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年轻人群消费趋势洞察2020
- 格式:pptx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13
2020新青年新国货消费趋势报告68块钱的时尚棉裤、百雀羚的面膜、回力牌新款老爹鞋、进口牛排、加上出街闪爆的最新款iphone手机……在新消费时代,95后、00后们喜欢买什么?性价比、新国货、个性化定制,新青年们如何尝试“拼”生活?相比传统一代,新青年的网络消费行为模式如何给消费市场带来增量?新消费:线下缓慢恢复,线上消费不减,消费更趋理性“报复性消费”没有报复性到来,线下购物缓慢恢复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1.4%,跌至17.2万亿元。
在疫情高峰期,线下消费跌落至正常水平的37%左右。
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宽,部分商户开始接待消费者,线下消费水平逐渐回升。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20年3月,山东潍坊一家烤肉店复工,顾客打电话直接“来一本儿”,意思就是整本菜单全点一遍。
这是典型的疫情补偿心理和“报复性消费”。
至2020年5月,商业活动已恢复到疫情前84%的水平。
不少人认为,疫情好转后,人们为满足压抑许久的消费欲望,很可能出现报复性消费行为。
但“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
根据中国新闻网一项2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仅11.6%的参与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会进行报复性消费,近半数参与者称不会报复性消费,而是要报复性存钱、报复性挣钱。
整体而言,线下消费的恢复过程是缓慢平稳中上升的。
以武汉地区为例,5月1日至3日,武汉银泰百货整体客流是2020年清明小长假客流的1.5倍,整体销售额也几乎接近2019年同期;最后一批复工的湖北门店也在逐步恢复,武汉银泰创意城、仙桃商厦两店客流分别是清明假期的4倍和8倍 。
在2020年“十一”长假期间,线下消费也显示出复苏趋势。
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4.9%;文旅市场也恢复至2019年同期。
生活非必需品的购物消费也借节假日之机得到了明显回升,各地消费券的发放有效拉动了线下客流。
2020消费行业报告:深度绑定用户是消费企业的最大命题作者:来源:《中国商人》2021年第07期中国消费行业近几年呈现了全新的面貌,无论是彩妆、麦片、拉面、内衣、个护还是酒类,消费行业各细分领域里涌现出一大批本土新品牌,它们有着过硬的品质和精致的外衣,产品也极具创意。
“拉面说”把日式拉面搬到家庭餐桌,重新定义健康的速食方便面;“内外”从无钢圈内衣到黑科技生理期内裤,用每一代产品传达解放女性的愿景;“王饱饱”将低温烘焙麦片和果干、酸奶、肉松等零食口味相结合,把小众麦片推成“爆品”……在传统消费品牌常年盘踞的阵地里,新品牌凭借创新的产品、新型的营销遍地开花,主动出击、变革,创造新供给,传递新理念。
中国的消费市场也由此进入加速升级期,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正在向差异化、高品质消费转型。
新消费品牌的崛起速度之快、体量之大,让我们不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消费行业为什么会在这两年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品牌得以全面爆发,从业者做对了什么?属于新品牌的机会还有哪些?新消费的发展势头是否会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消费类企业的上市前景如何?消费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同比增长6.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全年最终消费支出551,494.6亿元,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5%,消费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可以看到,随着中国GDP增速放缓,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已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城市化进程加速是拉动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两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镇,促进居民消费需求迅速提升。
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达6成,已超世界平均55%的水平,但离OCE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8成以上的城市化率仍有差距,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011年到2019年,在突破50%以后,城镇化率从51.27%上升至60.6%,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百万人口城市数量达130个,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特征变得更加明显。
新青年消费追求性价比,国货品牌成消费新时尚作者:陈瑞婷来源:《现代青年》2021年第01期68块钱的时尚棉裤、百雀羚的面膜、回力牌新款老爹鞋、进口牛排、加上出街闪爆的最新款iphone手机……在新消费时代,95后、00后们喜欢买什么?性价比、新国货、个性化定制,新青年们如何尝试“拼”生活?相比传统一代,新青年的网络消费行为模式如何给消费市场带来增量?12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召开“新消费时代新青年的‘拼’生活”2020研讨会,来自部委、高校、企业及“新青年”消费者代表们结合《新青年新消费观察研究报告》和《2020新青年新国货消费趋势报告》等学术成果,围绕新消费、新青年、“拼”生活的现象和行为模式、购物逻辑,及新业态如何促进内需市场增长等展开讨论。
“新青年”不同于工作多年的都市人群,他们往往是初入社会的“打工人”。
系列报告指出,在新消费时代,新青年对于风尚、技术和市场有自己的敏感度,形成了独特的新消费文化。
他们消费更趋理性,货比三家追求性价比;“情怀消费”驱动下,对国货品牌更加青睐。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1.4%,跌至17.2万亿元。
不少人认为,在疫情逐步好转后,人们为满足压抑许久的消费欲望,很可能出现报复性消费行为。
但是,据中国新闻网调查显示,仅有11.6%的受访者在疫情结束后会报复性消费,更多的年轻人想要报复性存钱、报复性挣钱。
