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解题方法2 化学选择题解法
- 格式:doc
- 大小:175.01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经验高考是每个学生通往大学的关键一战,而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在高考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分量。
为了在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解题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化学考试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在解答选择题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经验进行操作:1. 通读题目并理解题意:在回答选择题之前,要先通读题目并明确题目要求。
这有助于理清思路,避免出现偏离题意的情况。
2. 预判答案:有些选择题在选项中会直接提供答案,如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通过预判答案的方式,迅速选出正确的选项。
3. 排除干扰项:选择题中常常会有干扰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
通过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可以提高选对的几率。
例如对于配位化合物的给定配体,通常情况下,较剧毒的配体不会被选择。
4. 确定物质特点:有些选择题涉及物质特点的比较,如溶解度或气体的颜色等。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对物质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正确选择答案。
5. 多看解析:在解答完选择题后,多看一些解析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化地学习解题技巧,巩固知识点。
二、计算题计算题在高考化学试卷中也属于常见的题型,而且在分值上也较高。
在解答计算题时,有以下几点经验需要注意:1. 明确所需数据:在解答计算题时,要先明确所需数据和计算方法。
有时候,题目中已经给出了所需数据,但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运用到已学的知识来求解。
2. 画出示意图:对于一些题目,通过画出示意图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
特别是涉及到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结构式时,通过画图来辅助计算问题会更加准确。
3. 单位换算:在计算题中,有时候会涉及单位的换算。
在计算之前,要先将所有数据化为统一的单位,以便计算,最后再换回原有的单位,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4. 注意有关系的因素:有些计算题目中,答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强等。
在计算过程中要留意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修正计算。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化学是高考理科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占有一定的比重。
化学考试一般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在备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的题目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类常见的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1.选择题中,要注意题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时候,答案可能隐藏在各个选项中。
比如,在酸碱中,如果一个物质能够与酸和碱反应,则该物质为酸性或碱性氧化物。
2.选择题中,可以尝试用排除法解题。
有时候,即使对知识点不够理解,但排除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
通过判断选项的对错,可以排除掉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从而缩小选项范围。
3.选择题中,可以通过题意的理解来解题。
有时候,一些选择题并不需要太多的计算,只需要理解题意即可。
比如,题目中给出了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根据方程式中物质的量比来判断哪个物质会被消耗完。
4.选择题中,要注意实际应用。
在高考中,有一些题目会涉及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这类题目,常常需要运用平时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情境来解答。
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1.解答题中,要注意对题目的分析。
有些解答题可能会给出一系列条件,要求我们根据这些条件进行分析和解答。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先将题目进行拆解,理清题目所需要的信息。
2.解答题中,要注意细节。
在化学中,往往需要注意各种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物质的量比等细节。
这些细节的注意可能会对题目的解答起到关键作用。
3.解答题中,要注意化学原理的应用。
在解答题目时,要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原理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比如,通过酸碱中心性等原理来解答一些与酸碱有关的题目。
4.解答题中,要注意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计算操作。
在计算过程中,要保证计算准确,带单位,避免因为计算错误而导致答案错误。
总结起来,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关键在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对题目的细致分析和思考。
通过多做题、多总结,结合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总结一、选择题高考化学选择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掌握好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的总结:1. 读懂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所给的信息。
特别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最"、"最多"等。
2. 分析选项:在解题之前,先看看选项给出的条件是否与题干中的条件一致,有没有明显的区别。
有时候正确答案就是通过对比选项得出的。
3. 排除错误选项:一旦确定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就可以将其排除,减少剩余选项的数量,提高准确率。
4. 利用估算方法:如果实在不会解答,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选择。
将选项中的各个数值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5. 理解化学现象: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化学现象,因此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实验现象是非常关键的。
二、计算题1. 检查计算单位:计算题往往需要进行单位转换,所以在解题之前先检查一下各个数据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后再进行计算。
2. 注意零位处理:在计算题中,往往需要四舍五入或者进位。
特别要注意保留到小数点后几位,以及是否需要使用科学计数法。
3. 使用公式和方程式:高考化学计算题常涉及到一些公式和方程式,掌握好这些公式和方程式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所以平时需要多进行实践和练习。
4. 注意实验设备:在一些计算题中,需要用到一些实验设备的数据。
应该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数据进行计算。
三、解答题1. 打开思路:解答题的最重要的是理解题目的要点和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求。
如果是数学推导,需要结合公式进行推导。
如果是化学实验,要明确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2. 注重步骤:解答题的过程也非常关键,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
中间结果和关键计算要写出来,这样不仅便于回顾和检查,也会有作答分。
3. 提供论据:在解答题中,尽量提供说明、论证和论据,增加逻辑性和分析性。
4. 注意检查:解答题在完成后,一定要仔细检查一遍,避免漏掉或者错误。
高考化学题型答题技巧化学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点科目,也是一门需要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的科目。
