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勤礼碑》楷书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53.02 MB
- 文档页数:41
颜真卿《颜勤礼碑》的书法临摹技法秘籍……颜真卿晚年楷书如⽕纯情,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雍容⼤⽅之特点,最具影响⼒的作品当属《颜勤礼碑》,《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概,堪称颜楷巅峰。
今天我们以《颜勤礼碑》为例,为⼤家揭秘颜体秘诀。
⼀、《颜勤礼碑》的内在⽓质颜体这种⽓质具体表现为:1、庄严正⽓,这就是上⾯所说的颜体⽓质。
2、伟岸饱满,颜体⼀反唐初书法劲瘦内敛为主的特点,写出丰腴厚重外拓来。
字形有左右外胀的感觉。
3、元⽓充沛,表现在:(1)⽤笔:颜体的笔划丰满浑厚,不能写轻飘,⽆论粗细⾥⾯务必要贯有⽓⼒。
不仅是运笔中间,就是到末端出锋处也不可⽤⼿腕、⼿指轻轻扫出,要笔笔⼒送⾄末梢。
(2)结构:不但是笔划,就是空⽩之处,也要布⽩匀称并想象⾥⾯有⼤⽓充盈之感,写出空间场的感觉。
⽽不使⼀处狭窄拘紧、这就是古⼈既要写⿊(⽤笔)、也要写⽩(空⽩)的精髓。
⼆、《颜勤礼碑》的笔法临摹⽑笔可选狼毫、兼毫和⽺毫,笔宜⼤不宜⼩。
开始可⽤⼿⼯纸的元书纸、⽑边纸,因其表⾯⽑糙、有渗⽔性。
可叠6-10cm的格⼦练习。
以后逐渐可混⽤宣纸,以训练适应宣纸的能⼒。
不要⽤报纸练习。
1、横右尖横:斜切笔后,向右略斜慢慢提细到尖,不能过快,要求⼒送到尖。
如“直”第⼀横、“⽇中间横。
左尖横:轻触纸后,向右渐⾏渐重,不可起笔就向右扫,这样以后写⾏草时会露尖,最后逆收,如“左”数横及“⾏”横:长横:⼀种起笔如右尖横,中间腰部略细,后⾯⼜略粗,到结尾处不向下坠逆锋收笔。
如:另⼀种⼀直提细到最后再加重逆收:2、竖悬针竖:起笔斜切向下略加粗,到三分之⼆处时再逐渐提细⾄尖,尖处不可飘。
垂露竖:斜切笔后向下⾏,中间略向左涨,结尾处提向右下后再逆收。
如“依”左竖,“馆”右“官”左竖。
3、撇短撇:斜切后向左下⽅慢慢提细运⾏,⼒送到尖。
长撇:斜切后慢慢向左下送⾄笔尖,由于笔划长,所以要求控制住。
柳叶撇:尖起后向左下⾏时,中间略粗,收笔再细。
第一章颜真卿及《颜勤礼碑》简介(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
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
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
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
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
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
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
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四)《颜勤礼碑》简介《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
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
颜体《勤礼碑》笔法和结构讲解分析,分析的比较到位
以下三个字是出自颜真卿《勤礼碑》,大勇把这三个字裁剪出来给大家从笔法和结构上给大家分析一下,分析的不好大家多多见谅,大勇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也在学习和练习的道路上,希望与大家一起共勉吧。
间架结构分析:上字笔画比较好,比较好的字一般都是比较难写的,笔画越多字越好写,垂露竖藏锋,横画露锋注意和水平面的夹角在45度左右,不能写的太平,不然这个字就死了,和电脑字没有什么区别了,注意和竖的交叉处一分为二,左短右长。
间架结构分析:护字(繁体字)左右结构,左低右高,左窄右宽,左右相向,左边言字旁,圆点在右边,言字旁右边对齐,3横下笔角度和取势各不相同,这就是颜真卿的高明之处,口字上宽下窄,折为方笔,右部笔画较多笔画要细,右部上紧下松,撇要走起来不要过长,捺是主笔要加粗中锋行驶,注意捺上边线要齐。
间架结构分析:军字有秃顶宝盖(天覆),宝盖通常情况下要盖住下面的笔画,这样情况只再下部笔画没有横的情况下,有长横的不需要全盖住比如“安”字。
常、穷没有长横可以全部盖住,军字整体笔画是横向,间隔基本相同,中间是扁日开口,长横扛肩,左放右收,悬针竖中锋加粗为主笔。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一章颜真卿及《颜勤礼碑》简介(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
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
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
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
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
