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08高考文理基础的备考(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江苏省2008年高考各科考试说明解读及其复习建议(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根据盐城市2008年高考说明解读会议研讨内容整理)一、关于“考试能力要求”的解读一要抓住各层级能力要求中的关键词。
如“理解”中的“简单的解释”,“分析综合”中的“分解剖析”“归纳整理”,“鉴赏评价”中的“鉴别、赏析和评说”等。
二要研究各项能力考查在试卷中的呈现方式。
三要与其后的“考试内容及要求”结合起来比较分析,看各种能力具体在哪些方面的内容中考查到。
在六种能力中,B、C、E级的能力考查最多,也最重要。
二、关于“考试内容及要求” 的解读必考内容——文言虚词应抓住重点,不必平均用力。
语言运用中汉字书写、标点在作文中考,修辞在仿句或表达生动中考。
因此所列九个考点实际只有六个点,考其中的五个。
写作要让学生明白高考阅卷普遍讨厌所谓的“文化散文”,主要因为其“满地打滚”(以司空见惯的老素材通吃所有命题)、“口吐白沫”(抽象的抒情、缺乏真情实感)。
选考内容——只考B与C层级的能力,即理解与分析综合。
两类文体的阅读都要复习,不能将宝只押在某一类文体上。
考场上却不能兼做,只能选做其一。
因此要指导学生迅速选择其中的一类,不能因犹豫不决耽搁了后面的时间,特别是写作所需的时间要保证。
资料选择上,因是新题型,现成资料较少,可从《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及前几年北京卷上找有关题目进行训练。
加试内容——回答文言语段的有关问题,选修教材《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选读》中所设计的问题可作复习中的参考。
名著名篇阅读,十部中考到七部。
无方向的阅读是没有实效的,要指导学生精读、泛读相结合。
泛读主要是介绍式的,要设计有一定深度的导读提纲,帮助学生阅读了解;精读则要精选重要片段,让学生阅读掌握,熟悉名著的具体内容。
三、关于“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的解读必考与选考卷总分160分,总题量20道。
除写作70分外的90分中,现代文占38分,古诗文占34分,语言运用18分。
备战2008年高考:专家支招高三考生如何复习.h1{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22pt; MARGIN:17pt0cm16.5pt;LINE-HEIGHT:240%;TEXT-ALIGN:justify}.h2{FONT-WEI 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0cm;L 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y}.h3{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0cm;LINE-HEIGHT:173%;TEXT-A LIGN:justify}.h1{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 IZE:22pt;MARGIN:17pt0cm16.5pt;LINE-HEIGHT:240%;TEXT-ALIGN:justify}.h2 {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 13pt0cm;L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y}.h3{FONT-WEIGHT:bold;TEXT -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0cm;LINE-HEIGHT:17 3%;TEXT-ALIGN:justify} 明年高考难度会不会提高?命题可能会有哪些变化?高三第一轮复习该从哪下手?昨日,武汉市教育局组织该市200余所高中校长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市教科院专家联手武汉市三中、武汉市二中、华师一附中等校的资深老师,共同对2016年湖北省高考文理共九门学科的范围、难度、复习重点等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预测,并对考生备考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读2008年高考大纲及第二轮复习的建议小题首先归类,扫描不留死角 大题重在能力,理解分析综合 仪器原理数据,目标独立完成一、小题首先归类,扫描不留死角1、高考选择题考查的内容:非重点知识约占4~5个题,其他为力学及电学的重点知识。
非重点知识包括:热、光、原子、振动的波、交流电与电磁振荡)重点知识中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的内容包括:受力分析(包括连接体问题)、共点力平衡、万有引力与圆周运动、运动学问题与估算、简单的功能关系、简单的相互作用中的动量与机械能、典型电场的场强与电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直流电路的定性分析问题、电磁感应的图像问题以及演示实验中的问题,等等。
2、选择题的解题思路:首先按知识“归类”,再回想这部分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常常就可以顺利解决。
3、针对选择题的复习策略:“扫描不留死角”。
①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②明确应掌握的内容,③各部分都通过题目练到,④不以题论题,而是通过题目把该部分的知识全面扫描。
二、大题重在能力,理解分析综合1、高考物理计算题从知识上说,主要考查力学与电学的重点内容;从考查能力上讲,主要是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2、解答大题的思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1)阅读理解题意(包括画示意图等),(2)确定研究对象,(3)建立物理模型,(4)分析状态过程,(5)选择适用规律,(6)列式求解结果,(7)联系实际讨论。
3、针对大题的复习策略(1)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基础举例:①力的概念(受力分析的方法就来源于力的概念)②功的概念 机械功(狭义功)W=Fs cos θ;广义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W=ΔE ③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2)解答大题最重要的能力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对于物理过程复杂的问题,重要的是把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过程。
常用的把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方法:①从时间上分段:要注意相邻时间段的衔接以及各物理间的关联。
2008年高考文理科基础(历史)复习策略高三从暑假进入第一轮基础复习阶段。