在高考中,化学的题型多样且考点较多,因此对于考生来说,掌握一些化学题型的答题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考化学题型,并提供相应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化学试卷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答选择题时,以下几点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1. 仔细审题:在正式开始解答选择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确认题目中所给信息是否充分。
同时也要注意题目是否存在陷阱,例如选择题中常常有部分答案是明显错误的,考生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排除这类明显错误的选项。
2. 排除法:当遇到一道不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时,可以通过排除法来寻找正确答案。
考生可以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通过分析剩下的选项,寻找出合理的答案。
3. 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异:有时候,正确答案与其他选项之间只有细微的差异,这就需要考生对选项进行仔细比较。
选项之间的不同之处往往蕴含了问题的解答方向。
二、计算题计算题是高考化学试卷中比较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需要运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的题型。
在答计算题时,以下几点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提高答题准确性和速度:1. 准确读题:在开始运算之前,要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确定所给信息、要求和计算方法。
特别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的精确度要求。
2. 善用化学公式:在进行化学计算时,要熟练掌握各种化学公式的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对于复杂的计算,可以先列出化学方程式,再进行计算。
3. 注意结果的合理性:在完成计算后,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结果的合理性。
遇到结果偏离实际情况的情况,需要审查计算过程和所用数据,并核对计算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是高考化学试卷中较为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考生基于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验分析和推理。
以下几点技巧可以帮助考生解答实验探究题:1. 明确实验目的:在解答实验探究题之前,要先确定实验目的,理解实验设计的背景和要求。
高考化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大全目录高考化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高考化学大题的答题技巧高考化学经常丢分的地方有哪些?如何学好高中化学高考化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1.排除法: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高考化学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运用排除法的应该注意:(1)不能漏选,因为有时可供筛选的选项较多,并且文字叙述似是而非,则筛选要逐一处理。
(2)已筛选掉的就不要再拎起来,以免重复。
(3)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
2.筛选法:将高考化学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
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具有两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3.直选法: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4.推理法:高考化学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
5.综合分析法:高考化学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
>>>高考化学大题的答题技巧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没配平、条件错、有机反应少写物质(水等)会造成该空不得分。
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连接,无机反应用等号、有机反应用箭头,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要标清,点燃、加热、高温有区别,催化剂不能简写为“催”,这些问题出现会被扣分。
2.专业用语不能错:化学上常用的专业词汇是绝对不能写错别字的,一字之差会使整个空不得分。
3.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
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
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作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
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表达尽可能用唯一、准确的主语;不要多写无用的话,无用的话说错了就会扣分;作答要有明确的要点。
【高考化学】14种快速解化学选择题的技巧1、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1: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解析】: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1/2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
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例2: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Zn和FeB. Al和ZnC. Al和MgD. Mg和Cu【解析】: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7/(3/2)=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 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 原子量比26大,故BD为应选答案。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高考备考的过程中,选择题是需要注意的一项。
而化学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其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更是需要我们掌握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审题在解答化学选择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题干和选项。
通常,试题会先给出一个实验现象或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或要求。
这些内容都需要我们仔细理解。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选项中是否有高考生常犯的易误认的知识点或陷阱,避免因为不仔细审题而做错题。
二、分析在解答化学选择题时,有时会需要分析题目给出的化学反应或现象的特点以及相关知识。
这要求我们要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分析和归类。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题目的出题点和解题方法。
三、结合知识点进行筛选化学选择题通常涉及多个知识点。
在选择答案时,我们要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与所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和匹配。
在答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划重点在解答高考化学选择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划重点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将题干中出现的重要信息用线条或其他方式划出,有助于我们快速抓住题干的关键点,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五、做过的题要及时总结高考前期,我们要加强对选择题的练习,而在做完每一道题之后,要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分析。
如果选择了正确答案,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如果选择了错误答案,我们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反思。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逐渐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六、全面复习在高考前的最后几周,我们要进行全面复习。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关注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此外,我们还要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适应考试的时间和形式。
