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入学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无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09.58 KB
- 文档页数:4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6 O-16 Na-23 S-32 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在哲学、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人们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寻找()A.耐高温的合金材料B.制农药的元素C.做催化剂的元素D.做半导体材料的元素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M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M原子符号为:C.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为:D.Na+的结构示意图:3.X、Y是第2或第3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它们可形成离子型化合物XmYn,且离子均有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结构。
若X的原子序数为a,则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A.a+8-m-n B.a-8+m-n C.a+16-m-n D.a-m-n4.手性分子是指在分子结构中,当a、b、x、y为彼此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下列分子中指定的碳原子(用*标记)不属于手性碳原子的是()A.木糖醇B.丙氨酸C.葡萄糖D.甘油醛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的氧原子数为2N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C.1 mol Fe和1 mol Cl2充分反应,电子转移数为3N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X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Z、W同主族,且Z、W的原子序数之差与Y的原子序数相同,X、Y、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合肥一六八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命题人:高德胜命题人:朱毓卿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Fe︰56 Mn︰55 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8-2019合肥一六八中·期中,难度系数:0.78)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钴酞菁”分子能透过半透膜B.“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带电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D.“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答案:C解析: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属于胶体分散系,具有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等性质;A.“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故A错误;B.“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不显电性,呈电中性,故B错误;C.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恢复了磁性,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故C正确;D.“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分散系,故D错误。
2.(2018-2019合肥一六八中·期中,难度系数:0.8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都含有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化学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B解析: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必须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两种元素组成,如NaOH,故A错;B.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特征,有化合价改变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O2溶于水导电,但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故C错误;D.其他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如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中、合肥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Br-80 I-127第I 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OB.乙烯的结构简式:22CH CHC. CH 4分子的比例模型:D.新戊烷的结构简式:2.用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A.足量 Cu 和含2 mo1H 2SO 4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生成N A 个SO 2分子B.标准状况下,5.6 L 四氯化碳含有分子数为0.25N AC. 15g 甲基含有的电子数7 N AD.常温常压下,14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含原子数为3 N A3.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单质④化合物⑤金属⑥非金属⑦酸⑧碱⑨盐⑩氧化物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⑩C. ①③D.全部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某无色酸性溶液中:NH 4+、Ca 2+、F -、Cl -B.与金属铝反应只放出氢气的溶液:K +、NH 4+、NO 3-、Cl -C. c(Fe 2+) =l mol/L 的溶液中: K +、NH 4+、MnO 4-、SO 42-D.滴加酚酞试液交红色的溶液:K+、Na+、O2-、Cl-5.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用品能够实现相应目的的是()6.下列物质:①氢氟酸;②浓H2SO4;③烧碱溶液;④Na2CO3固体;⑤氧化钙;⑥浓HNO3其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SiO2反应的有( )A. ①②⑥B.全部C. ①③④⑤D. ②③⑥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lmol,萘(含有5mol碳碳双键B. CH3CH=CH2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C.可用溴水鉴别苯、四氯化碳、酒精D.等质量的甲烷和苯的耗氧量,后者更多。
第1页,总13页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凌志班)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道小题。
1.等质量的CO 和N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密度一定相同 B. 分子数一定相同 C. 原子数一定相同 D. 物质的量一定相同答案及解析:1.A【详解】A .密度ρ=M/V m ,由于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相同,则二者的密度不一定相同,A 错误; B .CO 和N 2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 ,根据N=nN A =mN A /M 可知,二者含有的分子数一定相同,B 正确; C .CO 和N 2为双原子分子,根据选项B 可知二者分子数相同,则含有原子数也一定相同,C 正确; D .CO 和N 2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 ,根据n=m/M 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D 正确; 答案选A 。
