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检测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环境监测分析中火焰原子吸收法检出限测定的探讨环境监测工作中火焰原子吸收法是开展监测工作的主要方法,所以火焰原子吸收法检出限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比较了几种方法测定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这些方法均适用于环境监测分析,便于在工作中,根据工作的要求和目的进行選用。
关健词:检出限;标准偏差;火焰原子吸收法由于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所以环境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准确测定方法的检出限是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条件。
检出限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它反映了在测量中的总噪声水平大小,是灵敏度和稳定性的综合性指标[1]。
检出限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了整个仪器的性能,也可作为仪器性能好坏的一种标志。
只有了解使用的仪器的性能,才能更好地利用仪器进行准确的监测。
1.检出限定义检出限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是最小量。
就是说,只有待测元素的存在量达到这一最低浓度或更高时,才能将有效分析信号与空白信号的波动、噪声信号可靠地区分开[2]。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的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3]。
2.检出限的计算方法以曲靖市环境监测站的美国热电公司ice3500—DXl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为例。
2.1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检出限D.L作如下规定:D.L=K’ Sb/K式中:K’—根据一定置信水平确定的系数。
Sb—空白多次测得信息的标准偏差(实验次数必须至少20次)。
K—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
1975年,IUPAC建议对光谱化学分析法取K’=3,本次以铜为例测定检出限如下:K=0.1313Sb=0.00016检出限D.L=3×0.00016÷0.1313=0.0036mg/L2.2 一般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不易测定到其空白样的信号值,可采取在接近空白的样品中加入极少量的待测物,以此来计算待测物的检出限D.L。
AAS的检出限能以适当的置信度,测出被测元素的最小浓度(或质量浓度)或最小量称作检出限。
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出限时,选取一份标准溶液,浓度c约等于资料所给出该元素检出限的5倍或10倍,在扩展10倍的条件下,连续测定10次,求得吸光度平均值为A,标准偏差为s,按下式计算检出限(XDL):XDL=2sc/A 检出限检出限是用来衡量一台仪器或一项分析方法能以一定置信度测量的最低浓度或绝对量的指标,它是测定灵敏度和测量精密度的综合体现。
测定灵敏度越高、测量精密度越好,检出限值越低。
检出限可以浓度为单位表示(DLc),也可以绝对量表示(DLq),分别由(1)式和(2)式计算。
DLc=kσ/Sc (l)DLq=kσ/Sq (2)式中:k为置信因子;σ为测定精密度(标准偏差);Sc为以浓度为单位的灵敏度;Sq为以绝对量为单位的灵敏度(即标准曲线的斜率)。
原子吸收分析中计算检出限时重复测量次数一般不应少于10次。
测定所用溶液的浓度或绝对量不应大于计算出的检出限值的5倍。
为此,通常应使用仪器的标尺扩展功能,并根据信号增加优于噪声增加的原则确定扩展倍数。
在计算之前必须注意使σ的单位和S的单位统一。
计算检出限时,(1)、(2)式中的k值一般取3。
对于无限多次测量且测量值严格遵从高斯分布时,k=3的置信度为99. 86%,对于有限次测量且测量值未必遵从高斯分布时,k=3的置信度大约只有9 0%。
例检查一台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法测定铜的检出限。
测定溶液:Cu 0.020 μg/mL,标尺扩展X 1010次测量值:0.019,0.020,0.020,0.022,0.024,0.026,0.026,0.027,O. 027,0.030解计算平均值,Xa=0.0241计算10次测定的标准偏差,σ=0.003695计算测定灵敏度S=k取3计算检出限,DLc = 3σ/S = 0.0092μg/mL应该指出,检出限只是一个能够可靠地进行定性检出的最低浓度,即当上例中铜的浓度为0.009μg/mL 时,就有90%的把握(k=3)确认该元素存在,但在这一浓度处该仪器还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测定。
462020/09中国食品工业安全与检测SAFETY AND TESTING赵云珠 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 云南 大理 671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出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概述1.1依据JJG69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2环境条件:温度:21.5 ℃,相对湿度:47 %1.3测量对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GCX-600,106,北京海关仪器有限公司1.4测量标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用标准物质铜(Cu)、镉(Cd)1.5测量方法:选一台性能稳定可靠、美国热电仪器公司生产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M6、编号: 650725),对火焰法和石墨炉法的最小检测浓度进行评定。
