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设计课设_大型商场周边停车场优化设计

交通设计课设_大型商场周边停车场优化设计

交通设计课设_大型商场周边停车场优化设计
交通设计课设_大型商场周边停车场优化设计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商场周边停车组织设计

小组成员:**************

**************

**************

指导老师:*** *** ***

实习时间:2013.10.09——2013.11.01

目录

第1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停车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停车设施供应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调查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调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车辆停放特征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调查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调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停车者行为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调查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调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停车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确定设计车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车辆进出车位方式和停放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车辆进出车位方式(简称“进出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车辆停放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及单位停车面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停车场内的交通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1:车辆停放特征实地调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卖场周围停车场分布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3:停车场设计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1.1背景

今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长,随之产生的停车组织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大型商场这一交通吸引源,由于停车泊位不够、停车设施布设不合理、车流组织不当等原因,其周边的停车问题更为显著,因此利用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配合合理的停车组织设计,越来越成为交通设计者缓解大型商场周边停车问题的有效措施。

1.2本文内容简介

课题名称:交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商场周边停车组织设计

研究对象:长春市朝阳开运街欧亚卖场

思路简介:第二章针对长春市朝阳开运街欧亚卖场周边停车情况展开调查,包括空间上的停车设施供应调查,时间上的车辆停放特征调查和停车着行为调查三个方面。根据各种类型停车场的调查与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该区域的停车供需状况、停车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人们停车过程中行为决策等特性。由于本文着重对享有停车设施及组织方法进行评价与优化,不涉及未来年限停车需求变化及其影响,因此本文忽略对未来年限进行日间停车需求预测。接下来在第三章中着重对欧亚卖场周边可利用空间区域进行停车组织设计,确定车型、车辆进出车位方式和停车方式,按照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及单位停车面积进行停车场通道(包括出入口)的几何要素设计,合理选择停车场内的交通组织。

由于对停车场地具体大小、地形条件、建筑物标高和各种地下管线的情况不甚了解,本文忽略对停车场进行竖向设计。

第2章停车调查

欧亚卖场目前已经拥有四十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其中包括五万平方米的展会场地,设有十大休闲购物商场,囊括家电、家具、建材、食品、百货、服装、鞋帽、文化等四十万种商品,并具有举办各种展会得天独厚的规模优势。据官方数据了解,欧亚卖场停车场达二十万平方米(见图2-1),场地开阔,道路平坦,可以同时容纳万台车辆的停泊,动态流量可达五万台次。如此多的停车泊位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停车场使用者对停车安全性、停车方便性、停车舒适性、等待及找车位时间、步行距离、高峰拥挤现象等行为决策因素的反应如何,停车场内部行车组织与管理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值得探讨,为此开展本次调查研究。

1

图2-1 欧亚卖场周边停车场航拍图

2.1停车设施供应调查 2.1.1调查内容

停车设施供应调查包括路内停车和路外停车场地的位置、容量及其他相应的特征资料。具体如下: 1. 地点与位置

路内部分应注明道路的具体路段名称、部位(车行道、人行道)和路侧(东、南、西、北、中);路外设施应具体编号和用示意图表示停车车位的分布区域、数量。 2. 停车场容量

路内停车场容量应指法定的车位容量,在我国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划线或标志指定允许停车的范围;路外停车场(库)容量则指能实际使用的车位数。 3. 停车场的设备情况

4. 停车时间限制或营业时间

5. 管理经营,包括对数、管理情况

6. 停车收费标准

2.1.2调查方法

路内停车场调查,包括停车车位的位置、数量、停放方式以及临时停车、禁止停车(或限停时间)的位置,结合我国路内停车实际状况,还应标注该停车场法定部分以外的常常被停车占用的面积。路外停车场一般调查停车车位数或直接丈量计算。国家试行标准按停车方式不同0A 取25~30m 2。自行车一般为0A =1.0~1.2m 2。

采用表格法开展调查,将调查得到的停车场设施特征数据填入专用表格,如表2-1为一种停车场设施供应调查表格。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停车场的供应配置情况。

2.2车辆停放特征调查

由于车辆停放特征调查目标、规模和要求不同,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与停车特征相适应的方法。可以认为,很难指望一种调查方法就满足全部的调查目标要求。实际调查中,都是采用对几种方法进行组合,使调查项目与调查目的相适应。