以上就是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技巧,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掌握化学的相关知识,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考复习】高考化学选做题(选择题)部分解题方法与技巧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
在高考中,选择题是主要的基础题,也是重要题型之一,以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侧重考查双基,总分为42分,其中单选题14分,多选题28分。
应该说,选择题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在现行考试模式下,选择题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了达b率的高低。
采用高三上学期的教学发现,在几次大规模的考试中,我班的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平行班的成绩不是很理想。
综上所述,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在提问时不够仔细,经常忽略一些关键的限定词。
如果以下陈述不正确,则视为以下陈述。
如果正确,则视为正常温度和压力。
(2)学生的基础知识存在漏洞。
近年来,多项选择题突出了对思维能力的考试。
所研究的知识容量大,分歧大。
最热门的考点主要包括:围绕物质量、原子结构、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和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电解质溶液(pH计算、盐水解)等相关概念的分析,离子共存及离子方程氧化还原反应的正确与错误判断、简单计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等;它还考察了一些更高层次的能力;检查思维的灵活性。
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网络必须完整无漏洞。
总之,这些问题在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化学选择题没有通用的解决方案,但无论哪种解决方案都应该经过三个环节:仔细检查、分析和解决。
提高选择题得分率主要方法:①多练、多思考,平时练习不要仅仅满足于得到答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完成之后还要进一步审思,理解其中涉及的原理概念;②平时训练采取定时间训练,并与比你水平略高的同学比较得分情况。
我们平时的选择题强化训练是老师精选精编的,也是给大家进行定时训练,要引以重视;③把自己常出现错误的题目记录下来(或标记),穷根其涉及的原理、知识点,以达扫除知识盲点。
快速、熟练地选择题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之一,也是赢得高考的关键之一。
巧妙解决问题的本质是善于审视问题,密切关注问题的独特情况,根据问题的情况分析、推理、估计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从而快速准确地获得答案。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分享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其考试内容不仅覆盖了大量的知识点,还涉及到了不少题型。
针对这些题型,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就常见的高考化学题型进行解题技巧的分享。
一、选择题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其解题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通读全题,理解题目要求和所涉及的知识点,尤其是密切相关的知识点。
2. 利用排除法,首先将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进一步缩小范围。
3. 根据题干信息,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
4. 注意选择细节,避免粗心导致选错。
2. 高级选择题高级选择题是指选择题中含有较多的信息,并需要结合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题型。
解答这些题目,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以及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解题技巧如下:1. 仔细阅读题干,确保对题目要求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 分析题干中所给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待。
3. 建立解题思路,结合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4. 选项辅助,通过排除法,选出与已有推理相符的选项。
二、计算题1. 单纯计算题单纯计算题是指在题干中直接给出数据,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计算公式或规律进行计算的题型。
解答这些题目,需要学生熟悉基础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应用。
解题技巧如下:1. 仔细分析题目,有选择地找出与所求答案直接相关的数据。
2. 确定所需使用的计算公式或规律,并将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3. 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 综合计算题综合计算题是指在题目中给出一系列数据,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数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的题型。
解答这些题目,需要学生具备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和应用的能力。
解题技巧如下:1. 仔细阅读题目,将所给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建立起整体的思维框架。
2. 确定所需使用的计算公式或规律,根据整体思维框架进行逐步计算。
3. 注意细节,确保每一步计算的准确性。
高考化学题型答题方法高考化学是理科类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是考查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
针对不同的题型,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以提高答题准确率和效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考化学题型的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化学中最常见的题型,也是最容易解答的题型之一。
解答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与已知的化学知识相结合。
解答选择题的步骤如下:1. 仔细阅读题干,确定题目类型和要求。
2. 判断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包括物质性质、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等。
3. 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与已知知识进行对比,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4. 根据已知信息,选择正确的答案。
当遇到选择题难度较大时,可以采用对选项进行逐项分析的方法,逐个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二、填空题填空题是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一种形式。
解答填空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和基本概念的运用。
解答填空题的步骤如下: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相关信息。
2. 根据题目要求和基本概念,进行填空。
3. 注意单位的使用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4. 核对答案,确保填空的准确性。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高考化学中较为复杂和难度较大的题型,需要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答题。
解答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要求、合理组织答案和提供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解答题的步骤如下: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和背景知识。
2. 分析问题,确定答题思路和方法。
3. 运用化学知识,合理组织答案,并提供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4. 检查答案,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解答题需要注意的是答案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清楚流畅,尽量用清晰简练的语言回答问题,避免冗长和重复。
