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Z 800-2011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 商用车动力蓄电池包
- 格式:pdf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6
ICS 29.200K 85 DB11 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DB11/Z 752—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and assurance forelectric vehicle: off-board charger2010-10–25发布目 次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4 基本构成 ........................................................................... 2 5 参数 ............................................................................... 2 6 要求 ............................................................................... 2 7 试验方法 ........................................................................... 7 8 标志与标识 ........................................................................ 13 9 安装要求 .. (14)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 权京华11年03月11日前 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ICS 35.240A 24 DB11 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DB11/Z 801—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动力蓄电池包编码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and assurance for electric vehicle:code of power battery pack2011-04-28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编码的基本原则 (2)5 编码 (2)6 数据载体 (3)附录A(资料性附录)动力蓄电池包编码的条码表示示例 (4)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电动汽车产业标准化工作组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建议和意见,向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反映。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参与起草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毅、李勇、钟锌章、李永华、田川、沈晓慧、黄彧、李葳蕤、刘正耀、黄院军、吴智强、朱国才。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动力蓄电池包编码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包编码的基本原则、编码对象、代码结构和数据载体。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包的生产、使用、维护、追溯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47 128条码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DB11/Z 800-2011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商用车动力蓄电池包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CSDB11 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DB11/Z XXXX—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车载充电机能用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and assurance forelectric vehicle: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on-board charger征求意见稿2010-XX-XX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构成 (3)5 参数 (3)6 要求 (3)7 试验方法 (7)8 标志与标识 (12)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建议和意见,向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反映。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的基本构成、参数、要求、试验方法及标志与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的设计、制造与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 碰撞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 振动(正弦)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T 2423.2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Z 17625.1-2003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Z 17625.6-2003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GB 19826-2005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GB/T 18384.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 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 18384.2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 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GB/T 18384.3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 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kHz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 部分:技术条件GB 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流的限制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841-2010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SJ 3212-1989 电子产品运输包装总技术条件YD/T 731-2008 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3 术语和定义3.1充电 charge从外部电源供给车载储能系统(如动力蓄电池等)直流电,将电能储存起来的过程。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供电系统1. 引言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需要建立规范的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与高效。
本文将介绍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供电系统的重要性、关键技术要求以及监测控制措施等方面内容。
2.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的重要性电动汽车使用电能进行驱动,因此电能供给是电动汽车正常运行的基础。
一个规范的电能供给系统可以提供以下优势:•高效:规范的供电系统能够提供高效的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安全:规范的供电系统能够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包括电源稳定、过流保护、漏电保护等。
•可靠:规范的供电系统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供给,避免电能供应不足或电能波动等问题。
3.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技术要求3.1 供电设备要求电能供给系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输出电压:供电设备应提供符合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的输出电压。
•输出功率:供电设备应根据电动汽车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输出功率。
•充电速度:供电设备应提供快速充电功能,以缩短充电时间。
•数据传输:供电设备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以实现实时监测和控制。
3.2 充电接口要求充电接口是电能供给系统与电动汽车之间的连接部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标准化:充电接口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保证与各种电动汽车的兼容性。
•安全性:充电接口应具备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安全措施,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数据传输:充电接口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以实现充电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4. 电动汽车电能保障技术要求除了电能供给外,还需要电能保障技术来确保电动汽车的正常使用。
4.1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动汽车电能保障的基础,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充电桩布局:充电桩应布局合理,以满足不同地区的充电需求。
•充电桩数量:充电桩数量应与电动汽车数量相匹配,以避免充电排队等问题。
•充电桩运维:充电桩需要定期维护检修,确保正常运行。
ICS53.040.99J 83 DB11 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DB11/Z 877—2012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商用车电池更换设备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and security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 commercial vehicle battery replacing device2012–05–07发布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电动汽车产业标准化工作组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建议和意见,向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反映。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主要起草单位: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巴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中科正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参与起草单位: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电力公司、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会平、张丽丽、王可峰、张建平、张春峰。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参与起草人:陈言楷、李永华、刘雪涛、权京华、王震坡、李茂胜、孙运刚、李鹏飞、李翔、田丰收、李志华、梁飞宇。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商用车电池更换设备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中商用车动力蓄电池包自动更换设备(以下简称更换设备)的功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标志与标识。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商用车动力蓄电池包自动更换设备的设计、制造及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纯电动商用车技术标准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纯电动商用车也逐渐成为市场的焦点。
