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光源特性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5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半导体光源和光电探测器的物理基础;2.了解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的发光原理和相关特性;3.了解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特性;4.掌握有源光电子器件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二、实验原理:光纤通信中的有源光电子器件主要涉及光的发送和接收,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是最重要的光发送器件,PIN光电二极管和APD光电二极管则是最重要的光接收器件。
1.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LED是一种直接注入电流的电致发光器件,其半导体晶体内部受激电子从高能级回复到低能级时发射出光子,属自发辐射跃迁。
LED为非相干光源,具有较宽的谱宽(30~60nm)和较大的发射角(≈100°),常用于低速、短距离光波系统。
LD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
LD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20GHz)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使粒子数反转从而产生光增益是激光器稳定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处于泵浦条件下的原子系统,当满足粒子数反转条件时将会产生占优势的(超过受激吸收)受激辐射。
在半导体激光器中,这个条件是通过向P型和N型限制层重掺杂使费密能级间隔在PN结正向偏置下超过带隙实现的。
当有源层载流子浓度超过一定值(称为透明值),就实现了粒子数反转,由此在有源区产生了光增益,在半导体内传播的输入信号将得到放大。
如果将增益介质放入光学谐振腔中提供反馈,就可以得到稳定的激光输出。
(1) LED和LD的P-I特性与发光效率:图1是LED和LD的P-I特性曲线。
LED是自发辐射光,所以P-I曲线的线性范围较大。
半导体激光器特性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原理。
2.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几个主要特性。
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半导体激光器装置、WGD-6型光学多道分析器、电脑等。
三、实验原理:WGD-6 型光学多道分析器,由光栅单色仪,CCD 接收单元,扫描系统,电子放大器,A/D 采集单元,计算机组成。
该设备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光学系统采用C-T 型,如图M1 反射镜、M2 准光镜、M3 物镜、M4 转镜、G 平面衍射光栅、S1 入射狭缝、S2 光电倍增管接收、S3 CCD 接收。
入射狭缝、出射狭缝均为直狭缝,宽度范围0-2mm 连续可调,光源发出的光束进入入射狭缝S1、S1 位于反射式准光镜M2 的焦面上,通过S1 射入的光束经M2 反射成平行光束投向平面光栅G 上,衍射后的平行光束经物镜 M3 成像在S2 上。
四、实验内容及数据分析1.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的测量:a)将各仪器按照要求连接好;b)打开直流稳压电源,打开光多用仪;c) 将激光器的偏置电流输入插头接于稳压电源的电流输出端;d) 将激光器与光多用仪的输入端相连并使探头正好对激光器输出端,打开光多用仪; e) 缓慢增加激光器输入电流(0mA~36mA ),注意电流不要超过LD的最大限定电流(实验中不超过38mA )。
从功率计观察输出大小随电流变化的情况; f) 记录数据; g) 绘图绘成曲线。
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I (mA ) 1.02.03.04.05.06.07.0 8.09.010.011.0 12.0 P (uW) 0.40 0.80 1.25 1.75 2.25 2.85 3.54.255.05 5.956.98.0I (mA )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P (uW) 9.310.7512.4514.5517.8522.941.0311.5753.51179.51594.51845.0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绘制I —P 曲线: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0510152025I(mA)P(uW)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半导体激光器的控制电源改变它的工作电流I ,测量对应的发光功率P ,以P 为纵轴,I 为横轴作图,描成曲线。
基于LED各个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LED的测试需要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电特性、光特性、开关特性、颜色特性、热学特性、可靠性等。
1、电特性LED是一个由半导体无机材料构成的单极性PN结二极管,它是半导体PN结二极管中的一种,其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
由图1可知,LED电特性参数包括正向电流、正向电压、反向电流和反向电压,LED必须在合适的电流电压驱动下才能正常工作。
通过LED电特性的测试可以获得LED的最大允许正向电压、正向电流及反向电压、电流,此外也可以测定LED的最佳工作电功率。
图 1 LED伏安特性曲线LED电特性的测试一般利用相应的恒流恒压源供电下利用电压电流表进行测试。
2、光特性类似于其它光源,LED光特性的测试主要包括光通量和发光效率、辐射通量和辐射效率、光强和光强分布特性和光谱参数等。
(1)光通量和光效有两种方法可以用于光通量的测试,积分球法和变角光度计法。
变角光度计法是测试光通量的最精确的方法,但是由于其耗时较长,所以一般采用积分球法测试光通量。
如图2所示,现有的积分球法测LED光通量中有两种测试结构,一种是将被测LED放置在球心,另外一种是放在球壁。
_h:^E8(_ d图 2 积分球法测LED光通量此外,由于积分球法测试光通量时光源对光的自吸收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往往引入辅助灯,如图3所示。
