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实例选择排序法
- 格式:pptx
- 大小:297.41 KB
- 文档页数:13
拓展知识6-1 选择排序在【例6-2】冒泡排序的算法中,整个排序过程共进行了N-1趟,总的比较次数为N*(N-1)/2次,而每次比较后都可能做交换操作,总交换次数大约是比较次数的一半,特别对原N个数据已是降序排列的极端情况,每次比较后都要做交换操作,这些交换操作降低了算法的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大大降低了交换次数,这种方法就是选择排序。
1.选择排序法的基本思想先从a[0],a[1],…,a[N-1]中选出一个最小数记为a[p],若p≠0,将a[p]与a[0]交换,这样比较一轮后,最小数放在了a[0]中;再从a[1],a[2],…,a[N-1]中选出一个最小数a[p],若p≠1,将a[p]与a[1]交换,经第二轮比较后,把第二小的数放在了a[1]中;如此进行下去,便可将N个数由小到大进行排序。
(1)整个排序过程共需N-1趟;(2)第i趟共比较N-i次;(3)每趟最多交换一次。
2.第i趟排序过程先认定a[i]最小,即记p=i;再从j=i+1开始,将a[j]与a[p]比较,若a[j]<a[p],将j赋给p,即p=j,继续将下一个数与a[p]比较,直到a[N-1] 与a[p]比较完毕,a[p]中存放的就是a[i],a[i+1],…,a[N-1]中最小的,如果p≠i,就将a[i]与a[p]交换,第i趟排序结束。
程序代码(只给出选择排序函数SelectSort)如下:(1)void SelectSort(int a[N])(2){(3)int i,j,p,temp;(4)for(i=0;i<N-1;i++)(5){(6)p=i;(7)for(j=i+1;j<=N-1;j++)(8){(9)if(a[j]<a[p])(10)p=j;(11)}(12)if(p!=i)(13){(14)temp=a[p];(15)a[p]=a[i];(16)a[i]=temp;(17)}(18)}(19)}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相比较,冒泡排序需要交换的次数多(平均交换N*(N-1)/4次),而选择排序最多只需要N-1次交换。
python中对列表元素⼤⼩排序(冒泡排序法和选择排序法)前⾔:排序(Sorting) 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种重要操作,它的功能是将⼀个数据元素(或记录)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个关键字有序的序列。
本⽂主要讲述python中经常⽤的两种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法和冒泡排序法及其区别。
通过对列表⾥的元素⼤⼩排序进⾏阐述。
⼀,选择排序法从第⼀个位置开始⽐较,找出最⼩的,和第⼀个位置互换,开始下⼀轮。
lt = [3, 5, 2, 1, 8, 4]#求出lt的长度n = len(lt)#外层循环确定⽐较的轮数,x是下标,lt[x]在外层循环中代表lt中所有元素for x in range(n-1):#内层循环开始⽐较for y in range(x+1,n):#lt[x]在for y 循环中是代表特定的元素,lt [y]代表任意⼀个lt任意⼀个元素。
if lt[x]>lt[y]:#让lt[x]和lt列表中每⼀个元素⽐较,找出⼩的lt[x],lt[y]=lt[y],lt[x]print(lt)⼆,冒泡排序法排序从左到右,数组中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较,将较⼤的放到后⾯。
lt = [3, 5, 2, 1, 8, 4]n= len(lt)for x in range(n-1):for y in range(n-1-x):if lt[y]>lt[y+1]:lt[y],lt[y+1]=lt[y+1],lt[y]print(lt)选择排序法和冒泡排序法的区别:冒泡排序是⽐较相邻位置的两个数,⽽选择排序是按顺序⽐较,找最⼤值或者最⼩值;冒泡排序每⼀轮⽐较后,位置不对都需要换位置,选择排序每⼀轮⽐较都只需要换⼀次位置;冒泡排序是通过数去找位置,选择排序是给定位置去找数;。
常⽤的排序算法及其适⽤场景⼀、排序的具体应⽤1、淘宝商品价格排序:商品按价格⾼低排序后显⽰;租房时看价格,从低到⾼;2、微博热搜排⾏榜:排序后,最⾼的⼗个关键字,上热搜3、QQ好友列表:按照好友名字的排序(涉及字符排序)4、超星移动图书馆热书榜:排序后,最⾼的⼗本书为热书⼆、选择排序——取商品的价格1.升序public class choos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uble[] arr = {50.60,65.344,42.9,94,12,33,61};//float的数后⾯必须加f//选择排序/*思路:1.拿第⼀个元素与后⾯的⽐较,把⼩的放在第⼀个,进⾏位置互换2.拿第⼆个元素与后⾯的⽐较,把⼩的放在第⼆个,进⾏位置互换......*///1.升序//取商品的价格float[] arr2 = {50,61.10f,72.9f,80,77.777f,45.31f};//控制排序的次数nfor (int i = 0; i <arr2.length -1 ; i++) {//取第⼀个数为最⼩的数的位置int min= i;//寻找最⼩的数for(int j = i+1 ;j <arr2.length ;j++){if (arr2[min] > arr2[j]){//记录⽬前能找到的最⼩值元素的下标min = j;}}//将找到的最⼩值和i位置所在的值进⾏交换if (i != min){float temp = arr2[i];arr2[i] = arr2[min];arr2[min] = temp;}}//第 i轮排序的结果为System.out.print("排序后的结果为:"+ Arrays.toString(arr2));}}2.