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现代药理学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文志[ 纲要 ] 最近几年研究表示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芪多糖、皂苷类、黄酮类和氨基酸等;其药理作用为提升免疫功能,加强抗氧化、抗辐射和抗癌作用,保护心脑血管、肝脏、肾脏和肺脏作用,保护脑细胞、提升记忆力,舒张血管光滑肌,激素样作用,抗菌及克制病毒作用,降血脂、降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等;临床上黄芪宽泛用于治疗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上未见显然肝肾毒性,但有妊娠后期误用致难产,静滴黄芪制剂出现轻度过敏反响等临床报导。
文中对最近几年来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重点词 ] 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作用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omposition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Zhangwenzhi[Abstract] 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Astragalus m embranaceus include Radix astragali polysaccharide, saponin categories and amino acids.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stragalus m embranaceus can improve immune function; enhance resistance to oxidation; exert ant-i radiation and anticancer effects; protect cardiovascular,liver, kidney, lung, and braincells; improve memory; relax blood vessel smooth muscle; possessthe hormone-like, antibacterialand antiviral effects; exertthe hypolipidemic and hy-poglycemic effects,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In clinic, Astragalus m embranaceusis widely used intreating circulation, nerve, digestion, respiration, endocrine and blood diseases.Astragalus m embranaceus shows no obvious liver and kidney toxicity, butoccasionally causes dystocia aftermisuse in late pregnancy, andmild a-llergic reactions due to application of the intravenous formulations. This review summarize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stragalus m embranaceus.[Key words] Astragalus m embranaceu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 acological effect药用黄芪为多年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能。
黄芪对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效。
被誉为补气健脾之要药,临床上常用于气虚乏力、脾虚泄泻等疾病,已为医者所熟知。
现代研究也已证实本品有抗小板聚集、抗血栓、扩充血容量等作用。
因此,本文拟对黄芪对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芪;血液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黃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
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效临床应用广泛,已为医家所悉知。
古有黄芪“逐五脏间恶血”、“活血生血”、“逐恶血”等,意在表明黄芪兼有活血功效。
现代研究也已证实本品有抗小板聚集、抗血栓、扩充血容量等作用。
因此,本文拟对黄芪对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活血机制的关键指标之一。
黄芪可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全血和血浆黏度。
邬丹等[1]用黄芪冻干粉治疗心肌缺血大鼠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及全血黏度,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高黏血症及增加缺血区血供。
马旭等[2]建立血瘀模型大鼠观察黄芪提取物与红花总黄酮对血液流变学指数的影响,无论单用或二者配伍合用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但后者作用更为显著。
且复方参芪液中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解聚作用。
黄芪“活血通络”作用机制得以体现。
并且目前有学者研究不同剂量黄芪配伍补阳还五汤也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黄芪分高、中、低3组剂量治疗后,3组患者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3]。
对于气虚血瘀模型家兔中,重用黄芪组可明显降低高中切血黏度,重用黄芪组祛瘀效果最好。
侧面说明即使小剂量黄芪也具有活血作用[4]。
同样,黄芪虫藤饮联合西药与单独使用西医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疗效相比较,前者不仅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还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更为显著[5]。
黄芪的药效成份及药理作用分析摘要:早在古代,我国就已经发现了黄芪的药学作用,并开始尝试用于治疗人们的疾病,疗效较好。
黄芪作为一种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扶正补气之功效非常显著,现代药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含有很多种活性成分,如:黄芪黄酮类成分、黄芪皂苷、黄芪多糖等,本文主要探讨了黄芪的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
关键词:黄芪;药效成分;药理作用1.黄芪的药效成分黄芪属于豆科植物膜荚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脱疮生肌、利水消肿、益卫固表、补气升阳等功效,在中医学领域中,是用药范围最广的一门重要。
黄芪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酶、维生素P、叶酸、胆碱、蛋白质、糖类等,除此以外,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镁、钙、铁、硒等。
据研究表明,黄芪的免疫作用主要和黄芪皂苷类或者多糖类物质有关。
随着黄芪的药学作用越来越突出,更多的学者已经投入到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队伍中,对黄芪多糖的免疫作用及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
方圣鼎等学者从国产蒙古黄芪中分离出3中多糖,即:Ⅰ、Ⅱ、Ⅲ黄芪多糖,其中,黄芪多糖Ⅰ分子量为36300,黄芪多糖Ⅱ分子量为12300,黄芪多糖Ⅲ分子量为34600,前两种黄芪多糖都具有增强免疫活性的功效,而后一种在增强机体免疫活性方面没有明显的作用[1]。
黄芪增强机体免疫活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途径来实现机体免疫活性的增强。
2.黄芪的药理作用黄芪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免疫作用和抗病毒作用,下面分别说明:2.1黄芪的免疫作用将黄芪水煎剂让小鼠口服之后,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非常明显,如何和党参、灵芝等中药材合用,效果更好。
黄芪、党参以及灵芝等中药材和西医药物利福平联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结核杆菌小鼠的死亡率,同时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
