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师节手抄报 古代尊师故事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15.17 KB
- 文档页数:3
古代师德师风的小故事那我给你讲个孔子和他弟子的小故事吧。
孔子有个弟子叫颜回,这颜回啊,家里穷得叮当响。
但是他特别好学,品德也高尚得很。
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没吃的,大家都饿得前胸贴后背。
这时候啊,有人弄来了一点米,就让颜回负责煮饭。
煮饭的时候啊,孔子就瞧见颜回偷偷地从锅里抓了一把饭塞到嘴里。
孔子心里就有点小疙瘩了,心想:“颜回啊颜回,平常看你老老实实的,没想到这饿起来也不顾礼仪了。
”过了一会儿,饭煮好了。
颜回把饭端给孔子。
孔子就故意说:“颜回啊,我刚刚梦到祖先了,这饭啊,得先祭祀祖先再吃。
”颜回一听,赶忙说:“老师啊,这饭可不能用来祭祀。
刚才煮饭的时候,有灰掉进锅里了,弄脏了一些米,我觉得扔掉怪可惜的,就把弄脏的那点米抓起来吃了。
”孔子一听,心里可惭愧了,他对弟子们说:“你们看,我一直相信眼见为实,可是今天我错怪颜回了。
这颜回啊,品德高尚,我还不如他呢。
”你瞧,孔子这么伟大的教育家,都能从这样的小事里反思自己,而且他的弟子也这么有操守,这就是古代师德师风的一种体现,老师能及时纠正自己的看法,学生呢,坚守自己的品德。
再讲个程门立雪的故事。
杨时和游酢这俩人啊,都是北宋时期的才子,他们都拜程颐为师。
有一天,他俩一块儿去拜见程颐老师,到了老师家门口,发现老师正在屋里打盹儿呢。
这时候天寒地冻的,大雪纷飞,可他俩也不敢打扰老师休息啊。
就这么站在门外,雪花一片片地落在他俩身上,就像两个大雪人似的。
过了好半天,程颐老师睡醒了,一开门,吓了一跳,只见门外两个学生都快被雪埋了。
程颐被他俩的尊师重道感动得不行,这杨时和游酢呢,也因为自己的好学和尊师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这说明在古代啊,学生对老师那是相当敬重,老师呢,也有那种让学生敬重的学识和品德魅力。
尊师重教手抄报内容范文【尊师重教手抄报内容:张良拜师】张良,字子房。
他原是韩国名门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人。
那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张良很惊讶,想打那老头。
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便忍住了。
他下桥把鞋捡了起来,然后又恭敬地跪着替老人穿上。
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
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
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
”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
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又过了五天,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赶到桥上。
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又迟到,怎么回事啊?五天后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
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老人说着,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
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十年后有大成就。
十三年后,小子你将再见到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啦。
” 然后老人就离开不见了。
第二天早晨,张良看那本书,乃是《太公兵法》。
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专研此书。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尊师重教手抄报内容:尹喜尊师】尹喜是西周时的一位贤大夫,自幼喜好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能知前古而见未来。
一天,他仰观乾象,见东方有紫气相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于是请任函谷关令。
在关上他叮嘱守关士卒:“数日之内将有大圣人路经此关,汝等见有形貌脱俗之人要立即禀报。
”同时派人洒扫道路,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几天后,尹喜闻报有位白发老翁道骨仙貌,驾青牛之车欲出关,立即赶来迎接,在牛车数丈前跪拜道:“关令尹喜叩见圣人!”老翁说:“吾乃一介布衣,如此非常之礼,不知有何见教?”尹喜道:“吾早得神明示象,已在此恭候多日,诚望圣人赐教。
教师节手抄报资料我们要尊师尊师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尊师是一种美德,尊师是一种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我们要尊师。
一次我接到同学的电话,邀请我去他家。
我一进他家的大厅就看到:“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大字。
“天地君亲师”,这里的“亲”就是“尊”的意思,而“君”指的是皇上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尊师,地尊师,君尊师,人人都尊师。
你看,连平民百姓都尊师,由此可知,尊师是一种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这种传统,我们要尊师。
有一个故事,名叫《程门立雪》,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讲的是一位名叫杨时的学生,有一个问题不懂,就特地赶去请教老师。
谁知老师正在睡午觉,他就让看门的门童不要打扰老师,自己冒着鹅毛大雪站在门外等老师睡醒,再问老师。
杨时是一个尊师的典范。
后来,杨时有了很大的成就,成了一位学者。
古人都知道尊师,今人还不应该尊师吗?我们要向杨时学习,我们要发扬尊师的优良传统,尊敬老师。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也很尊师。
“徐特立”就是毛泽东的老师。
后来,他参加了革命,参加了共产党,在革命队伍中得以锻炼成长,当了主席。
但他永不忘师恩,在徐特立先生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主席给徐特立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毛主席多么尊敬老师啊!毛泽东主席也是尊师的典范。
连伟人都这样尊师,由此可见尊师是优良传统,是一种美德。
连伟人都这样尊师,我们有理由不尊师吗?尊师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果你尊师,老师就会喜欢你,就会把更多的时间给你,甚至把他所有的知识倾囊传授给你。
有很多名人都是由于尊师,所以得到了许多知识,终而成为名人。
就说前面的杨时吧,由于他尊敬他的老师,得到了老师的赏识,老师便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向他倾囊而授,这就是杨时为什么会成为学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知,尊师可让人获益。
学生以学为主,我们没有理由不尊师。
相反,有的人不尊师,让老师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从而冷落你,甚至不愿教你,对你爱理不理的,这样的学生总是一无所成,什么也学不到,空手而归,而后就痛苦地生活,平庸而去,给自己留下的是终身的遗憾。
教师节手抄报杨时尊师的故事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程门立雪”就由此而来,成为千古佳句,流传至今。
古代感恩老师的故事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
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六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
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
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
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
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
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
第二天就要背写。
“老师,这字太难写了。
”“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