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
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
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唐颜真卿《勤礼碑》楷书技法解析(二)(高志强编著)楷书的构成及笔法、墨法原理2.楷书的构成。
书写楷书,首先要掌握运笔的方法。
由于毛笔有柔软的特性,较难控制。
古代书家通过长期的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的笔法原理。
根据不同书体的需要,同时摸索出墨法经验。
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建出形态多异的笔画。
再将笔划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字型,便是楷书的间架与结构。
较好地掌握了单字的写法,针对不同的书写内容进行完美的排列,便是楷书的章法。
由于书写者性格、修养的差异,对美的感悟不同,因此,审美取向也不同,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书风,对于有个性追求的书风建树,则是有别于一般书写者更高层次的书家。
作品的字里行间会透露出精神、气韵和神采。
是作者的艺术造诣和精神气质在书法中的反映。
精、气、神是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开来理解的。
宋苏东坡说:“书必有精、气、神、骨、血,五者缺一不成书也。
”因此楷书的构成是由1.笔法十墨法→2.笔画→3.间架结构→章法这样的演进过程。
这也与中国道家思想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后生万象是契合的。
后面我将对楷书的构成要素结合《勤礼碑》逐个解析。
二、楷书的笔法和墨法原理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是使用毛笔写好点画形态的技巧。
宋代大书法家赵孟顺说:“书法以用笔为上,结构因人而异,用笔千古不易。
”强调书体的字形每个人可以不一样,但“中锋行笔”是用笔千古不变的原则。
考察古今,尽管篆、隶、楷、行、草各体不同,各种艺术流派很多,但“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是历代书家坚守的原则。
1、中锋:是用笔的关键技法,始终保持笔头的中心锋芒走中路,其运行的轨迹在点画的中间(如图所示)注:箭头方向即是笔尖行走的痕迹。
每一个点画,不论是何种书体,都分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用笔的基本要领是:按(铺毫向前运笔)再将笔提起(就是笔锋提至笔尖抵纸乃至离开纸面);向右下方按(铺毫);一面向右行笔一面转锋以调到中锋运行;再微提笔行至尾部提笔向斜上方;顿后提至笔锋离纸,再回锋收笔。
《颜勤礼碑》临习指导一、颜真卿简介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对前代的书法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这一时期,书家辈出。
就楷书而言,有初唐四大楷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在盛唐与中唐之际,由于政治巩固和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改革全面展开。
颜真卿在学习、总结前人书体的基础上,创造了富有生机的代表社会风貌又体现盛唐时期繁荣强盛、独具个性的新书体。
颜真卿的这一书风;大气磅礴,身力丰筋,最具盛唐气象。
这正是颜真卿正直、质朴、倔强与内美外溢的人品风格。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人(今陕西省西安市),祖藉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
曾官平原太守,历任刑部尚书、太子太师、赠司徒,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平原、颜鲁公。
颜真卿为官清正,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指斥奸佞。
德宗时淮宁节度史李希烈叛乱,宰相卢杞怀恨颜真卿,命其前往劝阻,被李希烈拘留羁押。
叛臣软硬兼施威逼利诱,颜真卿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被叛军缢死于狱中,终年77岁。
颜真卿一生写了很多碑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六十岁时所书,铭文也由颜真卿所撰。
颜勤礼字敏,是颜真卿的曾祖父。
此碑后被埋于地下,到了1922年重新发现,所以字迹保存基本完好。
现在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此碑用笔爽利劲健,结体端庄雄伟,外紧内松,作品气势雄迈清奇,雍容宽博,是颜体最典型的风貌。
此时他的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阶段。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代新书体的创造者。
