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开发控制流程图 制度 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程序流程图编写规范_(终极整理版)程序流程图规范1.引⾔国际通⽤的流程图形态和程序:开始(六⾓菱型)、过程(四⽅型)、决策(菱型)、终⽌(椭圆型)。
在作管理业务流程图时,国际通⽤的形态:⽅框是流程的描述;菱形是检查、审批、审核(⼀般要有回路的);椭圆⼀般⽤作⼀个流程的终结;⼩圆是表⽰按顺序数据的流程;竖⽂件框式的⼀般是表⽰原定的程序;两边⽂件框式的⼀般是表⽰留下来的资料数据的存储。
2.符号⽤法程序流程图⽤于描述程序内部各种问题的解决⽅法、思路或算法。
图1-1 标准程序流程图符号1)数据:平⾏四边形表⽰数据,其中可注明数据名、来源、⽤途或其它的⽂字说明。
此符号并不限定数据的媒体。
2)处理:矩形表⽰各种处理功能。
例如,执⾏⼀个或⼀组特定的操作,从⽽使信息的值,信息形式或所在位置发⽣变化,或是确定对某⼀流向的选择。
矩形内可注明处理名或其简要功能。
3)特定处理:带有双纵边线的矩形表⽰已命名的特定处理。
该处理为在另外地⽅已得到详细说明的⼀个操作或⼀组操作,便如⼦例⾏程序,模块。
矩形内可注明特定处理名或其简要功能。
4)准备:六边形符号表⽰准备。
它表⽰修改⼀条指令或⼀组指令以影响随后的活动。
例如,设置开关,修改变址寄存器,初始化例⾏程序。
5)判断:菱形表⽰判断或开关。
菱形内可注明判断的条件。
它只有⼀个⼊⼝,但可以有若⼲个可供选择的出⼝,在对符号内定义各条件求值后,有⼀个且仅有⼀个出⼝被激活,求值结果可在表⽰出⼝路径的流线附近写出。
6)循环界限:循环界限为去上⾓矩形或去下⾓矩形,分别表⽰循环的开始和循环的结束。
⼀对符号内应注明同⼀循环标识符。
可根据检验终⽌循环条件在循环的开始还是在循环的末尾,将其条件分别在上界限符内注明(如:当A>B)或在下界限符内注明(如:直到C图1-2给出了当终⽌条件成⽴时进⼊循环和直到终⽌条件成⽴退出循环的两种不同的表⽰。
图1-2 两种循环表⽰7)连接符:圆表⽰连接符,⽤以表明转向流程图的它处,或从流程图它处转⼊。
程序流程图规范1.引言国际通用的流程图形态和程序:开始(六角菱型)、过程(四方型)、决策(菱型)、终止(椭圆型)。
在作管理业务流程图时,国际通用的形态:方框是流程的描述;菱形是检查、审批、审核(一般要有回路的);椭圆一般用作一个流程的终结;小圆是表示按顺序数据的流程;竖文件框式的一般是表示原定的程序;两边文件框式的一般是表示留下来的资料数据的存储。
2.符号用法程序流程图用于描述程序内部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思路或算法。
图1-1 标准程序流程图符号1)数据:平行四边形表示数据,其中可注明数据名、来源、用途或其它的文字说明。
此符号并不限定数据的媒体。
2)处理:矩形表示各种处理功能。
例如,执行一个或一组特定的操作,从而使信息的值,信息形式或所在位置发生变化,或是确定对某一流向的选择。
矩形内可注明处理名或其简要功能。
3)特定处理:带有双纵边线的矩形表示已命名的特定处理。
该处理为在另外地方已得到详细说明的一个操作或一组操作,便如子例行程序,模块。
矩形内可注明特定处理名或其简要功能。
4)准备:六边形符号表示准备。
它表示修改一条指令或一组指令以影响随后的活动。
例如,设置开关,修改变址寄存器,初始化例行程序。
5)判断:菱形表示判断或开关。
菱形内可注明判断的条件。
它只有一个入口,但可以有若干个可供选择的出口,在对符号内定义各条件求值后,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出口被激活,求值结果可在表示出口路径的流线附近写出。
6)循环界限:循环界限为去上角矩形或去下角矩形,分别表示循环的开始和循环的结束。
一对符号内应注明同一循环标识符。
可根据检验终止循环条件在循环的开始还是在循环的末尾,将其条件分别在上界限符内注明(如:当A>B)或在下界限符内注明(如:直到C<D)。
图1-2给出了当终止条件成立时进入循环和直到终止条件成立退出循环的两种不同的表示。
图1-2 两种循环表示7)连接符:圆表示连接符,用以表明转向流程图的它处,或从流程图它处转入。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流程图》
预研阶段
计划阶段
设计开发阶段
验证阶
段
注:
1. 标有“※” 符号,表明该过程需要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
2.开发管委会
职责:负责项目开发个阶段或重要时间节点的评审,识别任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包括评审报 告的出具,以及产品退市管理和评审工作。
组成: 设计、生产、质量、采购、财务、销售责任领导或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必要的专家)组成。
生产技术组
生产部
生产部
开发管委会
开发管委会
发布阶段
生命周期
开发管委会
市场营销部。
设计开发工作流程图设计开发工作流程图是一个标准的方法,可以帮助团队明确任务、定义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是一个基于现代Web开发的工作流程图。
一、项目规划阶段:1.确定项目目标在进行设计开发之前,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包括预算、时间、目标用户等等。
这个阶段可以通过项目管理工具、会议等方式完成。
2.可行性研究在确定项目目标之后,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概述项目的优缺点、潜在风险和成本效益。
这个阶段可以通过专家判断、市场调研等形式完成。
3.设想出样的信息架构信息架构是项目的基础,是将目标用户、信息、功能组织起来以便实现项目目的和需求。
4.用户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要求分析和交流等方式,搜集用户需求,以便设计师快速构建相应的用户体验,满足用户期望。
二、设计阶段:1.基本设计该阶段的目的是确定项目的基本设计要素,确定网站或应用程序的主要特点,确定相关规范,制定设计准则。
2.设计图原形基于需求分析的工作成果,可以进行细化,制定原型设计,并由客户测试。
3.测试原型在原型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充分测试来确定用户体验的质量。
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设计方案。
4.高保真设计在测试成功后,可以制定具体的高保真设计,以充分展示项目的基本设计和特点。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和UI设计师一起工作,确保IT部门可与界面框架联合合作。
三、程序开发阶段:1.技术选型程序员需要确定适合项目的技术,以便实现程序架构,如服务器端语言、数据库等等。
2.项目搭建该工作阶段包括建立项目环境、配置服务器、安装依赖库等。
程序员需要确保所有组件正确安装,并充分测试。
3.编程程序员编写代码实现可视化界面,并执行测试以确保功能的质量。
在代码编写过程中,需要遵循好的编程规范。
4.测试在完成代码编写后,需要对程序进行综合测试,并修复任何隐患。
测试人员需要运用多种测试工具来检测项目的性能、质量和其他特性。
四、上线阶段:1.准备部署准备将Web应用程序部署到服务器上,以便让其他人访问。
1 / 85新产品开发部门工作流程图新产品开发策略要紧方式 呈报时期性工作总结新产品样品开发新产品开发过程2 / 85附件一:内部治理制度新产品开发工作,是指运用国内外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所发觉的科学知识及其成果,转变为新产品、新材料、新生产过程等一切特不规性质的技术工作。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励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进展的命脉,是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构思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宗旨的重要时期,它对企业产品进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新产品开发必须严格遵循产品开发的科学治理程序,即选题(构思。
