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982.84 KB
- 文档页数:34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具有学历高、眼界宽、精力强、成长快等突出优点,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骨干力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涉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大局。
多年来,XX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突出做好实名登记、就业推介、创业引领、技能培训、扶贫援助等各项重点工作,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充分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XX区位于XX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9镇、1街、26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2万。
201X年,全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回生源地报到实名制登记497人,实现就业457人,就业率91.95%;201X年,实名制登记613人,推介就业547人,就业率89.23%,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完善责任体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作为就业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写入了各镇(街)年度考核目标责任书,逐级签订,层层落实。
健全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析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与对策,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整体联动的良好机制。
(二)发挥政策效应。
出台了《XX区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要求人社、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通力合作,从拓宽就业渠道、扩大扶持范围、提高担保贷款额度和社保补贴标准等方面,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坚强支持。
201X年以来,累计支出专项见习经费、就业补贴和扶持资金80余万元,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00余万元,减免各类税费26万余元,拨款额、覆盖面越来越大,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2018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总结一、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基本情况我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共有包装工程、印刷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本科毕业生共379人。
包装工程专业163人,印刷工程专业143人,高分子材料专业73人,我院毕业生男230人,女149人。
我院待就业毕业生中,有考研意向的毕业生共21人,有考公务员意向的同学2人,自主创业意向1人,26人有就业意向,1人就业意向不明确。
截止12月31日,我院应届毕业生已确定签约人数115人,有意向签约企业人数为106人,两项共计221人,占应届毕业生54%。
针对没有签约、就业困难和没有就业目标企业的同学,我院在学工办及就业办公室不定期约谈该部分同学,了解其就业困难根本原因,针对其不同情况给其解决方案及措施。
二、确保四个“到位”,加强就业组织领导1、指导思想到位:包材学院一直以“前景激励,管理推进,文化熏陶,活动提升”为学生工作理念,努力营造“正气、灵气、大气、雅气”的氛围,鼓励学生争做“严谨好学,和谐发展”的大学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格”三位一体同步发展。
要求每一名学生一进校门就能将个人学习发展与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准未来的方向,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学院从领导到每个系的老师都把学生的就业工作看成是关系到学院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2、领导组织到位: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系主任、班主任、辅导员任小组成员。
下设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办公室,就业专干担任办公室主任,就业工作领导成员分工及责任制度明确。
在团学会中特别设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增强了就业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
明确就业工作领导成员分工及责任制度。
建立了相应的规范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3、条件保障到位:就业工作办公室1间、就业洽谈室3间、多媒体宣讲教室1间;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高清DV等设施配备齐全;就业工作经费有保障,经费使用台帐清楚。
学院实验室经常加班加点面向企业开放参观,宣传学院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以增强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信任。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目录前言 (13)学校概况 (15)第一章2018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18)一、毕业生规模 (18)二、毕业生结构 (18)(一)毕业生民族结构 (18)(二)毕业生生源结构 (19)(三)毕业生院系结构 (20)(四)毕业生专业结构 (21)第二章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流向 (22)一、毕业生就业率 (22)(一)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率 (22)(二)各性别毕业生就业率 (22)(三)各院系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23)二、毕业生就业流向 (24)(一)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24)(二)毕业生湖北地区就业分布 (25)(三)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6)(四)毕业生就业职位类别分布 (27)(五)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30)(六)毕业生就业单位规模分布 (31)(一)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分析 (32)(二)专科毕业生升学情况分析 (33)四、毕业生出国出境情况分析 (34)第三章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35)一、毕业生月薪收入分析 (35)(一)毕业生的月薪收入 (35)(二)各院系毕业生的月薪收入 (35)(三)各专业毕业生的月薪收入 (36)二、专业相关度分析 (38)(一)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 (38)(二)各学院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 (39)(三)各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 (39)三、毕业生求职过程分析 (40)四、毕业生工作稳定性分析 (42)五、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岗位的评价 (43)第四章2018届毕业生就业专项分析 (43)一、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分析 (43)(一)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原因 (43)(二)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 (45)(三)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46)(四)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前所做的准备 (46)(一)2018届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 (47)(二)2018届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关注的因素 (48)(三)2018届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8)(四)2018届未就业毕业生希望母校给予的帮助 (49)第五章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50)一、完善长效机制,做到“五个”坚持 (50)二、强化指导服务,做好“六项”工作 (51)三、加强过程督查,做好就业核查统计 (52)第六章2016-2018届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52)一、2016-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趋势 (53)(一)2016-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趋势 (53)(二)2016-2018届毕业生学院就业率趋势 (53)二、2016-2018届毕业生就业流向趋势 (54)(一)毕业生就业城市趋势 (54)(二)毕业生单位性质趋势 (55)(三)毕业生单位规模趋势 (55)(四)毕业生就业行业趋势 (56)第七章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反馈 (68)一、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及反馈 (68)(一)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68)(二)毕业生希望母校教育教学改进的方面 (69)二、毕业生对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评价及反馈 (69)(一)毕业生对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满意度 (69)(二)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改进方向 (70)三、毕业生对母校的综合评价 (71)(一)毕业生对母校的综合满意度和推荐度 (71)(二)影响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的因素 (71)第八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学校的评价反馈 (72)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72)(一)用人单位规模 (72)(二)用人单位性质 (73)(三)用人单位行业 (74)二、用人单位招聘及需求情况 (74)(一)用人单位招聘学历需求 (74)(二)用人单位校园招聘渠道 (75)(三)用人单位给予毕业生的薪资待遇 (75)三、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画像 (76)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反馈 (79)(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 (80)(二)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81)(三)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反馈 (82)第九章总结与反馈 (83)第十章报告数据来源及分析维度说明 (87)一、报告数据来源 (87)二、分析维度说明 (88)(一)就业流向 (88)(二)平均月薪 (89)(三)工作胜任能力 (89)(四)工作稳定性 (90)(五)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 (91)(六)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分析 (91)(七)职位类型变动率 (92)图表目录第一章2018届毕业生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表12018届毕业生规模 (18)二、毕业生结构图12018届毕业生民族结构 (19)表22018届毕业生生源结构 (20)表32018届毕业生院系结构 (21)表42018届本科毕业生专业结构 (21)表52018届专科毕业生专业结构 (22)第二章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流向一、毕业生就业率表62018届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率 (22)图22018届各性别毕业生就业率 (23)表72018届各院系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23)二、毕业生就业流向表82018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域分布 (25)表92018届毕业生湖北地区就业分布 (25)图3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7)图42018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7)表10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职位类型分布 (28)表112018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职位类型分布 (29)图6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31)图72018届专科毕业生就业单位规模分布 (32)图8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规模分布 (32)三、毕业生升学情况分析表122018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 (33)表132018届专科毕业生升学情况 (34)表142018届毕业生出国出境情况 (34)第三章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一、毕业生月薪收入分析图92018届各学历层次平均月薪收入 (35)表152018届各院系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收入 (36)表162018届各院系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收入 (36)表17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收入 (37)表182018届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收入 (38)二、专业相关度分析图102018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 (38)表192018届各学院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 (39)表202018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 (39)三、毕业生求职过程分析图112018届毕业生求职途径 (41)图122018届毕业生求职前的准备 (41)四、毕业生工作稳定性分析图142018届毕业生工作稳定性分析 (42)五、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岗位的评价图152018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岗位的评价 (43)第四章2018届毕业生就业专项分析一、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分析图16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原因 (44)图17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行业 (44)图18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 (45)图19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 (45)图20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46)图21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前所做的准备 (47)二、2018届毕业生未就业分析图222018届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 (47)图232018届全校的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关注的因素 (48)图242018届全校的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9)图252018届全校的未就业毕业生希望母校给予的帮助 (49)第六章2016-2018届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一、2016-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趋势图262016-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趋势 (53)表212016-2018届专科毕业生学院就业率 (54)二、2016-2018届毕业生就业流向趋势表222016-2018届毕业生就业城市 (54)表232016-2018届专科毕业生单位性质 (55)表242016-2018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性质 (55)表252016-2018届专科毕业生单位规模(单位/人) (56)表262016-2018届本科毕业生单位规模(单位/人) (56)图272016-2018届专科生流向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趋势 (57)图282016-2018届专科生流向贸易/消费/制造/营运行业趋势 (58)图292016-2018届专科生流向会计/金融/银行/保险行业趋势 (58)图302016-2018届专科生流向房地产/建筑行业趋势 (59)图312016-2018届专科生流向专业服务/教育/培训行业趋势 (59)图322016-2018届专科生流向服务业行业趋势 (60)图332016-2018届专科生流向广告/媒体行业趋势 (60)图342016-2018届专科生流向制药/医疗行业趋势 (61)图352016-2018届专科生流向能源/原材料行业趋势 (61)图362016-2018届专科生流向政府/非盈利机构/其他行业趋势 (62)图372016-2018届专科生流向物流/运输行业趋势 (62)图382016-2018届本科生流向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趋势 (63)图392016-2018届本科生流向贸易/消费/制造/营运行业趋势 (63)图402016-2018届本科生流向会计/金融/银行/保险行业趋势 (64)图412014-2018届本科生流向专业服务/教育/培训行业趋势 (64)图422016-2018届本科生流向房地产/建筑行业趋势 (65)图432016-2018届本科生流向能源/原材料行业趋势 (65)图442016-2018届本科生流向广告/媒体行业趋势 (66)图452016-2018届本科生流向服务业行业趋势 (66)图462016-2018届本科生流向政府/非盈利机构/其他行业趋势 (67)图472016-2018届本科生流向制药/医疗行业趋势 (67)图482016-2018届本科生流向物流/运输行业趋势 (68)第七章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反馈一、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及反馈表272018届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68)表282018届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69)二、毕业生对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评价及反馈图492018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满意度 (70)图502018届毕业生希望母校就业服务加强的方面 (70)三、毕业生对母校的综合评价图51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 (71)图52影响2018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的因素 (72)第八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学校的评价反馈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图53用人单位规模 (73)图54用人单位性质 (73)图55用人单位行业 (74)二、用人单位招聘及需求情况图56用人单位招聘学历需求 (75)图57用人单位招聘渠道 (75)图58用人单位给予毕业生的薪资待遇 (76)三、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画像图59毕业生的职业素养 (76)图60毕业生的职业能力 (77)表29本校本科类专业人才画像关键词TOP5 (77)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反馈图6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总体满意度 (80)图6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满意度均值 (80)图6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 (81)图64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综合评价均值 (81)图65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82)图66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反馈 (82)前言本报告中使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四个信息渠道(每个分析项目均有数据来源注释),年度就业数据截止时间为2018 年09月30 日;涉及的数据内容来源如下:1. **学院毕业生就业派遣数据库,属于全样本分析。
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零一八年十二月第一部分前言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反映高校就业工作动态和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指标。
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为全面系统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情况,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教育厅对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的相关要求,编制本年度分析报告。
我校自2016年起,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促进了我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良性互动。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门调度会议,组织我校招生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学生处、教务处及各系负责就业人员等有关部门,全面收集整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资源,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毕业生就业状况。
