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种群生态学3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51
第二章种群生态学(P75)一、填空1、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种群动态研究是研究。
2、自然种群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3、生态学是研究以、、为中心的宏观生物学,主要研究、的组织层次,在自然等级系统中、被认为是属于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
4、种群个体空间分布呈、、三种类型。
5、从生命表可获得、和三方面的信息。
5、种群的统计指标,大体可分为、和三类。
6、种群进化过程包括的变化和的变化。
7、Deevey曾将存活曲线分为Ⅰ型Ⅱ型Ⅲ型。
9、生命表可以分为和。
10、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用来表示,可将种群分为、和三个基本类型。
11、种群的密度制约性增长呈“”型,用来表示,逻辑斯谛曲线被划分为、、、、五个时期。
13、种群的统计特征有、、、、、、、等。
14、是人类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和控制有害生物的理论指导。
15、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以及种群与其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它生物种群,例如与,与等相互作用。
16、种群的数量特征分为、和三级种群参数。
17、一种生物进入和占领新栖地,首先经过和以后可出现或波动,也可能较长期地表现为平坦的,许多种类还会出现骤然的数量猛增,称为,随后又是,有时种群数量会出现长期的下降称为,甚至。
18、在“J”种群增长模型中,某种群的r值居于该种群为上升种群。
19、博登海默(Bodenheimer 1958)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三个基本类型25按Andowantha定义,rm是具有年龄结构的种群,在不受限制,同种其它个体的维护在水平,在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和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增长率。
30、种群动态的基本研究方法有、、。
27、年龄为3岁的马鹿,生命期望值为5年,它们平均能活到岁。
28、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生态学理论依据是。
21、扩散有、、,鱼类称,鸟类称。
12、自然选择有、、三种类型;按其与密度变化的关系分为和两类,前者常被称为,后者称为;根据生物的进化环境和生态对策又把生物分为和两大类。
《生态学》种群生态学3种群生态学3.1概述3.1.1种群的概念种群(Population)是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动物种群的异性个体之间可以交配,并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遗传的稳定性,例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组成了鲤鱼种群。
在自然界里,任何生物个体都难以单独生存下去,他们在一定空间内必须以一定的数量结合成群体。
这是因为群体不仅是繁衍所必需的基本前提,而且也使每一个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种群这个术语,不但在生态学中使用,而且在遗传学、生物地理学及生物学分支中都广泛应用。
有时种群这个术语也用来表示几个不同种个体的集合,一般称这样的种群为混合种群(mixed population),以便与单种种群(single population)相区别。
Population是从拉丁语Populues派生出来,含有人和人民的意思,一般译为人口,有人在鱼类学中将该词译为鱼口。
还有其它生物学中译为虫口、鸟口…等,也就是说各类动物就有各样的"口"了,比较混乱。
后来生态学家普遍译为种群。
也有译为繁群、居群和个体群的。
讨论种群生态学理论时,种群的概念可以抽象的,也可从具体意义上去运用。
当从具体意义上用种群这个概念时,无论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上的界限,多数随科研工作的需要而划分,大至全世界的鹤类种群,小到池塘中的鲫鱼种群。
实验室饲养的一群同种动物,称为实验种群。
种群群体与个体的比较种群虽然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但种群内的个体不是孤立的,也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它是在某种种内关系下组成的有机整体。
个体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信息相通,行为协调,共同繁衍,并集中表现出该种生物行为的特殊规律性。
从个体到种群是一个质的飞跃。
个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出生、生长、发育、衰老及死亡的过程中。
而种群则具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社群关系和数量变化等特征。
这些群体特征都是种群个体所不具有的。
种群与物种的区别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从生物学分类中的门、纲、目、科、属等分类单位是学者依据物种的特征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来划分的,唯有种(species)才是真实存在的,而种群则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种群生态学第二部分第一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第二章生物种群及其变异与进化第三章生活史对策第四章种内和种间关系◆种群:同一时期内一定空间中生活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非生物因素和其它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2、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单体生物(unitaryorganim):生物胚胎发育成熟后,其有机体各个器官数量不再增加,只是各组成部分大小的增长,各个个体保持基本一致的形态结构。
◆构件生物(modularorganim):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而成,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其初生及次生组织的活动并未停止,基本构件单位反复形成,有机体不断增长。
如:一棵树有许多树枝,一株稻丛有许多分蘖,一个水螅有许多芽体。
3、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①数量特征: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的个体数量。
②空间特征: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特定的分布区域(地理分布);种群内个体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型(内分布型)。
③系统特征:种群是一个具有自身组织秩序、自我调节能力的生物系统。
④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
第二节种群动态◆种群动态:种群数量在时空上的变动规律。
内容包括:①有多少(数量或密度);②哪里多,哪里少(分布和空间结构);③如何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④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机制)。
种群动态的基本研究方法:野外观察、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研究。
一、种群密度和分布1、种群大小和密度(1)种群大小:一定区域内种群个体的数量、生物量或能量。
(2)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内个体的数目。
●绝对密度(abolutedenity):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种群的实际个体数;●相对密度(relativedenity):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种群的相对数量,表示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2、种群的数量统计(1)绝对密度调查法●总数量调查法(totalcount):计数某生境中生活的某种生物的全部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