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防御的公司资本结构形成路径解析及实证检验
- 格式:pdf
- 大小:593.85 KB
- 文档页数:7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本结构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公司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状况、融资能力和市场表现。
因此,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结构、股权结构、税收政策、行业特征等。
这些因素对公司的负债水平、债务类型以及股权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在文献回顾中,我们发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某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财务数据和市场数据。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减少误差。
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四、实证研究结果1. 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对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大规模公司通常具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而小规模公司则倾向于较高的负债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大规模公司具有更强的融资能力和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可以更方便地通过股权或债权融资来满足其资金需求。
2. 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也是影响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
实证研究发现,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通常具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这是因为盈利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公司的内源融资能力,降低对外源融资的依赖。
此外,高盈利能力的公司更容易获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3. 成长能力与资本结构成长能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成长能力较强的公司通常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其扩张和发展,因此其负债水平相对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成长能力强的公司需要更多的外部融资来支持其业务发展,而较高的负债水平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管理防御、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研究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的情况下,自利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管理者固守职位并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管理防御行为。
资本结构管理控制学派认为在公司管理者持有很少股份或没有股份时,面对约束、激励、接管和破产,会通过融资行为固守职位并最大化自身效用。
论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超强控制与内部人控制并存,较低的资产负债水平与较低的盈利水平并存的现实背景下,提出从资本结构管理控制权视角考察管理防御、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论文首先从经济人假说、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控制权理论、资本结构管理控制理论和高阶管理理论系统提炼了管理防御理论基础、管理防御与资本结构关系理论基础和管理防御与公司业绩关系理论基础,提出管理防御、资本结构和公司业绩之间的理论分析框架。
在此基础上,论文从规范和实证两个角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主成分分析法、中介效应检验法和结构方程等方法探讨管理防御对静态资本结构影响规律、管理防御对资本结构优化调整影响规律、管理防御对公司业绩影响规律和管理防御通过资本结构影响公司业绩的传导规律。
在实证研究中,论文从管理者能力特征、管理者激励特征和管理者监督特征三个方面选择了管理者年龄、管理者任期、管理学历、管理者持股、独立董事比例、两职设置情况、股权集中度7个指标衡量管理防御程度。
研究发现:管理防御程度越高,越偏好低负债;管理防御影响资本结构调整意愿与速度。
在高杠杆企业中管理者防御程度越高,越愿意优化调整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在低杠杆企业中管理者防御程度越高,越不愿意调整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优化调整速度越慢;管理防御程度越高,公司业绩越差;在总体样本和国有样本中发现管理防御通过资本结构影响公司业绩的传导关系成立。
论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经理人市场、重新认识对管理者的激励、健全约束管理者内部环境和完善公司破产与接管机制等建议。
上市公司事后防御策略及其典型案例实证研究□林平忠吴晓梅(一) 白马骑士1.骑士在反收购中的作用黑马骑士(Black knight)是指某些袭击者先秘密地通过收购目标公司分散在外的股票等手段,从而对目标公司形成包围之势,使之不得不接受苛刻的条件,把公司出售,从而实现公司控制权的转移,这些袭击者即称为黑马骑士。
当目标公司在遭受黑马骑士的袭击时,为了不使公司沦入收购者的手中,而选择一家关系密切,并且有实力的公司(即白马骑士),以更优惠的条件达成善意收购。
优惠条件包括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以及对目标公司的人事安排给予保证等。
目标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增加竞争者而使买方提高收购价,甚至可以以“锁位选择权”(Lock up option)给予白马骑士优惠的购买资产、股票等条件。
如1985年6月,全美第五大的环球航空(Trcans world,简称TWA),为了抗拒艾肯集团(Carl Ichan,被称为收购大王)的收购活动,TWA特别给予德州航空“每股19.625美元的价格收买TWA640万股票的权利”。
如果目标公司与白马骑士假戏真做,则称为“防御性合并”(Defensive Merger),虽然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会辩称,防御性合并是为了公司的综合效益而非为了保住其饭碗,但很多防御性合并的最大收益者确实是管理者而非股东。
此策略在我国同样适用。
2.典型案例实证研究美丽华是恒生指数三只酒店蓝筹股中唯一一只华资酒店股,也是唯一以经营酒店业务一度名列财阀副榜的。
它是由已故富豪杨志云所创立的王国,1957年他从西班牙神父手中购得一座旅店后,便转而投入酒店业。
70年代时,己由只有百余个客房的小旅店,发展成拥有千余个客房的一流酒店,享有国际声誉。
它在1970年上市后,一直业绩良好,盈利丰厚。
杨志云去世后美丽华交给几个儿子管理。