区教研室组织了大规模的集体备考,整编的资源成为我校搞好第一阶段基础复习的重要资源。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认知能力,高三文理基础的历史复习,有如下设想和具体做法:一,设想:1,两轮复习:第一轮,从暑假开如到08年2月底,文、理一周一个单元进行复习。
第二轮,08年3月到高考期间三个月,按古代、近代、现代的顺序进行复习,古代史三周,近代史四周,现代史五周。
预计用时12周24课时。
2,理想“四步曲:(1)让学生明白复习备考的范围(2)让学生明白复习备考的重点(3)让学生建构知体体系(主干知识),理清重大事件、因果关系、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4)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二,具体做法:1,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夯实基础为先为重。
任何时候都要把全面、系统、牢固、准确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作为复习的第一要务。
高考试卷中的有不少试题虽然是“题在书外”,可毕竟是“理在书中”,没有任何一道题离开了所学的基本知识。
对于文、理基础来说如何抓住主干知识、加强基础知识,是复习中特别值得认真反思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落实基础知识方面我的做法:(1)依据07年《考试大纲》、教材等确定的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单元顺序梳理掌握。
梳理方式用学案呈现。
学案一般来说有三个部分,重要知识点,呈现基础知识的填空题,选择题(20道)。
(2)坚持单元过关训练的复习方法。
每课的选择题一定用阅卷机批发,正答率在70%以下的题目重点讲评。
使已掌握的知识能及时强化,模糊的知识得以明确、遗漏的知识能得到补偿。
(3)每周一次的年级统一的测试中,除已复习过的单元内容外,补充各地高考中与本单元有关的试题,让学生时常见识一下高考题目,开阔眼界、开拓思维。
(4)复习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
纵:经过纵向联系,在复习时注意把学过的东西前后对比记忆,以免混淆。
横:经过横向联系,相类似的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就一目了然了。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2008年高考文综复习要点(1)一、综述(一)要点与误区1.处理好单科与综合的关系原则:搞好单科,学会转换误区:大搞跨学科综合搞好单科,是指把95%的精力放在单科的学习上。
为什么呢?分析近年文科综合高考题,基本是单科拼盘。
其中,几乎所有小题、前几个大题,根本就是只涉及一科;而最后两道大题,名曰“跨学科综合”,实际上也是每个学科分别设几问,然后生硬拼接起来。
所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单科学习上,切忌好大喜功,搞很多跨学科的专题。
学会转换,是指思维能够在各学科间迅速切换。
这是对付“拼盘”的技术要求。
技术问题都不难解决,只要多做套题练习就可以了。
当然,由于政、史、地具有天然的联系,分析一些问题,要以单科为主,其他学科可起辅助作用(比如政治问题常涉及历史)。
但这不可以过分强调。
2.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原则:夯实基础,注重能力误区:抛开知识搞“能力”夯实基础,是指要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
第一,这是文科的特点决定的。
文科的记忆性很强,不背书,搞能力就是空中楼阁。
第二,这是文科综合高考的实践证明的。
2004年的《考试大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科骨干知识的考查。
从今年试卷看,许多人押宝的“热点能力题”都未出现;相反,诸如“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这种典型的知识题,却提到了突出位置。
注重能力,是指要在知识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能力。
文科综合考试毕竟不同于单科考试,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疏于考查低能级的背记内容,注重考查分析性、开放性的内容。
这就是“能力”的含义。
怎样提高能力呢?第一,要着重掌握课本中的分析性、论述性内容(而不是纯记忆内容);第二,注意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与综合,尤其是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这是高考的能力热点。
关于背记,补充说明几点。
第一,绝对要背书。
这是基础的基础,不下苦功不行。
2008年高招全国统考试语文复习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l.识记A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②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2.表达应用D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③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⑦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2008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一.知识讲解2007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要求是: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重要作家”及“代表作”,意味着一般的或那些尚有争议的作家作品,不会列入考题。
识记重点为教材及其注释中出现的文学常识。
“文学体裁”,主要是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常见的文体。
除此之外,要对古代有关文体知识如诗、词、曲等有一定的了解。
近几年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特点如下:1.考查作家作品都是教材范围之内的;2.考查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内容,难度不大;3.所考的都是一些在文学史上影响很大的作家或作品;4.考查形式为填空题,分值为1-2分。
命题预测:1.仍以考查教材涉及的作家作品为主;2.所涉及的作家作品是中外重要的影响大的作家作品;3.一般与名句名篇结合起来考查;4.形式以填空题为主,分值不超过3分。
二.高考对接1.(2007浙江卷)下面摘自中学生习作的句子都有文学常识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宋初著名词人温庭筠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刚心情。
错误:改正:(2)最近读了茅盾的长篇小说《林家铺子》,我印象最深的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明争暗斗。