图3 辅助灯法消除自吸收影响在测得光通量之后,配合电参数测试仪可以测得LED的发光效率。
而辐射通量和辐射效率的测试方法类似于光通量和发光效率的测试。
(2)光强和光强分布特性图4 LED光强测试中的问题如图4所示,点光源光强在空间各方向均匀分布,在不同距离处用不同接收孔径的探测器接收得到的测试结果都不会改变,但是LED由于其光强分布的不一致使得测试结果随测试距离和探测器孔径变化。
因此,CIE-127提出了两种推荐测试条件使得各个LED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光强测试与评价,目前CIE-127条件已经被各LED制造商和检测机构引用。
LED特性及光度测量实验中山大学 光信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LED的U-I特性测量(1) 红光LED的U-I特性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1 红光LED电流与电压测量数据U(V)0 1.81 1.86 1.92 1.84 1.82 1.87 1.88 I(A)00.0050.010.0180.0080.0070.0120.013 P(nw) 2.935.462113.849.740.776.284.6 U(V) 1.89 1.91 1.94 1.95 1.8 1.79 1.78 1.76 I(A)0.0140.0160.0210.0250.0040.0030.0020.001 P(nw)88.997.5126.4153.432.727.520.316.2根据Shockley理论,对于一个散射面积为A的二极管,其电流电压关系为: ,即I与V之间存在指数关系。
所以以下用Origin7.5对红光LED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指数拟合,如下图:图1 红光LED的V-I特性测量由此可得, 指数拟合曲线的表达式为:实验数据分析:对于红光LED,由图1和其拟合系数可知,拟合度R^2=0.99046,拟合度非常接近1,所以可以认为其U-I特性是指数关系,符合Shockley理论。
当电压大于某一值(即阈值)时,LED才有明显的电流反映,才开始发光,而且随着电压的增大,电流呈指数增长,发光愈强。
(2) 蓝光LED的U-I特性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2 蓝光LED电流与电压测量数据U(V) 3.2 3.25 3.33 3.38 3.41 3.44 3.46 3.5I(A)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 P(nw) 5.47.310.812.613.91515.817.2U(V) 3.55 3.57 3.61 3.63 3.67 3.69 3.72 3.75I(A)0.0090.010.0110.0120.0130.0140.0150.016 P(nw)18.819.620.320.821.52222.623.1U(V) 3.78 3.8 3.85 3.87 3.93 3.95 3.974I(A)0.0170.0180.020.0210.0230.0240.0250.026 P(nw)2323.824.124.224.324.724.724.9同(1),由Origin7.5做出蓝光LED电流与电压的指数拟合曲线如下图:图2 蓝光LED的V-I特性测量由此可得, 指数拟合曲线的表达式为:实验数据分析:对于蓝光LED,其拟合度为R^2=0.9792,拟合度非常接近1,所以可以认为其U-I特性是指数关系,符合Shockley理论。
半导体激光器光学特性测量实验学号:姓名:班级:日期:【摘要】激光器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增益介质、谐振腔、激励能源。
本实验通过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偏振度和光谱特性,进一步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原理,并掌握半导体激光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器、偏振度、阈值、光谱特性一、实验背景激光是在有理论准备和实际需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光电子器件和技术是当今和未来高技术的基础之一。
受激辐射的概念是爱因斯坦于1916年在推导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时提出来的, 从理论上预言了原子发生受激辐射的可能性,这是激光的理论基础。
直到1960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红宝石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Semiconductor laser)在1962年被成功发明,在1970年实现室温下连续输出。
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从同质结发展成单异质结、双异质结、量子阱(单、多量子阱)等多种形式,制作方法从扩散法发展到液相外延(LPE)、气相外延(VPE)、分子束外延(MBE)、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淀积(MOCVD)、化学束外延(CBE) 等多种工艺。
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的体积小、结构简单、输入能量低、寿命较长、易于调制及价格低廉等优点, 使得它目前在各个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
半导体激光器已经成功地用于光通讯和光学唱片系统,还可以作为红外高分辨率光谱仪光源,用于大气检测和同位素分离等;同时半导体激光器成为雷达,测距,全息照相和再现、射击模拟器、红外夜视仪、报警器等的光源。
半导体激光器与调频器、放大器集成在一起的集成光路将进一步促进光通讯和光计算机的发展。
半导体激光器主要发展方向有两类,一类是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信息型激光器,另一类是以提高光功率为目的的功率型激光器。
本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和光学特性,利用光功率探测仪和CCD光学多道分析器,测量可见光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不同方向的发散角、偏振度,以及光谱特性,并熟悉光路的耦合调节及CCD光学多道分析器等现代光学分析仪器的使用,同时进一步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在光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
