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6.78 MB
- 文档页数:58
内膜系统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概述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Golgi) 溶酶体(lysosome)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内膜系统概述内膜与内膜系统内膜和内膜系统是真核生物所特有的结构 细胞内区室化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内蛋白质的定向分拣运输真核细胞的膜相系统真核细胞的内膜系统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简易线路图9内质网广泛分布于除成熟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真核细胞中9由单层单位膜构成的小管、小泡和扁平囊9构成连续表面与连续空腔9结构与功能上同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相连9向内与核外膜直接连通9形态结构呈时空特异性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内质网的基本类型内质网的化学组成 内质网的功能内质网的形态结构9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R,rER)和光面内质网(smooth ER,sER)9rER 的形态主要为扁平囊状,膜上有结合核糖体,腔内有特殊可溶性蛋白9sER 的形态主要为小管、小泡,膜表面没有结合核糖体9内质网与蛋白质和脂类的合成有关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内质网的基本类型内质网的化学组成 内质网的功能rER内质网的形态结构9内质网占细胞膜结构组成的50%9占细胞总体积的10%以上9微粒体:内质网形态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实验模型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内质网的形态结构 内质网的基本类型 内质网的化学组成内质网的功能微粒体的制备微粒体细胞匀浆后,粗面内质网扁囊形成小的封闭囊泡称为粗面微粒体,光面内质网碎裂的小泡缺乏核糖体,称为滑面微粒体。
9微粒体:内质网形态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实验模型9同普通生物膜一样,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组成有自身特点9酶:6-磷酸葡萄糖酶(标志酶)、电子传递体系、脂类合成酶系9伴侣蛋白:BIP 、GRP94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内质网的形态结构 内质网的基本类型 内质网的化学组成内质网的功能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内质网的基本类型内质网的化学组成内质网的功能9蛋白质合成场所9合成的蛋白包括:外输性或分泌性蛋白 膜整合蛋白构成细胞器的驻留蛋白9均需经过ER 的修饰、加工和转运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内质网的形态结构 内质网的基本类型 内质网的化学组成内质网的功能rER合成的蛋白质去向(1)胞外分泌蛋白(2)膜整合蛋白(3)细胞器内可溶性驻留蛋白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合成SRP受体核糖体受体蛋白质移位子mRNA tRNASRP蛋白质合成装置通过SRP与其受体的结合移位到内质网膜上信号肽与SRP结合导致蛋白质合成暂停SRP解离再循环蛋白质合成继续,并开始转位信号肽SKIP信号识别颗粒模式图返回存在于细胞质内,由6种多肽亚单位和小的细胞质RNA(7S RNA)组成,其化学本质是一种RNP ; 具有三个功能区:信号肽结合位点、翻译暂停区和SRP 受体结合区;SRP 可识别新生多肽链上的信号肽,并与蛋白质合成机器结合而致蛋白质合成暂停;SRP 可被ER 膜上的SRP 受体特异识别、结合。
第11章:内膜系统内膜系统(end omembrane system )1、含义:位于真核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模相结构和细胞器的总称。
是区别于原核生物的主要结构标志(*Tips. 不包括核糖体和线粒体)。
2、功能:合成蛋白质、脂质、糖类;对合成产物进行加工、运输。
3、意义:①扩大细胞内的表面积,增加酶的附着点;②房室化。
第1节:内质网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和类型1、形态: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由单层膜围成的管状、泡状和囊状结构,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囊腔系统。
2、分布:靠近细胞核处,通常与核膜相连;靠近细胞膜处,可以与细胞膜内褶相连。
即:核膜——内质网——细胞膜内褶4、分类:(根据内质网膜是否附有核糖体)糙面内质网(RER):呈扁平囊状,排列整齐,有核糖体附着,多分布在分泌活动旺盛或分化较完整的细胞内(多于核膜相连);光面内质网(SER):呈分支管状或小泡状,无核糖体附着,多分布在一些特化细胞中。
二、内质网的化学组成和酶类1、主要成分:蛋白质、脂类(主要是磷脂);2、标志酶:葡萄糖-6-磷酸酶。
三、内质网的功能(一)糙面内质网(RER):1、参与蛋白质合成(1)在RER上合成的蛋白质:分泌蛋白、膜整合蛋白、细胞器驻留蛋白;(2)新生肽链穿越内质网转移的机制:信号肽假说。
2、帮助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装配蛋白质折叠需要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 )的参与。
(1)二硫键的形成:GSSG 、PDI (2)多肽链的折叠:分子伴侣(引导蛋白质的正确装配,但最终不参与蛋白质构成)3、进行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1)糖基化(glycosylation ):单糖或寡糖与蛋白质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2)连接方式:N-连接糖基化:与-NH 2连接,在糙面内质网上进行;O-连接糖基化:与-OH 连接,在高尔基复合体上进行(3)糖基化的作用:① 保护蛋白质不被水解酶降解;②赋予蛋白质运输信号的功能;③在细胞表面形成糖萼,细胞识别和保护质膜;④ 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