错误:改正:(3)在众多外国作家中,我特别喜欢英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她创作的《墙上的斑点》是其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错误:改正:【答案】(1)宋初晚唐(答唐、唐朝、唐代也可) (2)林家铺子子夜 (3)萨缪尔•贝克特弗吉尼亚•伍尔夫(答伍尔夫也对,伍也可写成吴,夫也可写成芙。
)2.(2007重庆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卫风•氓》)(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3)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考点变化及备考建议邻水二中陈连蜀沐川中学张贵贤川大附中陈志先眉山一中高级教师王怀福乐至县吴仲良中学高级教师陆正军地理考纲变化:与2007年地理学科《考试大纲》相比,2008年高考地理考纲没有变化,考点保持了相对稳定。
备考建议:1.掌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结构。
地理主干知识包括以下十个专题内容:地图、日照图、天气和气候、水资源、地质构造、生态原理、环境问题、区位分析、城市化、国土整治。
构建好上面十个专题高质量的知识网络,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定位训练,落实区域特征。
近年高考试题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过渡区域地图增多,增加了解题难度。
考生应加强利用经纬度、海陆分布、区域轮廓进行空间定位的练习。
教师应多设计一些交界区域的空白地图让学生训练,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
区域特征的掌握,除了用综合法外,更要重视比较法的应用。
3.熟练解题技能,规范解题思路。
通过做一定数量的高考经典试题反复体验高考四项能力在历届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检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漏洞,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训练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地理高考成绩是十分有效的。
4.关注时政热点。
熟悉试题情景。
高考地理试题常以时政热点为情景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一年的时政热点主要有:“南方冰雪灾害”“北京奥运”“嫦娥一号”“十七大”“新特区”“生态文明”“循环经济”“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
历史科的变化突出反映在考试范围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删除的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均田制,华侨与南洋的开发。
2、增加的考点:西周的强盛,井田制,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刺史制度,两汉与越南的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府兵制与募兵制,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庆历新政,宋代史学,明朝中后期的政局和明末农民战争(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明末农民战争)。
浅谈2008高考文理基础的备考(提纲)
华南师大附属中学陈丽
**备考目标:有“效”的复习
备考策略:注重研究,明确方向,科学备考,提高效率
一、复习备考的定位
**依据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指导
1、设置为高考科目的目的
发挥高考对中学课程开设的指引作用,检查考生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程度,以及达到共同基础要求的水平。
2、试题的内容和难度
命题的指导思想要体现高中新课程设置共同基础要求的理念,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共同基础掌握程度,突出考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考生培养基本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考察的目标和要求:“了解”“基本”“认识”
考试的内容和题目的类型,确定了考试的内容以分科知识为主,注重各学科内的知识综合,不涉及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3、高考中分数的地位
提升总分
二、2007文理基础试题情况
1、以广州市为例:理基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平均分情况;
2、试题的启示
(1)试题的难度
(2)试题的特点
*题目的设计导向性
*知识点的分布
三、2008文理基础备考的方法
1、依据
“考试说明”“各学科课程标准”
2、策略——阶段性复习
第1阶段:一模前
整理知识,形成体系和网络,紧抓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
第2阶段:1模——2模
专题训练
选取各学科核心内容,进行学科内的综合整理,进而体现学科特点和思维方法
第3阶段:2模——高考前
回归知识点(按课标和考试说明)
3、怎么教?
课时:每学科每周1节课,共5节/周(X科除外)
第1阶段:提纲切要,归纳整理
如何将内容由厚——薄;
如何设计教学方式;
如何给学生提供资料;
如何指导学生复习;
第2阶段:学科内综合
选取学科核心知识设计专题;
针对薄弱内容设计专题;
针对考试说明拓展专题内容
第3阶段:指导学生最后的复习
用好课标
用好教材
用好资料
用好题目
4、怎么学?
(1)制定计划(统一表格)
目标分数
预习、复习、训练具体科目和时间安排
(2)紧抓三环节
听课——效率
训练——认真
整理——持之以恒
(3)阶段性的比较及总结
5、怎么练?
第1阶段:2次/周
填空题同步训练
选择题滚动训练
*月考:全面回顾已复习的知识
第2阶段:2次/周
专项和套题训练两部分
专项训练要求
(1)训练内容:分文/理两科,
(2)能力结构:40%记忆,30%理解,30%应用。
(3)知识范围:50%与复习同步,50%滚动训练。
套题测试要求:与高考接轨
第3阶段
基础训练;二次训练
6、怎么管理?
(1)明确教师的职责
及早计划,做好分工,落实教学、训练的安排和要求不定期的开备课组会议
不定期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
(2)训练科代表
常规教学的协助者
常规训练的管理者
常规训练数据统计员
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者
(3)应用统计数据
监督调控教学的效率
监督调控训练的有效性
监督调控学生学习状态
**充分利用阶段性考试的结果,发现问题,调整策略(4)注重宣传
开好阶段性的总结会
寻找典型,重在激励
利用班会,发动班主任
发放测试简报和海报
(5)注重备考的系统性
高中三年的及早规划和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