2.2.1调查内容

对车辆停放特征如停放时间、停车数量、停车周转率等指标进行调查。

2.2.2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人工实地调查法,即直接派人员在停车场地对停车情况进行观测记录。由于小组成员数量有限,本文采用记车号式间断式调查。调查员在调查区间内边巡回行走、边记录停放车辆的数量和停车方式、车型分类特征,巡回观测的周期时间对于路内停车为10min,路外停车为15min。记车号式调查记录每辆停放过的车辆的累计延停时间,除了可以获得调查时间段里内的车种、累计停放量等信息,还可以获得机动车的停车持续时间和停放点上的周转率等特征参数。调查表如表2-2所示。车型分类用符号表示:A为大型车,B 为中型车,C为小型车,D为货车,E为其他。

表2-2 记车号式车辆停放间断调查表

3

2.3停车者行为调查

停车行为是出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驾车者对停车地点的搜寻和选择行为,因此又被称为停车选择行为。它与驾车者个人的社会经济特性、出行目的以及停车设施的特性(如容量、位置、类型、停车费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2.3.1调查内容

包括车辆停放目的、从停放车辆地点至出行目的地的距离、出发地点、目的地、延停时间、给定管理措施和政策条件下停车者的反应等。

2.3.2调查方法

停车行为调查一般采用观测调查和问询调查结合的形式。其中问询调查是为了了解对停车者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的信息,有停车这回答一些预先设定的问题的调查方法。

本文中采用行为调查或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具体的调查方法采取行停车着询问、当面填写调查表。具体统计调查表如表2-3所示。

表2-3 停车者行为调查统计表

2.4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停车场资料调查表明,欧亚卖场周边停车场全部为路外停车,有固定的9个停车场出入口,出入口采用标志标线引导指示;场内停车组织采用单行线控制,路面用白漆渠化,但退色严重;全部车位免费停车;场内共配有40多位管理员,但缺乏正规管理培训,管理效果差。(如图2-2)

(a)出入口标志牌(b)通道内单行线控制

图2-2 卖场内停车场实况

5

经实地调查发现,欧亚卖场周边停车场总数为2184个,分布示意图见附件2。要全部实施调查将花费很多人力和时间,于是采取抽样调查,针对8号门对面121个停车位进行两个小时高峰时段停车调查特征调查。具体调查结果见附件1。由于卖场周边停车位专为小型车设计,因此调查过程中所观测到的车辆中约98%为小型车,其余为中型车。

由调查数据分析可知,调查区域的日高峰停放吸引量最大可达163辆/时,高峰时刻的实际停放量为119辆,则停放车指数为1191210.98÷=,最大周转率为163121 1.35÷=。具体停放特征调查结果如图2-2。

图2-2 停放特征调查结果汇总折线图

由于欧亚卖场目前已经拥有四十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其中包括五万平方米的展会场地,设有十大休闲购物商场,囊括家电、家具、建材、食品、百货、服装、鞋帽、文化等四十万种商品,并具有举办各种展会得天独厚的规模优势,如图2-3。且为独立大型商场,周边交通吸引源较少,因此在进行停车者行为调查时,停车目的都为欧亚卖场内部活,还有部分在整个调查时间段内没有移动的车辆,据咨询管理员了解到其中很大部分为卖场内部工作人员的车辆。

图2-3 欧亚卖场布局示意图(一层)

第3章停车组织设计

停车场设计主要是指路外停车场设计,停车坪是停车场的主要组长部分,而停车坪又由停车带和通道组成,因此设计路外停车场就归结为设计停车带和通道。

3.1确定设计车型

不同的车型,其尺寸大小不同,对停车的技术要求也不同,从而决定了停车带尺寸和通道宽度的差异。我国一般将众多的车型归并为五种,即微型汽车(包括三轮摩托车)、小型汽车、中型汽车、大型汽车、铰链车。由于卖场的特性决定其周边停车场应以小型车车位为主,配有一小部分区域专门为大中型车停放使用(用以配送货物的大中型车或会展大型客车使用),无需设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3.2车辆进出车位方式和停放方式

3.2.1车辆进出车位方式(简称“进出方式”)

由于车辆进出车位的方式不同,其所需要的回转面积和通道宽度也不相同。通常分为两大类四种方式:

1.前进式停车

又可分为前进式进车位、后退式离车位(图3-1 a),前进式进车位、前进式离车位(图3-1 c、d);

