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四大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8
思维导图解读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整本书思维导图
写在开头:
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正本书的思维导图。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第1—28回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巧学四大名著,名著脑图整理高清速取!作者:知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项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很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四大名著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知识点繁杂又难记,通过思维导图就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四大名著思维导图怎么画?首先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四大名著的主要知识点。
众所周知,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四大名著的主要知识点就是[作者]、[内容简介]、[创作背景]、[作品鉴赏]和[影响]一、[四大名著-红楼梦]《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号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下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二、[四大名著-水浒传]《水浒传》取材于南宋梁山英雄的故事,施耐庵先生集众多民间故事与画家、文学家的作品之精华而汇编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叙事文学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书中的林冲、鲁智深、武松等经典人物及故事,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三、[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明清时期《三国演义》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罗贯中先生在陈寿《三国志》为基础,吸收了民间传说、戏曲等故事,写成了此书,书中的关公、曹操、赵子龙、刘备等形象深入人心,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四大名著-西游记]《西游记》作为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由吴承恩根据僧人玄奘取经的历史实事为背景,在加以部分戏曲故事等基础上,进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的。
《西游记》一书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勇敢前进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摧毁社会上一切邪恶势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心。
以上就是四大名著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的知识点了,高清内容可以通过点击图片或在知犀思维导图模板库获取,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初中语文走进名著——感受古典文学之美单元主题设计以及思维导图走进名著——感受古典文学之美适用年级九年级(上)所需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1、2、3、(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激情。
(2)培养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
(3)学习、借鉴优秀篇目的写作方法,提高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
(4)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热爱祖国语言文化。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2、通过朗读、默读方法,感知文章内容3、品读优美语段,分析人物形象4、进一步了解古代名著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12、体会中国古代名著的博大精深3、赏析重点语段,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把握人物形象4、借鉴并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5、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对作品时代意义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对应课标12、分析主要内容,体会重点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3、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陶冶学生情操5、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开阔学生视野6、运用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搜集网络信息主题单元问题设计2、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四大名著在塑造人物方面堪称典范,你从本单元学习中,有何认识?专题划分专题二:专题二:自读名著作品《杨修之死》《香菱学诗》(4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所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2、赏析优美语段,概括人物形象2、文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是找出加以分析。
3、两篇文章在写法和结构安排上各有何特点?4、读完两篇文章后,你对人物刻画的方法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微机多媒体常规资源:教科书课本名著读本学习活动设计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3、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的写作方法。
初中名著导读思想导图整理《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 年 ,是鲁迅所写的独一一部回想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直获取极高的评论。
“朝”表示从前期间, “夕”表示晚年期间,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清晨的花夜晚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暮年回想童年期间、少年期间、青年期间的人和事。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想文”。
主要篇目:《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老来娱亲”、“郭巨埋儿”)、《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 深刻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主要描绘了孙悟空出生, 后遇到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 , 一路降妖伏魔, 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终于抵达西天, 见到如来佛祖 ,最后五圣成真的故事。
由“大闹三界”“取经缘起”和“西天取经”三部分构成的百回大书,深刻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明朝统治阶级腐败衰败,世风堕落,表示歧视皇权的精神。
《骆驼祥子》老舍的长篇小说。
描绘了旧北京的一个黄包车夫的酸楚故事,它深刻揭穿了旧中国的黑暗,控告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盘剥、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感人民的深切怜悯,向人们展现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基层贫困市民生活于难过深渊中的图景。
《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的科学想象小说,该小说叙述了“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的故事,表达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教授在大海深处旅游的故事。
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阿龙纳斯教授作海底旅游。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 , 经过珊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很多稀有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怪情景, 又经历了很多危险。
最后, 当潜水艇抵达挪威海岸时, 阿龙纳斯教授不告而别, 把他知道的海底奥密公之于世。
初中四大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四大名著导读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3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经过岁月洗涤流传下来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与先秦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四大名著作为明清文学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于四大名著的教学不应忽视。
另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
并且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节选的章节,也是中考的复习篇目。
单元学习重点了解四大名著总体内容,知道名著中重要情节,教学难点解读名著中的重要人物性格。
划分为三个专题,第一专题总体了解四大名著,第二专题了解四大名著主要故事内容,熟悉其中精彩片段,第三专题人物形象分析。
三个专题从总体到局部,由浅入深。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老师指导下,初步了解四大名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学会阅读四大名著,课内外结合,读完四大名著。
(3)、了解四大名著主要故事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断。
2、过程与方法(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环境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2)、认识四大名著的作品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四大名著的精彩故事情节,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2)、启发学生能简要分析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鲁达、武松、李逵、孙悟空、猪八戒、曹操、诸葛亮、贾宝玉、林黛玉等),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对应课标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四大名著的作者,地位和影响?2、你熟悉名著中的哪些精彩片段?3、名著中主要人物你有何理解?专题划分专题一:总体了解四大名著。
让思维导图为名著阅读导航——《四大名著》思维导图浓缩知识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好书不厌百回读。
尤其是名著,更要反复咀嚼。
然而,学生对名著兴趣不够浓厚,阅读时往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相比于单篇文本的阅读来说,名著阅读其实是一种更高级别的阅读形态,贯穿的是整套智力动作。
碎片化阅读好比是小零食,而名著是正餐,是大餐。
当然,名著就像硬骨头,啃起来要费点劲。
学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灵活运用浏览、快读、跳读、回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法,需要在纷繁复杂的人物与情节中理出线索,需要时不时地进行阅读感悟的整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读进去,读明白,读通透,读出收获。
很多学生在阅读名著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只阅读不思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大量的人物与情节,只是机械地进入他们的视野,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层加工,因此读完也只是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有时还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
名著是语文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如何读懂名著、用好名著,如何更清晰地了解学生掌握整本书的情况?广州阅读推广大使董正锋老师经过思考,觉得让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学习和研读名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本期向给大家推送董老师春季名著博学班三位学生完成的名著思维导图,他们围绕名著,脑洞打开,将名著的内容与结构一目了然地在一张图上展现出来了。
将思维导图引入名著阅读,能帮助学生及时地将所读的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提炼, 并以形象可视的直观图片呈现出来,知识点条理化,清晰化。
思维导图解读四大名著——《红楼梦》【附第1—26节思维导
图】
写在开头:
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第1—26节的思维导图。
《红楼梦》后续章节的思维导图会持续更新!
需要高清打印版的可以私信老师。
四大名著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解读四大名著——《西游记》【附第1—20回思维导图】
《三国演义》思维导图解读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整本书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解读四大名著——《水浒传》整本书思维导图
红楼梦——清代长篇人情小说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
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思维导图梗概。
思维导图解读四大名著——《西游记》【附第1—20回思维导图】写在开头: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1~20回的思维导图。
需要高清打印版的同学可以私信老师。
四大名著思维导图:《红楼梦》思维导图解读四大名著——《红楼梦》【附第1—26节思维导图】《三国演义》思维导图解读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整本书思维导图《水浒传》思维导图解读四大名著——《水浒传》整本书思维导图《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
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
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西游记》在明代刚出现时曾被列为禁书,因为书中充满了崇佛抑道的思想,与当时的明朝皇帝所信奉的道教思想有冲突。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