LD/LED光源特性测试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LED发光二极管和LD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电流(P-I)特性曲线和P-I特性随器件温度的变化,理解LED发光二极管和LD半导体激光器在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上的差异。
2. 实验原理2.1 LD工作原理从激光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半导体激光器的粒子数反转分布是指载流子的反转分布。
正常条件下,电子总是从低能态的价带填充起,填满价带后才能填充到高能态的导带;而空穴则相反。
如果我们用电注入等方法,使p-n结附近区域形成大量的非平衡载流子,即在小于复合寿命的时间内,电子在导带,空穴在价带分别达到平衡,如图1所示,那么在此注入区内,这些简并化分布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就处于相对反转分布,称之为载流子反转分布。
注入区称为载流子分布反转区或作用区。
结型半导体激光器通常用与p-n结平面相垂直的一对相互平行的自然解理面构成平面腔。
在结型半导体激光器的作用区内,开始时导带中的电子自发地跃迁到价带和空穴复合,产生相位、方向并不相同的光子。
大部分光子一旦产生便穿出p-n结区,但也有一部分光子在p-n结区平面内穿行,并行进相当长的距离,因而它们能激发产生出许多同样的光子。
这些光子在平行的镜面间不断地来回反射,每反射一次便得到进一步的放大。
这样重复和发展,就使得受激辐射趋于占压倒的优势,即在垂直于反射面的方向上形成激光输出。
图1半导体激光器的能带图2.2 LED 工作原理发光二极管是大多由Ⅲ-Ⅳ族化合物,如GaAs (砷化镓)、GaP (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 结。
因此它具有一般P-N 结的I-N 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
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
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 区注入P 区,空穴由P 区注入N 区。
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如图2所示。
由于复合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PN 结面数μm 以内产生。
Document技术应用文章编号:AN135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LED 的测量、校准和测量不确定度应用说明适用于: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所有 LED摘要随着近期 LED 市场的快速增长及其应用的发展,LED 已变得越来越普遍。
目前可以在许多新的照明应用中发现它们。
这些新应用对 LED 的测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因此,准确性和精确度成为 LED 光学测量的关键指标。
LED 的辐射度量、光度量和色度量通常由光学测量获得。
本技术应用文章主要介绍 LED 的测量,并提供光学测量、校准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知识。
作者:Retsch Stefanie / Ng Kok Fei目录A. 光学特性 (2)辐射度测定 (2)光度测定 (3)色度测定 (3)B. 测试设备和度量 (4)C. 校准程序 (6)波长校准 (6)光谱校准 (6)绝对校准 (6)D. 测量设置 (7)平均 LED 强度 (7)光通量 (8)测量条件(一般) (10)E. 测量不确定度 (12)F. 参考标准 (13)G. 潜在的测量差异来源 (14)H. 环境温度和驱动电流的相关性 (16)I. 参考资料 (19)A. 光学特性1辐射度测定辐射度测定是测量电磁辐射的能量和物理特性的科学,其频谱覆盖了从紫外 (UV)到红外 (IR) 光的整个范围。
辐射度测定与人眼对亮度和颜色的敏感度无关。
1 [1] CIE 127:2007,章节 2.1.光度测定光是电磁辐射光谱中的人眼可见部分。
光度测试是对能被人眼感知的可见光能量的测量。
每个辐射度量都能对应到考虑了人眼明视觉函数 V(λ) 曲线的光度量,其中 V(λ) 表示人眼的明视觉感知曲线,是人眼在 380 nm 至 780 nm 的波长范围内的光谱响应函数(图 1)。
2图 1:人眼响应曲线或相对光谱光视效率曲线 V(λ)色度测定3色色度测定描述人眼对颜色的感知。
为了对颜色进行定量与定性描述,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 于 1931 年定义并确立了三色刺激 XYZ 系统。
光源的P-I特性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LD的P-I特性。
2、掌握光源P-I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主控&信号源模块2号数字终端&时分多址模块25号光收发模块23号光功率计模块示波器三、实验原理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该特性有一个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阈值电流),用Ith表示。
在门限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发射,输出荧光功率很小,通常小于100pW;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发射,输出激光,功率随电流迅速上升,基本上成直线关系。
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相似于正向二极管的特性。
P-I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th尽可能小,Ith对应P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
且要求P-I曲线的斜率适当。
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山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激光二极管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启动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