降序//取商品的价格float[] arr2 = {50,61.10f,72.9f,80,77.777f,45.31f};//控制排序的次数nfor (int i = 0; i <arr2.length -1 ; i++) {//取第⼀个数为最⼩的数的位置int min= i;//寻找最⼩的数for(int j = i+1 ;j <arr2.length ;j++){if (arr2[min] < arr2[j]){//记录⽬前能找到的最⼩值元素的下标min = j;}}//将找到的最⼩值和i位置所在的值进⾏交换if (i != min){float temp = arr2[i];arr2[i] = arr2[min];arr2[min] = temp;}}//第 i轮排序的结果为System.out.print("排序后的结果为:"+ Arrays.toString(arr2));}}三、冒泡排序——给同学们按⾝⾼排座位public class PaiXu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冒泡排序——给同学们按⾝⾼排座位/*思路:1.第⼀个与第⼆个⽐,⼤的放第⼆个2.第⼆个与第三个⽐,⼤的放第三个*/int[] arr = {178, 162,174,166,184,171,175, 177,169};//控制循环次数nfor (int i = 0;i < arr.length;i++){//每排序依次,就少⼀次for (int j = 0;j < arr.length -1-i ;j++){if (arr[j]> arr[j+1]){int temp = arr[j];arr[j]= arr[j+1];arr[j + 1] = temp;}}}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数组输出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四、插⼊排序1.基本排序⽅法public class ChaRu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插⼊排序/*1.第⼀个数字默认已经排序2.取第⼆个数与第⼀个⽐较,然后排序3.取第三个数与前两个数⽐较,然后⽐较......*/int[] arr = {345,78,98,67,56,77};int j;//第⼀层循环:控制⽐较次数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int temp = arr[i];j = i;while (j > 0 && temp < arr[j - 1]) {arr[j] = arr[j - 1]; //向后挪动j--;}//存在更⼩的数,插⼊arr[j] = temp;}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2.给中⽂姓名排序public class NameSor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a = {"王五", "李四", "张三", "刘六", "⽩⼀", "苦⼆"};getSortOfChinese(a);/*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ln(a[i]);}*/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定义排序函数public static String[] getSortOfChinese(String[] a) {// Collator 类是⽤来执⾏区分语⾔环境这⾥使⽤CHINAComparator cmp = Collator.getInstance(java.util.Locale.CHINA); // JDKz⾃带对数组进⾏排序。
选择排序简单例题含解答共5道问题1:使用选择排序对以下数组进行排序:[64, 25, 12, 22, 11]解答1:```plaintext初始数组:[64, 25, 12, 22, 11]第1步:找到最小元素11,并与第一个元素64交换位置[11, 25, 12, 22, 64]第2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12,并与第二个元素25交换位置[11, 12, 25, 22, 64]第3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22,并与第三个元素25交换位置[11, 12, 22, 25, 64]第4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25,并与第四个元素25交换位置(实际上不需要交换)[11, 12, 22, 25, 64]最终排序结果:[11, 12, 22, 25, 64]```问题2:使用选择排序对以下数组进行排序:[38, 27, 43, 3, 9, 82, 10]解答2:```plaintext初始数组:[38, 27, 43, 3, 9, 82, 10]第1步:找到最小元素3,并与第一个元素38交换位置[3, 27, 43, 38, 9, 82, 10]第2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9,并与第二个元素27交换位置[3, 9, 43, 38, 27, 82, 10]第3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10,并与第三个元素43交换位置[3, 9, 10, 38, 27, 82, 43]第4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27,并与第四个元素38交换位置[3, 9, 10, 27, 38, 82, 43]第5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38,并与第五个元素38交换位置(实际上不需要交换)[3, 9, 10, 27, 38, 82, 43]第6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43,并与第六个元素82交换位置[3, 9, 10, 27, 38, 43, 82]最终排序结果:[3, 9, 10, 27, 38, 43, 82]```问题3:使用选择排序对以下数组进行排序:[5, 8, 2, 1, 6, 3]解答3:```plaintext初始数组:[5, 8, 2, 1, 6, 3]第1步:找到最小元素1,并与第一个元素5交换位置[1, 8, 2, 5, 6, 3]第2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2,并与第二个元素8交换位置[1, 