数学模型式中:C L ---检出限的测量结果; S A ---空白溶液测量值的标准偏差; b---工作曲线的斜率。
2火焰法测铜检出限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计算2.1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和分析和计算[1]据规程检测斜率的方法其检测数据如下,并分别计算斜率和截距为下表:2.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μ1按规程要求采用空白溶液测量数据列进行重复测量11次,则测量数据见下表所列:则标准偏差s=0.0002,则检测限为QCL=0.01μg/ml,则其不确定度为: 6.79%2.3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准不确定度u2检定用的标准溶液来源于国家标物中心,浓度0.5、1.0、3.0、5.0μg/ml 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均为1%,k=2,则:2.4回归曲线斜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根据规程检测斜率的方法其检测数据如下,并分别计算斜率和截距同(2.1表)。
则斜率的极差为,测量次数3,极差系数C=1.69,则回归曲线斜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2.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摘要:计量检定部门需要对当地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量值传递,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火焰法测铜检出限和石墨炉原子化法测镉检出限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计算,详细论述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存在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一、不确定度分析 1. 测量方法:根据JJG69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计量检定规程,在仪器最佳条件下,铜溶液浓度(0.0-5.0)范围内测量,先用系列标准溶液测出浓度-吸光度工作曲线,测量11次空白溶液的吸光度值,并计算标准偏差S A ,再计算3倍S A 与工作曲线斜率比值,可得检出限。
2. 数学模型C L =b s A /33. 方差和灵敏系数式中:C L -检出限,A s -空白溶液吸光度值的标准偏差,Ab -最小二乘法求得回归曲线行程的斜率,A/-标准溶液浓度 -标准溶液吸光度值,A n -回归曲线测量点数)()()(22222b u C s u C C u b A s L c A +=灵敏系数23bs C Ab -= 4. 不确定度分析与计算设某次测量数据如下:标液浓度0.0 0.5 1.0 3.0 5.0 吸光度值A0.0012 0.0524 0.10220.30210.4903空白溶液A0.00130.0014 0.00140.00120.00080.00140.00070.00140.00070.00130.0012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曲线为:y =0.0035+0.0979xb=0.0979A/1)(2--=∑n y ys iA =2.8731×10-4 A求得检出限:0979.0108731.2334-⨯⨯==b s C A L =8.8042×10-34.1空白测量列单次测量值引入的不确定度 )1(2)(-=n s s u A A =6.4244×10-5A4.2 斜率b 吸入的不确定度分最u(b),包括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u 1(b),斜率的标准偏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2(b)和仪器示值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u 3(b)。
4.2.1 标准溶液由国家标准中心提供,其定值不确定度为1%,按正态分布k =2,其引入的不确定度标准溶液浓度A/0.0 0 0.01068 0.5 0.0025 0.007965 1.0 0.005 0.005166 3.0 0.015 -0.005990 5.00.025-0.017822.7711=4.5575×10-4A/4.2.2 斜率标准偏差引入的不确定度相关数据序 号 1 2 3 4 5 ()-1.9 -1.4 -0.9 1.1 3.1 测量值y 1(A) 0.0012 0.0524 0.1022 0.3021 0.4903 计算值y 0(A)0.00350.05250.10140.29720.4930回归曲线测量点数 5∑∑∑---=-==2222)(2)()()(x x n y yx xs s b u i iiyb=1.9=8.4945×10-4A/4.2.3 目前指针仪器已基本淘汰,数显仪器示值分辨力通常为0.001A ,由此引起的不确定度为:=1.5×10-4A/因、、各自独立,所以:=9.7559×10-4A/4.3不确定度汇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 u( x i)C SA︱ci︱·u(x i) u(S A)空白测量列单次测量值6.4244×10-5A30.6435ug.mL/A 1.97×10-3 ug.mL u(b) 仪器斜率9.7559×10-4A/-0.089938.77×10-5 ug.mL u 1(b)检定用标准溶液定值4.5575×10-4A/——u 2(b) 斜率 b 8.4945×10-4A/u 3(b)仪器分辨力9.7559×10-4A/——4.4 合成不确定度)()()(2222buCsuCCubAsLc A+==-0.08993=1.97060×10-34.5 扩展不确定度k取3=0.0059石墨炉法测镉检出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石墨炉法测镉检出限的测量方法和火焰法测铜相同。