正常人使用黄芪之后,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E和免疫球蛋白M有明显的增加。
同时,慢性气管炎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之后,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以及免疫球蛋白G都是升高。
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分析摘要:黄芪是一种使用率较高的中草药,随着现代药理分析技术发展,其更多药理作用逐渐被发现。
本文主要分析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通过对其现代药学成分分析,明确其相关功效作用,进而掌握其临床应用,旨在更好地指导中药黄芪临床使用,提高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中药;黄芪;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黄芪,又名绵芪,属于多年生草本,多种古典药方中均有关于黄芪的记载与描述。
目前临床对脾胃气虚、表虚自汗、气血两虚者等患者多选择黄芪,通过黄芪补气、利尿消肿、排脓等作用帮助患者改善体征。
于前人研究基础上,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了黄芪更多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是发挥作用的关键。
本文主要对中药黄芪药理作用予以分析,便于提高中药黄芪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详细内容分析如下。
1.中药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1.1皂苷类化合物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药黄芪各项药效发挥同自身化学成分有着密切关系。
黄芪中皂苷类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成分。
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黄芪中多种皂苷类化合物得以发现,现阶段多种黄芪中分离出的皂苷类化合物约有40种。
比如大豆皂苷、异黄芪皂苷I-Ⅳ、乙酰基黄芪皂苷、黄芪皂苷I-Ⅷ。
皂苷类化合物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为黄芪皂苷Ⅳ,其有较高的含量,黄芪定性定量中多将此作为评价依据。
临床试验证实黄芪中的黄芪皂苷有强心、免疫调节、依据、降胆固醇以及抗抑郁作用[1]。
1.2黄芪多糖黄芪多糖也是中药黄芪的一种典型提取物,其具有多种作用,比如调节免疫功能、抗辐射、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等。
黄芪多糖也是黄芪药效发挥的主要成分,葡聚糖、杂多糖是黄芪多糖的两种主要类型,其葡聚糖包括了水溶性与水不溶性葡聚糖,杂多糖主要是水溶性多糖,包括鼠李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等。
不同多糖在具体组成方面略有差异,如部分杂多糖仅包括葡萄糖、阿拉伯糖。
1.3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同样也是黄芪的主要药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约有30种,比如:异黄酮、黄酮、紫檀烯、异黄烷、紫檀烷等,具体的成分如熊竹素、芒柄花素、二甲氧基异黄酮、异鼠李素、山奈酚、槲皮素、鼠李异柠檬素、红芪木脂素、异甘草素等[2]。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刘美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03期摘要: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也是一味较为普遍的中药药材,具有利水消肿、保肝降压、消炎抗菌、活血生肌等作用。
我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黄芪进行中医治疗,直到现在,黄芪仍然在中医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
现本文就主要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黄芪的化学成分,并分析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中医临床;作用由于黄芪在医学临床中表现出多种药理作用,具有非常广泛的临床使用价值,因此这种传统的中药药材受到了世界医学的广泛关注。
不但我国的医药学学者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部分医药学专家也在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
研究证明,黄芪本身含有多种糖类、黄酮类、氨基酸、皂苷类以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
正因为如此,黄芪才能在医药学临床中体现出广泛的药用价值。
以下笔者就结合现有的研究文献,来对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简单归纳和分析,以供参考。
1、黄芪的简单概述中药学中所指的黄芪,主要是指黄芪这种植物的根经过晾晒后所得到的干燥根。
一般多为蒙古黄芪的根或者是膜荚黄芪的根。
野生的黄芪主要生长在我国的蒙古、华东、华北和西北等地区,但是因为黄芪的药用价值很高,目前我国全国各地都有黄芪的人工栽培种植。
最早提出黄芪可以入药的医学典籍是《神农本草经》,其中黄芪具有“治一切气衰血虚之症”,由此可以看出,黄芪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补气类药物。
从中医药理上来讲,黄芪味甘、、性温、主归肺经、脾经,能够起到益气升阳、托毒生肌,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之效。
在临床主要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津亏的消渴等症,还能治疗久咳虚喘,肺气不足,食少纳呆,脾胃虚弱,久泻脱肛等症。
2、黄芪的化学成分分析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证明,中药学中所使用的黄芪具有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和多样,包含了多种糖类、黄酮类、皂苷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中药黄芪在临床上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探讨曾海涛(云浮市中医院中药房云浮527300)摘要:黄芪为豆科类植物,有固表敛汗、补气升阳、排出脓液以及解毒敛疮的作用。
目前,我国和国外学者对黄芪的药理价值和临床应用予以分析创新,以综述的形式研究黄芪药理价值。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价值分析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19)10-0126-02黄芪性质温和,属于豆科草本植物,具有益气固阳以及利水消肿和去毒生肌的作用[1]。
当前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还具有保护肝脏、利尿、强化免疫力、降低血压、降糖降脂、抗菌和抗肿瘤的效果[2],临床对黄芪的研究不断深化,黄芪单独用药以及复合用药在临床推广[3]。
1呼吸系统在张莉[4]研究中,对180例支气管哮喘予以治疗,对照组行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行黄芪注射液治疗,20mL/次,溶于250mL葡萄糖注射液,1次/d,连续治疗14d后,对比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观察组临床控制率43.33%和总有效率85.56%均高于对照组的23.33%以及70%(P<0.05)。
由此证实,黄芪注射液可以对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调控,这是因黄芪具有强心、抗氧化和对微循环改善的效果,同时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免疫和气道重塑状态进行调控。
2心血管2.1对心肌有正性肌力效果:数据证实,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会对心衰反应加重,但是中剂量和高剂量,如4mg以及8mg具有抵抗心力衰竭的效果。
2.2保护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数据分析,黄芪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机制较为多样,不仅能够提升cAMP含量,发挥正性肌力效果。
也通过对心肌细胞膜进行稳定,降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对线粒体和溶酶体机能进行保护,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心肌耗氧量,提升心肌抗缺氧功能,同时能够对自由基消除,降低缺氧组织的积累。