二、《颜勤礼碑》基本点画用笔方法学习书法应该掌握字的笔法(基本的点画方法)、字法(字的间架结构)、章法(某一书体的组字方法以及一件完整作品的布局安排)。
构成楷书的笔法(基本点画)主要有点、横、竖、撇、捺、挑(提)、钩、折八种。
在《颜勤礼碑》中衍变而成的有六十多种。
学习楷书,首先要掌握每一点画的起、行、收的用笔方法。
同样一个笔画,在不同的字,不同的部位,它所处的角度、提按的力度,书写的速度及其长短、粗细等,都不是雷同的。
唐颜真卿《勤礼碑》楷书技法解析(三)(高志强编著)楷书的笔画及其应用楷书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挑,由此又演化出很多复杂的变化。
《勤礼碑》中约出现40多种笔画。
汉字“永”包含了这8种基本笔画,古人将“永字八法”(简称“八法”)引申为书法的代称。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学好楷书的“基本功”。
后面我将对每种笔画的运笔逐一解析,并手书独体字,便于初学者练习。
练习时,注意首先抓住总体的规律,再追求神态的变化。
1.横:是汉字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笔画。
颜体的横变化丰富,仪态万千。
或长如大戟而不笨重;或短如点画而不拘瑾;或细如毫发而不轻浮。
这都是颜公以篆入楷善于用笔的结果。
横有长、短、粗、细之分,但方法相近,由长横衍生出方头横、左尖横、右尖横和短弯横。
总的要求用笔挺劲浑厚。
颜字多细腰横,总的规律是:横要细、横要翘,翘的角度略相同(笔者自编口诀,方便理解和记忆)。
附图:1.长横(圆头);2.方头横;3.左尖横;4.右尖横;5.短弯横。
1-1. 长横:(1)逆锋向左起笔,铺毫,速提笔笔锋离纸;(2)转锋向右下顿笔轻按;(3)向右转笔略提后行笔;(4)保持中锋右行,近尾向上提笔于顶;(5)转锋向右下顿笔轻按;(6)将笔锋提离纸,向左上收笔。
1-2. 方头横:在起笔处直接下切,然后笔锋横拉,向右转成中锋行笔,注意转锋且行且转,调成中锋右行,后面与长横用笔相同。
1-3. 左尖横:(1)露锋起笔后顺势节节轻按行笔至尾部提笔至顶;(2)向右下顿笔(底不突出);笔至顶向左回收。
1-4. 右尖横:(1)右尖横起笔与長横相同;(2)转锋向右下略顿;(3)转锋缓缓收笔提起。
1-5. 短弯横:(1)起点向左铺毫后迅速提笔;(2)顿后转锋右行笔;(3)中端微向下凹,行至尾部提笔至顶;(4)收笔轻不露顿角,然后向左回锋收笔。
附图:笔画应用——独体字1:一、二、三、七、五、工附图:笔画应用——独体字2:士、王、正、上、下、里2、竖:竖为字的支柱,分悬针、垂露两类,要写的粗壮挺拨。
颜真卿勤礼碑笔法说到颜真卿的《勤礼碑》嘛,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哦,估计大多数人脑袋里蹦出来的就是“颜真卿”,再联想到“碑”字,脑袋里就浮现出那一堆堆厚重的石碑,哐当一声,大家都能想象出那种磅礴气势吧。
不过呢,这碑里的笔法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要说到他的字,光是“气吞万里如虎”就够震撼了。
这种感觉你们肯定也能懂。
你要是仔细看,那字写得真的是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给人一种“我能一手遮天”的豪气。
不过,别被表面上的这股霸气吓着了,仔细琢磨琢磨,颜真卿的字里藏着一股子“温文尔雅”的气息。
你看这《勤礼碑》,我敢打赌,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直接跳进去认真读,反而是先去看看他字的笔画、结构,怎么样,一笔一划都透着一种力度与精确感,根本不容小觑。
颜真卿的字像是打磨出来的,层层递进,严丝合缝。
你别看字迹那么遒劲有力,这其实是他经过多年修行、千锤百炼出来的结果。
一个“勤”字,写得真的是字字见心,仿佛每一笔都能传递一种力量,让你看到的是一个在动笔时充满决心和毅力的人。
每一撇每一捺,都是他平日里谨慎细致的写照。
真要说,颜真卿就是那种既能打得了江山,也能温文尔雅的文人,他的字就是他的内心写照,深得人心。
而且啊,你看那“礼”字写得又是那么的端正严谨,又不失一种含蓄的美。
说实话,写到“礼”字时,颜真卿好像在对全世界说:“我要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更好,这不仅仅是做给别人看,也是做给自己看。
”那种认真劲儿真是没得说,跟他的人生态度差不多。
你说,这“礼”字若是你随便写写,根本不能体现出那种神韵,对吧?可颜真卿的字里头,写的不仅是字,是他对于礼的那份敬畏与虔诚。
这种字,能让人感觉到一种从内到外的力量。
再来说说他那“笔法”。
一提笔法,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提按捺转折”,但是,颜真卿的笔法怎么说呢?他笔力十足,气势磅礴,但又不失那种温润如玉的气质。
你看他那字,笔触刚劲有力,但又不至于过于狂放。
有人形容他写字像“龙行虎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他的每一笔都像是挥舞的刀剑,迅猛而有力,恍若猛虎下山,可又不会失去那份温文尔雅的韵味,仿佛是在细细雕琢一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