2.后退式停车

主要是后退式进车位、前进式离车位(图3-1 b)。

图3-1 车辆进出车位方式示意图

后退式停车发车迅速、占地不多;图3-1中d所示前进式停车方便性好。

3.2.2车辆停放方式

车辆停放方式相对于通道来说有下面三种方式:

1.平行式(图3-2 a)

7

平行式停车车身方向与通道平行,是路边停车带或狭长地段停车的常用形式。特点:所需停车带最小,驶出车辆方便,但占用的停车面积最大。用于车道较宽或交通较少,且停车不多、时间较短的情况,还用于狭长的停车场地或作集中驶出的停车场布置,也适用停放不同类型车辆及车辆零来整走。例如,体育场、影剧院等停车场。在停车种类很多、未以标准车位设计或延周边布置停车位时,可采用这种方式。

2. 垂直式(图3-2 b )

垂直式停车车身方向与通道垂直,是最常用的停车方式。特点: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但用地紧凑且进出便利,在进出停车时需要倒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至少有两个车道宽。这种方式一般在用地整齐规则的情况下采用。

3. 斜列式(图3-2 c )

斜放式停车车身方向与通道成角度停放,一般有30°、45°、60°三种角度。特点:停车带宽度随车长和停放角度有所不同,适用于场地受限制时采用,车辆出入方便,且出入时占用车行道宽度较小。有利于迅速停车与疏散。缺点: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放方式要多,

特别是

30°

停放,用地最费。适宜于停车场的用地宽度和地形条件受限制时使用。

(a ) (b ) (c )

图3-2 车辆停放方式示意图

3.3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及单位停车面积

停车带宽度除应保证后面车辆能安全出入停车位置以外,还应保证车门能安全开启。经实地测量发现,现有停车带宽度和通道宽度如表3-1所示。

机动车停车场设计标准见附件3。可以判断,该卖场内的停车场设计参数缺少规范性,特别地,由于长春的气候原因,一年中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内有积雪,应考虑到积雪路面对停车特征、安全性等的影响。

单位停车面积是指一辆设计车型所占用地面积它应包括停车车位面积和均摊的通 道面积、以及其它辅助面积之和。单位停车面积应根据车型、停车方式以及车辆停放所

需的纵向与横向跨距要求确定。设计中也应按照国家拟定的机动车单位停车面积等有关设计参数表。

3.4停车场内的交通组织

停车场内是车流和人流集中混杂的场所停车场的设置对附近交通又有直接影响、

因此、必须对停车场的交通组织进行详尽的设计。下面是一些交通组织的原则问题:

1. 停车场内各设施的关系

在设计停车场内各设施时原则上应使人和车分隔开来避免人与车的流动

交叉保证行人安全停车场内应按不同的车型分别设置停车区至少应将微型

和小型汽车与其它车型分开以利于场地充分使用和出入方便也利于交通组织

和管理。

2. 停车场内的交通路线、标线、标志

场内交通路线一般应按单向行驶组织交通,车辆右转驶入并右转驶出,避免或尽量减少车辆的交叉冲突。

按我国国家标准GB57688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应设立标明出入口、

通道、路线走向、停车车位的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特别是进入停车场的高度限制、速度限制标志和有关停车费率、车种限制、出口禁止车辆驶入、出口处通行指示灯、出口停车计费、收费等标志。

实地调查后发现,由于交通组织标志的可视性受到周围各种鲜艳的广告牌影响、停车场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组织诱导素质、地面标线退色严重、驾驶员个人不按规则行驶和停放车辆等诸多原因,卖场内停车场存在大量违章停车和违规行驶现象,如图3-3。

违章停车违规行驶

图3-3 停车场违章违规现象实拍图

按照相应原则,对停车场进行停车组织设计,设计图见图3-4。

9

附件1:车辆停放特征实地调查表

11

附件2:卖场周围停车场分布示意图

13

附件3:停车场设计标准

15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绪论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中国当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中: 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所示: 道路四级划分表:

项目级别设计车速(km/h)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 机动车道宽度(m) 道路总宽(m) 分隔带设置 一级 60~80 >=4 3.75 40~70 (必须设) 二级 40~60 >=4 3.5 30~60 (应设) 三级 30~40 >=2 3.5 20~40 (可设) 四级 30 >=2 3.5 16~30 (不设) 道路是交通的枢纽,它对一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使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地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它培养了我独立工作、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来源于实际的现场施工经验。这对于我来说,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次设计对我帮助很大。 设计原则 根据省厅、省公路局对施工图设计的审核意见,本次道路设计应遵循长远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与今后道路进一步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该地的地形,工程地质情况,达到规范要求各项指标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1.设计应满足道路用地范围的要求