火焰原子捕集火焰原子捕集Ag 0.0020.020.0075Nb 220Al 0.030.5Nd 15As 0.20.5Ni0.0090.04Au 0.010.080.03Os 0.11B 0.57P 40500Ba 0.010.2Pb*0.010.060.0215Be 0.0010.015Pd0.010.06Bi 0.040.20.035Pr 620Ca 0.00050.02Pt 0.11Cd*0.00040.0090.0025Rb 0.0070.05Co 0.0040.05Re 0.610Cr 0.0030.05Rh 0.0040.1Cs 0.0040.1Ru0.060.5Cu 0.0010.020.009Sb 0.040.20.06Dy 0.030.5Sc 0.040.3Er 0.030.7Se*0.50.40.06Eu 0.020.4Si0.1 1.5Fe 0.0050.040.019Sm 16Ga 0.061Sn 0.030.7Gd 215Sr 0.0020.04Ge 0.2 1.5Ta 210Hf 210Tb0.58Hg 0.15 1.50.42Te*0.020.20.07Ho 0.040.8Ti 0.071In 0.040.4Tl 0.020.3Ir 0.43Tm 0.90.3K 0.0030.008U 40100La 240V 0.050.5Li 0.0020.02W 15Lu 0.37Y 0.22Mg 0.00030.003Yb0.0040.08Mn 0.00150.020.005Zn 0.00050.0080.003Mo 0.020.1Zr19Na0.00020.004*右栏特征浓度为利用原子捕集器的测试结果,灵敏度大多改善了5倍左右。
*Cd/Pb/Se/Te在使用原子捕集器时配套使用超灯的测试结果。
*以上测试指标为GBC932/933/Avanta系列(波长范围:185~900nm)最新型SensAA系列(波长范围:175~900nm)数据暂缺,多数元素测试结果远远优于以上指标。
zenit700p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技术指标1.简介本文将介绍z en it700p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技术指标,包括其性能参数和应用。
2.技术指标2.1光学系统-光源类型:气体放电灯-波长范围:190-900n m-分辨率:0.2nm-光谱线性度:≤1.0%T2.2检测系统-探测器类型:光电倍增管-探测器线性范围:≥5个数量级-光程长度:100m m-本底稳定性:≤0.005A bs/h2.3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控制方式:计算机控制-数据处理软件:专业分析软件-数据输出格式:Exc e l、PD F2.4性能参数-检测限:≤0.1μg/L-荧光衰减常数:≤5%-精密度:≤1.0%-准确度:≤1.0%-进样量范围:0.1-100m l2.5其他功能-多元素分析能力-主从系统自动切换-自动校准和校正功能3.应用领域z e ni t700p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高性能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3.1环境监测-水质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水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对于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估非常重要。
-大气污染监测:通过分析大气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可以评估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扩散情况。
3.2食品安全检测-食品中重金属检测:能够检测食品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农产品质量检测:通过分析农产品中的营养元素含量,提供农产品质量评估的依据。
3.3医药研究-药物分析:能够分析药物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帮助药物研究和质量控制。
-生物样本分析:可以用于分析生物样本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助力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3.4科学研究-元素分析:用于科学研究中的元素分析,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
-环境地球化学: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的元素含量,研究地球系统的循环和动态变化。
结论z e ni t700p原子吸收光谱仪以其卓越的性能指标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仪器。
该仪器的高精度、多元素分析能力以及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使其成为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可靠性的理想选择。
普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在分析化学领域,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器。
它能够用来检测微量的化合物,对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出限则是评价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浅入深地探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出限,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在开始讨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出限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本原理。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用来测定样品中微量金属离子浓度的仪器。
它利用原子的特定跃迁吸收特定的波长的光线来进行浓度分析。
