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导读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
B、必须用于交换。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如:空气。
2、货币①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②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
(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③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通货膨胀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注: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注: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定是有通货膨胀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于供求、价值等的影响。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在经济学的学习及教学中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生产入手,为什么我们的新教材要从消费开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材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
显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一个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他也一定接触过消费,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教材从消费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符合生活逻辑,有助于我们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
根据这一逻辑,第一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这样展开的: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货币到底是什么?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一个探究活动(P5上),使学生明白原来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
这一思考使我们发现,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面对看起来神秘,实际上并不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一些什么样的作用。
于是我们的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领着学生去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这些构成了本框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的主要内容。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我们进行商品交换使用的都是纸币,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本框的第三目,教材对纸币进行了科学分析。
202X年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期末复习知识点问题式梳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某一物品作为商品出现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基本条件劳动产品、用于交换(2)“物美价廉”反映了商品具有哪两个基本属性生产者要想把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必须注重好产品的质量关,这反映了什么道理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1)什么是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商品、金银、一般等价物”三者,谁是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1)货币有哪此基本职能它只有这些职能吗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它还具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2)“价格”作为一个标签,它体现了货币的哪个职能它必须以真实的货币呈现吗价值尺度。
它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因为它只是为了表示出商品价值的大小,并没有发生物权的转移。
(3)我们在购物时,付了钱才能带走货,这时货币又反映了什么职能它可以用“想象”中的货币吗为什么流通手段。
必须用现实的货币,即真金白银或纸币,这是因为卖者交出了自己的商品,就必须得到真实的价值回报。
(4)如果给“商品——货币——商品”这一商品交换形式取个名,应叫什么商品流通。
提示: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交换中的的媒介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货币参与交换的过程。
(5)还债、预付、纳税等行为中,货币履行的职能是什么支付手段。
5、纸币(1)纸币的本质是什么国家能否决定其发行纸币的购买力价值符号(2)与金银货币相比,纸币具有哪些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3)国家在发行纸币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什么规律为什么规律: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这是因为: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结算)1、信用工具(1)现实经济往来中,人们通常使用的结算方式有几种两种: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2)在转帐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有哪些信用卡、支票(3)信用卡的发行主体和对象分别是谁它有哪些功能和优点商业银行是发行的主体;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是其对象。
《经济生活》知识整理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商品(了解)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
二是用于交换)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自然属性,不同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社会属性、本质属性)(注意:有价值的必然是商品,商品必然有价值)(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良好的使用价值有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所以商家要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如何理解W-G是商品惊险的跳跃)。
补充:有使用价值的未必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贵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有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5个)(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原因/条件: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纸币没有价值,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only)◆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2019-2020年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第1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3、理解货币两种基本职能的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发行规律(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二、自主学习提纲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本质3、货币基本职能是什么?除了基本职能,还有哪些其他职能?4、如何区分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三、基础填空1.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_____的______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的属性。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__________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产生过程(1)货币的出现是商品交换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交换大概经历几个阶段?•物物交换:(公式)商品——商品•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以货币为媒介:商品(W)——货币(G)——商品(W)(商品流通)(2)贵金属金银为什么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3)货币的含义及本质含义:本质:3、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2)价格:(3)特点:4、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1)含义:(2)商品流通的含义:5、纸币的产生思考: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哪些阶段?6、纸币(含义)7、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规定的。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吗?四、巩固练习(单项选择)1、杨先生按包月方式订制了“天气预报信息服务”,以方便出行。
这里的“天气预报信息服务”()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B、不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C、是商品,因为它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用于交换2、“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本单元逻辑线索:商品—货币—价格—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1课时《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考点1.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与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3)货币的职能一、自主探究:⒈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答:⑴商品是用于的。
⑵它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和。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人们某种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的人类劳动。
⒉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具体分为哪三个阶段?什么是一般等价物?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金银能够充当货币?P4-5答:⑴货币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⑵一般等价物是指表现,充当的商品。
⑶货币是从中分离出来的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
金银由于具有、、、、等特点使它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
⒊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两种?什么是价值尺度、价格?商品交换有哪两种形式?什么是商品流通、流通手段?货币还有哪些职能?答:⑴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是货币的体现,具有和两种基本职能。
⑵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价格。
⑶以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货币充当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
⑷其他职能:贮藏手段(货币被当作保存起来)、支付手段(随着商品的产生而出现,被用来、支付、、、等)、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购买,支付,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时)。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⒈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是商品。
⒉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⒊商品和货币作为孪生兄弟,本质都是一般等价物。
⒋货币的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是一样的。
探究二:判断下列东西是否是商品。
①假冒伪劣商品②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③调拨的地震救灾物资④氧吧售卖的氧气⑤Q币⑥拍卖的信息技术、广告、经营权等探究三: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三、巩固练习:( )⒈丝瓜络是农民房前屋后种植的丝瓜的废弃物,农家偶尔用来刷刷锅碗,如今被有心人制成厨房清洁用品、沐浴护肤用品、鞋垫等1 000多种产品销售。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课时货币的职能、纸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本质2、能力目标: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辨证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待货币以及认识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基本职能。
2.纸币本质和优点三、教学过程探究点一、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的作用。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探究:价值尺度活动:说说钱的单位: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
古时候在纸币没出现之前,货币的单位有哪些?黄金万两。
“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
纸币出现以后,货币单位就更多了。
注意:“货币名称”不等于“货币单位”(比如,一美元,美元是货币名称,元才是货币单位)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备课札记备课札记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备课札记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比如,一台电脑价值5000元,商家卖电脑的时候不需要将5000元的现金放在电脑旁边,只需用数字表明即可)2探究:流通手段。
活动:同学演示教材第6页图片,另一组演示原始人直接的物物交换,思考①这种商品交换活动有什么不同?②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③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总结: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
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详解★必背知识△简单了解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考点:1.货币的基本职能2.金属货币与纸币3.外汇与汇率上课笔记: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也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也是商品特有的社会的本质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注意:有价值的东西一定具有使用价值!!!(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对立:表现为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谁也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① 作为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缺一不可。
②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判断一件物品是否是商品①看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看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同时具备,缺一不可③看是否处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之中。
2.货币(1)产生过程:商品与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化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二)货币的基本职能(与生俱来)1.含义: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价值尺度(1)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2)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3)特点:观念上的货币3.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3)特点:现实的货币★(4)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经济生活》序言
1、想想你熟悉的经济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经济?
