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3.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正确面对和处理青春期的困惑。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命的起源与多样性1. 生命的起源2. 生物的多样性3. 生命的宝贵第二章:人体的构成与功能1. 人体的基本构成2. 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3. 人体的健康指标第三章:营养与健康1. 营养基础知识2. 均衡饮食3. 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第四章:心理健康1. 青春期心理变化2. 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困惑第五章:生活中的安全与健康1. 生活安全常识2. 急救知识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命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营养与健康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角色扮演法,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命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参与度和沟通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上册》2. 辅助材料:PPT、案例、视频、图片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六、教学内容第六章:预防疾病与健康生活方式1. 常见的青少年疾病及其预防2.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3. 药物的正确使用与滥用预防第七章:运动与健康1.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2. 适合青少年的运动项目3.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健康1.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2. 环保意识与健康生活方式3. 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的关系第九章: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1.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识别与支持2. 自我认知与自尊心的培养3. 人际交往技巧的提升第十章:生命安全与应急自救1. 交通安全常识2. 火灾逃生与地震自救3. 水上安全与急救技能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成长过程,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3.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命的起源与成长第1课:生命的奇迹第2课:生命的成长过程第二单元:生活习惯与健康第3课:合理膳食第4课:科学锻炼第三单元:自我保护与急救第5课: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第6课: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第四单元:关爱他人与团队合作第7课:关爱他人,从我做起第8课:团队合作的力量第五单元:生命科学与创新第9课: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0课:创新与生命科学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对生命与健康知识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生命与健康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生命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演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学生综合素质:从道德品质、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命与健康常识》六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 教学视频: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4. 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5. 作业习题:根据教学内容编写相应的作业习题。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生命的起源与成长(2课时)第1课:生命的奇迹(1课时)第2课:生命的成长过程(1课时)2. 第二单元:生活习惯与健康(3课时)第3课:合理膳食(1课时)第4课:科学锻炼(1课时)第5课:生活作息(1课时)3. 第三单元:自我保护与急救(3课时)第6课: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1课时)第7课: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课时)第8课:急救知识与技能(1课时)4. 第四单元:关爱他人与团队合作(3课时)第9课:关爱他人,从我做起(1课时)第10课:团队合作的力量(1课时)第11课: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1课时)5. 第五单元:生命科学与创新(2课时)第12课:探索生命的奥秘(1课时)第13课:创新与生命科学(1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生命的起源与成长过程3. 自我保护与急救知识4. 关爱他人与团队合作5. 生命科学与创新教学难点:1. 生命的起源与成长过程的科学解释2.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实践3. 自我保护与急救技能的掌握4. 关爱他人与团队合作的行为表现5. 生命科学与创新的理解与运用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积极态度。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要珍惜生命。
2. 健康的生活方式:介绍健康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 自我保护:教授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提高学生遇到危险时的应对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有关生命的故事,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健康生活方式和自我保护技巧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
3. 实践操作:安排一些实际操作活动,如模拟急救、火灾逃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保护。
四、教学步骤1. 生命的宝贵:a. 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b. 学生分享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c. 教师总结,强调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 健康的生活方式:a. 介绍健康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知识。
c.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健康计划。
3. 自我保护:a. 教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
b. 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我保护的经验。
c. 组织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珍惜生命的态度。
3. 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是否能运用所学自我保护技巧。
六、教学内容3. 环境适应:引导学生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培养适应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如何适应环境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
八、教学步骤1. 心理健康:a.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b. 学生分享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方法。
c. 教师总结,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人际交往:a. 教授与人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六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教学计划、教案1500字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保持健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良好的饮食、运动和休息习惯3. 应对常见的健康问题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规律。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时间:8周教学计划:第一周课时:2课时主题: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征2. 生命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有机体教学活动:1. 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2. 制作细胞模型3. 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活动第二周课时:2课时主题:保持健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教学内容:1. 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合理搭配2. 适当的运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3. 充足的休息:睡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教学活动:1. 营养师讲座:如何吃出健康2. 体育课上的健身操练习3. 观察睡眠对身体的影响实验第三周课时:2课时主题: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法教学内容:1. 常见的健康问题:感冒、发烧、腹泻等2. 应对方法:正确用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活动:1. 讲解感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 角色扮演:正确用药和照顾生病的同学第四周课时:2课时主题: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法教学内容:1.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等2. 应对方法:放松技巧、寻求帮助教学活动:1. 心理健康讲座:如何保持心理健康2. 情景剧表演:如何帮助身边的压力大的伙伴第五周课时:2课时主题: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法教学内容:1. 常见的安全问题:火灾、交通事故等2. 应对方法: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活动:1. 交通安全讲座:如何成为安全的行人2. 模拟火灾逃生演练第六周课时:2课时主题:环境与健康教学内容:1.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水污染等2. 保护环境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教学活动:1. 参观环保展览馆2.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和自我保护第七周课时:2课时主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学内容:1. 生命的意义和尊重2. 生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学活动:1. 观看纪录片《大自然的奇迹》2. 小组讨论:你所认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第八周课时:2课时主题:健康与幸福教学内容:1. 健康与幸福的关系2. 幸福感的来源和培养教学活动:1. 幸福感师生交流会2. 小组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幸福感教学反思:通过本学期的生命与健康教学,学生对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保持健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六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对生命健康的基本认识,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生命的起源与多样性1. 生命的起源:介绍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了解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2. 生命的多样性:介绍不同种类的生命,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丰富多样性。
第二课时: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第三课时:生命的尊重与爱护1. 生命的尊重:介绍生命的尊重,让学生明白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2. 爱护生命:介绍如何爱护生命,包括保护动植物、关爱身边的人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多样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生命的尊重和爱护等内容。
2.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3. 采用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多样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生命的尊重和爱护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否有关心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2. 课件: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多样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生命的尊重和爱护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案例: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
4. 讨论材料:提供一些讨论题目和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六、教学活动1. 生命的起源与多样性:通过展示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奇迹和丰富性。
六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教育计划目标本教育计划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提高对生命和健康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以及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概述本教育计划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促进学生对生命和健康的全面理解和关注,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饮食营养、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计划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主题一:身体健康学习正确的饮食习惯,并了解各种食物对身体的影响。