而石墨炉则可以将样品中的金属离子转化为气态原子,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二、普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的定义检出限是指在给定条件下,仪器能够检测到的最低浓度的物质。
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检出限通常指的是在一定信噪比条件下,仪器可以稳定地测定出的最小浓度。
检出限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仪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因此是对仪器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
三、影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的因素了解了检出限的定义,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影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的因素。
首先是仪器本身的性能,包括光源的稳定性、光路的清洁度、石墨炉加热的均匀性等。
其次是样品的性质,样品的基体成分、溶解性、稀释倍数等都会对检出限产生影响。
最后是操作过程中的因素,例如进样量、预处理方法等都会对检出限造成影响。
四、如何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出限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出限。
首先是优化仪器条件,保证光源的稳定性、光路的清洁度等。
其次是合理选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确保样品中目标金属离子的有效释放和转化。
最后是合理设计操作流程,根据样品的特性和仪器的性能确定最佳的操作参数。
五、我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的个人理解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出限在实际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铬的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铬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和废水中高浓度可溶性铬和总铬的测定。
当取样体积与试样体积相同时,本方法测定铬的检出限为0.03mg/L。
测定下限为0.12mg/L。
2.方法原理试样经过滤或消解后喷入富燃性空气-乙炔火焰,在高温火焰中形成的铬基态原子对铬空心阴极灯或连续光源发射的357.9nm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产生吸收,在一定条件下,其吸光度与铬的质量浓度成正比。
3.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3.1盐酸,优级纯;3.2盐酸溶液,(1+1),用3.1配制;3.3硝酸(HNO3),优级纯;3.4硝酸溶液,用硝酸(3.3)配制;3.5过氧化氢,w=30%;3.6氯化铵溶液:p=100g/L,准确称取10g氯化铵,用少量的水溶解后全量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容至标线。
摇匀。
3.7铬标准贮备液:1.000g/L。
购买国家认可的有证标准贮备液。
3.8中间标准溶液。
硝酸溶液(3.3)稀释金属贮备液(3.8)配制,此溶液铬的浓度为50mg/L。
4.仪器和设备4.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相应的辅助设备;4.2光源:铬空心阴极灯或具有357.9nm的连续光源;4.3微波消解仪:微波功率600W-1500W,温控精度达到±2.5℃,配备微波消解罐。
4.4温控电热板:温控范围为室温-200℃。
4.5样品瓶:500ml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
4.6一般实验室仪器和设备。
用前用水冲洗干净。
5.样品5.1样品的保存5.1.1可溶性铬样品样品采集后尽快用0.45µm的滤膜过滤,弃去初始的滤液。
收集所需体积的滤液与样品瓶中,每100ml滤液中加入1ml硝酸(3.3),14天内测定。
5.2总铬样品样品采集后加入硝酸(3.3)酸化至PH≤2,14天内测定。
原子吸收分析条件铜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第一部分(1)参数设置:波长324.7nm 氧化性火焰(蓝火)(2)测定范围:0.05-5mg/L(3)标准曲线:0.25 0.50 1.50 2.50 5.00 (mg/L、用1%GR硝酸配置)(4)样品处理:A、澄清水样可直接测定B、需要消解的水样:取100mL水样于200mL烧杯中,加5mL浓硝酸,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确保样品不沸腾,蒸至10mL左右,加入5mL浓硝酸和2mL高氯酸,继续消解,蒸至1mL左右。
如果消解不完全,再加入5mL浓硝酸和2mL高氯酸,再蒸至1mL左右,加水溶解残渣,通过中速滤纸(预先用酸洗)滤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2、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5750.6-2006 4.2(1)参数设置:波长324.7nm 氧化性火焰(蓝火)(2)测定范围:0.2-5mg/L(3)标准曲线:0.25 0.50 1.50 2.50 5.00 (mg/L、用1%GR硝酸配置)(4)样品处理:A、澄清水样可直接测定B、若需测定溶解的金属,用0.45µm滤膜过滤,酸化至pH<2 。
C、需要消解的水样:每升酸化的水样中加入5mL浓硝酸。
混匀后按每100mL水样加入5mL浓盐酸(GR)比例加入盐酸。
在电热板上加热10min。
冷至室温后,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最后用纯水稀释至定量体积。