2.3保护感染病毒心肌:数据分析,黄芪在细胞外,不会对大鼠心肌细胞直接消除,但是药物预先作用在心肌细胞2d后,均可对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进行敏感度降低。
R e v i e w综述C H工N A H E A L T H工ND U ST R Y DOI:10.16659/ki.l672-5654.2016.34.193中药黄芪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吕萍河南省郑州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3[摘要]黄芩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材之一,人药部位为根,在中药组方中较为常见,多糖苷、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陆续被发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等功效也逐一被证实。
从黄芪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备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镇痛、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综合作用,这已成为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应用[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6)12(a)-0193-03 Research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adix AstragaliLV PingFirst Affiliated H 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Zhengzhou,H enan Province,450003 China[A b stra c t]Radix astragali belongs to the herbaceous perennid,which is one of the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alm aterials,and the m edicinal part is root,and it is commo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prescriptions,m ultiple chemicals of polglycoside and flavone were constantly discovered,and the effects of heat-clearing and dam p-drying drug,purging fire for removing toxin and clearing and quickening the blood are gradually proved,and the extractive effective components from radix astragali have the overall functions of antibacterial,antiviral,antitum or,anti-inflammatory,antioxidant and scavenging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treatm 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which has already been the key of related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value is worthy of recognition.[K ey w ords]Radix astragali;Pharm acological action;Cardiovascular system;Immunization system;Application黄芪是蝶形花科黄芪属黄芪种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常用中草药,其药用历史超过2000年,对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阴虚盗汗、气虚衰弱、肺气虚证等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黄芪的药理研究及进展朱莉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 200032)摘 要 中药黄芪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在免疫、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发掘及研究。
关键词 黄芪;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8)03-0098-02Pharmacology research progres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ZHU Li-ping(Affiliated Longhua Hospital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Shanghai 200032)[Abstract]Astragalus membranaceus (TCM)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and has important therapeutic effects on many diseases such as immunity, respiration, digestion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and study.[Key word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earch progress;中药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 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 (Fisch.)Bge.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
生用或蜜制用,常用量是9~30g,蜜制可增强其补中益气的功效。
《本草汇言》中关于黄芪的描述是“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黄芪现代药理学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探讨性分析中药黄芪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及疗效。
方法:笔者阅读大量参考文献,从中总结中药黄芪的药理、药效。
结果:黄芪不仅是大补脾肺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之功,而且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并且经文献报道在ICU中予较大剂量生黄芪以补气为主,配伍他药治疗部分危重病例。
【关键词】黄芪;现代药理学;综述
黄茂,味甘、性温、归脾、肺经。
是补气中的要药。
具有补气开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广泛应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肺虚咳喘、气虚水停之水肿、气血不足之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病症。
随着现代医学对黄芪认识的逐步深入,植物黄芪中主要涉及多种皂甙、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亚油酸、生物碱、胆碱等等,其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黄芪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发生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为特征的肾小球硬化[2]。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了肾小球早期高灌注、高滤过的发生,长期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引起肾小球损伤[3]。
1增强免疫功能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4]。
包括胸腺、骨髓(在禽类为法氏囊);后者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它们是T、B细胞定居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5]。
2保肝、降压作用它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6],含有黄芪多糖、氨基酸、黄芪皂苷、维生素及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作用[7].