2.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 AB. 4.0 g NaOH 固体溶于100 mL 水中,得到1 mol·L −1的NaOH 溶液C. 常温、常压下,22 g CO 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D. 1 L 0.5 mol·L −1 Na 2SO 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2N A答案及解析:2.C答案第2页,总13页【详解】A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22.4 L 水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 ,A 错误;B 、4.0 g NaOH 固体溶于100 mL 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0.1L ,不能得到1 mol/L 的NaOH 溶液,B 错误;C 、22 g CO 2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C 正确;D 、1 L 0.5 mol/L Na 2SO 4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5mol ,但溶剂水中还含有氧原子,D 错误; 答案选C 。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6 O-16 Na-23 S-32 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在哲学、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人们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寻找()A. 耐高温的合金材料B. 制农药的元素C. 做催化剂的元素D. 做半导体材料的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性质决定用途,以此来解答。
【详解】A.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在过渡元素区寻找,A项错误;B.制农药的元素在周期表右上方的非金属元素区寻找,B项错误;C.做催化剂的元素从过渡元素区寻找,C项错误;D.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寻找,D项正确;答案选D。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 次氯酸的电子式:B. M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 个中子,M原子符号为:C. 用电子式表示K2O的形成过程为:D. Na+的结构示意图:【答案】B【解析】【详解】A. 次氯酸中各原子均达到稳定结构,其正确的电子式为:,A项错误;B. M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相应的M原子有a+2个电子,即质子数为a+2,又因为含b 个中子,则质量数为a+2+b,故M原子符号为:,B项正确;C. K2O为离子化合物,O原子核外有六个电子,正确的书写过程应该是:,C项错误;D. Na+的核外电子数为10,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D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化学用语是化学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其中元素符号的含义要牢记在心,其左上角为质量数(A)、左下角为质子数(Z),质子数(Z)=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018年合肥168中学高一化学入学考试注意事项:1.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的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蓄电池放电B.水利发电C.太阳能供热D.火箭点火升空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4.2017年9月,我国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铼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75 B.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元素符号为Re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5.色氨酸(C11H22N2O2)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
一般可通过食补黄豆、黑芝麻、海蟹和肉松等得以改善。
有关色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中的碳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B.它含有氮分子C.它共含有27个原子D.它的分子内含四种元素6.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7. 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B.通电分解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D.将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钾溶液,则图中物质R是CaCO38.向AgNO 3和Cu(NO 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6 O-16 Na-23 S-32 Cl-35.5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在哲学、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人们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寻找( )A.耐高温的合金材料 B.制农药的元素C.做催化剂的元素 D.做半导体材料的元素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B.M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M原子符号为:C.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为:D.Na+的结构示意图:3.X、Y是第2或第3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它们可形成离子型化合物X m Y n,且离子均有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结构。
若X的原子序数为a,则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A.a+8-m-n B.a-8+m-n C.a+16-m-n D.a-m-n4.手性分子是指在分子结构中,当a、b、x、y为彼此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下列分子中指定的碳原子(用*标记)不属于手性碳原子的是( )A.木糖醇 B.丙氨酸C.葡萄糖D.甘油醛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的氧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和1 mol Cl2充分反应,电子转移数为3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X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Z、W同主族,且Z、W的原子序数之差与Y的原子序数相同,X、Y、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2018年合肥168中学高一化学入学考试
注意事项:
1.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的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蓄电池放电B.水利发电C.太阳能供热D.火箭点火升空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4.2017年9月,我国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铼在元素周期表
中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75 B.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 元素符号为Re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5. 色氨酸(C11H22N2O2)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
一般可通过食补黄豆、黑芝麻、海蟹和肉松等得以改善。
