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424.89 KB
- 文档页数:5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149-浅谈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胡云翔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摘要:21世纪无疑是互联网时代。
但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各种网络游戏也层出不穷。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成型的关键阶段以及其自身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特征,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逐渐成为家长、教师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网络成瘾不仅会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学业,还会引发暴力倾向、 网络犯罪等其他社会问题。
本文系统地从青少年自身人格特征、家庭、同伴关系、学校、社会等方面对综合防治对策及治疗干预措施等加以综述,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治疗干预一、前言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它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
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损害其身心健康。
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乃至定型的关键时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思想还不稳定,对外界的诱惑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而网络交往的自由性、虚拟性、广泛性正好符合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二、网络成瘾(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类型“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Goldberg 提出。
随后Young 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周倩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
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Armstrong 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做了较全面的描述,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成瘾者有大量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⑴网络性成瘾,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⑵网络关系成瘾,指沉溺于通过网上聊天或色情网站结识朋友;⑶网络强迫行为,指以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着迷于在线赌博,网上贸易或者拍卖、购物;⑷信息收集成瘾,指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⑸电脑成瘾,指强迫性地沉溺于电脑游戏或编写程序。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社会背景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定义与特征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出现过度依赖、沉迷、无法自控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会对青少年的学业、家庭关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征包括:长时间沉浸于网络世界、忽视现实生活、影响日常作息、出现戒断反应等。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原因1. 社会压力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学业压力、家庭期望、同伴压力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逃避现实的冲动,进而沉迷于虚拟世界。
2. 心理因素一些青少年存在自卑感、人际交往问题、注意力缺陷等心理问题,寻求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满足和认可成为一种途径。
3. 网络环境互联网世界丰富多彩,资源丰富且更新快速,各种吸引人的游戏、视频、社交平台层出不穷,为青少年提供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4. 家庭教育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网络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和引导,导致青少年陷入网络泥沼而无法自拔。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社会背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不仅是个体行为,也受到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
1. 教育体制当前教育体制下,功利化倾向严重,注重分数与结果而非个体发展,导致一些青少年选择通过网络逃避现实教育压力。
2. 媒体文化流行文化中对网络使用的美化和宣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对网络的认知和使用行为。
3. 社会认知社会普遍对于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也影响了青少年对网络的偏好和使用方式。
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建议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对于孩子网络使用行为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
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并培养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
3.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建立相关支持机制和资源共享平台,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提供支持和援助。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网瘾问题介入之功能浅析——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瘾的预防与治疗中的功能青少年网瘾治疗课程期末论文班级:097092姓名:沈燕学号:09709211老师:李艳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日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网瘾问题介入之功能浅析——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瘾的预防与治疗中的功能09709211 沈燕摘要: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当前青少年成长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且日趋明显,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而且成为了社会问题。
然而造成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来自多方面。
若只是简单地从生理学、心理学或教育学入手,只能治标不治本,而不能真正的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况且现行“网瘾治疗机构”乱象丛生,其所用方法的不当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
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专业,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及网瘾的特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系统地给予青少年网瘾预防与治疗的服务,弥补了之前所用方法的不足。
本文旨在阐述青少年网瘾现状的严重性以及分析影响网瘾产生的因素,并通过剖析其他方法的弊端,简述社会工作在治疗与预防青少年网瘾的方法上,以显示社会工作在解决网瘾问题上的功能,进而倡导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网瘾问题上的广泛运用,使其成为当代青少年危机干预模式的科学方式。
关键词:网瘾青少年社会工作功能一.青少年网瘾现状分析①青少年网瘾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上网时间超过一般限度以获得心理满足。
一般来说,青少年网瘾就是无法有效地把自己的上网行为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主要表现在时间控制上),进而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与成长。
青少年网瘾基本上都是这种控制能力不足或已经丧失这方面的能力。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10年公布的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可知:②目前我国有8000万网迷和网瘾者,其中网瘾者有250万,14-24岁占85%以上,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8.98小时,假期高达21.34小时。
据此可知,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若不及时研究这一现象的实质并加以解决,很可能带来类似于毒瘾所致的社会危害,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
如何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建立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在当代社会,互联网的普及和便利使得青少年普遍沉迷于网络世界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问题。
对于青少年来说,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中不仅会影响学业成绩,还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紊乱和身心健康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困扰,并建立合理的目标和期望是至关重要的。
一、认识和理解网络成瘾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真正认识和理解网络成瘾问题的本质。
网络成瘾是对网络行为的过度依赖和强迫性需求,其特征包括情绪和心理的依赖、逃避现实、丧失控制力等。