3、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5750.6-2006 4.1(1)参数设置:波长324.7nm PT:0sIT:5s定量方式:PH(峰高)线型:L2干燥:120℃15S 25S 灰化:原子化:清洗:(2)测定范围: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5µg/L(3)标准曲线:5.0 10 20 30 40 (µg/L、用1%GR锌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第一部分(1)参数设置:波长213.8nm 氧化性火焰(蓝火)(2)测定范围:0.05-1mg/L(3)标准曲线:0.05 0.10 0.30 0.50 1.00(mg/L、用1%GR硝酸配置)(4)样品处理:A、澄清水样可直接测定B、需要消解的水样:取100mL水样于200mL烧杯中,加5mL浓硝酸,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确保样品不沸腾,蒸至10mL左右,加入5mL浓硝酸和2mL高氯酸,继续消解,蒸至1mL左右。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一、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在检定有效期之内进行的期间核查工作,以确定上述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二、目的使用国家标准物质,对仪器的定量重复性和检测限进行检测、评价。
三、核查项目1、检测器的检测限2、定量重复性四、核查步骤1、检出限的测定1.1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检出限检定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分别对铜标准溶液0.0,0.5,1.0,2.0,3.0,4.0μg ·ml -1进行三次重复测定,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后,按线形回归法求出工作曲线的斜率b ,即为仪器测定铜的灵敏度(S A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空白溶液进行11次吸光度的测定,C L 为仪器检出限。
1)(12--=∑=n I I S n i o oi A (1) oi I ——单次测量值;o I ——测量平均值;n ——测量次数。
C L =3 S A /b1.2、石墨炉原子化法测镉的检出限检定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分别对镉标准溶液0.0,0.5,1.0,2.0,3.0,4.0ng ·ml -1进行三次重复测定,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后,按线形回归法求出工作曲线的斜率b ,即为仪器测定镉的灵敏度(S )。
S=b/VV ——取样体积,uLB ——工作曲线斜率ng ·ml-1相同条件下,对空白溶液进行11次吸光度的测定,计算得到Q L-为仪器检出限,其中S A 同公式(1)。
Q L- = 3S A /S2重复性测定2.1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重复性在进行检测限测定时,选择系列标准溶液中的某一溶液,使吸光度为0.1-0.3范围,进行7次测定,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即为仪器测铜的重复性。
%1001n )I I (I 1RS D n 1i 2o i ⨯--=∑= (2) 公式中;RSD ——相对标准偏差%I i ——单次测量值;I ——测量平均值;n ——测量次数。
1.1.1检测限(火焰分析的场合)使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样品(空白溶液或标准溶液,标准的浓度是预期检测限浓度的 3 ~ 5 倍)的吸收值,确认检测限。
重复测定指定次数和计算标准偏差,取标准偏差值为“s”;取Cu 2.0 ppm 标准溶液吸收值的平均值(该值可从7.3.4.得到)作为“A”。
使用下列方程获得吸收值相当于测定样品 3 倍标准偏差的Cu 浓度。
检测限计算如下。
检测限= (2.0 × 3 ×s)/A需要的工具和试剂:空心阴极灯(Cu)用于确认检测限的样品(空白溶液或标准溶液,标准的浓度是预期检测限浓度的 3 ~ 5 倍)蒸馏水1.2 性能规格注:表中的数值与作为“接受的标准”的默认值相同。
4.3 校准曲线的浓度通常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收在0.5 以下校准曲线呈现线性,因此最好校准曲线的吸收在0.3 左右。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收灵敏度一般用1% 吸收值( 0.0044 Abs。
)或检测限值表示。
1% 吸收值是给出0.0044吸收的样品的浓度;检测限值是相对于 2 倍噪声高度的样品浓度。
因为1% 吸收灵敏度相当于0.004 Abs。
校准曲线的浓度设置,低限样品的浓度应该相当于10 倍的1% 吸收值的浓度,上限相当于70 ~ 80 倍的1% 吸收值的浓度,则吸收在0.04 ~ 0.3 之间,可认为是最优的校准曲线的浓度范围。
以Cd 举例,校准曲线的浓度范围0.12 ~ 0.96 ppm,因为火焰原子吸收法1% 吸收值是0.012 ppm 见表 4.1.如从检测限值决定校准曲线的浓度范围,校准曲线的最高浓度应该约1000 倍检测限值,因为检测限值相当于1/10 ~ 1/20 的1% 吸收值。
如果未知样品的浓度低于设置的校准曲线的浓度范围,则可考虑采用电热原子吸收法,因为电热原子吸收法的1% 吸收值是火焰原子吸收法的1/5 左右,虽然测定准确性将可能稍差些。
当未知样品的浓度高于设置的浓度范围,则可调节燃烧器的角度降低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元素含量测量范围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中元素含量的仪器。