由于杨氏兄弟接管以来生意停滞不前,盈利甚不理想,故至1993年初,除大哥杨秉正想保持管理权外,继续坐掌江山外,其余兄弟已有意出让股份。
2004年9月第26卷第5期当代经济科学M oder n Economic Science Sep.,2004Vol 26 No 5收稿日期:2004 06 23作者简介:皮毅(1980-,男,重庆市人,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
公司治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皮毅(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上海200083摘要: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是三个紧密相联的范畴。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实现最优资本结构的前提,资本结构是实现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二者均是为提高公司价值效劳的。
本文以2003年的中国上市公司群体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及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结果显示:法人股权与国家股权相比占相对多数时,公司价值上升。
公司债务比率上升时,公司价值下降。
董事会监督并未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影响。
然而,如果考虑到公司所有权结构对资本结构、公司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影响,我们发现,随着法人股权的增加,公司债务比率的上升以及有效的董事会监督将会促进公司价值上升。
关键词:公司治理;资本结构;董事会监督;公司价值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848(200405 0065 06一、研究背景综观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的著述,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按相关理论开展的不同阶段展开研究工作,如对资本结构理论从其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出发,进入MM 理论[1],又着手于发展的资本结构理论,再进入非对称信息为始端的产权理论与博弈模型研究;从其研究的过程看,是以M M 理论为基点,在不断放松MM 理论假设的前提下,考虑相应的条件,作出相关的结论[2]。
研究的侧重点在于理论的分析和模型的建立,但对一个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公司,就其可选择的资本结构并未给出一较令人满意的答案[3];其二,目前关于公司治理的主流研究思路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工具的,着眼点在于如何解决好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由此引出建立鼓励机制,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等[4],同样在研究公司治理的同时,对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的依存关系也尚未有明确的答复,以致于有的学者提出研究最优的资本结构并无意义[5];其三,人们在研究资本结构时,只注意了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之间的关系,并未同时考虑股权结构同样也影响着治理结构。
管理防御与公司业绩的实证汇报人:日期:•引言•管理防御理论概述•公司业绩评价方法目录•管理防御与公司业绩关系实证分析•管理防御对公司业绩影响机制探讨•结论与建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市场竞争与公司防御策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御策略来保护自身利益。
管理防御理论的发展管理防御理论是解释公司高管如何通过策略选择来维护自身职位和利益的理论。
实证研究的必要性目前关于管理防御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管理防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我们关注的问题包括:管理防御如何影响公司业绩?是否存在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方法我们将使用公开可得的上市公司数据,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02管理防御理论概述管理防御定义及内涵管理防御是指管理层为保护自身利益,采取一系列策略和行为,以降低公司被接管或替换的风险。
管理防御内涵管理防御不仅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激励等内部因素,还涉及外部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等外部因素。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层可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非股东利益最大化,从而产生代理问题。
代理问题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可能利用信息优势采取防御措施。
信息不对称市场竞争激烈时,管理层可能采取防御措施以保持公司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管理防御形成原因正面影响管理防御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业绩。
负面影响过度管理防御可能导致公司决策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甚至损害股东利益。
管理防御对企业影响03公司业绩评价方法如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反映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
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
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反映公司资产的管理效率。
030201财务指标评价法如市值、市盈率等,反映公司在市场上的价值。
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路径的理论解析及实证检验:一个家族
企业家的研究视角
马春爱;马栋;杨贺
【期刊名称】《预测》
【年(卷),期】2009(028)006
【摘要】本文尝试以家族企业家作为研究切入点,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支点,解析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形成路径,理论推导出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路径是一个由
家族企业家融资行为意向上升为企业融资决策进而转化为融资行为最后形成特定资本结构的过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家族企业家的融资态度、主观规范、融资行为控制知觉对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影响,实证结论支持
理论推导的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形成路径.