河南城建学院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下停车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城建学院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下停车场课 程设计说明书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题目: 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专业: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学生姓名: ** ** 学号: 0734****** 指导教师: *** *** 开始时间:2013年12 月 23 日 完成时间:2014年1 月 3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地下停车场位置选定 (8) 地下停车场平明面布置 (8)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9) 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防火规范) (9) 确定设计的基本要求 (10) 行车通道的转弯宽度的计算 (12) 停车场的平面柱网 (13) 4 坡道形式 (14) 坡道的技术参数 (14) 坡道坡度 (15) 曲线缓坡段的曲线半径 (15) 停车场的室内最小净高 (15) 6 收费站和保安室 (16) 楼梯间 (16) 洗车间和修车房 (16) 洗车间和修车房 (16) 加油站 (16) 人行通道 (16) 其他设施 (17) 7 出入口照明设计 (17) 标志照明 (17) 车位照明 (17) 行人路线照明 (17) 整体环境照明 (17) 8

一、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知识,深入了解各种城市地下功能空间的规划原理和建筑设计,并能熟悉专项规划与设计的步骤。使学生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对地下空间进行规划所需的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规划表达能力。 课程设计的题目 河南城建学院某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具体题目,见方案分配表)。 课程设计的依据 1.刘皆谊,《城市立体化视角——地下街设计及其理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贺少辉,《地下工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陈立道,《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4.,《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东南大学大学出版社。 5.耿永常,《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哈尔滨,2001 6.耿永常,《城市地下空间结构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7.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0 8.童林旭着,《地下建筑图说100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9.童林旭着,《地下汽车库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6 设计的原始资料或已知的技术参数 结合河南城建学院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类型及特点,针对教学区,生活服务区,家属院1区,2区,宿舍区和文管校区进行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具体选址请根据任务分配进行实地踏查并给出确切位置,并根据所选位置周围环境进行实际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停车场的规模按预期15年进行规划设计。 设计要求(包括提交的设计成果) 1.5.1课程设计教学方面的要求 1.5.1.1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应事先准备课程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所需的规范以及有关资料。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交通二班 学号:090240000 指导教师:朱卫华

一、设计题目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是《城市交通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路段及交叉口应用渠化、管理等综合手段,以达到城市交通的安全、通畅与高效等目的。 三、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四、设计内容 1.基础资料整理 1.1道路基本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

交叉口几何条件 2.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⑵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2.1道路断面形式 我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五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生活区道路 我国各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

2.11各种道路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位置选择的原则: (1)在交通性干道、需要整宽都用于通车的道路上,应禁止路边存车。 (2)在住宅区、办公中心、商业区等,需要大量存车地区,尽可能提供路边存车空间。 (3)在市中心区,除尽可能在路边划出允许存车的地点外,尚必须在存车时间上加以严格限制,以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 (4)在两交叉口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设置路边停车的车位要保证不影响交叉口排队。

城市交通设计课设作业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1.基础资料整理 道路几何条件 2.路段交通设计 2.1 道路横断面设计(图见附表2.1)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1)规划红线60米,城市快速路标准,整个路幅宽度组成如下: 整个路幅宽度划分为: 3米人行道+3米绿化带+5米非机动车道+4米分隔带+12米机动车道+6米分隔带+ 12米机动车道+4米分隔带+5米非机动车道+3米绿化带+3米人行道 机动车道:设计年限末 ()()() 20 20135010.071355/t n n pcu h γ=+=?+= 非机动车道:设计年限末 ()()() 20 20170010.073096/t n n pcu h γ=+=?+= 计算可能通行能力:根据规范查得,城市快速路道路V=80km/h,一条车道的可能 通行能力为: 3600 p i N t =,若i t 没有观测值,采用建议值,查规范 () 1690/p n pcu h = 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 m p c m N N k δ =??人