此外,《新青年新消费观察研究报告》显示,新青年活跃在移动购物类平台,他们追求好货不贵,有7%左右的用户会经常使用比价、导购类APP来寻找低价。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认为,新生代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军,“高性价比的消费习惯持续回归,消费者理念将更为理性,简约、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更受到消费者的信赖”。
电商的活跃,也让巨头们之间的竞争加剧,手机淘宝、拼多多、京东均取得持续增长。
95后00后文化消费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95后和00后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主力军。
他们的文化消费特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95后和00后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喜欢追求独特的消费体验。
他们喜欢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和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这也使得他们更加注重品牌的社交属性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二、文化消费的多元化
95后和00后的文化消费更加多元化。
他们不仅仅关注传统的文化娱乐,还喜欢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来获取新鲜的文化体验。
他们喜欢追求高品质的音乐、电影和游戏,同时也喜欢尝试新的文化形式,如VR、AR等。
三、消费方式的变化
95后和00后的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线上消费,喜欢通过网络购物和移动支付来实现消费。
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线下体验,喜欢到实体店铺去购物和体验。
他们喜欢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和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这
也使得他们更加注重品牌的社交属性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四、消费品类的变化
95后和00后的消费品类也在不断地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喜欢选择有机食品和环保产品。
同时,他们也喜欢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如高品质的旅游、高品质的餐饮等。
总之,95后和00后的文化消费特点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和高品质。
他们喜欢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和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这也使得他们更加注重品牌的社交属性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喜欢选择有机食品和环保产品。
中国青年消费调查统计中国青年消费调查统计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年轻人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引起了人们对中国青年消费特点和趋势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青年消费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中国青年消费调查统计。
本调查覆盖了全国各个城市的青年群体,并综合了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消费行为和态度。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一、消费行为和消费趋势1.消费频率:调查显示,超过70%的中国青年每月至少消费一次。
其中,约20%的青年消费频率高达每周一次以上,趋于频繁。
这表明中国青年对于消费有较高的需求,并且愿意更多地投入到消费中。
2.消费方式:调查显示,线上消费几乎成为中国青年的主要消费方式。
近九成的青年选择在电商平台上购物,其中以手机购物的占比最高,达到70%以上。
线下购物则主要以商场和超市居多。
这一趋势显示了互联网对于中国青年消费的巨大影响力和便利性。
3.消费品类:中国青年对于消费品类的选择并没有明显地倾向于特定类型。
调查显示,他们的消费主要分布在服装、食品、数码产品和娱乐等领域。
不过,相较于传统消费类别,更多的青年趋于追求个性化和独特的消费品。
这也反映出年轻人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不断增加。
4.消费动力:中国青年在消费过程中更多地受到个人偏好和需求的驱动。
他们注重生活品质、追求时尚和新潮,也关注产品品质和性价比。
此外,社交媒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大约四成的青年受到社交媒体的推动而产生购买欲望。
二、消费观念和消费态度1.消费观念:调查显示,多数中国青年的消费观念相对成熟。
他们有较强的消费自主权和主体性,注重个人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理性消费,对于过度消费持谨慎态度。
另外,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一部分青年愿意购买具备环保标签的产品。
2.消费态度:中国青年对于品牌的认可度较高,认为品牌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同时也是社交和身份认同的象征。
然而,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小众品牌,他们更愿意通过独特的产品展示个人品味和风格。
95后消费报告第1篇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有着不同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多数大学生是从进入大学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自主权,其消费行为对家庭、学校、企业、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
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容、特点,研究其趋势,对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提高企业营销的针对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
(一)基本生活消费由于学校所在的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学习消费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