【总页数】6页(P24-29)
【作者】马春爱;马栋;杨贺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2249;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124;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北京,10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23
【相关文献】
1.家族企业企业家隐性知识的代际传承——基于跨代创业视角的多案例研究 [J],
孙秀峰;宋泉昆;冯浩天
2.从家族企业家角度研究家族企业融资问题:一个理论研究提示 [J], 马春爱;杨贺
3.伦理视角下家族企业家长制研究 [J], 张桐
4.家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与商业模式创新双案例研究
——基于社会情感财富视角 [J], 王立夏;刘焱;尹翔雨
5.家族企业家的自信程度对多元化战略的影响——基于交接班人双视角的研究 [J], 季彤;吴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司治理、资本结构、资本成本关系的实证研究研究背景公司治理、资本结构以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金融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公司治理是指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权力分配的规则,资本结构是指公司筹集资金的方式和融资比例,资本成本则是企业运作所需的资本投入的成本,包括股权和债务资本的成本。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研究它们的关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研究意义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投资者的决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这些关系的意义在于:1.揭示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控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进度;2.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衡量和评估投资回报和风险;3.对于政府和监管部门来说,研究这些关系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监管措施,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研究方法在研究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1.实证研究:采用统计模型和计量方法来分析相关数据和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和推论;2.回归分析:基于假设的模型,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拟合曲线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强弱和影响因素;3.案例分析:通过对个别情况或现象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对一些特定的问题和矛盾进行探讨和解决;4.综合分析:结合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相关变量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综合和评估。
实证研究结果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大部分都强调了公司治理机制在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决策中的作用。
例如,在股权资本成本方面,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是影响股权成本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控制权结构的不完善使得公司管理层和所有者之间存在监管灰色地带和代理成本问题,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将削弱公司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导致股权资本成本的上升。
在债务资本方面,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也对资本成本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可以有效降低债务资本成本。
管理防御、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例如一些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形同虚设,监督约束职能的严重缺位,导致管理者的控制权不受约束,财务决策的制定不是依据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来制定,而是依据管理者的个人偏好和个人利益而制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化程度大打折扣,最终导致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折射出管理者的管理防御行为特征。
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决定了我国企业管理防御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董事会成员多数来源于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度较高;国家或法人股比例大,对管理者的监督处于弱势控制;监事会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时期,企业同国家一样面临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严峻挑战,我国企业一直处于较低的负债水平和较低的盈利水平,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加深客观上驱动着管理者面临企业关键问题与突出矛盾时的防御行为。
管理防御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以及环境因素的驱动性都将损害股东的利益,而资本结构作为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的集中反映,受公司治理结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绩效。
本文从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引发的管理防御视角研究企业的资本结构及企业绩效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高阶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会影响企业战略的选择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
资本结构是企业进行长期融资行为所积累的结果,而企业采取何种融资行为,即企业的融资决策权被紧握在管理者的手中。