2, 8, 5, 6, 3]第3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3,并与第三个元素8交换位置[1, 2, 3, 5, 6, 8]第4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5,并与第四个元素5交换位置(实际上不需要交换)[1, 2, 3, 5, 6, 8]第5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6,并与第五个元素6交换位置(实际上不需要交换)[1, 2, 3, 5, 6, 8]最终排序结果:[1, 2, 3, 5, 6, 8]```问题4:使用选择排序对以下数组进行排序:[20, 15, 10, 5, 25]解答4:```plaintext初始数组:[20, 15, 10, 5, 25]第1步:找到最小元素5,并与第一个元素20交换位置[5, 15, 10, 20, 25]第2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10,并与第二个元素15交换位置[5, 10, 15, 20, 25]第3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15,并与第三个元素15交换位置(实际上不需要交换)[5, 10, 15, 20, 25]第4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20,并与第四个元素20交换位置(实际上不需要交换)[5, 10, 15, 20, 25]最终排序结果:[5, 10, 15, 20, 25]```问题5:使用选择排序对以下数组进行排序:[12, 11, 13, 5, 6]解答5:```plaintext初始数组:[12, 11, 13, 5, 6]第1步:找到最小元素5,并与第一个元素12交换位置[5, 11, 13, 12, 6]第2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6,并与第二个元素11交换位置[5, 6, 13, 12, 11]第3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11,并与第三个元素13交换位置[5, 6, 11, 12, 13]第4步:在剩余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12,并与第四个元素12交换位置(实际上不需要交换)[5, 6, 11, 12, 13]最终排序结果:[5, 6, 11, 12, 13]```。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以下是一个选择排序的例题:
假设我们有一个整数数组 `arr`,它包含一些未排序的数字。
我们的任务是使用选择排序算法对它进行排序。
```python
def selection_sort(arr):
# 遍历所有数组元素
for i in range(len(arr)):
# 找到未排序部分中的最小元素
min_index = i
for j in range(i+1, len(arr)):
if arr[j] < arr[min_index]:
min_index = j
# 将找到的最小元素与第一个未排序的元素交换
arr[i], arr[min_index] = arr[min_index], arr[i] return arr
# 示例数组
arr = [64, 25, 12, 22, 11]
# 对数组进行排序
sorted_arr = selection_sort(arr)
# 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print(sorted_arr)
```
当你运行上述代码时,它会输出以下排序后的数组:
```csharp
[11, 12, 22, 25, 64]
```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n^2),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
因此,对于大型数据集,选择排序可能不是最有效的排序算法。
然而,由于其简单性和直观性,它经常在教学和演示中使用。
c语言选择排序算法摘要:一、选择排序算法简介1.选择排序算法的概念2.选择排序算法的原理二、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1.基本思想2.具体实现步骤3.代码展示三、选择排序算法的特点及应用场景1.特点2.应用场景四、选择排序算法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2.缺点五、总结正文:一、选择排序算法简介选择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二、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1.基本思想选择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值,将其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2.具体实现步骤(1)首先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找到未排序序列中最小的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