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
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Ith,当输入电流小于Ith时,其输出光为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发出光,当电流大于Ith时,则输出光为激光,且输入电流和输出光功率成线性关系,该实验就是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验证P-I的线性关系。
四、实验步骤1、登录e-Labsim仿真系统,创建实验文件,选择实验所需模块和示波器。
2、按如下说明进行连线及设置:(1)将2号模块TH7(DoutD)连至25号光收发模块的TH2(数字输入),并把2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4设置为“ON”,使输入信号为全1电平。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半导体材料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其特性,探索其在电子器件中的潜在应用。
实验材料:1. 硅(Si)片2. 砷化镓(GaAs)片3. 导线4. 电流表5. 电压表6. 热电偶7. 镭射光源8. 实验台实验步骤:实验一: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测量1. 将硅片和砷化镓片分别放在实验台上,并连接相应的电路。
2. 打开实验台上的镭射光源,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
3. 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半导体材料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二: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浓度测量1. 将硅片和砷化镓片置于恒温环境中,并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
2. 通过电子注入或光照的方式,在半导体材料中产生载流子,并记录相应的电流值。
3. 根据已知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和温度,计算出载流子的浓度。
实验三: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测量1. 将硅片和砷化镓片连接到电流表和电压表,并设置一定的电压。
2. 通过电流值和电压值,计算出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迁移率。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一: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测量结果表明,硅片的禁带宽度为0.7 eV,而砷化镓片的禁带宽度为1.4 eV。
这说明砷化镓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适用于高频高功率电子器件的制造。
实验二: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浓度测量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条件下,硅片的载流子浓度更低,而砷化镓片的载流子浓度较高。
这与其禁带宽度的差异相符,说明载流子浓度与禁带宽度有一定的关联。
实验三: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测量结果表明,硅片的电子迁移率约为1400 cm^2/Vs,而砷化镓片的电子迁移率约为8000 cm^2/Vs。
这说明砷化镓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适用于高速电子器件的制造。
实验结论:通过对半导体材料进行多个实验,我们得到了关于硅片和砷化镓片的禁带宽度、载流子浓度和电子迁移率等特性的数据。
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控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以实现更高效、更先进的电子器件的发展。
光信息专业实验指导材料(试用)实验5-1 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测试[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半导体激光器工作时的功率、电压、电流,画出P-V、P-I、I-V曲线,让学生了解半导体的工作特性曲线;2、学会通过曲线计算半导体激光器的阈值,以及功率效率,外量子效率和外微分效率,并对三者进行比较;3、内置四套方波信号或者外加信号直接调制激光器,通过调整不同的静态工作点,和输入信号强度大小不同,观察到截至区,线性区,限流区的信号不同响应(信号畸变,线性无畸变),了解调制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实验室提供:半导体激光器实验箱(内置三个半导体激光器),示波器,两根电缆线。
[实验原理]半导体激光器是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一类激光器,由于物质结构上的差异,产生激光的具体过程比较特殊。
常用材料有砷化镓(GaAs)、硫化镉(CdS)、磷化铟(InP)、硫化锌(ZnS)等。
激励方式有电注入、电子束激励和光泵浦三种形式。
半导体激光器件,可分为同质结、单异质结、双异质结等几种。
同质结激光器和单异质结激光器室温时多为脉冲器件,而双异质结激光器室温时可实现连续工作。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激光通信、印刷制版、光信息处理等方面。
一、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材料多是晶体结构。
当大量原子规则而紧密地结合成晶体时,晶体中那些价电子都处在晶体能带上。
价电子所处的能带称价带(对应较低能量)。
与价带对应的高能带称导带,价带与导带之间的空域称为禁带。
当加外电场时,价带中电子跃迁到导带中去,在导带中可以自由运动而起导电作用。
同时,价带中失掉一个电子,相当于出现一个带正电的空穴,这种空穴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也能起导电作用。
因此,价带中空穴和导带中的电子都有导电作用,统称为载流子。