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认为,持股比例较低的管理者与股东二者间存在利益趋向相悖问题。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观点认为,管理者相对于股东属于掌握企业优势信息的一方。
管理者掌控着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其防御行为会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进而影响企业绩效。
现有文献在管理防御对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方面,仅从人力资本特征和企业内部监督激励机制方面测量管理防御程度,进而研究其对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影响。
而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环境日益动态复杂、市场竞争加剧这些因素都会驱动管理者的防御行为,从而影响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
第11卷第4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1No.4 2011年7月Jo ur nal of No rthw est A&F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Jul.2011基于管理防御的公司资本结构形成路径解析及实证检验张海龙1,2,李秉祥2(1.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甘肃天水 741001;2.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48)摘 要:在管理防御理论框架下,应用社会心理学的计划行为理论,以公司经理人个人融资意向为出发点,解析了经理人基于管理防御动机对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作用机理,理论上推导出公司资本结构形成路径是一个由经理人管理防御的融资意向上升为公司融资决策进而转化为融资行为,最后形成特定资本结构的过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影响经理人个人融资意向的融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融资知觉行为控制对公司资本结构形成存在显著影响,但各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经理管理防御;资本结构;计划行为理论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1)04-0083-07引 言公司资本结构的形成是公司微观经营管理层面与宏观金融体系层面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公司融资策略与一定外部资本市场制度相融合的产物。
资本结构作为一个存量概念,是公司长期融资活动积累的结果。
公司融资活动受不同因素制约,经理人作为公司关键资源配置权的直接拥有者和财务行为的重要决策者,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理的行为意向和动机必将影响公司融资活动。
现实中,经理人基于职位固守的管理防御动机存在,使得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当经理人对公司融资决策起主导作用或者本身拥有决策权时,必然选择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融资方式,从而使融资行为成为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管理防御手段。
因此,研究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不可能避开经理人的影响作用而单独进行。
本文尝试从经理人个人融资意向入手,在经理管理防御的新视角下,应用社会心理学的计划行为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形成路径进行解析,并对该路径的形成进行实证检验。
一、理论基础(一)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融资行为决策经理管理防御作为一种假说,起源于有关内部人所有权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最早由Shle ifer和Vishny提出,主要指经理人在公司控制机制下维护自身职位安全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1]42-67对经理人而言,一旦离职,必然面临承担转换工作成本的风险和损失,不仅包括原来丰厚的酬薪、福利和在职消费等有形损失,还包括个人声誉以及社会地位等无形损失。
因此,如何降低不可分散的雇佣风险、如何维护自身职位稳定是经理首要考虑的问题。
No vaes认为,由于传统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忽略了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当经理人在公司财务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或者本身拥有公司*收稿日期:2010 10 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2092);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200807000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630130)作者简介:张海龙(1976-),男,天水师范学院讲师,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会计。
财务决策权力时,负债以及财务政策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代理问题。
[2]45-69这使得以往的研究成果都假定公司财务政策选择是基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前提假设产生动摇,引起对现实中企业财务行为缺乏足够解释力,而理论和实证证据表明,经理人行为动机对公司财务决策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目前对于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财务行为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经理人在公司内部、外部控制机制作用下如何降低职位威胁来展开的,相应地形成了二条研究主线:一是经理人在内部控制机制下如何通过有利于自身的财务决策达到固守职位的目的。
体现在融资行为决策上主要是经理人在公司治理机制下如何选择有利于自身职位稳固的融资决策行为。
从融资方式选择来看,N ovaes 同时认为,股东将负债作为提高经营效率的工具,是不同于经理人将负债当作防御策略的,并在管理防御的框架下,通过比较发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下的资本结构决策与具有管理防御特征的经理做出的资本结构决策结果不一致。
[2]45-69Jung 、Kim 和Stulz 研究也发现,当公司使用负债是较为有利的融资方式时,防御动机的存在使得经理人选择了权益融资。
[3]759-790Chan 和Victor W.进一步从经理人特征方面考察管理防御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经理人能力的高低、拥有股权比例的多少以及转换工作成本的高低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融资方式选择,经理人转换工作越容易,转换工作成本越低,使用负债的机率越高。