(2)然后从第二个元素开始,在未排序序列中继续寻找最小元素,将其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3)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3.代码展示```c#include <stdio.h>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int i, j, minIndex;for (i = 0; i < n-1; i++) {minIndex = i;for (j = i+1; j < n; j++) {if (arr[j] < arr[minIndex]) {minIndex = j;}}if (minIndex != i) {int temp = arr[i];arr[i] = arr[minIndex];arr[minIndex] = temp;}}}int main() {int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int n = sizeof(arr)/sizeof(arr[0]);selectionSort(arr, n);printf("Sorted array is:");for (int i=0; i < n; i++) {printf("%d ", arr[i]);}printf("");return 0;}```三、选择排序算法的特点及应用场景1.特点选择排序算法的特点是简单直观,易于理解。
选择排序算法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选择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未排序的数据中,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将其放在已排序序列的末尾,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的数据中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放在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依次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已排序完成。
选择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相比起其他高效的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选择排序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选择排序算法简单易懂,容易实现,对于小规模数据排序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非常简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选择和交换。
在未排序的数据中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的下标,然后将该元素与未排序序列的第一个元素进行交换,这样最小(或最大)元素就被放在已排序序列的末尾;接着,在剩余的未排序数据中再次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的下标,执行交换操作,如此往复,直到所有元素均已排序完成。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假设有一个数组arr[] = {64, 25, 12, 22, 11},我们要对该数组进行升序排列,首先我们从数组中选择最小的元素,即arr[4]=11,将其与arr[0]=64进行交换,得到新数组{11, 25, 12, 22, 64};然后在剩余的未排序数据中选择最小元素,即arr[2]=12,将其与arr[1]=25进行交换,得到新数组{11, 12, 25, 22, 64};继续这个过程直至得到有序数组{11, 12, 22, 25, 64}。
虽然选择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在大规模数据排序时并不适用,但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选择排序算法依然表现出一定的性能优势。
相比于其他更为复杂的排序算法,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简单直观,容易理解,且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这使得选择排序算法在某些场景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除了选择排序算法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更为高效的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插入排序等,它们在时间复杂度和性能上都比选择排序更为优越。
scratch经典算法实例一、冒泡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算法是一种基础的排序算法,它的思想是通过不断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并根据需要交换它们的位置,使得整个序列逐渐有序。
具体实现如下:1. 首先,比较第一个和第二个元素的大小,如果第一个元素大于第二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2. 然后,比较第二个和第三个元素的大小,如果第二个元素大于第三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3. 依次类推,直到比较到倒数第二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4. 经过一轮比较后,最大的元素会被交换到最后一个位置;5.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被排序好。
二、选择排序算法选择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思想是每次从未排序的部分中选取最小的元素,然后将其放置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具体实现如下:1. 首先,在未排序部分中找到最小的元素,并记录其下标;2. 然后,将最小的元素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将其放置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3.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被排序好。