调研和方案论证)样(模)试批试正式投产前的预备这些重要步骤。
一、调查研究与分析决策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和进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
(一)调查研究: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及使用情况;3、广泛收集国内部外有关情报和专刊,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二)可行性分析:1、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进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进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进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
(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外协件配套等)。
(三)决策:1、制定产品进展规划:(1)企业依照国家和地点经济进展的需要、从企业产吕进展方向、进展规模,进展水平和技术改造方向、赶超目标以及企业现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制定企业产品进展规划。
(2)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经厂总师办初步审查,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慎密的研究定稿后,报厂长批准,由打算科下达执行。
2、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赶超目标,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方面的应用研究:(1)开展产品寿命周期的研究,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预测企业的盈亏和生存,为企业提供产品进展的科学依据;(2)开展哪些对产品升级换代有决定意义的科学研究、基础件攻关、重大工艺改革、重大专用设备和测试仪器在研究;(3)开展哪些对提高产品质量有重大阻碍的新材料研究;(4)科研规划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交总师办组织有关部门会审,经总工程师签字报厂长批准后,由打算科综合下达。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ISO9001-2015)1目的对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正文中字体为仿宋是军品要求)。
3职责3.1研发生产部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归口管理,编制设计开发计划书,对设计和开发进行控制;负责确定产品的基本质量特性,履行设计和开发评审及设计和开发验证;负责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负责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和验证;负责解决产品试制中出现的工艺技术问题;负责保存设计和开发活动记录;负责编制试制生产计划,按产品试制计划进度要求组织生产和控制。
3.2市场部负责提供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市场信息;负责收集顾客要求和顾客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及意见;3.3物资采购室负责按产品试制计划及采购要求,采购原辅材料及外购件。
3.4质量管理部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检验和试验;负责检验/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处理;负责编制产品试验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报送产品试验报告。
3.5总经理批准项目建议书,主持产品的定型鉴定,批准鉴定报告。
4工作程序4.1设计阶段的划分产品研制阶段划分、阶段标记、资料名称及产品样件名称(见表1)。
表1 设计阶段划分4.2设计和开发的策划4.2.1研发生产部根据评审后的合同、订单、标书和技术协议等编制《设计开发计划书》,明确以下内容:a)根据产品特点和复杂程度、公司特点和经验划分设计和开发过程的阶段;b)明确规定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需开展的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时机、参与人员及方式。
c)规定有关部门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的人员在设计和开发活动各阶段中的职责和权限。
在策划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时,应确保:d)编制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需要时,编制预先规划产品的改进计划;e)设计、制造和服务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f)根据产品要求,识别影响或制约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以及技术难点,并确定相应的措施;g)提出并实施产品标准化要求,确定设计和开发中使用的标准和规范;h)当产品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要求时,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等专业工程技术,制订并实施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大纲或工作计划;i)对复杂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确定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j)当设计和开发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时,对其进行过论证、试验和鉴定,确保经过试验和验证符合要求的方可用于产品;k)当合同要求产品交付时需配置保障资源时,对需配置的保障资源随产品的设计开发同时进行开发;l)当供方参与设计和开发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在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中明确其设计开发的职责、权限和要求,包括接口管理,及时沟通,供方应落实的相关要求等;m)为确保设计和开发活动及各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受控,按策划安排实施,且实施有效,提出监视与测量的需求;n)对设计提出的元器件等外购器材,对其选用、采购、监制、验收、筛选、复验以及失效分析等活动进行策划,确保满足设计要求;o)当存在计算机软件产品时,对计算机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验收、交付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策划,落实需求管理、策划与跟踪、文档编制、测试、质量保证、配置管理等工作,参见《软件设计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