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为了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培养多样化的健康兴趣爱好。
例如,参加体育运动、学习音乐、绘画、阅读书籍等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将注意力从网络世界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计划为了避免网络成瘾对学业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学习计划尤为重要。
青少年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并制定具体目标。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并逐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四、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问题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与青少年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和培训,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
五、合理规范网络使用时间在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问题的过程中,合理规范网络使用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和学校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定,例如规定每天的网络使用时间,不允许在特定时间段使用网络等。
同时,鼓励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有益的学习和交流,以更好地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
六、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对于已经陷入网络成瘾困扰的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咨询师和专业机构可以帮助他们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支持。
同时,家长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使用网络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青少年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分析其原因、影响,并探讨社会工作如何有效介入,帮助青少年解决网络成瘾问题,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本文将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定义、类型、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以便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接着,本文将分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个体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心理健康问题、学业成绩下降、家庭关系紧张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包括预防、干预、康复等多个层面。
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本文旨在为社会工作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上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学业、社交和家庭关系的恶化。
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成瘾比例上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
据相关调查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已不容忽视。
成瘾形式多样: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社交媒体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等。
这些成瘾形式不仅影响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成因复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十分复杂,既有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例如,一些青少年可能因为缺乏自信、逃避现实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一些家庭和学校则可能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方法,导致青少年陷入网络成瘾的困境。
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期独自生活在农村或城市留守的现象。
这些孩子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其中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影响入手,探讨其对策研究。
一、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现状1.1 网络成瘾的概念和特征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活动如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无法自拔,进而出现心理、行为上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居,缺乏家庭的陪伴和关爱,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中。
1.2 影响因素和成因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缺乏家庭教育、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等;社会因素包括缺乏社会关爱和帮助、环境单调枯燥等;个体因素包括性格特点、心理素质等。
1.3 影响与危害网络成瘾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在心理上,网络成瘾会导致孩子变得孤僻、不合群、抑郁甚至自闭;在行为上,网络成瘾会引发行为问题,如逃学、打架、偷窃等;在学业方面,网络成瘾会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在身体方面,长时间玩游戏或上网容易导致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
二、对策研究2.1 家庭教育家庭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于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具有关键作用。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亲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提供帮助和支持;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
2.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增加社交交往;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2.3 社会支持社会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社会支持对于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同样具有关键作用。
第34卷第1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 ol. 34 No.1 2012年1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Jan. 2012 社会支持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陈秋珠1,郭文斌1,2(1. 温州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浙江温州 325035;2.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摘 要:为探讨社会支持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温州地区6所不同性质的高级中学各抽取高一和高二年级1个班级,共12个班级480名学生,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8.3%;高中男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高中女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职高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居于首位,但其与普通和重点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者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社会支持与高中生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研究结论:高中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网络成瘾现象,提高社会支持可以预防高中生网络成瘾。
关键词:社会支持;高中生;网络成瘾中图分类号:G6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2)01-0104-05网络成瘾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处于13-18岁年龄段、身心迅速成长发育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发群体。
[1-3]不少研究显示,一个人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尤其是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状况,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网络成瘾者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
[4]那么,改善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状况是否有助于其网络成瘾的预防和矫治?为了更好的验证和揭示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较易受网络吸引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他们获得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尝试为高中生网络成瘾者提供社会支持干预奠定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温州地区6所不同性质的高中(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各所学校抽取高一、高二各一个班,共576名被试。
