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复习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0.17 KB
- 文档页数:9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基础知识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氧气 ,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杂质。
2、自然界中氧气的产生主要是,氧气的消耗主要是、等。
3、氧化反应是,有些条件下叫做缓慢氧化。
例如:。
4、氧气的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常用药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催化剂的定义:。
8、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向下倾斜?9、为什么在试管口放置一团蓬松的棉花?10、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要立即开始收集气体?为什么?11、当收集氧气完毕后,为什么先必须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在熄灭酒精灯?12、氧气的收集方法和。
13、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以状态存在,是一种色味的气体。
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液化,可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进一步加压、降温即可得到固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常被称为“”,当旱情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它进行。
14、.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含石蕊试液的水中,石蕊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有________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液体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15、化合反应是指;分解反应是指。
16、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但它是作用中并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溶于水。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氧气与非金属反应
缓慢氧
( C )
D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B 中燃烧发出白光
C 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处于不断运动中、微粒激发对物质的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初步体验科学的物质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溶液甲。
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图
结论与解释: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所以,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不容易被压缩。
关于物质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粒在不断的运动
热
D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得出结论: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浓
个水分子A;
10mLC
六.教学反思。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案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空气的组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法、能判断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了解水的组成与净化等基础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用基本概念进行辨别以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等实验探究的方法。
3.培养环保意识,自觉养成爱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及节水的意识。
重点:1.两种气体:氧气的性质与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2.三组重要的概念的辨析: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混合物与纯净物,催化剂与催化作用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难点:5.反应类型的判断及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探究构建学始于疑1.木炭、铁丝、石蜡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这些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吗?氧化反应是否都能发光、放热而且反应很剧烈?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能否选择其他的物质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探究点一:氧化反应的探究思考1.请写出至少三个氧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石蜡 + 氧气 −−→−点燃水 + 二氧化碳 ②碳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③硫 +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④铁 +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答案合理即可思考2.氧化反应是基本反应类型吗?答案: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思考3.氧化反应都会发光放热吗?答案:不是。
燃烧是氧化反应的一种情况。
有的氧化反应进行地很慢,甚至不易察觉,叫缓慢氧化;还有一类氧化反应比燃烧还要剧烈,叫做爆炸。
现实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通常有以下五方面:①呼吸作用②金属生锈③食物腐败④酿年酒酿醋⑤发酵现实生活中的爆炸可以根据其变化的实质分为两种: ①由燃烧引起的爆炸:如鞭炮爆炸;煤矿瓦斯爆炸;煤气爆炸等。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基础知识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杂质。
2、自然界中氧气的产生主要是,氧气的消耗主要是、等。
3、氧化反应是,有些条件下叫做缓慢氧化。
例如:。
4、氧气的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常用药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催化剂的定义:。
8、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向下倾斜?9、为什么在试管口放置一团蓬松的棉花?10、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要立即开始收集气体?为什么?11、当收集氧气完毕后,为什么先必须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在熄灭酒精灯?12、氧气的收集方法和。
13、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以状态存在,是一种色味的气体。
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液化,可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进一步加压、降温即可得到固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常被称为“”,当旱情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它进行。
14、.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含石蕊试液的水中,石蕊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有________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液体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15、化合反应是指;分解反应是指。
16、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但它是作用中并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溶于水。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一二复习学案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常见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以及氧气的检验方法、含量测定。
2、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
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收集与验满方法)。
【学习重难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含量测定。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前置性补偿】1.空气(1)空气的各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2)氮气(3)稀有气体 2.氧气 (1)氧气的用途:*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变性质:一般与其它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通电时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用途:作焊接气、用与霓虹灯和激光技术。
性质:化学性质,常温下很和其它物质反应。
用途:充氮包装,保存;作气。
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氧气收集方法:例题讲解:例一、易混知识清单●除去CO中混有的CO2,可使混合气体通入中。
●除去CO2中混有的CO和H2,可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中。
●检验CO2中是否混有水蒸气,可用检验,若混有水蒸气可用除去。
例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领先行列。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宇宙飞船中可用超氧化钾(KO2)作为氧气再生剂。
超氧化钾是一种固体,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
为了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生氧气,该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来与KO2反应制取O2,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1)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作CO2发生装置。