没有杂质的纯净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如果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原子,则在导带之下和价带之上形成了杂质能级,分别称为施主能级和受主能级。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名称:实验1光源的P-I 特性测试实验姓名:班级:电17-3学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得分:序号:42实验1光源的P-I 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L D 的P-I 特性。
2、掌握光源P-I 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模块2、2 号数字终端&时分多址模块3、25 号光收发模块4、23 号光功率计模块5、示波器三、实验内容光源的P-I 特性测试四、实验原理数字光发射机的指标包括:半导体光源的P-I 特性曲线测试、消光比(EXT)测试和平均光功率的测试。
接下来的三个实验我们将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I(mA)LD 半导体激光器P-I 曲线示意图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该特性有一个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阈值电流),用Ith 表示。
在门限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发射,输出荧光功率很小,通常小于100pW;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发射,输出激光,功率随电流迅速上升,基本上成直线关系。
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相似于正向二极管的特性。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th 尽可能小,Ith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
且要求P-I 曲线的斜率适当。
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山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激光二极管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启动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
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
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Ith,当输入电流小于Ith 时,其输出光为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 发出光,当电流大于Ith 时,则输出光为激光,且输入电流和输出光功率成线性关系,该实验就是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验证P-I 的线性关系。
LD/LED光源P-I特性测量实验处理一.实验结果分析1.数据处理A. 自动光功率控制实验表1 自动光功率控制数据表根据表1画出曲线图:图1 自动光功率控制I-P曲线由上图1可知,在自动光功率控制测量实验中,当打开自动补偿控制的时候,注入电流I变化的时候输出功率P1几乎无变化,自动补偿控制关闭的时候电流I变化,输出功率P2也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B.光发射机P-I特性实验表2 光发射机P-I特性数据表根据表2画出曲线图2:图2 光发射机P-I特性曲线图根据图2可知,半导体发射机的门限电流为I th=7mA,当注入电流I<7mA 时,电流变化时输出功率几乎无变化,一旦I>7mA时候,电流I与功率P成正比关系,并且迅速增长。
C.消光比测量实验消光比EXT=−10lg P00P11=10lg317.1×10−3527.3=32.2 dBD.平均光功率测量P̅=284.8 uw2.实验现象分析A.在功率自动控制实验里面,自动控制主要是利用反馈机制,从而控制注入的电流保持基本稳定,这样对应的输出的功率也就基本不变了,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变,略有稍微的浮动;当自动控制OFF时,这样无法控制注入电流的变化,功率就会随着I的变化而发生剧烈变化。
B.光发射机I-P特性测量实验,主要是验证实验。
半导体激光器有一个门限电流I th,当注入电流I低于I th时功率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注入电流I大于I th时功率就发生线性剧烈变化。
3.实验影响因素讨论本次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实验数据都是通过仪表直接读来,仪表精度影响实验误差,另外在读取光功率计的时候,须待读数稳定后再读取。
二.实验小结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半导体激光器门限电流I th的理解,通过测量和画图,加深了对门限电流的理解。
另外,对自动光功率控制的作用有了了解,模电中的反馈机制在这个控制电路里有了直观的反映,掌握了一种控制稳定变量的方法。
对于本实验,操作正确,实验现象符合理论要求,测量数据画得的曲线图符合本质特性,总的来说,实验室正确的成功的。
光信息专业实验说明:发光二极管特性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内容1、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机理、光学特性与电学特性,并掌握其测试方法。
2、设计简单的测试装置,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V-I特性曲线、P-I特性曲线的测量。
二、实验基本内容1、概述50年前人们已经了解半导体材料可产生光线的基本知识,第一个商用二极管产生于1960年。
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属于固态光源,其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LED结构图如下面图1所示: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芯片。
常规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结构如图二所示,主要分为衬底,外延层(图2中的N型氮化镓,铝镓铟磷有源区和P型氮化镓),透明接触层,P型与N型电极、钝化层几部分。
钝化层的作用是保护透明接触层。