三、插入排序算法插入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的部分中的合适位置,使得整个序列逐渐有序。
具体实现如下:1. 首先,将第一个元素作为已排序部分,其余的元素作为未排序部分;2. 然后,从未排序部分中选择第一个元素,将其插入到已排序部分中的合适位置;3. 依次类推,直到所有元素都被插入到已排序部分。
四、快速排序算法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它的思想是通过将一个序列分成两个子序列,其中一个子序列的所有元素都比另一个子序列的元素小,然后对两个子序列分别进行排序,最后将它们合并起来。
具体实现如下:1. 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可以是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元素;2. 然后,将序列中比基准元素小的元素放在它的左边,比基准元素大的元素放在它的右边;3. 对左右两个子序列分别进行快速排序,直到子序列的长度为1或0;4. 最后,将左子序列、基准元素、右子序列合并起来。
《选择排序法举例说明》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选择排序法”。
比如说,咱们有一组数字:5,3,8,1,4 。
那怎么用选择排序法给它们排排队呢?第一步,从这组数字里找到最小的,是 1 。
然后把 1 和第一个数字 5 交换位置,这组数字就变成了1,3,8,5,4 。
第二步,在剩下的数字3,8,5,4 里找最小的,是 3 。
把 3 和第二个数字交换位置,就变成了1,3,8,5,4 。
就这样一步一步来,最后就能把这组数字从小到大排好啦,变成1,3,4,5,8 。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还挺简单的?《选择排序法举例说明》同学们,“选择排序法”来啦!咱们再举个例子,有几个同学的考试分数:85 分,90 分,70 分,80 分,95 分。
咱们用选择排序法给这些分数排个序。
先找到最小的分数70 分,然后把它放在第一个位置。
接着在剩下的分数里找最小的,是80 分,把它放在第二个位置。
就这样一直找下去,最后就能把分数从低到高排好啦,老师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大家的成绩情况。
同学们,选择排序法是不是挺有用的?《选择排序法举例说明》同学们,今天咱们讲讲“选择排序法”。
比如说,咱们有一堆水果,苹果 3 个,香蕉 5 根,橙子 2 个,梨 4 个。
咱们想按照数量从少到多来排一排。
先找到数量最少的橙子 2 个,把它放在最前面。
然后在剩下的水果里找数量最少的,是苹果 3 个,把它放在第二位。
就这样一个一个找,最后就能排好顺序啦,变成 2 个橙子,3 个苹果,4 个梨,5 根香蕉。
同学们,通过这个例子,是不是对选择排序法更清楚啦?。
选择排序法算法选择排序法是一种简单而又常用的排序算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比较数组中的元素,找到最小值,并将其放置在最前面,然后再从剩余的元素中找到最小值,放置在已排序序列的最后面。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整个数组都有序为止。
选择排序法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个乱序的扑克牌堆,我们需要将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首先,我们从第一张开始,依次与后面的牌进行比较,找到最小的牌,并将其与第一张牌交换位置。
接下来,我们将第二张牌与后面的牌进行比较,找到最小的牌,并将其与第二张牌交换位置。
如此重复,直到最后一张牌为止。
最终,我们就能得到一个有序的扑克牌堆。
选择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待排序数组的长度。
这是因为,在每一轮比较中,我们需要找到剩余数组中的最小值,并进行一次交换操作。
共有n-1轮比较,每轮比较需要n-1次交换,所以总共进行了(n-1)×(n-1)次交换。
虽然选择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比较高,但它的实现非常简单,适用于小规模的排序任务。
同时,选择排序法还具有空间复杂度低的特点,只需要一个额外的变量来存储最小值的索引。
这使得选择排序法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更具优势。
除了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之外,选择排序法还有一些其他的优缺点。
首先,它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即相同大小的元素在排序后的相对位置不变。
这对于某些应用场景(如处理对象的属性)非常重要。
其次,选择排序法的交换次数相对较少,适用于对交换操作性能敏感的环境。
然而,选择排序法的比较次数是固定的,无论数组的有序程度如何。
这使得它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选择排序法的性能,可以考虑一些优化策略。
例如,可以引入一个变量来存储最大值的索引,并将最大值与末尾元素交换位置。
这样可以减少交换操作的次数。
此外,可以在每一轮比较中同时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并将它们放置在已排序序列的两端。
这样可以减少比较次数,但增加了交换次数。
总结来说,选择排序法是一种简单而又常用的排序算法。
选择法排序c语言代码
选择法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具体实现思路如下:
1.首先在未排序的序列中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
位置;