检验G中集气瓶内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以在取出集气瓶后,用检验。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基础知识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氧气 ,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杂质。
2、自然界中氧气的产生主要是,氧气的消耗主要是、等。
3、氧化反应是,有些条件下叫做缓慢氧化。
例如:。
4、氧气的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常用药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催化剂的定义:。
8、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向下倾斜?9、为什么在试管口放置一团蓬松的棉花?10、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要立即开始收集气体?为什么?11、当收集氧气完毕后,为什么先必须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在熄灭酒精灯?12、氧气的收集方法和。
13、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以状态存在,是一种色味的气体。
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液化,可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进一步加压、降温即可得到固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常被称为“”,当旱情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它进行。
14、.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含石蕊试液的水中,石蕊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有________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液体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15、化合反应是指;分解反应是指。
16、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但它是作用中并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溶于水。
沪教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精选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沪教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中考要求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3、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二、考点梳理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高会导致地球的________。
温室效应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CO2俗称。
3、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①②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③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来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①药品②反应原理:。
③发生装置:与用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相同④收集方法:,集满CO2的集气瓶放在桌上。
⑤验满方法。
5、二氧化碳用途:6、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 。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典型题例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3条)。
课题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第二课时)复备人复备时间教学目标1、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药品,收集方法,检验方法2、运用典型习题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加以巩固并进行适当拓展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知识点,正确进行解题目教学难点通过知识点的复习,对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性质加以巩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预习(见作业纸)教师复备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方式一、知识要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的;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的。
反应物状态:固体与固体混合固体与液体混合反应条件:加热不需加热装置A 装置B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二、实验室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1)药品(2)反应原理(3)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4)发生装置(5)收集方法(6)检验方法三、例题分析例1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CO2装置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分析】实验室中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依据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产生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在上图的发生装置中,长颈漏斗若不插入液面以下,产生的气体会从漏斗口逸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从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巩固学生回答:该装置中存在错误的地方,并且正确进行改进出,导气管伸入液面以下,则不能导出产生的CO2气体。
上图中收集装置适合难溶于水的气体,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故只适宜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小结】①发生装置图中:长颈漏斗没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人瓶内过长,只需露出活塞一点即可。
②收集装置图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例2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取用(不可重复选用)(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必需选用的是上述仪器中的,还缺少的仪器是(2)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它在土豆块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教学案1【复习目标】:1. 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水的电解、软水与硬水的鉴别方法等2.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复习重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预习导航(结合笔记、教辅资料):1.空气由哪些成分组成?其体积分数各位多少?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1)实验药品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测得氧气体积小于1/5的原因可能有哪些?(5)若测得氧气体积小于1/5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用途?4.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是什么?5.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和用途?6.二氧化碳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是什么?7.水电解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水与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净化水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活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展示】活动一、现有一瓶无色气体,你能想方法鉴别出是O2还是CO2?活动二、下图有关氧气性质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若反应①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生成X化学式为_______。
(2)若反应②的反应为,Y+2O2点燃CO2+2H2O ,Y化学式为_。
(3)在反应③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做反应④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___________。
(5)反应①至④的相同点是(只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和二氧化碳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氧气、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两种重要气体,对学生来说也比较熟悉并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为了改变复习课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及简单知识点的重复,在复习时我采用了POE(Predict-Observe-Explain)即预测-观察-解释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开展动手实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巧妙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通过让学生绘制知识树,对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重要气体的零散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用途、制法、检验等,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采用以辩证的观点看待物质,了解氧气、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二氧化碳、氧气的知识树,让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条理性、系统性。
2.通过观察与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出猜想及提出依据,设计清晰地实验探究方案,体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顺序。
3.应用数字化实验技术,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化学学习的促进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生活中常见化学现象引入探究主题,加深学生对“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思想的体会,感受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树立知识造福人类社会的观念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并主动探究的能力。