N型电极P型电极图2、常规InGaN / 蓝宝石LED芯片剖面图图3、InGaN LED芯片俯视图在 p 型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层,称为p -n 结。
跨过此p -n 结,电子从n 型材料扩散到p 区,而空穴则从p 型材料扩散到 n 区,如右面的图4(a )所示。
作为这一相互扩散的结果,在p -n 结处形成了一个高度的e ΔV 的势垒,阻止电子和空穴的进一步扩散,达到平衡状态(见图4(b ))。
当外加一足够高的直流电压V ,且 p 型材料接正极, n型材料接负极时,电子和空穴将克服在p -n 结处的势垒,分别流向 p 区和 n 区。
在p -n 结处,电子与空穴相遇,复合,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电子将多余的能量将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电致发光现象。
这就是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
(见图2.1.2(c ))。
通过材料的 选择可以改变半导体的能带带 隙,从而就可以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波长的光线,且发光的强弱与注入电流有关。
LED 特性测量实验者:林巧玲(11343046) 合作者:洪艺江(12342020)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验地点:物理楼 组别:A14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实验时间:2015.05.27 上午 8:20一、实验目的1.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机理、光学特性与电学特性,并掌握其测试方法。
2.设计简单的测试装置,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 V-I 特性曲线、P-I 特性曲线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它属于固态光源。
1.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原理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 p 型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
当外加一足够高的正 向偏压 V 时,电子和空穴将克服在 p-n 结处的势垒相遇、复合,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 级,电子将多余的能量将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电致发光现象。
选择可以改变半 导体的能带隙, 从而就可以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波长的光线, 且发光的强弱与注入电流有 关。
2.发光二极管的主要特性 (1)光谱分布、峰值波长和光谱辐射带宽:发光二极管所发之光并非单一波长,其波长具 有正态分布的特点,在最大光谱能量(功率)处的波长成为峰值波长。
即使有两个 LED 的峰 值波长是一样的, 但它们在人眼中引起的色感觉也是可能不同的。
光谱辐射带宽是指光谱辐 射功率大于等于最大值一半的波长间隔,它表示发光管的光谱纯度。
(2)光通量:LED 向整个空间在单位时间内发射的能引起人眼视觉的辐射通量 ΦV(单位 是流明 lm)。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为人眼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灵敏度作了总结,在明视觉 条件(亮度为 3cd/m2 以上), 归结出人眼标准光 度观测者光谱光效率函数 V ( ),它在 555nm 上有最大值,此时 1W 辐射通量等于 683lm。
通常,光通量的测量以明视觉条件作为测 量条件,可以用积分球来把 LED 发射的光辐 射能量收集起来,并用合适的探测器将它线性 图 1.积分球结构示意图 地转换成光电流,再通过定标确定被测量的大 小。
实验二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量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2、根据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计算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三、实验仪器1、ZY1804I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系统1台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3、FC-FC单模光跳线1根4、万用表1台5、连接导线20根四、实验原理光源是把电信号变成光信号的器件,在光纤通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性能好、寿命长、使用方便的光源是保证光纤通信可靠工作的关键。
光纤通信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光源发光的峰值波长应在光纤的低损耗窗口之内,要求材料色散较小。
其次,光源输出功率必须足够大,入纤功率一般应在10微瓦到数毫瓦之间。
第三,光源应具有高度可靠性,工作寿命至少在10万小时以上才能满足光纤通信工程的需要。
第四,光源的输出光谱不能太宽以利于传输高速脉冲。
第五,光源应便于调制,调制速率应能适应系统的要求。
第六,电—光转换效率不应太低,否则会导致器件严重发热和缩短寿命。
第七,光源应该省电,光源的体积、重量不应太大。
作为光源,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又称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固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等。
但是对于光纤通信工程来说,除了少数测试设备与工程仪表之外,几乎无例外地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和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本实验简要地介绍半导体激光器,若需详细了解发光原理,请参看各教材。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
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