[4]41-62A be de Jo ng 和Chris Veld 则分析了管理防御下的增资资本结构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道德风险行为的经理人存在过度投资的倾向,出于避免负债约束的目的大多采取了发行股票的增资方式。
[5]1857-1895随后,以Stulz [6]25-54、H arrisand Raviy [7]55-86、Israel [8]1391-1409等人为代表的学者分别通过建立模型探讨了资本结构变化如何影响控制权竞争,这些模型也被称为融资政策的经理管理防御模型,这些研究的共同结论是:经理管理防御明显影响公司资本结构。
另一条主线是经理人应对外部并购、接管威胁进行的管理防御行为。
外部控制机制源于公司外部压力而导致可以监督经理人绩效的代理权竞争、兼并和收购,这些行为会危及经理人的职位安全,因此,经理人事前选择资本结构本身代表了一种反收购防御办法,而当税差理论和信号理论对股票回购行为(如私下协议回购、大宗回购和定向回购)的解释遇到困难时,管理防御假说在股票回购财富效应的检验中得到了支持[9]275-300,并因此而取代了信号模型理论,成为股票回购研究的主流理论解释。
这些有关经理管理防御与财务决策的研究成果作为对代理理论研究的深化,对解释现实财务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计划行为理论基本模型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向反过来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个体在不同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意向,行为意向影响个体实际行为。
[10]453-474其理论主要观点:(1)个人行为不仅受行为意向的影响,还受执行行为的个人能力、机会以及资源等实际控制条件的制约,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三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有重要影响的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个人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如人格、智力、经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通过影响行为信念间接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并最终影响行为意向和行为(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11]315-320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外作为一种成熟理论,已被成功应用于相关行为理论研究领域,其研究结论对于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结果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现代公司经理人不仅是公司关键资源配置权的拥有者,而且是公司财务行为的重要决策者和执行者,符合计划行为理论的个人主体特征,因此,将其作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支点。
图1 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模型图二、基于经理管理防御的公司资本结构形成路径模型既然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那么经理人个人融资意向必将影响经理融资行为,因此本文将经理人融资行为意向作为研究资本结构路径8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卷形成的起点。
经理人基于管理防御动机的融资行为意向形成只是资本结构形成的前期阶段,属于个人意识活动层面,还需要将其过渡到组织活动层面,通过系列组织活动形成公司的资本结构。
经理个人融资意向上升为公司融资决策是通过经理在公司中的决策影响力来实现的。
具体来讲,经理人对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形成过程包括融资意向形成、融资方案决策、融资活动开展直至资本结构的形成。
(一)经理融资行为意向形成过程根据图1的路径模型,个人行为意向形成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影响,要解析经理人融资意向的形成过程,需从这三个方面,考察各自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1.经理融资行为态度。
依据Fishbein和Ajzen 的态度期望价值理论,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个体拥有大量有关行为可能结果的信念,称为行为信念,它使人的行为具有倾向性。
[12]82-92对于经理而言,由于经理人相关控制权损失的不可弥补性和离职后转换工作成本的存在,使其具有强烈的固守职位的管理防御动机,由于债务的还本付息约束增加了经理人因企业破产而被解雇的可能性,使得偏好股权融资而厌恶债权融资成为经理人融资行为态度的主要体现,而经理人能力的高低、转换工作成本的大小、个人的职业背景和从业经历、控制权的追逐等因素是行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经理融资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执行某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了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13]43-47经理人在执行融资决策时最主要的压力来自于董事会,压力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其一,董事会的监督效率和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规模。
尽管公司外部市场接管机制、机构持股、以及大股东所有权控制等都是重要的治理机制,但董事会无疑是股东监督控制经理人的基本手段,因此,董事会的监督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理在执行特定融资行为时所受到的压力。
同时,董事会独立性水平或董事会成员构成与经理的依赖程度也是影响经理执行融资决策压力的关键因素,外部董事的规模越大,董事会的独立性越高,经理所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大,有利于维护自身职位稳固而不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融资决策被通过可能性就越小;其二,经理领导力和任期。
经理领导力是体现经理个人意志在集体决策中的影响力,当经理兼任公司董事会其他高级职务时,会导致同类职位的董事影响力不同,尤其是当经理兼任董事长时,对董事会的影响力更大。
另外,经理任期越长,经理权力延伸的更加广泛,更容易对董事会产生影响。
同时经理任期越长,经理的地位变得更加稳固,在推荐新的董事会成员时,更容易增加推荐对自己有利的董事,排除反对自己的董事,使经理的融资提案更容易被董事会通过。
3.经理融资知觉行为控制。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
对经理而言,影响其对融资知觉行为控制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公司自身的融资能力。
具体包括企业规模、企业信用、可抵押资产价值、可利用担保资源等[14]613-673,属于内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