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七章 社会互动1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53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一、填空题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二、选择题1.预期社会化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都在进行,但在下列某个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E.老年期【答案】C2.准确地来说,社会化的类型可以有下列哪几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A.初始社会化B.文化社会化C.人格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E.发展社会化【答案】ADE3.社会化的生命周期有()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A.婴儿期B.儿童期C.青年期D.成年期E.老年期【答案】BCDE三、概念题1.社会化(华中农大2011、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①初始社会化;②预期社会化;③发展社会化;④逆向社会化;⑤再社会化。
2.反向社会化(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答: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
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
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3.政治社会化(中财2011年研)答: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系统进而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①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
第七章社会互动一、填空题社会互动的情境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情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性关系【解析】社会互动的情境,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来分,有三种情境:①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暖、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
②工具关系,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关系。
③混合性关系,界于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间,是个人与亲戚、一般朋友、邻居、同学、同事、同乡等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
它既有情感性成分,又有工具性成分。
二、选择题社会角色失调的情况有()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A.角色冲突B.角色混乱C.角色颠倒D.角色失败E.角色扮演【答案】AD【解析】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社会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的矛盾、失调等现象。
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如果处理得当,角色失调会推动角色的重构,从而使角色扮演过程更加完善;反之,则可能导致角色的冲突与失败,使角色扮演中断。
常见的角色失调有:①角色距离;②角色冲突;③角色不清;④角色中断;⑤角色失败。
三、概念题1.社会互动[中财2011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2.戏剧论(戈夫曼)答:戈夫曼的戏剧论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他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指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
1、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特点、类型社会互动即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或者说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特点有:①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之间;②以信息交流为基础;③不一定是面对面;④与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存在特定的互动模式;⑤不仅会影响互动双方,而且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社会互动的类型有: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和多人关系;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熟悉情境、工作情境和社交情境的互动;情感性、工具性与混合性互动;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顺从和顺应。
2、简述网络时代社会互动特点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匿名性和符号性;相对的自由和自治性;即时性和便捷性。
3、简述社会互动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不同类型、不同情境的互动过程往往差别较大,但也遵循着大致相同的基本过程,最有代表性的是贝尔斯的互动过程理论:互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定向阶段、评价阶段和控制阶段。
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的问题,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
三阶段并非一定直线发展,互动的各阶段往往伴随情绪因素,因而互动过程分析可能要同时涉及工作任务领域和社会情绪领域;此外,在多人互动中互动的对象和内容都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符号互动论中芝加哥学派与艾奥瓦学派的观点有哪些不同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芝加哥学派认为个体具有潜在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因而互动处于不断变化中,社会组织也是不固定的;艾奥瓦学派则认为个体的人格与社会组织具有结构化和稳定性,互动会受到这些结构性因素的规制。
(其实二者的观点正好相互补充)在研究方法上,芝加哥学派主张用人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二者的观点仍然相互补充)5、试用自我实现预言理论分析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什么不同自然现象是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而形成的,具有客观性,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七章社会互动1.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答: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其原因主要在于:个体的社会化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
正如库利所说:“人性是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共同参与,他不能获得人性,而人性会在独处中衰退。
”米德认为,是互动产生了自我,自我必须在社会过程中、在互动中才能得到解释。
互动还是社会形成的条件。
正是在互动的基础上,人类才一层层地加筑起整个社会。
因此,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齐美尔也认为社会是通过人们的互动而产生的,各种人际互动形式是构成宏观社会结构的基本材料,是社会学研究的独特主题。
2.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
答: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6)社会互动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3.请说明意义与互动的关系。
答: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动。
符号,是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意义与互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只有互动双方都能确定和理解各自的处境,能够进行符号沟通时,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互动。
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
如果在大街上与熟人相遇,他对我们点头微笑就不是表示赞同,而是友好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