综上所述,高考化学题型的解答方法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在解答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和已知知识,准确分析和解答问题,并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通过这些解题方法的练习和应用,相信你能够在高考化学中取得好成绩。
化学选择题解法
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在各类中考试卷中已成为固定题型。
在化学中考试卷中,选择题一般占48%—50%。
因此,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制约很多学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瓶颈。
了解化学选择题的特点、类型、掌握解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保障。
本文拟从这些方面作简单介绍,旨在抛砖引玉。
一、选择题的特点
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二、解答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
解答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是:
1. 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和“问句”的含义;
2.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
3. 转换思维方向,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去伪存真,准确求解。
根据化学选择题的特点,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直接判断法
这是解化学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正误型”选择题。
例1.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气体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实验现象,属于识记水平。
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石蜡燃烧没有白烟,硫粉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气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所以,可直接判断本题答案为D。
)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
臭氧层吸收了太例2. 臭氧(O
3
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属于()
A. 非金属单质
B. 金属单质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混合物、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概念的理解。
混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单质是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非金属单质是由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所以正确答案为A。
(2)筛选淘汰法
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例3. 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
A.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 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
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用含
氢氧化铝
解析:本题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题,涉及物质的溶解性、酸与盐反应、酸与碱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题目要求从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同学平时练习较多的是B、D两个选项,其中B选项的化学原理是酸与碳酸盐的反应,而D选项的化学原理是碱与酸的反应,显然都是正确的可以淘汰;A选项是课本P131上的一句话“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里,但能溶解在汽油里”的应用,也能确定是正确的;通过筛选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
;<2>CuO 例4. 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铜,有两条途径:<1>Fe→H
2→Cu
→CuSO4→Cu。
若需制备相同质量的铜,在实际过程中,两条途径所消耗的有关物质质量相等的是()
A.Fe
B.CuO
C.H2SO4
D. Fe CuO H2SO4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铁、氧化物、稀硫酸、铜的相互关系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及操作要领的掌握。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一个重要的操作要领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才停止通氢气。
”这样,途径<1>实际消耗的氢气质量就大于理论计算的质量,同样消耗铁、稀硫酸的质量也是实际值大于理论值;途径<2>中它们的实际值等于理论值。
经筛选、淘汰,正确答案为B 。
(3)信息转化法
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示信息转化为自己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或等价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实验类和规律类选择题。
例5. 图1中,试管内收集了满满一试管不同的气体(①CO 2
,②H 2,③O 2
,④CH 4
),将试
管倒扣在盛有水的烧杯中。
试管内水位上升的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图1
A. ②③④①
B. ①②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②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溶解性知识。
粗看似乎难以下手,仔细审题后发现“水位上升”是此题的题眼。
水位上升是由于试管内气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造成的,于是题干可转化为“气体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从而迅速选出正确答案C 。
例6. 下列反应肯定不能生成无氧酸盐的是:①碳酸盐溶于酸,②酸性氧化物溶于水,③酸性氧化物溶于碱,④碱性氧化物溶于酸,⑤碱性氧化物溶于水,⑥金属溶于酸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③④⑤
C. 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分类及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的掌握,综合性很强。
我们知道:金属与无氧酸、碱与无氧酸、盐与无氧酸、碱性氧化物与无氧酸若反应则一定能生成无氧酸盐,那么金属与酸、碱与酸、盐与酸、碱性氧化物与酸若反应则可能生成无氧酸盐。
因此,解此题的关键是将题中的“肯定不能生成无氧酸盐的是”转化为“可能生成无氧酸盐的是”就不难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A 。
(4)分析推理法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化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此方法常用于解答原理类、计算类、图表类选择题。
例7.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反应后Q的质量为9g
B. 反应后生成15gZ
C. 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D. 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反应后剩余Q的质量=21g-12g=9g
所以正确答案为A、D。
例8. 将质量分数为5.2%的NaOH溶液,放入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符合表中关系的是(提示:电解NaOH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
序号NaOH质量分数%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
管内气体质量/g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质量/g
A 6.2 78 9.5
B 6.2 76 9.5
C 4.2 0.60 4.7
D 4.2 4.7 0.60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及对电解水实验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掌握。
题目中的提示说明电解前后溶液中NaOH质量没有改变而水的质量减少了,所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应该增大。
由此可以淘汰答案C、D。
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且他们的质量比为8:1,根据计算得出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