c ?- 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分类系数:快速路为0.8 ?-人行人过街对交通能力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63 m k - 车道折减系数: 第一条车道的车道折减系数为 1.00m k =, 第二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85m k =, 第三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85m k = δ-交叉口影响交通能力的折减系数: 22l v l v v a v b δ= +++? () 2 ,,0.6,v a m s b ===?=222汽车速度m 加速度小汽车0.8m s 大汽车车辆制动时平均减速度,小汽车的为1.66m 大汽车的为1.3m 车辆在交叉口的平均停留时间,取红灯时间的一半. () l -交叉口距离m 此处l 取平均距离为400米 由规范得?值为27.5s 可计算得 27 .0=δ 则第一车道的通行能力: 300 63.027.018.01690)(1 =????=??= ?δK N N m C p m 设6个车道时 555 85.03003002 =?+=N m 所以取6车道 n=6 拟定为四幅路,机动车与机动车道采用隔离带分开。 整个机动道宽为:4?6=24米 (2)规划红线20米,城市支路Ⅱ级标准,整个路幅宽度组成如下: 整个路幅宽度划分为: 6.5米机非混行车道+7米机动车道+ 6.5米机非混行车道

停车场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容 1.有一个两层的停车场, 每层有6个车位, 当第一层车停满后才允许使用第二层. ( 停车场可用一个二维数组实现, 每个数组元素存放一个车牌号) 每辆车的信息包括车牌号, 层号, 车位号, 停车时间共4项. 其中停车时间按分钟计算 2. 假设停车场初始状态为第一层已经停有4辆车, 其车位号依次为1—4 , 停车时间依次为20, 15, 10 , 5 . 即先将这四辆车的信息存入文件”car.txt”中( 数组的对应元素也要进行赋值) 3. 停车操作: 当一辆车进入停车场时, 先输入其车牌号, 再为它分配一个层号和一个车位号(分配前先查询车位的使用情况, 如果第一层有空则必须停在第一层), 停车时间设为5 , 最后将新停入的汽车的信息添加文件”car.txt”中, 并将在此之前的所有车的停车时间加5. 4. 收费管理(取车): 当有车离开时, 输入其车牌号, 先按其停车时间计算费用, 每5分钟0.2元. (停车费用可设置一个变量进行保存), 同时从文件”car.txt”中删除该车的信息, 并将该车对应的车位设置为可使用状态(即二维数组对应元素清零). 按用户的选择来判断是否要输出停车收费的总计. 5. 输出停车场中全部车辆的信息. 6. 退出系统. 实验程序流程图

停车

取车

实验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2 void park();//停车 void getout();//取车并计算停车费用int x=4; int Time=0; struct C { char car_number[8];//车牌号 int fooler;//层数 int carport;//车位号 int time;//停车时间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 程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 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亿元、亿元、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镇江高新区位于我市主城区的西部,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就与东部的镇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形成“两翼”,在提升经济体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形成主城区“一体两翼”格局。同时,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等重大机遇形成叠加优势。 经济发展规划: 近期:人均GDP达到万元,产业结构为∶∶41,财政总收入完成80亿元以上 中期:人均GDP达到6万元,产业结构为∶∶44,财政总收入150亿元以上。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 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 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 - ):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 -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 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

地下停车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题目: 南门家属院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专业: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学生姓名: 鲁桂强 学号: 指导教师: 开始时间: 2014 年 12 月 29 日 完成时间: 2015 年 01 月 11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1 - 1.1地下停车场特点 ............................................... - 1 - 1.2地下停车场规划步骤 ........................................... - 1 - 1.3地下停车场规划要点 ........................................... - 1 - 1.4开发地下停车场的目的 ......................................... - 1 -第二章教学区现状调查与分析.......................................... - 2 - 2.1 实例介绍.................................................... - 2 - 2.2实例分析..................................................... - 3 -第三章停车场的选址.................................................. - 4 - 3.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 4 - 3.2 教学区区停车场规划.......................................... - 5 - 3.3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 6 - 3.4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 6 -第四章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 - 9 - 4.1 设计的基本要求............................................... - 9 - 4.2停车区的划分及面积估算 ....................................... - 9 - 4.3 车位及行车通道的平面设计..................................... - 9 - 4.4 停车场坡道的设计............................................ - 14 - 4.4.1坡道的形式 ............................................ - 14 - 4.4.2 坡道的技术参数....................................... - 15 - 4.4.3汽车坡道设计数量 ...................................... - 17 - 4.4.4停车场层高设计 ........................................ - 18 -第五章消防、通风排烟和排水系统..................................... - 19 -第六章结论........................................................ - 21 -参考文献............................................................ - 22 -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成绩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0902 学号:U5 姓名:姚崇富 指导教师:邹志云 职称:教授 日期:

第一章设计概述 1.1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2设计题目 A市城市交通预测与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 1.3设计内容 1.3.1 运用城市交通预测理论与模型,进行道路网交通流量预测。包括: (1)道路网编码并简化; (2)未来出行分布预测,采用福莱特法和Transcad软件两种方法计算出行分布; (3)未来交通分配预测。(这里只考虑对高峰小时的小汽车交通量进行分配) 1.3.2 在对现在路网进行加载测试的基础上,根据小汽车高峰小时饱和度调整未来路网。包括: ⑴通行能力的提高; ⑵路段阻抗的降低。 调整路网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道路等级、新建道路等。将调整后的路网重新进行OD分布和流量分配,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路网饱和度大小决定是否要继续优化道路网络。最终得到的路网饱和度应在合理范围内。 1.4 设计成果 1.4.1 说明书 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 1.4.2 图纸(图幅297×420mm) (1)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图); (2)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 (3)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第二章设计资料 2.1 A市基本情况 A市是某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划年(1995年)有人口107万,市区面积为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 课 程 作 业 2015届交通运输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学号 20131981 学生姓名侯明晓 指导教师孙海龙 完成日期 2017年 2月 28日

一、课程作业的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交通设计的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掌握城市交叉口平面和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的能力,掌握查阅相关规范进行设计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二、课程作业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是围绕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而展开,其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交叉口的平面设计,包括横断面的形式选择和组成,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非机动车道的宽度确定、缘石半径的计算等内容。 2、交叉口的标志标线设计,包括交叉口的路段的指路标志、指示标志以及道路标线等内容。 三、交叉口设计规范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 20-2006); 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四、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流程 1、工程设计背景 (1)本交叉口位于中城市, 该道路位于光明城市。北侧为东三环,临近国道,交通便利,合理利用了已有的城市交通设施。 (2)主干路为双向六车道相交主干路为双向6车道;由主干路与次路相交,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5m,相交道路红线宽度为45m; (3)道路等级:交叉口的形式为十字型交叉口; (4)设计速度:50km/h。 (5)交通组成:小汽车和自行车。 2、交叉口平面设计

(1)交叉口道路的横断面的形式选择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横断面可分为单幅路、两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及特殊形式的断面,主干路宜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 ○1本设计为主干路采用四幅路,其横断面形式如图所示。 (2)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 车型及车道类型 设计速度(km/h) >60 ≤60 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 3.75 3.50 小客车专用车道(m) 3.50 3.25 由于主干路车道交通组织形式为混行交通,并且设计为50km/h,,所以选择机动车道宽度3.5m。 (3)非机动车道宽度 单一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考虑各类非机动车的总宽度和超车、并行的横向安全距离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一般为1.0~2.5m。自行车为1.0m,三轮车、板车为2~2.5m。根据中国各城市多年来的设计实践,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采用3.5m (4)人行横道宽度 人行过街斑马线宽45厘米,间距60厘米,长度根据过街人流量确定,常用500厘米和600厘米。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5)路侧带宽度 两侧带的最小宽度规定为2.0m至2.25m,根据设计车速,本图设置为2.1m。

停车场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重庆科技学院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_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_ 专业班级:计科12-04 学生姓名:田园学号: 2012442095 设计地点(单位)________计算机自主学习中心 ___ _____ 设计题目:_____ _ 停车场管理系统__ ____ 完成日期: 2013 年1月18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摘要 当今社会,停车场管理电脑化已经成为了停车场管理的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停车车辆的不断增加,停车场对停车的管理越来越复杂,所以要实现对停车的正确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次课程设计就是为了对停车基本的信息及其停车费用的管理做一个简单的表现,主要实现对停车的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显示,添加,查找等几个方面的功能。而要实现这些功能,首先要建一个数组,将所有停车的信息都统筹起来,而且通过C++建立类的方式完成这些过程,并且能准确明显的显示每辆停车的基本信息和 对其资费的管理。通过如此对停车的管理,可以达到对停车信息的准确管理。 关键词:停车场管理数组 C++ 类

城市交通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基础资料整理1.1道路基本条件

2. 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①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②横断面设置 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 此次设计的交叉口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推荐使用两块板断面。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较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⑵路边停车设计;