2.接着,从剩余未排序的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或最大)元素,然后放到已
排序序列的末尾;
3.重复第二步,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以下是C语言实现选择法排序的代码示例: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
int i, j, minIndex, temp;
for (i = 0; i < n - 1; i++) {
minIndex = i;
for (j = i + 1; j < n; j++) {
if (arr[j] < arr[minIndex]) {
minIndex = j;
}
}
temp = arr[minIndex];
arr[minIndex] = arr[i];
arr[i] = temp;
}
}
以上代码中,arr为待排序的数组,n为数组长度。
selectionSort函数实现了选择法排序的过程,其中两个嵌套循环用于查找最小值和交换元素位置。
时间复杂度为O(n2)O(n2),是比较低效的排序方式,但对于小规模的数据集来说,还是非常有效的。
c语言中选择法排序介绍选择法排序是 C 语言中排序的一种方法。
是通过不断选择最小的值进行排序,逐步将无序序列变为有序序列的过程。
这种排序方式简单直观,适用于小数据集的排序,但其实际用途并不广泛。
实现原理选择法排序不同于冒泡排序,它并不一定需要进行数据交换。
选择法排序的实现思路如下:1. 在无序的数据集中,找到最小值。
2. 将最小值与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这样第一个元素就是最小的值。
3. 在剩下的数据集中,找到最小值,放到第二个位置。
4. 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数据集中的元素都被排序完成。
下面就是一个简单的选择法排序的 C 代码实现:```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int i, j, min_idx; for (i = 0; i < n-1; i++) { min_idx = i; for (j =i+1; j < n; j++) if (arr[j] <arr[min_idx]) min_idx = j; swap(&arr[min_idx], &arr[i]); } } ```算法优化选择法排序在每次迭代中都会找到最小值,有些情况下会浪费掉一些运算的次数。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对半减少搜索来优化算法。
下面是代码实现:```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int left = 0, right = n - 1; while (left < right) { int min = arr[left], max =arr[left]; int min_pos = left, max_pos = left; for (int i = left; i <= right; i++) { if (arr[i] < min){ min = arr[i];min_pos = i; } if (arr[i] > max) { max = arr[i]; max_pos = i; } } if (min_pos != left) { swap(&arr[min_pos], &arr[left]); } if (max_pos == left) { max_pos = min_pos; }if (max_pos != right){ swap(&arr[max_pos],&arr[right]); } left++;right--; } } ```总结选择法排序是 C 语言中用于排序的简单,直观的方式。
c语言选择排序算法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选择排序算法概述
二、选择排序算法的原理
三、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
四、选择排序算法的优缺点
五、选择排序算法的应用实例
正文
一、选择排序算法概述
选择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择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到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的未排序的元素中寻找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二、选择排序算法的原理
选择排序算法的原理非常简单,每一轮选择排序都会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到序列的起始位置。
然后,在剩余的未排序的元素中寻找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这样,每轮选择排序后,序列的最小(或最大)值就被放置在了正确的位置上。
三、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简单选择排序和堆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是一种基本的选择排序算法,其实现方式非常简单,每一轮选择排序都从待排序的序列中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
堆排序是选择排序的一种优化,其实现方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进行排序。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相比简单选择排序的 O(n^2) 有很大的提升。
四、选择排序算法的优缺点
选择排序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实现容易。
其缺点是时间复杂度较高,对于大规模的数据排序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