有关色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中的碳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B.它含有氮分子
C.它共含有27 个原子D.它的分子内含四种元素
6.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图示中共有4 种物质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7. 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
B.通电分解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D.将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钾溶液,则图中物质R 是CaCO3
8. 向AgNO 3和Cu(NO 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 和Cu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滤渣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Fe(NO 3)2、Cu(NO 3)2、AgNO 3
②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Cu、Ag,一定没有Zn、Fe
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有Zn
④向滤液中加入KCl 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 3)2,可能有Fe(NO 3)2、Cu(NO 3)2,滤渣中可能有Zn、Fe、Cu
A.1 种B.2 种C.3 种D.4 种
9. 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B. X只能是硫酸
C.氧化物为SO2
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10.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5分)(右图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
请按要求填空。
①A处物质类别是;
②B 处物质类别及物质示例是 、 。
③C 处对应的是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
取A 、B 、C 三种物质各20g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化合只能生成42g 新物质D 。
若增加 5gA ,充分反应后原反应物中只有C 剩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第一次反应停止后,C 剩余14g
B. 两次反应后,生成D 的总质量为52.5g
C. 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比是5︰4
D. 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是10︰3
12.(6分)气体制取是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
(1)实验室用固体制O 2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从下图中选用4个装置来制取较纯净的CO 2气体。
①正确的接口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a 接 ;②所选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B 中盛放的液体是 。
(3)用上图中的 F 装置可以制造十分有趣的“化学喷泉”。
将胶头滴管中的 NaOH 溶 液挤进圆底烧瓶时,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
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若将烧瓶内的CO 2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 仍可产生“喷泉” 现象(填序号)。
A .SO 2
B .H 2
C .CO
D .HCl
13.(9分)生物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中应用广泛。
嗜热细菌在 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
存在下,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
)产生硫酸盐,进而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
主要流程如下:
含F e
2(S O 4)3和
黄铜 H 2SO 4、O 2 CuS 铜 操作Ⅱ(1)黄铜矿的主要成分 CuFeS 2中,Fe 、Cu 的化合价均为+2,则 S 的化合价为____。
配平 化学方程式:4CuFeS 2+17O 2+2H 2SO 4 =嗜热细菌=x CuSO 4+y Fe 2(SO 4)3+z H 2O ,x 、y 、z 依次 ~ ℃
为 。
(2)废铁屑与混合溶液发生的反应有:Fe +Fe 2(SO 4)3==3FeSO 4,该反应所属基本类型 是 ;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操作Ⅰ包括:①过滤,②洗涤,③加足量稀硫酸,④干燥。
正确的操作顺序 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在实验室,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
(4)操作Ⅱ需加入一种试剂实现其转化,该试剂可以是 (填化学式)。
(5)若所用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品纯度有无影响? 。
14. (6分)A-F 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 B 能供给呼吸,C 常温下是液体,D 是黑色固体,E 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请回答下
2 ===== 65 80
列问题:
⑴B生成D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⑵D与另一物质反应生成E,另一物质的类别是(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⑶A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
⑷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8分)实验室保存有一瓶淡黄色固体药品,标签上的药品名称为“过氧化钠(Na2O2)”,但是已经过了保质期。
某化学兴趣小组想知道这瓶固体究竟含有哪些物质。
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兴趣小组的下列实验报告。
【查阅资料】
Ⅰ.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用在呼吸面具和潜艇中制造氧气。
其原理是:2Na2O2 +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Ⅱ.常温常压下,O2和CO2的密度分别为1.3 g/L、1.8 g/L。
【分析猜想】
(1)该小组同学认为,不用做实验,仅由查得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就可推断该固体一定含有Na2O2。
理由是。
(2)进一步对固体成分提出以下猜想:
Ⅰ. 只有Na2O2;Ⅱ. 含有Na2O2和Na2CO3两种物质;
Ⅲ. 含有两种物质;Ⅳ. 含有。
【实验操作】
首先按右图连接好装置。
用电子秤称取1.00 g 固体样品置于干燥的仪器X 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
(3)仪器X的名称是。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蒸
馏水加入仪器X中。
反应完全后(无固体剩余),注射器内收集
到80.0 mL气体,说明样品中含有g Na2O2(计算结果保
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更换注射器后,再通过分液漏斗向仪器X 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溶液中出现气泡,最终注射器内收集气体的质量为0.11 g。
由此可知,样品中含有,该物质的质量为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得出结论】
(5)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是正确的(填序号)。
三、计算题(6分)
16.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
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
烧杯①烧杯②烧杯③烧杯④烧杯⑤加入样品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
0.88 1.76 X 3.52 3.52
的质量/g
的值为;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