纯电动商用车是指以电力为动力源,用于商业运输和物流领域的车辆。
为了确保纯电动商用车的安全性、性能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
本文将从电池技术、电动机技术、充电技术和车辆控制系统等方面介绍纯电动商用车技术标准。
电池技术是纯电动商用车的核心技术之一。
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
因此,纯电动商用车技术标准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充电时间等指标都有明确要求。
例如,对于电池的能量密度,标准要求在满足车辆续航里程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减轻车辆的重量,提高车辆的负载能力。
电动机技术也是纯电动商用车的关键技术之一。
电动机的功率、扭矩、效率等指标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动力性能和能耗。
纯电动商用车技术标准对电动机的效率要求较高,通常要求在额定负载条件下的效率达到一定水平,以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率。
此外,标准还对电动机的噪音、振动等指标进行了限制,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充电技术是纯电动商用车的重要支撑技术。
充电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充电速度和充电效率。
纯电动商用车技术标准对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充电模式、充电时间等指标进行了规定。
例如,标准要求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应符合车辆的充电需求,同时要求充电桩具备过流、过压、过温等保护功能,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车辆控制系统是纯电动商用车的核心控制系统。
车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操控稳定性。
纯电动商用车技术标准对车辆控制系统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等进行了规定。
例如,标准要求车辆控制系统的制动系统具备防抱死功能,以保证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制动安全性;同时要求车辆控制系统的转向系统具备电子助力功能,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纯电动商用车技术标准涵盖了电池技术、电动机技术、充电技术和车辆控制系统等方面。
DB ICS备案号:北京市地方标准DB XX/XXXX—XXXX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体系动力蓄电池包维护、二次利用与回收编制草稿2010-XX- XX发布2010-XX-XX实施目次目次 (1)前言 (2)1 适用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3.1 单体蓄电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动力蓄电池模块 (3)3.3 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 (3)3.4 动力蓄电池箱 (3)3.5 动力蓄电池包 (4)3.6 动力蓄电池系统 (4)3.7 二次利用动力蓄电池包 (4)3.8 废动力蓄电池包 (4)3.9 运输 (4)3.10 贮存 (4)3.11 贮存点 (4)3.12 回收 (4)4 动力蓄电池包维护 (4)4.1 外观 (4)4.2 绝缘电阻 (4)4.3 动力蓄电池的一致性 (4)4.4 连接线束 (4)4.5 熔断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冷却或加热装置(含空气滤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 动力蓄电池包 (5)4.9 蓄电池系统各部分定期维护周期 (5)5 动力蓄电池包二次利用一般要求 (5)5.1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包停用要求 (5)5.2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包二次利用要求 (6)6 废动力蓄电池包回收 (7)6.1 运输 (7)6.2 贮存 (7)6.3 回收 (8)前言为规范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包维护、二次利用与回收处理的过程,防止无维护、无充分利用、无回收处理条件下滥用,本着维护电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此标准。
ICS 01.080.01A 22 DB11 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DB11/Z 823—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and assurance for electric vehicle — Charging equipment’s sign and setting requirements2011-08-09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Z 823—2011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图形符号 (2)5 充电场所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志 (3)5.1 标志颜色及版式 (3)5.2 标志尺寸 (6)6 充电场所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志的设置 (7)6.1 一般要求 (7)6.2 位置要求 (7)6.3 安装要求 (7)6.4 材料及维护要求 (8)7 道路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 (8)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志应用示例 (9)图A.1 具有单一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志设置示例 (10)图A.2 具有多项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志设置示例 (11)图A.3 停车场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志设置示例 (12)IDB11/Z 823—2011II 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电动汽车产业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组织实施。
对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建议和意见,向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反映。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参与起草单位: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动汽车标准目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充电站优化配置方法(充电站建设及相关标准概况)第1章我国充电站建设相关标准概况从收集的资料来看,我国已制定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相关标准共61项。
其中国家标准共10项、行业相关标准9项、企业相关标准20项、地方相关标准22项,如表1-1所示。
表1-1 国内充电站相关标准1.1国家标准1.1.1目录表1-2 充电站建设相关国家标准1.1.2各标准主要内容➢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上述标准等效采用IEC 61851系列标准,是我国制订的第一批电动汽车充电机/站方面的标准。
标准制订时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还没有发展成熟,因此标准中有部分条款不具体、不适用或空缺,标准中主要针对电动汽车和充电机做出规定,缺少对充电站的要求。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标准规定了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术语及其定义,包括整车、电机及控制器、蓄电池和充电器四个部分。
➢GB/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本标准参考采用IEC 62196-1:2003,适用于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载耦合器、车辆插孔和电缆束,这些附件和电缆束可用于具有控制性能的传导充电系统,其额定工作电压不超过下述值:交流660V,50Hz~60Hz(额定电流不超过250A时);直流1000V(额定电流不超过400A时)。
➢GJB 3855-99 智能充电机通用规范➢标准规定了智能充电机的通用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
规范适用于额定输入电压为220V或380V、频率为50Hz的智能充电机。
➢GJB 3855/1-99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机规范➢规范规定了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规定。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第部分非车载直流充电机技术要求1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ICSDB11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DB11/Z XXXX—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and assurance for electric vehicle: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off-board charger征求意见稿- XX - XX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12020年4月19日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构成 (2)5 参数 (2)6 要求 (2)7 试验方法 (7)8 标志与标识 (14)9 安装要求 (14)I2020年4月19日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照GB/T 1.1- 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建议和意见,向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反映。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主要起草单位: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参与起草单位: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主要起草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参与起草人:II2020年4月19日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非车载充电机的基本构成、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与标识和安装要求。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非车载充电机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3 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 冲击振动试验方法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Fc:振动(正弦)12020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