路边停车通常占用一部分机动车道、慢车道(巷道)或人行道。其优点在于:停车方便,周转快,利用率较高;其缺点在于:降低道路容量,导致交通拥挤。鉴于路边停车弊大于利的特点,本路段不做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①设计原则 出租车临时停靠点的设置应以保证不同交通流的安全为前提;同时,不能严 重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尤其是公交车辆)。 ②位置选择 在旅馆、百货公司、交通枢纽点或其他较大型的人流集散点附近,可设置出租车临时停靠点。 假设在该路段有一百货公司,因此需要设置出租车临时停靠点。 ③管理措施 对出租车临时停靠点应配以严格的管理。例如,只准其上下乘客,并规定临时停车时间不超过2~3mi n。另外,设置出租车定点停靠的路段需配有明确的交通标志、站牌(附有明确的停车收费标准、停车时限等)予以指示。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由于本路段的车道数有限,所以不设置公交车专用道。但设置公交停靠站。 机非混行道路或机动车专用道路,可沿人行道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如下图所示; ■■■'■■'■ 5 ■, .■\ 1'■〈〉(/ (〉\ \ / ( ? (y ():二人审空:O ] 「亦订_ ]□:3贞靈一 、 c 二 q 7 ?d二c t 4. 交叉口交通设计

道路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学习目的 为了巩固和深入掌握在《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掌握的实践环节。通过该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掌握交通数据调查采集及现状分析、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交通网络规划等技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分析庆阳市现状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2、交通调查与预测; 3、庆阳市新区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 4、选取其中一条主干道(必须选自己设计的某一条),进行横断面、平面、纵断面线形综合设计。 三、设计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文字说明庆阳市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2、交通调查与预测 调查所给路网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 3、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 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体系,要求路网间距合理、道路线形顺畅、各级道路宽度符合规范、路网均衡、连通性好。 4、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 (1)基本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设计车速V:40~60km/h; 红线宽度:20-80m(根据自己设计); 车行道横坡:1.5%; 人行道横坡:2%。 (2)标准横断面图(1:100); 平面图(1:1000),内容包括:红线、车行道边线、分隔带、路中心线及桩号、控制点座标及标高,平曲线要素,交叉口缘石半径,路幅宽度标注等; 纵断面图(纵向1:100,横向1:1000),根据控制点标高,结合周围地形,设计并画出纵断面图。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 3000字以上说明,包括平曲线半径及曲线要素计算书。具体内容应包括城市道路与交通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交通调查图示及说明,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 地块道路网设计思路(快、主、次、支路)和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包括平曲线曲线半径和要素的计算过程。 2、图纸 (1)图纸目录1份 (2)道路系统规划图 (3)道路系统分析图(快、主、次、支分析及各条道路横断面设计) (4)标准横断面图(CAD) (5)平面线形图(CAD)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土木道桥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3.12.30 对交叉口拥堵的优化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一线、二线城市的交通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着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而城市道路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存在于道路交叉口。本文通过回顾巴黎,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外城市交通布局的原则与策略,并结合合肥实际交通道路建设,来分析和阐述交通道路在城市设计建设中得问题,辩证地予以比较,总结其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得出一套因地制宜、安全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方法。 关键词:交叉口、城市道路、安全、设计方法 0引言 对于城市而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道路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基础。截止2011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向500万里的目标跃进,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但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程。 平面交叉口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其中的交通组成、特性十分复杂,亦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点。据交通机构的数据统计,美国平面交叉口事故数占总交通事故的36%;欧洲国家德国交通事故的60%~80%发生在道理交叉口;亚洲国家日本发生在交叉口及附近的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43%;在我国城市中,政府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大约30%事故发生在道路的交叉口。 综上所述,平面交叉路口对于整个城市的道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方法,对于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提高道路的整体安全性和快速通行能力,保证城市的交通通畅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问题 传统道路交叉口的概念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道路相交处,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转向、疏散的必经之地,是交通的咽喉。城市道路交通平面交叉路口汇集了来自多个方向的车流和人流,是道路使用人群转换行驶路线的枢纽,在城中道路网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枢纽,城市的其他路段相比,更容易收到来自车流、人流、交通环境的影响。据国家交通主管部门统计,大中城市中,机动车行驶的1/3时间用在平面交叉路面上,64%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路口上,在与非交叉路口对比,汽车的通行人流在交叉口处下降46%,我过城市在几何构造、导流、交通控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1 几何构造 由于我国历史上对于道路规划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许多城市的建设中,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许多弊端,如多岔路交叉口、不规则交叉口大量存在。在新道路的建设中,在建设时期,建设者对建成后城市交通量的预测不准确、不充分,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进出口车道设计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驾驶视距不足等,使得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了城市的道路拥堵状况。