学习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和应对策略。
学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主题二:心理健康了解情绪的表达与管理方式。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压力的方式。
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合理的自我评价。
主题三:饮食营养学习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饮食习惯。
学习食物的分类和各类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了解常见饮食失衡导致的健康问题。
主题四:个人卫生学习正确的洗手和口腔清洁习惯。
学习维护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方法。
了解疾病传播的途径和预防措施。
主题五:环境保护培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学习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提倡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
教学方法和活动授课结合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食品加工厂等实地活动。
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评估方式针对每个主题,设计相关测验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观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并给予积极回馈。
教育计划的具体实施细节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本教育计划的开展,希望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计划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明白生命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存在生命的特点:介绍生命的特征,如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的重要性:讨论生命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讨论:分组讨论生命的重要性案例分析:分析有关生命的案例,加深对生命的理解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生命的认识第二章:健康的生活方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健康的生活方式:介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2.3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健康计划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行动力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第三章:营养与健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营养的基本知识:介绍营养的概念、食物的营养成分等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讨论合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营养的基本知识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饮食计划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行动力和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第四章:运动与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运动的基本知识:介绍运动的概念、运动的好处等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讨论适量运动对健康的影响4.3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运动计划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行动力和对运动与健康的认识第五章:心理健康的维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问题的一般表现等心理健康与生活:讨论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与生活的关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练习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行动力和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第六章:防范意外与危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危险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6.2 教学内容常见意外与危险:介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危险,如溺水、火灾、触电等自我保护意识:讨论遇到意外和危险时应如何应对和自我保护急救知识:介绍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6.3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常见意外与危险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情景模拟:模拟意外和危险的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实践活动:进行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6.4 教学评估情景模拟:评估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急救技能操作能力第七章:环境与健康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7.2 教学内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介绍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如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环境保护意识: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小组讨论:讨论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行动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行动力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第八章:性与健康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性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8.2 教学内容性与健康的关系:介绍性与健康的关系,如性传播疾病等正确的性观念:讨论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性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性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自己8.3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性与健康的关系和正确的性观念小组讨论:讨论性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行动力和对性与健康的认识第九章:网络与健康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对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9.2 教学内容网络与健康的关系:介绍网络对健康的影响,如网络成瘾、信息泄露等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讨论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行为网络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自己9.3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网络与健康的关系和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小组讨论:讨论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行动力和对网络与健康的认识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所学的生命与健康常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10.2 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设计与实施一个与生命与健康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与交流:展示活动的成果,交流活动的体验和收获10.3 教学方法讲解:讲解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要求和方法小组讨论:讨论活动的展示与交流的方式实践活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行动力和对生命与健康的认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生命的教学环节: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理解生命的抽象概念和生命的基本特征。
六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科学有序地组织生命与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与健康观念,提高维护健康、防范侵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六年级共有两个班:091班、092班,共有学生118人。
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很好,个人卫生较好,大多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
但很多学生受到家长的溺爱,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不强,心理素质较差,经不住打击,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调适,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使之拥有健康的心理去面对困难、学习和生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10篇课文。
它们有的是教育学生知道简单的生理知识,有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爱惜生命。
有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
还有的是告诉学生怎样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
(二)教材特点
这些内容注意了培养学生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良好的心理;既要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又要学会关心他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视健康,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
让学生学会爱生活,爱世界,爱自己,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去关心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2、怎样去拒绝毒品、预防爱滋病等卫生知识。
3、怎样去做情绪的主人。
4、怎样去寻找自己的特长,做有利于社会的人。
四、全期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在学会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善待他人的生命,并且能够热爱和敬重生命。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拥有健康,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拥有健康,才会更快乐。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真正的长高,不光是身高的增加,更是心灵的成长。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校园,我们学习的乐园,称赞的摇篮,我们渴望在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6、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我们要学会分清良莠,抵制诱惑,警惕不法分子的侵害。
7、火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带来健康与智慧,然而失去控制的火却可能烧掉茂密的森林,高大的楼层,甚至夺去人的生命,所以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
8、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生命才能焕发本真的色彩。
9、爱滋病是侵扰我们的顽固敌人之一,学生必须掌握预防爱滋病的基本知识,共同抵制全人类的敌人。
10、通过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特长,对自己充满信心。
五、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生命与健康教育有深刻的认识。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六、评价方式
(一)评价方式
1、采取等级制,将笔试和口试相结合,测试与平时学习表现相结合,分类、分项进行评价。
2、评价分平时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均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的形式,最终进行综合性评价,总评价。
(二)评价内容
1、平时完成家庭作业,课堂作业的情况,上课的表现、回答问题、积极举手、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方面。
2、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内容分门别类进行评价。
3、从自身发展、自主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评价,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七、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一)活动目的
通过生命与健康常识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通过生命与健康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调适。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
(二)活动内容
1、小小辩论赛
2、心理测试
3、故事会
八、个人业务安排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2、积极参加上级各部门或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掌握新的教育动向。
3、组织学生收听电视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用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和能力。
九、教学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