3、学习《经济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4、熟悉一下《经济生活》的教材结构?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导言:在日常生活中,你感受到了货币的神奇力量吗?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关于商品及基本属性
思考P4上框的问题:(1)什么是商品?作为商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2)阳光、空气是商品吗?为什么?
(3)妈妈为你织的毛衣是商品吗?为什么?
思考P5上框的问题:(1)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能成为商品吗?
(2)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1只羊=15公斤大米)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把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大米有价值吗?(注意:经济学上的价值和日常用语中的价值可不一样噢!)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需要在商品价值的含义中的哪些文字上做上着重号?没有价值的东西能成为商品吗?
(4)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2、关于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与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
(2)结合P4下框的材料:举例什么是物物交换?想像一下物物交换扩大以后,商品交换遇到的困难。
比如,怎样用咖啡换到红珍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难?
(3)什么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商品吗?它和其它商品有什么不同?一般等价物出现后,商品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能设计一个公式来表示吗?
(4)你知道“赚”“赔”“贷”这些字中为什么都有“贝”吗?想像一下用牛和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进行商品交换的不同情形。
用牛充当一般等价物会带来什么麻烦,用贵金属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什么优点?(5)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商品吗?是普通商品吗?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吗?它和其他一般等价物有什么不同?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6)现在你能理解“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句话了吗?
3、关于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什么是货币的职能?货币有哪两个基本职能?为什么称它们为基本职能?
(2)思考P5下框的问题:什么是价值尺度?用来表现自行车、彩电、电话价值的货币,为什么有多有少?“元”、“磅”是货币吗?什么是价格?能根据价格的含义分析一下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吗?知道“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是什么意思吗?
(3)思考P6上框的问题: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是怎样进行的,用公式总结一下?什么是流通手段?什么是商品流通?你怎样区分这两个概念?物物交换能叫商品流通吗?有媒介的商品交换一定是商品流通吗?
(4)思考P6下框的问题:为什么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对商品所有者有何启示?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为什么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5)关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货币流通规律):①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
②你能结合货币的基本职能理解: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什么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吗?
③想像一下什么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快和慢?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什么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6)关于货币的其它职能
①什么是贮藏手段职能?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为什么必须是足值的?
②了解一下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和发展
③什么是世界货币职能
(7)你对“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4、关于纸币
(1)关于纸币的产生
①用不规则的金银条块作货币进行商品交换,会给交易带来什么不麻烦?人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麻烦的?
②想像一下什么是不足值的货币?为什么不足值的铸币可以当作足值的铸币使用?(提示:商品交换中,人们是根据铸币本身的重量,还是根据铸币上标明的重量进行交换的?)这对纸币的产生有什么影响?
③从铸币到纸币,货币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用纸币有哪些优点?
(2)关于纸币的含义
①什么是纸币?
②纸币是由谁发行的?为什么要强制使用?纸币的本质是什么?
(3)关于纸币的发行量
①纸币是不是发行得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纸币流通的规律是什么?违背纸币流通规律有哪些危害?
②什么是通货膨胀?含义中为什么要强调“全面、持续的”?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③什么是通货紧缩?
(4)关于打击假币,爱护人民币
①应该怎样认识制造假币的行为?
②为什么要爱护人民币?怎样爱护人民币?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1、关于结算方式和结算工具
(1)有哪两种结算方式?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常用的结算工具有哪些?
2、关于信用卡
(1)结合你的消费体验,说说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信用卡?信用卡有哪些功能?
(3)什么是银行信用卡?银行信用卡有哪些功能?
(4)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使用信用卡有哪些便利?
(5)回答P9下框的问题。
3、关于支票
(1)什么是支票?签发支票的条件?
(2)支票有哪两种?它们有什么不同?
(3)了解一下使用现金支票的注意点?
(4)思考P10上框的问题。
4、关于外汇
(1)你见过哪些外币?什么是外汇?你知道外汇和外币有什么不同吗?
(2)什么是汇率(汇价)?什么是外币的汇率升高?什么是外币的汇率跌落?你能据此推测什么是人民币汇率升高?什么是人民币汇率跌落?思考一下P11上框的问题?
(3)当外币汇率升高时,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情况相反呢?
(4)币值基本稳定是指不出现任何升值或贬值吗?什么是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有哪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