3心血管系统作用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对此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降低病人ST段抬高(或降低)的幅度[8]。
而其在此方面的应用主要源于其广泛的药理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密度[9]。
4托脓生机:黄芪补气而具有良好的托脓生机功效,有“疮家圣药”之称。
用于气虚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10]。
如与当归、穿心甲、皂角刺同用之透脓散可治痈疽不溃;配白芍、丹参、生没药、生乳香、花粉[11]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皂苷类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和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其他成分还包括香豆素、叶酸、香菜碱、亚油酸、β-谷甾醇等多种化学成分[12],具有多种药理作用[13]。
而黄芪配以人参白术、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相配,组成“补中益气汤”[14]。
主治脾胃气虚之发热及气虚下陷之脱
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脏器下重证。
因其病本是中气虚,摄纳无力、升举无能[15]。
临床常见有些大家畜反复感冒,反复治疗,而久治不愈,可用生黄芪配防风为主药,加生姜、桔梗、白术、陈皮、肉桂、生草、炒盐、葱白两长段等治疗,收效满意。
外感初期,体不虚者黄芪用量宜小不宜大[16]。
而中医诊断为肺胀,证属肺肾气虚,宣降失司。
治以益气宣肺,补肾纳气法,方选补肺汤合平喘固本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60g,仙鹤草30g,款冬花、太子参各15g,紫菀、紫苏子、陈皮各10g[17]。
黄芪可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漏出,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量,调节肾小球滤过膜,减少蛋白尿渗出,减轻或延缓糖尿病性肾病的进展[18]。
总之,黄芪不仅有补气作用,而且气血阴阳兼而有之,故有“补药之长”之称。
近些年来,黄芪进一步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取得了不少成绩,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19],它们可作用于多种免疫活性细胞、促进某些细胞因子的分泌,进一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深入开展对黄芪免疫活性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洪广祥.中华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点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12(1):16-19.
[2] 韩玲,陈可冀.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34.
[3] 杜光、王丽.黄芪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 2001,(10)
[4] 董鹏迭,郭宪清.黄芪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论坛,2006,
[5] 祁忠华,林善金炎,黄宇峰.黄芪改善糖尿病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3):147.
[6] 耿长山等黄芪多糖对去T细胞小鼠促进抗体产生机理的探讨[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5;5(2):69
[7] 孙腾,杨建江,赵秋,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247-248.
[8] 文丹,张金军,柯红.等.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6):369.
[9] Taska K,Kamei C,Tagmi H,et al.Antihypertensive efects of nisoldipine and reference in certain types of hypertensive rats.Arzneim-Forsch/drug res,1987,
37(1):316.
[10] 张继红.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4):188-189.
[11] 卓安山等烫伤对大鼠T、B淋巴细胞功能影响及免疫调节剂对其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8;10(2):29
[12] 王海存,程鹏.黄芪对肝癌栓塞化疗患者的增效作用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
[13] (2):35-37.王锦鸿,陈仁寿.临床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679.
[14] 柏乐,毕立群.黄芪注射液治疗肾性蛋白尿47例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1998,19(1):15.
[14] 胡均,李健,刘文松,等.人胆囊癌GBC2SD细胞系中干细胞样SP细胞群的分离及其ABCG2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37(2):200-203.
[16] 潘智鸣等银杏、黄芪及其复方制剂增强机体特异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J].衡阳医学院学报25(1):19
[17] 欧阳静萍.黄芪降血糖机制的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5, 24(11):688.
[18] 庞小燕,李汉东,李志华.川芎嗪、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1(1):101-103.
[19] 沈美玲等黄芪多糖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l984;4(10)L: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