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病虫害防治
- 格式:docx
- 大小:37.39 KB
- 文档页数:2
目录•生姜病虫害概述•生姜病虫害防治原则•生姜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生姜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生姜病虫害概述01姜瘟病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生姜的根部和茎部,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02姜斑病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产生黄色或褐色斑点,影响光合作用。
03姜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生姜的地下茎,使其变软腐烂。
姜螟01以幼虫蛀食生姜的地上茎和地下茎,造成茎秆中空,易折断。
02蚜虫群集在生姜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黄化。
根结线虫03寄生在生姜根部,形成根结,阻碍水分和养分吸收。
病虫害导致生姜植株生长缓慢、黄化、枯萎等症状,严重影响生姜的正常生长。
生长受阻受病虫害影响的生姜植株,产量大幅度降低,影响农民收益。
产量下降病虫害使得生姜表面产生斑点、疤痕等,降低商品价值。
同时,病虫害也可能导致生姜内部营养成分含量下降。
品质降低病虫害对生姜的影响生姜病虫害防治原则预测预报农业防治通过合理的耕作、施肥、灌溉等措施,改善生姜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采用黄板诱杀、灯光诱杀等物理方法减少害虫数量。
定期监测生姜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预测预报,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释放生物农药,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毒等,控制生姜病虫害的发生。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品种轮换避免长期单一种植同一品种,实行品种轮换,减少病虫害的适应性和发生概率。
品种筛选选用经过审定具有抗病抗虫特性的生姜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合理施肥依据地力、生姜需肥规律,科学施肥,提高生姜的抗病虫能力。
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株,减少病虫源和越冬场所。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良好水分状况,避免过湿或过干,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健株栽培加强生姜的栽培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生姜抗病虫能力术定期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整洁,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生姜病虫害一、生姜病虫害类型1. 病害(1)姜瘟病:又称软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地下块茎。
(2)姜炭疽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可蔓延至茎部。
(3)姜白星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形成白色斑点。
(4)姜根结线虫病:由线虫引起,危害生姜的根部,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2. 虫害(1)姜螟:幼虫危害生姜的茎、叶,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2)姜蚜:吸食生姜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受阻。
(3)姜跳甲:幼虫危害生姜地下块茎,成虫取食叶片。
(4)姜红蜘蛛: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
二、生姜病虫害发生规律1. 病害发生规律(1)姜瘟病: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原菌繁殖,特别是在气温在2530℃时,发病最为严重。
(2)姜炭疽病:气温在2028℃、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3)姜白星病:气温在18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原菌繁殖迅速。
(4)姜根结线虫病:土壤湿度、温度适宜时,线虫繁殖速度快。
2. 虫害发生规律(1)姜螟:气温在2030℃时,有利于姜螟的发生。
(2)姜蚜:气温在1525℃时,姜蚜繁殖速度较快。
(3)姜跳甲:土壤湿度、温度适宜时,有利于姜跳甲的发生。
(4)姜红蜘蛛: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在60%以下时,有利于姜红蜘蛛的发生。
三、影响生姜病虫害发生的因素1. 气候条件:气温、湿度、降雨等气候因素直接影响病原菌和害虫的生长繁殖。
2. 土壤条件:土壤湿度、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等对病虫害发生有一定影响。
3. 栽培管理: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等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4. 品种抗性:不同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不同,选择抗病品种可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四、生姜病虫害防治措施1.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2)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灌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生姜病虫害防治技能分享
生姜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用的调味料,用在菜品里,不仅可以增加鲜味,还可以去除腥味,所以市场的需求还是很不错的,但是要种植出高产的生姜,有需要要注意的病虫害,一旦产生,就可能造成生姜减产,接下来一起了解下生姜病虫害防治方法吧!