建立认识事物的辩证观、平衡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1.通过Vc泡腾片的探究,加强学生对化学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检验方法的理解。
2.通过设计证明实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通过自制暖宝宝,让学生感受氧化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演示)将维C 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发现维C 泡腾片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了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教案(第一课时)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常见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以及氧气 的检验方法、含量测定。
2、 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
3、 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 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收集 与验满方法)。
【学习重难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含量测定。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前置性补偿】1. 空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的各成分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有气体[性质:一般 与其它物质反应,曾被称为/ “惰性气体”。
通电时产生各种颜色的光:I 用途:作焊接 ____________________ 气、用与霓虹灯和激光技术。
2•氧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的用途: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___________ 变化)(2) 氮气;性质:化学性质- L 用途:充氮包装,保存 ___________,常温下很_和其它物质反应。
________ ;作 _______________ 气。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氧气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讲解:例一、易混知识清单除去CO中混有的CO,可使混合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_ 中。
除去CQ中混有的CO和H2,可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___________________ 中。
检验CO中是否混有水蒸气,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若混有水蒸气可用除去。
例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领先行列。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宇宙飞船中可用超氧化钾(KO2)作为氧气再生剂。
超氧化钾是一种固体,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AKQ+ZCQnZ&CO+BQ。
为了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生氧气,该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CQ来与KQ反应制取Q,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1) 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 _____________ 作CQ发生装置。
检验G中集气瓶内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以在取出集气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
(2) 已知CO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⑶为了除去C2中可能混有的CQ, F中可盛放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4)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能生成氧气可能与CO中混有的水蒸气有关。
若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你对上述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是【形成性检测】1•长江、张华同学在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后,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Al 2O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作出猜想】Al 2O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实验结论】Al 20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 20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 20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 203(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④对比反应前Al 203的【交流反思】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则说明Al 203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但长江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数据处理】长江同学要制取 2.24L氧气进行有关氧气性质实验,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g?(2分)(氧气密度为1.43g/L)F已知实验室可用下列反应制取氨气:2NH4CI(固体)+Ca(OH)2(固)△CaCI2+2NH3f +2H20()根据上述信息,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的装置, 请在相关空格处打。
【同步练习】—.填空题1.(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请从“A.干冰B .氮 气C .聚氯乙烯 D .氢气E .尿素F .明矶 G .石油 H .纯碱I .烧 碱"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 被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是 ___________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_______________ (4)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⑶(5)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__ ; (6)常用于净水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 。
10. (2分)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人 A B 两个瓶中,A 瓶内装有CO 和Q 的混 合气体,B 瓶内装有CQ 气体,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 快都死了。
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 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 某无色气体X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 Y , Y 中加入稀盐酸,又得到气体X ;再将气体X 通入水中,生成Z , Z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加热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探究1. 试根据下图装置填空或简答。
(1) _________ 利用图中气体发生装置能够制备的常见气体有 ( _________ 至少填写2种)。
⑵写出制备(1)中所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3)若制备所需气体前,经检验得知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但加过固体,盖上胶塞,滴下反应液后(如左图所示),试管内却无气泡出现。
在维持原装置和 试剂都不变的基础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填操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 才能使右侧导管口出现气泡。
2.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 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 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化学 性质。
⑵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此溶液,溶液又变紫色,同时放出气体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Z 是 ___________ X 。
由此推断:X 是 _________________ ; Y。
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第二课时)图2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2、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收集与验满方法)。
3、水的组成及水的净化【学习重难点】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前置性补偿】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__ 色、________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 ,故—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冷却时可变为花状固体,这种固体通常称为“ _______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_____ ,也不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来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 2CO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_ ,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可与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灵敏,常用来________ C O 2,但吸收CO最好用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3 •二氧化碳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纯水与自然水纯水:属于______________ 物;自然水,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