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新课标)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专题2 气候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1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分析】读材料可知,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解答】解:读图1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图2,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图2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 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为背景,考查了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的类型,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分析】读图2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解答】解:读图1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以上海为中心,结合图2可知,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绝密★启用前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2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Ⅰ、Ⅰ、Ⅰ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
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
在机场周边聚集了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
据此完成4~5题。
4.该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的货物A.生产中心B.分拣中心C.销售中心D.质检中心5.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主要是为了A.利用机场的基础设施B.降低交通运输成本C.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D.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地理-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国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 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 2.B 3.A【解析】1题:由图1可以看出,Ⅰ型中的城市原有上海、南京、合肥、常州,去掉已经下降为Ⅱ型的常州,再加上新增加的苏州、杭州、宁波,在2016年共有6个Ⅰ型城市,其中上海、南京、合肥、杭州4个是省级行政中心,行政级别较高且占6个Ⅰ型城市的三分之二,D项正确。
结合图2可以看出,南京、合肥等城市不是海港,A项错误;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合肥、杭州、宁波等并没有沿长江分布,B项错误;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口,C项错误。
2题:审题需要注意“以上海为核心”的限制,由图1可以看出,Ⅳ型中的城市有舟山、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等,结合图2可以看出,五个城市距离上海较远且分布于城市群的边缘,B项正确。
五个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的西北方,距离核心“上海”较远,故不具有均衡性、集中性、对称性,A、 C、D 三项错误。
3题:由图1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舟山、扬州、嘉兴、苏州、杭州、宁波等,结合图2可以看出,这些城市距离上海较近,A项正确;发展模式与自身发展条件相关,这些城市多与上海的发展条件差异明显;城市性质的确定是以城市的主要职能来区分的,而城市的职能与城市等级密切相关,这些城市的等级差别也很明显;同一都市圈相邻近的城市应分工合作,且其各自条件也有差异,产业部门不可能和上海接近,故B、C、D项错误。
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②卷重绘图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与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得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得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得范国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得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得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得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得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
该机场就是美国主要得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据此完成4~5题。
4、该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得货物( )A、生产中心B、分拣中心C、销售中心D、质检中心5、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主要就是为了( )A、利用机场得基础设施B、降低交通运输成本C、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D、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积云为常见得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得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得高度即为积云得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6~8题。
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得地带就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得区域,积云得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得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1234567891011B AC C BD B C C D B【答案】1.B2.A3.C【答案】4.C5.B【解析】4.吉林省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近十几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本省较多年轻人南下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属于人口迁出区。
由图可知,2000—2015年吉林省总人口呈现增长状态,因此应是人口自然增长造成的。
故选C。
5.从图中来看,2015—2017年该省总人口数量逐渐减少,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应是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出所致。
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出,老龄化加剧,A错;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外省,再加上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数量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会更少,利于农业规模化发展,B对;人口大量外流,消费和投资减少,经济增长趋缓,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减缓,C错;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造成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会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下降,D错。
故选B。
【答案】6.D7.B8.C【解析】6.在没有飞机的情况下,科考队员只能乘船进行科考,而利用飞机观测可以扩大考察范围,且可提升科考效率,①正确;修建机场有利于我国向南极地区运送科考所需的物资与设备,并能及时救助遇到文科综合地理第1页(共4页)困难的科考队员,故可增强南极地区交通通达性,提高运输能力,④正确。
对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影响不大,②错误;不能克服极夜现象,③错误。
故选D。
7.机场选址于冰盖上,冰盖滑动,会造成机场地基不稳;冰盖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不能满足飞机起降要求,且对积雪改造处理的难度大,故①③正确。
机场选址于极地东风带内,②错误;该永久机场选址于沿海地带,材料运输难度不大,④错误。
故选B。
#网8.南极永久机场位于长城站东南方向,从长城站起飞沿最短距离航线飞行到南极永久机场需经过“大圆劣弧”,飞行方向应该是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故选C。
【答案】9.C10.D11.B36.【答案】(1)沿岸加那利寒流为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冈比亚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鱼类饵料丰富。
2021-2021 年高二地理第二学期世界地理之天气与气候★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以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以下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A.8月 22时B.8月 13时C.1月 22时D.1月 13时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洋流B .地形、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地形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3.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 .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那么可以放心休息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读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叙利亚气候类型主要有两种,以图中虚线为界, A 和 B 所在区域气候特征相同的A .冬季温和多雨C.冬季寒冷枯燥B .夏季炎热枯燥D.夏季高温多雨5.拉塔基亚周边棉花种植有利的自然因素是A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 .节水农业技术先进C.地形平坦开阔合掌造是日本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D.靠近地中海水源充足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6.左上图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A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B .台风频发C.多洪涝灾害 D .冬季暴雪7.以下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A . a 地B. b 地C.c 地D. d 地以下图为某地多年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以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 .亚热带季风气侯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9.该地的气候特征是〔〕A .全年高温多雨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枯燥C.全年温和湿润D.夏季高温枯燥,冬季温和多雨10.该气候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大气环流地形B .纬度位置人为因素C.纬度位置洋流D.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以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8届高三·池州联考)“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珠穆朗玛峰7 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3题。
1.“旗云”多在(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DC.晴朗白天出现.晴朗夜间出现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D .盛行西风 C.湖陆风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D.下倾,不易登山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解析:1.C 2.D 3.D 第1题,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等或者它们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可见物。
在天气晴朗时,受太阳光照,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对流上升,在快到达峰顶时,凝结成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山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
综合这些再看题目选项,只有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受到太阳辐射升温,夜晚,阴雨天,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不能形成旗云。
所以本题选C。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旗云的成因与热力环流的热力性质有关,这与山谷风、湖陆风、华北季风的形成都类似,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个高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风带,而两个气压带的形成皆是由动力因素而导致的,所以其成因和旗云差异最大。
所以本题选D。