突然,车停了。
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
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
尊师重教的故事典故
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和典故。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孔子的教诲:相传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生有很多成为了后来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孔子非常看重自己的老师,他认为只有通过尊敬老师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有一次,孔子听说自己的老师颜回去世了,便极度悲痛,三天不吃饭不睡觉,以示对老师的尊敬和追思。
2.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述了宋代大儒杨时拜见老师程颐的故事。
当时杨时年龄较小,但他非常敬重程颐,因此在程颐门前等待了很久,直到程颐同意他进入书房交谈。
在交谈中,杨时非常恭敬地站在雪地中,直到太阳落山,程颐深受感动,称赞他为真正的学者。
3. 闻鸡起舞:这个故事讲述了东晋名将祖逖与老师刘琨的故事。
祖逖和刘琨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他们常常一起探讨学问,互相激励。
有一天,祖逖听到鸡鸣,便想起了老师的教导,于是起床舞剑,励志要为国家报仇雪耻。
后来,他成为了东晋的名将,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为人师表:这个故事讲述了唐代大儒韩愈的故事。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他自称为“师表”。
他曾经写过一篇《师说》,强调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同时也呼吁学生要尊重老师。
这些故事和典故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尊师重教的重视,也
反映了人们对于知识和教育的珍视和追求。
教师节手抄报:尊师小故事(文字版)1、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2、李宗仁尊师若父李宗仁幼年的教师曾其新,驼背弯腰,人们戏称“曾背锅”。
别看其形陋貌丑,李宗仁先生却敬若父辈。
因曾年老无依,长期随军,由李宗仁出钱奉养。
李宗仁还在司令部驻地附近修建房屋,给老师静居。
并派一名副官专门侍奉,李每天还要亲去问安。
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师,也长期随李宗仁起居。
李对其照顾无微不至。
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说,在李将军身上,真正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之爱,得恩不忘报,实乃大丈夫。
3、刘绍棠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
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
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
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教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
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教师节内容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教师节手抄报篇一:秦始皇拜荆条谢师恩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在他第四次东巡路上发生的。
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走出皇宫,乘着豪华的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山(今在河北昌黎县境内)向东北的仙岛前进。
开始了他统一六国之后的第四次出巡。
当行至一岛屿附近时,御车突然停了下来。
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御马前往。
”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直奔仙岛而去。
过不多时便到了那座渤海(当时也叫北海)边的大岛上。
渤海辽阔无垠,白浪汹涌澎湃,几只海鸥时而展翅翱翔,时而俯冲觅食。
秦始皇环视着大海,心旷神怡,豪情满怀,更加思绪万千。
就在这时,他回眸眼前,忽然跳下马来,撩衣即行跪拜。
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
等到皇帝站起身来,丞相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
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
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原来秦始皇看到岛上生长的荆条,想起了自己幼年在赵国都城邯郸作人质时的老师。
那老师授课要求非常严厉,在自己身边随时放着一根黄荆条儿,学生若不认真听课,或完不成作业,那黄荆条儿就会毫不客气地落在那稚嫩的小屁股和小手心上。
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大家的姓。
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要求第二天就得背写。
“老师,这字……笔画太多,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你能知难而不进吗?”老师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那老师虽说严厉、古板,可令人钦敬难忘。
之后,在老师的谆谆教诲和严格管束下,秦始皇不但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懂得了许多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略。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1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尊重老师的古代故事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那么尊重老师的古代故事有哪些呢?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尊重老师的古代故事孔夫子的误会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 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 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 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秦始皇拜荆条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靠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张良拜师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有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关于老师的基本解释教学生知识的人,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小学生教师节手抄报古代尊师故事参考
小学生教师节手抄报:古代尊师故事参考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
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
出门的时候他们才
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
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
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
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
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
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
”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