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因素
与致病有关的概念
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能。 毒力(virulence):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 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或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表示。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
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 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一、决定细菌致病性的因素
荚膜 侵袭力
粘附素
侵袭性酶
• 细菌的毒力物质
毒素
外毒素(exotoxin)
内毒素(endotoxin)
• 细菌侵入的数量 • 细菌侵入的门户
(一) 侵袭力 1. 概念:
病原菌突破机体的皮肤、黏膜屏障, 在机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复习思考题
• 归纳决定细菌致病性的因素 • 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特点 • 解释下列概念:毒力、内毒素、外毒素、 感染、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 脓毒血症
如 白喉 破伤风等
菌血症
(Bacteremia)
败血症
(Septicemia)
如 金葡、 乙链等
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布氏杆菌菌血症
毒 素 血液
局 部 病 灶
毒素
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 症时,由于细菌随血 流扩散在全身多个器 官(如肝、肺、肾等) 引起多发性化脓病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严 重感染时引起的脓毒 血症。
脂多糖
160~170 ℃,2~4h灭活
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 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 毒性作用 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 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 临床表现 DI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