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教育制度与学制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52
我国现行学制
现行学制
一、基础教育:
1、九年义务教育:我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以小学为核心,义务
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到小学九年级。
2、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分为普通高中、中技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培
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较强综合素质,具有某一具体学科、专业技术
或某一专业技能。
二、高等教育:
1、本科教育:高等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开设学士学位课程,授予学
士学位。
2、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高层次,是博士、硕士教育
的基本形式,主要面向深造型或研究型学生。
3、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对已经完成全日制教育的人,以弥补其在专
业知识和能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短缺,是一种学习成人的学习形式。
三、特殊教育:
1、特殊教育是通过由尊重的态度、适当的教具和完善的辅导,使智力
或行为有缺陷的未成年人,加强独立性,达到大众教育规定的目标和
要求的教育。
2、服务对象: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是智力、言语、行为有缺陷的未成
年人,也包括部分身体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特殊天赋人才等。
3、教育方式:根据病因、症状特点、教育目标等特点,采用了开放式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治疗、技能训练等多种教育形式。
四、拓展教育:
1、拓展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体育比赛、文化活动等丰富学生外部经历,提高学生的社会本领,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2、服务对象:拓展教育服务对象是基础教育阶段及以上的学生或者在校学生,着力改善其社会实践能力。
3、教育方式:拓展教育以学生的外部学习经历为重点,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形成激发好奇心、培养综合能力、塑造个性等一系列促进学生实施最佳发展活动。
教育学原理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学原理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特别是对学制的设计与调整方面。
这些变革与发展,旨在适应我国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提供更加全面、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本文将对我国教育学原理的学制制度进行梳理与分析。
一、学制的定义与发展学制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学生在不同阶段接受教育的时长和课程内容。
我国的学制制度自1949年以来经历了多次的调整与改革。
从最初的6年制初等教育到目前的3年幼儿园、6年小学、3年初中和3年高中的中等教育学制,我国的学制制度得到了逐步完善。
二、学制改革的背景与动因学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更长时间内接受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教育理念的转变也促使学制改革,强调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需要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学制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学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目标,我国在学制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
首先是延长义务教育学制,将原来的9年义务教育延长为12年。
同时,加强幼儿教育,将幼儿园纳入学制体系。
另外,我国还推行了普通高中阶段学校的骨干课程改革,提高了高中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学制改革的效果与问题学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尤其是高中阶段学校的学生群体大幅增加,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储备。
然而,学制改革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五、未来学制改革的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我国的学制改革依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未来,我国可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关注,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学制改革能够真正实现其目标。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制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
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三、教育目的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
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3.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我国采用的学制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的学制类型是九年义务教育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指国家对公民实施的基本教育,包括小学、初中教育,实施时间为
9年。
其中小学教育为6年,初中教育为3年。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和地方政府负责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保障。
此外,高等教育也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分为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教育三个层次。
本科教育一般为4年制,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一般为2-3年和3-4年。
博士后教育是指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的研究工作,时间一般为1-2年。
总体来说,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以义务教育为基础,以高等教育为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全过程。
同时,中国还在不断完善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
我国学校教育是什么学学制我国学校教育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规定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
这个教育体系包括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五个阶段。
这些阶段的学制是有规定的,每个阶段学制不同,教育目标和内容也不同。
幼儿园阶段的学制大多数是3年,其中早教班学制一年,小班和中班各学制一年,大班学制一年。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在游戏和活动中帮助孩子逐步发展身体和智力,锻炼他们的社交技能、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制是6年,学生入学年龄为6或7岁。
小学的教育目标是在培养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发扬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和合作精神。
小学的课程设置既注重基础教育又注重素质教育,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
初中阶段的学制为3年,学生入学年龄为12或13岁。
初中阶段注重学科的分化和专业化,学生需要更加认真的学习各种科目,理解和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初中的课程设置增加了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科目。
在初中的阶段,学生需要接受中考的制度考试,以便进入更好的高中和职业规划。
高中阶段的学制为3年,学生入学年龄为15或16岁。
高中的教育目标是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各种知识和技能。
在高中的阶段,学生需要接受高考的制度考试,以便进入更好的大学和职业规划。
大学阶段的学制为4年或5年,学生接受更高级的教育和培训,为未来的职业事业做好准备。
在大学的阶段,学生可以选择各种专业,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在不同领域内深入探索和了解更多的知识。
总之,我国学校教育的学制有规律可循,每个阶段的学制和教育目标不同,但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职业规划服务。
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机会学习和了解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学校教育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是培养未来人才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6.我国学制的基本内容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规定的各级教育阶段和年限的制度,是教育发展和管理的基本框架。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学制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阶段划分、年限设定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学制的教育阶段划分 我国学制划分为四个教育阶段,分别是幼儿园教育、义务教育(分为小学和初中)、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1.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指为3至6岁儿童提供的学前教育阶段,旨在培养儿童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学习能力。
幼儿园教育通常分为幼小班和幼中班,一般为3年。
2.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提供的为期九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
- 小学:小学教育为学龄儿童提供全面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小学一般为6年,即一年级至六年级。
- 初中:初中教育是小学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初中一般为3年,即七年级至九年级。
3. 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是继义务教育后的高中阶段,为学生提供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准备。
高中教育一般为3年,即高一至高三。
4.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指我国的大学教育阶段,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本科教育通常为4年,研究生教育则具体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要求而定。
二、学制的年限设定 我国学制的年限设定根据各个教育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经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标准。
1. 幼儿园教育年限幼儿园教育一般为3年,即小小班、小中班和小大班。
2. 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一共9年,其中小学6年,初中3年。
3. 高中教育年限高中教育一般为3年,高一、高二、高三。
4. 高等教育年限本科教育一般为4年,研究生教育根据学科和专业的不同而定。
三、学制相关政策和措施我国学制的实施和发展得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支持和推动。
1.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明确了学制的设定和实施原则,保障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六章教育基本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教育机构的体系。
包括学校制度(即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
我国的教育制度有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学位制度等。
一、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前,我国实行的学制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一)学前教育1.定义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阶段。
2.任务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机构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指各种体制的幼儿园或幼儿班。
(二) 初等教育初等教育,又称小学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对 6 至12 周岁的少年儿童进行德、智、体诸方面的基础教育,为中等教育奠定基础。
(三)中等教育1.含义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分为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2.机构与任务实施普通中等教育的机构是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主要担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以及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
(四)高等教育1.含义与任务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是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学制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教育形式主要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教育实施手段主要有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等。
3.设立原则《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这是高等教育设立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律原则。
二、义务教育制度(一)含义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