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
1、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
2、考证消费。
近年“考证热”在高校悄然兴起,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国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自然不菲。
不少大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
(三)休闲及娱乐消费2、娱乐消费。
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相当可观。
进迪厅,打台球,遛旱冰,去练歌房,开PARTY等。
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3、时尚信息消费。
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较高。
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学生都购买了手机用于与外界联系,还有的大学生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点歌、照相、彩铃订购、发短信等。
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首选,但手机费在逐步提高4、旅游消费。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热衷于出外旅游者也不在少数。
(四)人际交往消费1、人情消费。
同学过生日、当选大学生干部、入党,得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
消费态度20202020Z世代消费态度洞察报告01Z世代身份的X面全球人口结构正在悄然改变,不同世代的人由于成长环境的差异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如今,年轻的Z世代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焦点人群,社会各界都关注着Z世代人群的成长。
新消费时代的人群机遇战争结束后,百废待兴下生长的一代,经历着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他们拥有稳定的事业和强劲的财力。
前电子时代的一代,低调且富有财富,习惯现实体验的他们,更注重品牌体验和权威的口碑。
伴随着全球经济和互联网高速发展而成长起的一代,消费升级需求显著,偏好小众消费,习惯“懒人线上购物”。
从小环绕在移动互联网,沉浸在社交媒体中。
快速接受海量信息,但丧失兴趣的速度也一样快。
科技是基础消费,自我身份认同是品牌选择的原因,勇于表达对社会的观点,是Z世代的普遍价值观。
婴儿潮世代X世代千禧一代Z世代1946-19651966-19801981-19941995-2009 11.7亿14.2亿17.4亿18.5亿15%18%22%24%数据来源: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公开资料整理Z世代有着多样的X面身份中国Z世代人群约2.6亿人,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年轻人们,受到全方位多元文化的熏陶,Z世代有着独特而又个性的身份标签,X面的身份是Z世代的专属“人设”。
中国的Z世代人群(1995-2009年出生)约2.6亿人互联网原住民敢赚又敢花的剁手党易种草体质兴趣会友孤儿不独热爱表达、善于分享颜值主义潮流引领者朋克养生党二次元懒宅数据来源:企鹅智库《2019年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数据来源:CBNData 《2019 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数据来源:OC&C 《无国界的一代》Z世代也是炙手可热的下一代“金主”随着年轻的Z世代们逐步迈入社会,围绕于Z世代的商业机遇便不断涌现,作为新消费人群的Z世代们消费能力毫不逊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70前70后75后80后85后90后Z世代2018.9-2019.8 线上不同代际消费规模及增速消费规模增速在中国,Z世代的开支达人民币Z世代的开销占全国家庭总开支约13%4万亿数据来源:CBNData 《2019 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小众兴趣圈层涌现,为自己的多元兴趣而买单兴趣是Z世代找到投契朋友、增强社区垂度的核心。
引言何谓新青年?鲁迅先生曾对新青年提出期待,“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新京报官方微博于2019年9月发起过#你心中新青年的标准是什么#的话题,答案莫衷一是,我们既可以从思想状态进行界定,新青年应该是目标明确,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群体;也可从生理状态上进行界定,新青年应该是健康强壮的群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习惯用年龄段对人群进行划分,比如作为计划生育后一代,经历过社会大变革,而今已经成为壮年,成家立业的80后。
又比如出生在1990-1999年,生长在互联网时代,更“自我”,同时“富有朝气,勇于担当”的90后。
从年龄上看,最早的一批90后已经步入而立之年,他们也正从80后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体现在消费力上,也是如此,根据商务部研究院2020年12月9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当前我国 90/00后人口规模达 3.4 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接近四分之一,伴随90后开始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具有稳定的收入,00后逐步走向职场,新生代消费群体购买力日益增强,开始成长为消费市场主力。
作为新一代消费群体,90后表现出如下特点:1、独生子女一代,喜欢弘扬自我个性、信息和知识接触来源广,是有自我主见的新一代群体;2、父母普遍是60、70后,经过20-30年的财富积累,有些家庭已经购置了房产;3、大部分处于刚结婚或准备结婚的阶段。
无论是在精神状态,还是在生理条件上,90后都比较符合新青年的标准,本报告就将90后定义为新青年群体,尝试从多个维度解读该群体的居住消费行为习惯。
目录contentsPART1 城市居住自由篇PART2 新青年租赁趋势篇PART3 城市群住房消费趋势篇PART4 独居新青年生活真相调查篇PART5 新青年客群分析篇PART6 后记“为实现居住自由而奋斗”新青年购房压力呈现什么趋势?新青年购房压力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笔者统计了2017年-2020年22个城市新青年薪酬及二手套均成交价格,计算各年22城市(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及城市级别,挑选部分代表城市)的房价收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