由于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多样性和毕业生离校后流动性增强,给就业跟踪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报告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细小偏差,敬请谅解。
第二部分学院概况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地处十三朝古都洛阳,北依邙山,中有涧河,南临310国道,浸染魏晋风流,揽尽汉唐风雅,自古以来就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宝地,是莘莘学子求学的乐园。
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强能、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10余万名,形成了“校企结合、产教融合、注重实践、强化技能、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院的社会声誉得到了广泛认可,先后荣获“河南省先进单位”“河南省诚信办学创新教育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就业最具保障学校”“全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联考首批试点院校”等荣誉称号。
2018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目录一、学校概况 (1)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3)(一)毕业生人数 (3)(二)性别比例 (3)(三)生源地情况 (4)(四)学科专业分布 (5)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及趋势分析 (6)(一)总体就业率 (6)(二)不同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 (8)(三)毕业生就业形式分布 (9)(四)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9)(五)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12)(六)校园招聘情况 (12)四、就业工作举措 (13)(一)夯实基础,健全和完善就业工作领导体系。
(13)(二)突出重点,打造校企结合的就业供需体系。
(13)(三)加强引导,构建全程化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13)(四)强化服务,完善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13)(五)加强与关系单位的联系,拓展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 14 五、就业状况调查 (14)(一)就业观念 (14)(二)毕业生就业期望 (14)(三)毕业生求职过程 (15)(四)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15)六、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6)(一)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16)(二)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17)(三)对就业服务的反馈 (17)(四)毕业生建议 (17)(五)用人单位意见反馈 (18)七、母校综合评价 (18)(一)影响母校满意度因素 (18)(二)母校满意度 (19)(三)在校期间的最大收获 (20)八、结束语 (21)一、学校概况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院位于三峡库区经济中心、重庆第二大城市和千年文化古城——万州,创建于1995年。
2001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育部代码12755)。
学院现有金龙、天城两个校区,均为优美的自然生态型教学园区,学院总部所在地金龙校区绿树成荫、山水相映、亭台生辉、风景如画,是一所典型的花园式大学。
学院自创建伊始,坚持"与世界同步,与未来同行"的发展理念,现建有软件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经贸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6个二级学院,开设软件技术、会计、电子商务技术、动漫制作技术、舞蹈表演和现代流行音乐等35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目前在校生近万人。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X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最新调研报告经过了20xx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X年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格外关注。
20xx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20xx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
再创历史新高!201X年预计应届毕业生再次突破700万。
针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特做出此次调研。
希望能帮助应届毕业生更好的选择就业。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活动共回收问卷103份,其中学生问卷78份,企业问卷25份。
主要目的是获取201X届高校应届毕业生及企业需求的相关信息,为企业、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参考与借鉴,帮助大学生作出更合适的职业规划方案。
二、样本详情:本次调研活动样本涵盖了河北省地区的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河北省内25家大中小型企业。
较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三:17年河北省内计算机专业状况分析:(一)大学生未就业人数的现状:为了调研应届毕业生人数问题,我们首先针对应届毕业生的问卷的数量做了一个评估。
总结:(1)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占大多数,占总数量的78.21%,而其中的21.79%包括已经进入社会和没有毕业的大学生。
(2)其中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是52.56%,超出正在找和已找到工作总数的 5.xx%。
而正在找工作的人群也属于没有工作,所以从调研结果中得出共有84.61%的人没有工作。
也就是说每100个人里面有85个人需要工作。
(3)参与本次调研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比例是男生占53.85%,女生的比例是46.15%,男生要高于女生人数的7.7%。
根据应届毕业生调研问卷的比例来看,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二)17年各企业需求分析:为了探究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未来发展状况。
特别对企业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指标进行探究,以明确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就业质量评价重点关注与劳动者个体就业状况相关的内容要素,包括工作质量、社会福利保障、个人成长与就业稳定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范文【一】一、学校概况商洛学院是陕西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东南生态园林城市—商洛市。
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563632平方米。
学校总资产7.3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有专业实验室96个,语音实验室7个,多媒体教室47个,学术报告厅5个,教学用计算机1948台。
