抄写生字新词。
3、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精读训练1、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拟制到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导读第2—4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仪。
如何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把这三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1)品读第2自然段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说的。
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②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这些恐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③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恐龙的特点的?(2)品读第三自然段。
①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哪一句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②再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二、三两句话说的是什么?③朗读课文(3)品读第四自然段①恐龙是怎么样繁殖后代的?②朗读课文.(4)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感悟一下恐龙的千奇百怪的形态特点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善于懂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5.初步了解课文说明道理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6.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7.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5. 矛与盾的集合课时教学计划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25 矛和盾的集合矛 进攻 枪口或炮口 盾防守铁屋子 集合 坦克作业设计:一、填一填 。
m__ d___ j í _ j ǐn __ _ù _án 矛 盾 集合 紧 张 固 然 二、辨一 辩。
持( ) 炮( ) 般( ) 挂( ) 泡( ) 船( )功()腿()伸()攻()退()神()三、说反话自卫——()紧张——()安全——()后退——()四、这样的词语你还能写几个吗?模仿秀: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哇哇哗哗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我会写:相信自己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如……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一比和你同桌一起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看谁写的多。
左抵右挡我知道读了课文以后,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受到了不少启发:大城市里坐公共汽车的人太多,太拥挤,就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公共汽车。
我们写字写错了再找橡皮太麻烦,就生产了______________的铅笔。
为了读书写字时保持正确姿势,需要发明__________________别人的学习方法先进,我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教课设计28浅水洼里的小鱼设计理念课文讲叙面对成千上万的小鱼儿被海水送进了海滩上的浅水洼,人们的反应可能各不同样。
本文设计中心即以“演读”的手段。
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掘学生的感情。
在教课中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育学生合作、自主、表演的能力。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生命是多么的难得,要珍惜生命,保护各样动物。
教课目的: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余生灵有着相互同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当相互尊敬、和睦共处。
3.认识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一样做法。
进一步建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课要点、难点识字、写字,经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教课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课课时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 1 、释题:出示课题,指引学生依据课题理解、怀疑。
环绕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出示课件:海洋里鱼儿的美景。
)指引学生察看理解,导入新课。
2 、讲话:同学们 , 看到海洋里这么的小鱼,你们喜爱小鱼吗?假如有一条小鱼不当心掉进浅水洼里你会怎么办?假如有一百条、几百条或更多的,你又会怎么办呢?今日我们来学习《 28 浅水洼里的小鱼》,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在如何做的呢?(设计企图:依据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发掘学生的认知和感情,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 、学生自由识记生字词。
3 、同桌相互指读生字,并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 、分组开火车读生字词竞赛,评出优越组。
(设计企图: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尊敬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自学习惯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选择段落,同学之间合作念书,全体学生参加念书。
2 、师生共同评论念书的状况。
3 、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设计企图:以读促思,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发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知体验,培育学生念书能力。
【2020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七致八单元教学设计(含7-8单元复习资料)】目录第七单元2 22.我们奇妙的世界2 23.海底世界6 24.火烧云13 口语交际.劝告19 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22 语文园地七24 第八单元30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30 26.方帽子店34 27.漏38 28.枣核45 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49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51 语文园地八55 单元7复习资料61 单元8复习资料63 第七单元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目标: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
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的世界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的引起答案。
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上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有无数的宝藏和财富。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板书:22、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运用色彩丰富的视频让学生对世界有直观认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情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每人两段,随机正音。
3.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1.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2.分组讨论: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四、布置作业:(选做)1.练笔:未来的2.绘画:科幻画3.办小报:科技之光课后记:30、《电脑住宅》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全套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自主识记生字,积累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世界的奇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寻找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1.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大自然,下面大家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发现。
(3)展示日出、日落、动物、植物图片或其他风光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倾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美。
)(4)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或风光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奇妙)今天我们就来从来自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解题:你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重要?(奇妙——它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题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齐读,巩固生词读音。
(3)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通顺、流利。
(4)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分别是哪些段落?(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4.小组合作,交流此文主要内容、主题和结构特点。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七单元课标解读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们要学会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1、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可由学生讲)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
(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
)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
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
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第七单元(2528)、第八单元(2932)课教案25、鸟的天堂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
“一簇”中“簇”读c),“隙”读“x@”。
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逼近:靠近、接近。
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
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
第1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2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3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
第4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
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
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
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
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
(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
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
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
作者没有见到鸟。
当时心情很失望。
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
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
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教程(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
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
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
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
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习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
“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