1、生姜斑点病
该病主要危害的生姜的叶片,病斑小,发病早期叶片呈水渍状,黄白色,病斑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植株停止生长。
防治方法:预防斑点病,不能连作,另外要增施磷钾肥,提高生姜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600倍液或30%嘧菌酯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一样主要防治发病部位,每隔6-7天喷一次,防治成效非常好。
2、生姜炭疽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后叶片上显现水渍状小斑,后期发展成为褐斑,并干枯,湿润环境下,还会散生小斑点。
防治方法:公道施肥,喷洒植物生长调解剂,提高树势,及时清除病叶,可以有效减少病源,并与非茄科类作物实行轮作,发病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成效非常好。
3、生姜瘟病
瘟病是土传病害,在姜块膨大期最容易发病,导致植株枯死,并迅速蔓延。
一旦发病,基本上很难防治。
预防方法:
(1)姜种消毒,在种植之前,用600倍80%多菌灵水溶液浸泡姜种,可以有效杀死姜种上的病菌。
(2)土壤消毒,需要覆盖的土壤使用1000倍80%代森锌水溶液喷洒消毒,杀死病原菌。
(3)用600倍50%五氯硝基苯灌根,能够有效减少瘟病产生。
综上,关于生姜病虫害防治方法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要种植出高产的生姜,特别要掌控生姜的常发病虫害防治方法,避免造成生姜产量过低,影响经济效益。
contents •姜病虫害概述•姜病虫害的预防措施•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姜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姜病虫害防治常用药物与使用方法•姜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与建议目录姜腐败病姜炭疽病姜螟斜纹夜蛾姜病虫害的种类与分布姜病虫害的症状与危害姜腐败病姜炭疽病姜螟斜纹夜蛾姜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与存活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灌溉水传播。
姜腐败病姜炭疽病姜螟斜纹夜蛾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
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飞翔力弱,卵多散产在姜叶背主脉两侧。
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卵多产在叶片背面。
选用抗病品种使用健康种姜选用抗病品种与健康种姜轮作耕作合理轮作与耕作科学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添加磷肥和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防止植株过度生长,降低抗病性。
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浇水或长时间干旱,以防止植株生长失衡或产生伤口,有利于病原菌侵染。
科学施肥与浇水建立无病留种田与种姜消毒无病留种田建立无病留种田,确保留种田无病虫害,以提供健康的种姜。
种姜消毒在种植前对种姜进行消毒处理,可有效杀死表面附着的病原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症状识别防治方法姜斑点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生姜的叶片。
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并连成片,导致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植株间距,增加通风透光性。
在发病初期,可使用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症状识别VS症状识别防治方法姜枯萎病症状识别防治方法识别姜螟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常在姜株的叶片或茎杆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蛀食姜株的内部组织,导致生姜产量下降。
要点一要点二防治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减少虫源;在姜螟孵化期喷施生物农药如Bt乳剂、阿维菌素等;在产卵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姜蛆是一种地下害虫,常在生姜的根部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蛀食姜株的根茎,导致生姜长势衰弱。
识别在种植前对姜种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带虫;在姜蛆孵化期用辛硫磷、敌百虫等化学农药灌根防治;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残株败叶。
生姜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随着生姜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基数的长年积累,使得生姜病虫不断加重为害,特别是病害危害,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
现将生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病虫害种类1.1姜瘟病危害姜株和姜块。
先从姜株基部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环绕整个植株基部扩展,使地上部份失水青枯,最后变黄腐烂倒伏,地下部姜块也随之腐烂,病部有菌脓流出并发出恶臭。
姜瘟病属细菌性病害,一般5月底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高峰期。
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发病,低洼、连作田块发病重。
1.2姜叶点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较小,呈黄白色,棱形或长圆形,病斑2―5毫米,病斑中部易破碎脱落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整个叶片,有时多个病斑融合在一起形成大病斑,影响光合作用,植株长势减弱或停止生发子姜,姜块弱小。
后期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粒点。
叶点霉病属半知菌类真菌性病害,一般5月中旬始见病斑,7―8月份为发病高峰。
病菌靠风、雨传播蔓延,连作地、长势较差的田块发病重。
1.3姜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先从叶尖或叶缘产生棱形或不规则形青灰色病斑,后扩大至全叶,变灰白色萎垂干枯,导致植株早衰或死亡,后期枯叶上散生黑色小颗粒,姜叶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一般5月下旬始见病株,8―9月达发病高峰,适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低洼易积水或被水淹漫过的田块发病重。
1.4姜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危害叶片,叶鞘上发生灰绿色圆形病斑,后扩大呈不规则形或长圆形,叶片上病斑水浸状,扩大后呈云纹状不规则的大型病斑,软化腐烂,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后期菌丝集结形成菌核。
姜纹枯病属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利于发病,多发生于7月下旬至8月份,密植通风较差的田块发病重。
1.5姜螟是生姜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入姜株内取食为害,形成枯心,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一般一头幼虫可转株为害3―5株。
主要发生期在6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
1.6猿叶虫3龄前幼虫取食嫩叶叶肉,3龄以后幼虫及成虫能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主要发生期在6―7月。