有馆藏纸质图书89.5万册,电子图书47.06万种,收藏有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
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2个教学部。
现开办36个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在校生12000余人。
学校以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已成为一所培养高层次综合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就业工作遵循“学校统筹,以院为主,全员参与,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双提高”为工作目标,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要点,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将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二、2016届毕业生基本情况我校2016届40个本专科专业共有毕业生2999 名,其中本科2474名(含专升本243名),专科525名;师范类1486名,非师范类1513名;陕西省内生源2670名,其他26个省市自治区生源329名;男生1257名,女生1742名;汉族2980名,少数民族19名。
以省内生源为主、本科专业多于专科专业是本届学生的基本特点。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1.总体就业情况2016届毕业生一次性综合就业率为92.20%,就业人数共2765人,其中签约就业2398人,升学367人,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86.73%和13.27%。
目录第一部分:2018届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 (3)1.毕业生规模与就业基本情况 (3)1.1毕业生整体规模 (3)1.2各院系(培养单位)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分布情况 (4)1.3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及就业去向 (5)2.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7)3.毕业生签约重点单位统计 (10)4.毕业生升学情况统计 (11)4.1整体升学情况 (11)4.2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 (11)4.3硕士毕业生升学情况 (12)5.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情况统计 (13)6.自主创业情况 (13)7.国家重点战略区域就业情况 (14)8.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情况 (15)第二部分: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与反馈 (16)1.薪酬水平分析 (16)2.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 (17)3.毕业生签约单位匹配度调查 (18)3.1毕业生签约单位专业匹配度调查 (18)3.2期望工作地点与实际签约地域匹配情况 (19)3.3求职意向行业与实际就业行业匹配情况 (20)4.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反馈 (21)4.1对学校就业创业工作满意度及需求 (21)4.2对学校就业创业指导需求的反馈 (21)5.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反馈 (22)5.1需求我校毕业生因素调查 (22)5.2毕业生综合能力(素质)要求 (23)6.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的评价 (24)6.1思想道德素质与敬业精神 (24)6.2文化素养与专业基础 (25)6.3工作能力 (25)6.4团队精神 (26)6.5现职岗位适应状态 (26)6.6创新思维和改革精神 (27)第三部分:西北大学2018年就业创业特色工作 (28)1.以“一把手工程”为支撑,聚力就业创业新格局 (28)2.以“母校.天下情”为信念,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 (29)3.以“就业超市”为抓手,强化就业市场体系建设 (31)4.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32)5.以“智慧就业”为目标,完善“四魔方”就业信息平台 (33)6.以“精准服务”为导向,力促就业困难毕业生充分满意就业 (34)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对标新时代要求,西北大学深刻认识到做好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年来,西北大学以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要求,以国家战略需求和陕西省事业的发展为导向,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置于优先战略地位,逐步构建了以“一把手工程”为保障,“两个平台”为载体,“三个体系”为中心,“四个坚持”为助力的“一二三四”全链条就业创业工作生态体系,通过全员化、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实现了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升的就业总体目标。
第一部分:2018届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1.毕业生规模与就业基本情况1.1毕业生整体规模我校2018届毕业生共有6788人,其中陕西生源4211人,占比62.04%,男女生比例1:1.39。
博士研究生181人,硕士研究生2103人,本科生3387人,专科生1117人。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整体规模构成具体见下表。
表1-1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规模构成毕业生类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总人数1117 16.46% 3387 49.89% 2103 30.98% 181 2.67% 陕西生源1011 90.51% 2035 60.08% 1059 50.36% 106 58.56% 女生人数579 51.84% 1989 58.72% 1295 61.58% 86 47.51%1.2各院系(培养单位)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分布情况我校2018届毕业生分布于22个院系和1个培养单位,各院系及培养单位毕业生人数及所占总毕业生比率如下表所示。
表1-2 2018届毕业生院系分布情况排序院系/培养单位人数所占总毕业生百分比涉及学历层次1 文学院318 4.68% 本科、硕士、博士2 历史学院166 2.45% 本科、硕士、博士3 文化遗产学院144 2.12% 本科、硕士、博士4 经济管理学院834 12.29% 本科、硕士、博士5 公共管理学院358 5.27% 本科、硕士、博士6 外国语学院179 2.64% 本科、硕士7 法学院194 2.86% 本科、硕士8马克思主义学院26 0.38% 硕士、博士9 哲学学院147 2.17% 本科、硕士10 新闻传播学院259 3.82% 本科、硕士11 艺术学院291 4.29% 本科、硕士12 数学学院255 3.76% 本科、硕士、博士13 物理学院209 3.08% 本科、硕士、博士14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300 4.42% 本科、硕士、博士15 地质学系257 3.79% 本科、硕士、博士16 城市与环境学院299 4.40% 本科、硕士、博士17 生命科学学院290 4.27% 本科、硕士、博士18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700 10.31% 本科、硕士、博士19 化工学院409 6.03% 本科、硕士、博士23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33 0.49% 本科、硕士20 职业技术学院580 8.54% 专科21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537 7.91% 专科22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3 0.04% 硕士合计67881.3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及就业去向2018届各类毕业生共6788人,总体就业率为93.43%,其中专科生就业率99.64%,本科生就业率89.96%,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5.24%,博士研究生就业率98.90%。