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 城市交通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专业:交通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0 指导教师:.李爱增、吴冰花、张蕾 设计教室:.10#B504、505 幵始时间:2016年06月工日 完成时间:型⑥年也月3 B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一月一日

1 ?交通生成预测 (1) 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 (1) 1.1.1理论知识 (1) 1.1.2分部计算过程 (1) 1.2发生与吸引预测 (5) 1.2.1理论知识 (5) 1.2.2分部计算过程 (6) 2 .......................................................................................................................................................................... 交通分布预测.. (9) 2.1理论知识 (9) 22计算过程 (10) 3. 交通方式划分 (13) 3.1换算基础资料 (13) 3.2分部计算过程 (16) 4. 交通分配 (16) 4.1理论知识 (16) 4.2分布计算过程 (17) 4.3预测结果 (18) 5. 设计小结 (18) 5.1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9) 5.2对城市交通规划及交通需求预测的认识及看法 (19) 5.3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19)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铁路:运距长,远程客货运量大、连 续性较强、成本较低、速度较高,是运 输的骨干,一般用于大宗长距离及人流的运输,但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定点运行,中转多; 水运:利用天然水资源,水运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投资 省、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航空:运输速度快、两点间运距短,但运量小、成本高,用于长途旅行、国际往来及鲜活、高档货物的运输; 管道:连续性强、成本低、安全性好、损耗少的优点,但其仅适用于油、气、水等货物运输。 道路运输的特点:1.机动灵活:汽车车辆可以随时调动,能迅速集散货物,并可随时发运,节省时间。 2.迅速直达:是“门到门”的运输方式。可将货物直接送到用户手中而不需中间转运,也不受运输路线等限制和影响。 3.适应性强:既可用于小批量运输,也可大量运输。4.服务面广: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小,可伸展到山区、农村、矿企业、机关、学校直到家庭用户。 5 .汽车的燃料较贵,单位运量小、污染大。 2. 公路、城市道路如何分级?其依据是什么?公路的设计年限是如何选用的?我国的公路则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城市道路按照城市的规模、交通量和地形等因素分为I, U和川三级,大城市米用I级、中城市米用U级和小城市米用川级设计标准。 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为20 年;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为15 年:四级公路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 3. 城市道路如何分类的?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的城市道路相应地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快速路为仅供汽车行驶的道路。对于主干路,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行驶的形式。

城市道路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一、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项目评估 1.4 区域位置 1.5 设计依据 1.6主要技术标准 二、现状评价和建设条件 2.1 区位气候、水文及地质情况 2.2 现状道路及管线情况 三、项目要求 四、人行天桥方案 4.1 方案一 4.2 方案二 4.3 方案比选 4.4 交通疏解工程 五、人行天桥的人机设计 5.1 人行天桥总体结构 5.2 梯道的人机设计 5.2.1 梯段的设计 5.2.2 休息平台 5.2.3 防护栏杆 5.2.4 无障碍通道 六、标志 7.1 安全标志的选择 7.2 标志的排列 七、防滑与排水

大学路人行天桥方案设计 一、概述 1.1 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强劲发展,机动车辆呈现迅猛增长之势,尽管政府投入巨资新修和拓宽改造的大量道路,但是目前在市区局部区域和部分道路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行车难”问题凸现,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交通事故,其数字让人震惊,让人深思。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城市,中原地区都会,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郑州下辖6 个市辖区,代管五个县级市,一个县。另设一个国家级新区郑东新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路南路位于郑州市二七区西南部,北起航海中路,南到南三环,全长2.3 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27 公里,是河南省中南部等地进出郑州市的咽喉地带。这一带地处郑州市西开发区,运作良好的升龙国际,在建的万达广场,已被抢购一空的帝湖花园都与大学南路毗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新的商圈儿将会形成。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拟建的大学南路人行天桥位于郑州市二七区布大学南路,大学路为双向八车道,全长为8.4 公里,以陇海路,航海路为界,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大学北路,大学中路,大学南路。大学路自建成后,交通流量迅猛增加,车流通行速度极快。但是该路在拓宽改造时,没有在大学南路路段规划建设人行过街设施,造成周边群众以及位于该处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师生上学放学出行时,均需从快速车流中冒险穿过公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保障大学南路路段周边群众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师生安全过街的同时,也保证大学路上上交通的顺畅,非常有必要近期在跨线桥附近增设一座人行天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