第3题,分析示意图中山坡两侧的气流运动箭头指向,可以推测出旗云若上掀,则说明气流上升对流运动强,高空的风对其影响小,也就是高空风小,风力条件有利于登山;若其下倾,则说明对流运动弱,高空中的风大,这时候影响登山;旗云飘动的位置跟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通用)闯关练题及解析:世界的气候类型一、选择题(一)(2018福建漳州上学期期末)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 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C.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2.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答案1.C 2.B解析第1题,高空等压面凸向低处,说明为低压中心,对应近地面为高压中心,两侧为盛行风带,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稀少,A、D两项错。
如果甲、乙风向相同,则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C项对。
近地面和高空受力不同(高空不考虑摩擦力),近地面风带与高空风向不可能完全相反,B项错。
第2题,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近地面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盛行西风带,甲为东北信风带。
常年受信风带控制容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项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项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C项错误;该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项错误。
(二)下图是某大陆四地月均温与月均降水量关系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四地中,分布在大陆东部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四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A.①地雨热同期,农作物可一年三熟B.②地全年降水丰富,有利于水稻种植C.③地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D.④地降水集中于夏季,易出现洪涝灾害答案1.A 2.C解析第1题,①地雨热同期,且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为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侧;②地各月降水均匀,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地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学案3 气候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绍兴模拟)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1~2题。
A.暖流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2.该城市可能属于下列的国家是( )A.美国B.南非C.巴西D.意大利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气候资料,该地1月份气温高,说明位于南半球。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说明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所以影响该城市冬季降水的主要因素是西北风,C项对。
第2题,该城市位于南半球,美国、意大利位于北半球,A、D两项错。
巴西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没有地中海气候,C项错。
所以可能属于南非,B项对。
答案:1.C 2.B(2019·湖南百校联考)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完成3~4题。
3.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
长期而言,在具有类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位于气候类型中哪个气候区的集水区所产生年平均土壤侵蚀最可能居于首位( )A.①B.②C.③D.④4.有关③④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气候都是雨热不同期B.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相似C.两种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D.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解析:第3题,图中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最差、多沙质土壤,降水集中,故土壤侵蚀相对其他气候更严重,故B项正确。
第4题,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都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因素,都是雨热同期,且分布在大陆东岸,故B项正确。
热带季风气候只在北半球的亚洲有分布。
答案:3.B 4.B(2019·孝感模拟)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
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
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6.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温高或海温高,A、B两项错;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C项正确、D项错误。
第6题,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A项错;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B项错;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C 项错;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D项正确。
答案:5.C 6.D(2019·山西质检)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
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下图)。
读图,完成7~9题。
7.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 )A.华盛顿B.路易斯维尔C.迈阿密D.洛杉矶8.西雅图的园林植物不适宜引种上海,是由于上海(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B.冬季气温低C.冬半年降水量较少D.冬半年日照时数少9.气候相似原理的应用有利于( )A.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B.充分利用气候资源C.解决局部地区的粮食危机D.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第7题,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故A项正确。
第8题,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少,不利于源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
第9题,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可在气候类似地区种植相同植物,使各地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并没有增加生物种类,也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7.A 8.C 9.B(2019·浏阳模拟)下面图1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降水量和月年均气温分布图,图2为专家描绘的埃博拉疫情暴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
据此完成10~11题。
图110.疫情暴发高风险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11.有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可能发生变异,未来可能(或现在已经)通过空气传播,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风险最大的是( )A.1月B.3月C.7月D.11月解析:第10题,根据图2可以判断,高风险区位于刚果盆地,属于非洲的热带雨林气候。
根据图1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是热带雨林气候,故选D项。
第11题,甲地位于北半球,几内亚湾沿岸,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而1月份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3月、11月没有明显风向。
故选C项。
答案:10.D 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9·三亚质检)下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分)(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4分)(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4分)(3)说出甲、乙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原因。
(4分)(4)简述图2中C海沿岸气候特征及其原因。
(4分)(5)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中,能反映D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__;并分析该气候在D地面积广大的原因。
(8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第(2)题,B 所在风带是北半球信风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
第(3)题,结合图示说明甲、乙气压带位置差异并依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分析原因。
第(4)题,C海为地中海,其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影响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第(5)题,D地处于40°N~60°N的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高温多雨。
(2)画图略。
(在B处画东北风向即可)(3)差异:甲图气压带位置较乙图中气压带偏北。
原因:受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影响,甲图中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
(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5)③原因:D地位于40°N~60°N之间,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地形多平原,山地多东西走向,利于暖湿气流进入内陆;海岸线弯曲,深入内陆,使该区更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大。
13.(2019·福建六校联考)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22分)(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并简述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
(4分)(2)比较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C气候成因的是________。
请评价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4)D处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我国典型,试从其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6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南部日照时数较短,中部、西部较长。
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第(2)题,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
第(3)题,C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②地、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④地7月份受西风带控制,说明该地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②地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说明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①地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对农业生产不利,但夏季光照充足,又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与养分的积累。
第(4)题,D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差异的原因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小的角度分析。
答案:(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且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甲地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
(2)相同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不同点:A地夏半年多雨,B地冬半年多雨。
原因: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
B地夏半年受强盛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冬半年有时能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带来一定降水。
(3)④气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降水:雨热不同期或夏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表现:D处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