具体情况见下表:表1-3-1 2018届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升学、出国(境)、签约就业(含各类就业形式)、自主创业、待就业等。
具体情况见下表:表1-3-2 2018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整体情况毕业生总数升学人数出国(境) 人 数签就业协议等形式就业自主创业 人 数 待就业人数就业率678814482454640944693.43%6788338721031811117634230472003179111393.43%89.96%95.24%98.90%99.64%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全校本科硕士博士专科毕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升学人数21.33%出国(境)人数3.61%签就业协议等形式就业68.36%自主创业人数0.13%待就业人数6.57%专科生西北大学2018届专科毕业生共1117人,毕业去向以就业为主,其中签就业协议等形式就业883人,占比79.05%;升学229人,占比20.50%;另外,出国(境)1人。
未就业学生中拟深造1人。
本科生西北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共3387人,毕业去向以就业和升学为主,其中签就业协议等形式就业1701人,占比50.22%;升学1171人,占比32.98%;另外,自主创业4人。
未就业学生中拟深造171人。
硕士生西北大学2018届硕士毕业生共2103人,毕业去向以就业为主,其中签就业协议等形式就业1881人,占比89.44%;升学102人,占比4.85%;另外,出国(境)16人。
未就业学生中拟深造10人。
博士生西北大学2018届博士毕业生共181人,毕业去向以就业为主,其中签就业协议等形式就业175人,占比79.05%;另外,出国(境)3人。
自主创业1人。
2.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需从签约单位性质、工作地域和单位行业三个维度衡量。
从签约单位性质看,各类企业仍是我校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的主体,达到75.07%。
具体情况见下表:表2-1 2018届毕业生整体签约单位性质统计签约等形式就业毕业生总人数 党政 机关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国有 企业三资 企业其他 企业部队其他4640 24528214765 23150781190251910228 所占 比例5.28%6.08% 3.17% 1.4%0.50% 3.23% 16.83% 4.09% 54.29% 0.22%4.91%0.22%0.50%1.40%3.17%3.23%4.09%4.91%5.28%6.08%16.83%54.29%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部队医疗卫生单位科研设计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其他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其他党政机关高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其他企业从签约单位地域看,在陕西就业毕业生人数最高达到2828人,占签约就业形式等就业毕业生总数的60.95%。
其次是广东省、北京市,就业人数分别达到288人和215人,占签约就业形式等就业毕业生总数的6.21%和4.63%。
具体情况见下表:表2-2 2018届毕业生整体就业地域统计签约等形式就业毕业生总人数 陕西广东北京浙江山东河南江苏除陕西外其他西部地区除河南外其他中部地区其他 东部 地区4640 2828 288 215 164 131 126 119 331 177 261 所占 比例60.95%6.21%4.63%3.53%2.82%2.72%2.56%7.13%3.81%5.63%陕西60.95%广东6.21%北京4.63%浙江3.53%山东2.82%河南2.72%江苏2.56%除陕西外其他西部地区7.13%除河南外其他中部地区3.81%其他东部地区5.63%陕西广东北京浙江山东河南江苏除陕西外其他西部地区除河南外其他中部地区其他东部地区从签约单位行业看,教育类人数最高,达到719人,占签约就业形式等就业毕业生总数的11.34%,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就业。
具体情况见下表:表2-3 2018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统计7196815013572912572552452452411531311091087958585449391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农、林、牧、渔业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军队3.毕业生签约重点单位统计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统计,接受毕业生到重点用人单位就业情况见下表(不含专科学历层次):表3 毕业生签约重点用人单位统计单位名称本科签约人数硕士签约人数博士签约人数合计西安市雁塔区新东方培训中心31 12 0 43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8 20 0 28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4 18 0 22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 15 0 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9 9 0 18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 11 0 18 上海汉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5 1 0 16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 12 0 16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 7 0 16 陕西恒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0 15 0 15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 6 0 15 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 5 9 0 14 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14 0 0 14 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10 3 0 13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1 12 0 13 上海外服(陕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4 8 0 12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4 7 12 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 4 7 0 11 中国人民银行0 10 0 10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0 10 0 10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 7 0 10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6 4 0 104.1整体升学情况我校2018届毕业生升学者共1448人,其中专科升本科229人,本科升硕士1117人,硕士升博士10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