由于高三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所以没有抽取高三学生。
实际收回问卷531份,其中统计时剔除无效答卷41份,实际有效问卷为480份,回收率为92.2%,回收有效率为90.4%。
(二)研究工具1. 网络使用调查问卷:本问卷由研究者自己编制,主要调查被试的背景资料以及网络使用的情况。
共包括11个项目,即性别、学校性质(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科性质(文科/理科)、家里是否拥有电脑、网龄、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上网的时间段、经常上网地点、通宵上网经历、上网活动内容、上网是否影响学习等。
2. 网络成瘾诊断问卷(IAT):《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是1996年由美国心理学家Young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关于赌博成瘾的标准编制而成。
[5]问卷由8个问题组成,以“是”与“否”作答,答“是”计1分,答“否”计0分,得分5分及以上者可判定为网络成瘾者。
该问卷简单易行,因而被国内研究者广泛使用。
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本研究使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6],但对其中的个别题目进行了修订,使其更适合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原量表共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
修订后的量表共十一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5条)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条)。
具体的修订方案如下:收稿日期:2011-10-10基金项目:温州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3160603601030905)第一作者简介:陈秋珠(1972-),女,陕西富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互联网心理学。
E-mail:cqz72@第1期 陈秋珠等:社会支持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105首先,在第4题后,按原来第2、3的模式增加了一道题:5“您与老师的关系”(只选1项)(1)相互之间并不关心;(2)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3)有些老师很关心您;(4)大多数老师都很关心您。
其次,对一些条目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第2题的第三个选项“和同学、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改为“和同学、老师或朋友住在一起”。
第4题“您与同事”的关系改为“您与同学”的关系。
第5题“从家庭成员得到的支持和照顾”中的家庭成员原有“夫妻(恋人)”“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其他成员(如嫂子)”等5项,将其改为“恋人”“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其他成员(如嫂子)”。
第6题与第7题,均将“配偶”改为“恋人”;将“其他家人”改为“家人”;“同事”改为“同学”;“工作单位”改为“学校”。
修订后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条目的稳定系数在0.668-1.000之间,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稳定系数在0.756-0.852之间,各分量表的分数与总量表分数的相关在0.621-0.786之间,表明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数据分析全部数据量化之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 检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等。
二、研究结果(一)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按照《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评判标准,对答“是”计1分,答“否”计0分,得分5分及以上者可判定为网络成瘾。
本研究中,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见表1。
由表可见,480名高中生中,网络成瘾问卷得分≥5分的有40人,其占总人数的8.333%。
440名非网络成瘾者中,302名高中生的成瘾问卷得分在1-4分之间,这些被试虽不属于网络成瘾者,但他们也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网络成瘾症状。
表1 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网络成瘾问卷得分n %≥5 408.3331-4 30262.9170 13828.750(二)性别及学校类别在高中生网络成瘾上的差异比较分别以性别和学校类别为自变量,以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因变量,进行卡方检验,比较男女高中生、不同类型高中生在网络成瘾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见表2。
由表可见,高中男生284名中,网络成瘾组30名,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0.56%;女生196名,网络成瘾组10名,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10%。
经卡方检验,男女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达到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x2=7.934,P =0.049),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从学校性质看,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网络成瘾组人数分别为12名、4名和24名,网络成瘾发生率分别为6.0%、5.88%和11.32%。
但经卡方检验,不同性质学校的网络成瘾发生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x2=2.219,P =0.330)。
(三)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每天上网时间差异比较将被试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比较两组的每天上网时间。
由表3可见,网络成瘾组的40名高中生,55%(22名)每天花5个小表2 高中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学校性质差异比较男生(n)女生(n)重点高中(n)普通高中(n)职业高中(n)网络成瘾组 30 10 12 4 24非网络成瘾组 254 186 188 64 188 x27.934 2.219 P 0.049 0.330表3 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每天上网时间比较1h以下(n)1~3h(n)3~5h(n)5h以上(n)x2P网络成瘾组 2 4 12 22非网络成瘾组 234 136 34 3654.152 0.000106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表4 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社会支持比较社会支持各项得分网络成瘾组(M±SD) 非网络成瘾组(M±SD) t P客观支持 11.600±4.593 16.100±6.758-4.0720.004主观支持 10.200±2.628 11.950±6.960-2.3270.024对支持的利用度 5.800±1.765 7.600±2.001 -4.326 0.000总分 30.400±4.109 36.170±6.207-0.40720.000 时以上的时间上网,30%(12名)每天花3-5小时上网;非网络成瘾组的440名高中生,8.18%(36名)每天花5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上网,7.73%(12名)每天花3~5小时上网。
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每天上网时间长度达到统计学上非常显著性的差异水平(x2=54.152,P =0.000)。
总体来看,网络成瘾组每天比非网络成瘾组更倾向于长时间上网。
(四)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社会支持比较表4是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在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上的差异比较,由表可见,网络成瘾组在客观支持(M=11.600<16.100,t=-4.072,P=0.004)、主观支持(M=10.200<11.950,t=-2.327,P=0.024)、对支持的利用度(M=5.800<7.600,t=-4.326,P=0.000)、社会支持总分(M=30.400<36.170,t=-0.4072,P=0.000)等方面均显著性低于非网络成瘾组。
(五)高中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相关分析对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及总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
由表可见,网络成瘾与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之间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分别为:r=-0.315,P<0.01;r=-0.153,p<0.05);网络成瘾与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之间的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分别为:r=-0.066,P>0.05;r=-0.110,p>0.05)。
表5 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网络成瘾-0.315**-0.066 -0.110 -0.153*注:* p<0.05, ** P<0.01。
但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之间均存在负相关,表明网络成瘾得分越高,社会支持得分越低。
三、分析与讨论(一)性别、学校类型与高中生网络成瘾情况分析1. 性别与高中生网络成瘾:温州地区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8.3%,男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0.56%,显著高于女高中生5.10%。
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7-8]高中男生之所以比女生容易网络成瘾,主要因为:首先,传统文化对男性期望值较高,希望男性坚强、独立、更具有竞争性。
在高中,很多家长都希望男孩子能够努力学习获取优异成绩,考取名牌大学。
因而,男生自我实现、满足自尊的欲望较女生高,承受的学习、生活压力也较女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