无公害生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生姜是一种对环境友好、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残留的姜种。
为了确保姜的无公害性,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技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无公害生姜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姜茎腐烂病防治1、引进抗性好的品种,防止种植过程中发生病害。
2、合理调控施肥量,避免过多的施肥导致磷元素短缺,影响品质。
同时,控制施肥量也可以防止病害增殖。
3、病株及时除掉,防止病害蔓延。
病死的姜株要进行及时处理,以避免病害的扩散。
4、使用生物防治。
利用木霉和蛤蟆淀粉菌等生物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害产生。
5、进行地面覆盖,避免土壤湿度过高,导致姜茎腐烂病滋生。
6、在姜根部浇灌含有生物有机肥料的水,达到减少菌类繁殖的目的。
二、出芽病防治1、合理控制土壤湿度,从源头上防止出芽病的产生。
2、用生物技术增加大芽消耗溶解糖和碳源异养作用的产能,从而加强出芽健康状态。
3、使用生命周期为30~45天的天敌细螨进行防治。
4、采用防止地下湿度最快的喷水灌溉方法进行管理。
5、及时清除优质化病质。
三、毒菌根腐病防治1、平衡根区微生态环境,避免病原细菌的滋生。
2、积极利用放线菌等生物制剂进行根部生态调整。
3、气拔法阳光光线下,利用机械性排空法进行消毒处理。
4、充分利用新技术,如葡萄糖液复合盐,抑制根区细菌进一步生长。
5、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进行繁殖的根病菌得到适宜的生长环境而增长。
四、花叶病防治1、利用生物菌剂,如木霉等菌类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花叶病的产生。
2、采取机械措施,如剪枝、清洗、花蕾清洗和喷水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花叶病产生。
3、进行植物食物网络优化,如寄生植物、同株木栓和病原真菌的植物投资等等。
4、时常打药,针对不同的花叶病病原或可有效减少病菌产生。
5、生态栽培,采用无农药栽培技术,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从根本上减少花叶病的发生。
总之,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无公害生姜的种植非常重要。
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可以大大减少生姜的病虫害发生,提升生姜的品质和产量,保障农民利益,同时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姜病虫害防治历一、生姜病害防治1.姜瘟病(1)症状:姜瘟病是生姜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地下块茎。
发病初期,姜块表面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不明显,病健交界处明显,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层。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销毁。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姜腐病(1)症状:姜腐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发病初期,姜块表面出现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色霉层。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同姜瘟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3.姜炭疽病(1)症状: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呈紫红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同姜瘟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二、生姜虫害防治1.姜螟(1)症状:姜螟是生姜的主要虫害,以幼虫为害叶片、茎秆和地下块茎。
叶片受害后,出现孔洞、缺刻,严重时整株叶片被食光。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减少虫源;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免幼虫盛发期与生姜生长旺盛期重叠。
②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姜蚜(1)症状:姜蚜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生姜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不良,严重时整株枯死。
生姜病虫害防治
生姜是一种重要的调料和药材,然而,由于其种植面积广泛且敏感性较高,生姜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障生姜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姜病虫害的种类和特征,并列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生姜常见病害
1. 生姜黄斑病:这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可造成生姜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叶片发黄、生长迟缓等症状。
2. 生姜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特征是在生姜叶片上形成黑色或暗红色的斑点,严重影响生姜的生长和品质。
3. 生姜早衰:生姜早衰是一种由土壤传播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生姜叶片萎缩、植株变小以及产量下降。
二、生姜常见虫害
1. 生姜夜蛾:生姜夜蛾是生姜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以及蛾形态都会对生姜植株造成严重危害。
幼虫会啃食生姜叶片和根部,造成生姜生长不良。
2. 铜盔甲:铜盔甲是一种甲虫,会在生姜叶片上产卵并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枯萎和开裂。
3. 白粉虱:白粉虱在生姜叶片上获取养分,造成黄化、卷曲和叶片脱落。
三、生姜病虫害防治措施
1. 种植健康种苗:选择健康的种苗是防治生姜病虫害的第一步。
农民可以选择有病虫害防治合格证书的种苗进行种植,以减少病菌和虫害的传播。
2. 加强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查生姜植株,观察叶片和根部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良好的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通气和肥沃是预防生姜病虫害的关键。
农民应该合理施肥、进行适量的浇水以及采取优质的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有益昆虫来控制病虫害是一种环保和有效的方式。
例如,可以引入寄生性蜂类来控制生姜夜蛾,或者利用捕食性蜘蛛来消灭白粉虱。
5.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建议使用,并尽量选择对目标病虫害有效、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较小的农药。
6. 混作与轮作:生姜种植与其他作物的混作和轮作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种植其他作物,可以破坏病虫害的生活环境,减少它们对生姜的侵害。
在总结中,生姜病虫害的防治是农民保证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一环。
通过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选择健康的种苗、定期监测、良好的土壤管理、生物防治以及合理使用农药等,农民可以有效地控制生姜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