它利用原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时产生的原子激发态来测量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测量几乎所有元素的含量,但不同元素的测量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元素含量测量范围涵盖了大部分常见元素,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等。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元素含量测量范围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元素的吸收线位置、灵敏度和分辨率。
吸收线位置是指元素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吸收光的波长位置,不同元素的吸收线位置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光源和检测器来测量不同元素的含量。
灵敏度是指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元素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一般来说,灵敏度越高,测量范围越广。
分辨率是指原子吸收光谱仪在测量过程中对不同元素的吸收线进行分辨的能力,分辨率越高,测量范围越广。
在实际的元素含量测量中,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测量常见元素的含量,包括但不限于钠、钾、钙、镁、铜、铁、锌、铝、镉、铬、铅、砷、汞等。
此外,原子吸收光谱仪还可以测量一些稀有元素的含量,如镨、铒、铽、钆等稀土元素。
因此,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元素含量测量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覆盖所有元素的含量测量需求。
要想更准确地测量元素的含量,需要对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参数进行优化,并且根据具体元素的特点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吸收线位置不同的元素,需要选择适合的光源和检测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灵敏度较低的元素,可以通过优化光源和检测器的参数来提高测量精度。
此外,对于需要高分辨率的元素,还可以使用高分辨率的原子吸收光谱仪来进行测量。
总的来说,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元素含量测量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覆盖所有元素的含量测量需求。
通过优化仪器参数和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元素含量的准确测量,为科研和工程领域的元素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元素含量测量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为元素分析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AAS的检出限
能以适当的置信度,测出被测元素的最小浓度(或质量浓度)或最小量称作检出限。
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出限时,选取一份标准溶液,浓度c约等于资料所给出该元素检出限的5倍或10倍,在扩展10倍的条件下,连续测定10次,求得吸光度平均值为A,标准偏差为s,按下式计算检出限(XDL):XDL=2sc/A
检出限
检出限是用来衡量一台仪器或一项分析方法能以一定置信度测量的最低浓度或绝对量的指标,它是测定灵敏度和测量精密度的综合体现。
测定灵敏度越高、测量精密度越好,检出限值越低。
检出限可以浓度为单位表示(DLc),也可以绝对量表示(DLq),分别由(1)式和(2)式计算。
DLc=kσ/Sc (l)
DLq=kσ/Sq (2)
式中:k为置信因子;σ为测定精密度(标准偏差);Sc为以浓度为单位的灵敏度;Sq为以绝对量为单位的灵敏度(即标准曲线的斜率)。
原子吸收分析中计算检出限时重复测量次数一般不应少于10次。
测定所用溶液的浓度或绝对量不应大于计算出的检出限值的5倍。
为此,通常应使用仪器的标尺扩展功能,并根据信号增加优于噪声增加的原则确定扩展倍数。
在计算之前必须注意使σ的单位和S的单位统一。
计算检出限时,(1)、(2)式中的k值一般取3。
对于无限多次测量且测量值严格遵从高斯分布时,k=3的置信度为%,对于有限次测量且测量值未必遵从高斯分布时,k=3的置信度大约只有90%。
例检查一台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法测定铜的检出限。
测定溶液:Cu μg/mL,标尺扩展X 10
10次测量值:,,,,,,,,,
解
计算平均值,Xa=
计算10次测定的标准偏差,σ=
计算测定灵敏度S=
k取3
计算检出限,DLc = 3σ/S = μg/mL
应该指出,检出限只是一个能够可靠地进行定性检出的最低浓度,即当上例中铜的浓度为μg/mL 时,就有90%的把握(k=3)确认该元素存在,但在这一浓度处该仪器还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测定。
所以检出限只能作评价仪器检出能力的指标。
理论和经验表明,要想确定能够可靠地进行定量测定的浓度,还必须将检出限值再扩大3倍,这一数值称为测定下限。
3.4.3 特征浓度和检测限
1.特征浓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特征浓度是指产生1%
吸收或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
度或重量。
在火焰原子吸收法中,其表达式为:
S = C· / A (ug/mL/1%)
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其表达式为:
S = C·V· / A (g/1%)
检出限表示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被测元素溶
液能给出的测量信号两倍于标准偏差时所对应
的浓度。
D = C·2δ / A
式中D为检测限(ug/mL),C为试液浓度
(ug/mL),δ为用空白溶液进行10次以上的吸光
度测定所计算得到的标准偏差,A为试液的吸
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