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707.49 KB
- 文档页数:5
城市面源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及污染特征摘要:城市面源污染是造成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城市面源污染的背景、对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及污染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字:城市面源污染、污染特点。
1城市面源污染的研究意义和背景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在降水条件下,雨水和径流冲刷城市地面,使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汇入受纳水体,引起的水体污染,它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一种水环境污染类型,亦称为城市非点源污染[1,2]。
城市地面中包含许多污染物质,有固态废物碎屑、化学药品、空气沉降、车辆排放物、屋面沉积物及析出物等[3,4]。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化与城市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原有地表环境,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导致城市地表硬化率急剧增加,不透水比例增大,使得雨天特别是暴雨天气产生大量的径流不能通过城市地表渗透到土壤中或者是被植物截流,只能通过分流制或合流制系统把径流排放到受纳水体中,对受纳水体的水质造成明显的破坏。
在美国,面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第一因素,60%的水污染起源于面源[5]。
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污染问题,防治任务艰巨,主要工作放在了点源污染控制方面,对于面源污染,工作重点主要是针对农村耕作区水土流失等面源污染问题,对于城市面源污染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美国、英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对城市地表径流开展了大量的测试及研究工作,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对北京的城市径流污染进行研究,随后在上海、广州、西安、武汉、澳门、珠海、苏州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起来[6],但目前几乎没有系统的城市面源污染监测资料,有限的案例研究通常只提供几场暴雨径流过程的水质监测数据。
因此,研究中国城市面源污染的特性及规律,为政府部门对面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面源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在降水的条件下,雨水和径流冲刷城市地面,使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城市中人类活动强,土地不透水面积比例高,因此径流来势猛,水量大,水质差,面源污染具有突发性.在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污水二级处理以后,收纳水体中污染物大部分来自降雨径流(usEPA,1995).目前暴雨径流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开展了较大规模研究,发现城市面源污染的一些规律(Deletic et al,1998;Gromaire et al,2001).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对城市和农村的面源污染控制提出了“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方案(D’Arcy et al.,2001).“最佳管理措施”因高效、经济、符合生态学原则,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运用.但是,由降水造成的面源污染随机性大,管理和控制难度大;加上城市的暴雨径流排水主要依靠地下管网和地表河道完成,在城市建设基本完成以后,很难对这些排水系统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因此在发达国家的老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最佳管理措施”实施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Lee et al.,2000)。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我国人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稳定的生活基础。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探讨相应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二、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污染来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业的废弃物排放、农田地表径流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等。
2. 分布特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地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西南丘陵山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等农业生产密集区域。
3. 影响范围: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还对土壤和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1. 水体污染: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随雨水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2. 土壤退化:长期的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3.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1. 减量施用化肥技术:通过科学施肥、精准施肥等手段,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同时,推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改善土壤结构。
2. 高效低毒农药研发与应用: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采用清洁养殖技术、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减少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4. 农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等措施,减少农田地表径流,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5.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系统,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五、结论与展望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峻,控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减量施用化肥技术、高效低毒农药研发与应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关于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环保工程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进行了关于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环保工程研究,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我们来看一下城市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问题的具体表现。
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经过降雨后会随着地表径流一起流入城市的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地表径流还会带走河道侧壁和岸坡上的土壤,导致河流的淤塞以及河道的改道,影响了城市防洪能力和水资源的保护。
削减城市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成为了当前城市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为了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保工程措施。
可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加大绿地和雨水花园的建设力度,通过绿地的吸收和植被的截留作用,减少雨水径流量,减缓雨水冲刷和侵蚀,达到减少城市地表径流和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可以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利用设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减少雨水径流量和污染物排放,同时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率。
可以开展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和雨污分流工程,对城市生活污水和雨水进行分流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地表径流量,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渗透设施和湿地修复工程,利用地下渗透和湿地的自净能力,加强对城市地表径流和污染物的净化和减排,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在进行这项研究的过程中,我结合了城市环保规划和工程实践经验,通过调研分析和现场考察,对城市地表径流和污染物的形成和扩散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城市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的监测评估和环保工程治理技术,提出了一系列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径流环保工程方案和技术路线,为城市环保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与效果评价研究面源污染是指产生于地面活动的污染物,其分布范围广泛且难以追溯,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科研人员和环境保护机构积极探索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并开展了相关的效果评价研究。
一、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1. 盖罩技术盖罩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覆盖污染源上方或周围,阻止污染物的扩散和飘散。
这种技术适用于煤矿、渣土场、垃圾填埋场等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所。
研究发现,在合理使用盖罩技术的情况下,可以显著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并有效降低人体暴露于有害物质的风险。
2.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代谢能力降解和转化有害物质的技术。
例如,利用植物吸收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能力,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绿化带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此外,微生物降解、藻类污染物吸附等生物处理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面源污染治理中。
3. 过程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是指对面源污染的产生、转移和扩散等环节进行管控的技术。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生产条件、采用环保设备等手段,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此外,智能监测系统的建设也能实时监测面源污染的变化,提供依据进行治理决策。
二、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效果评价1. 污染物浓度的监测评价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效果的关键是监测污染物浓度的变化。
科研人员通过在污染源周边设置监测站点,采集大气、水质和土壤样品,进行定期分析。
通过对比治理前后样品的测试结果,可以评估治理技术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 人体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面源污染治理不仅仅关乎环境,还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科研人员采用生物标志物监测、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人体暴露于面源污染后的健康风险。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治理技术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保护人体健康。
3.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考虑治理成本和相关效益。
科研机构和环境保护部门通过对治理项目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评估其对环境改善和社会效益的贡献。
第39卷第23期2008年12月 人 民 长 江Yangtze R i ve rVol .39,No .23Dec.,2008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学专项(63计划)(6)作者简介叶 闽,女,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8)23-0072-03城市新建区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效果分析叶 闽 雷俊山 余秋梅 王 孟 韩小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摘要:根据城市面源污染产生、运移与水体污染的特点与规律,将城市生态学思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
通过组合、改善和开发一系列同面源污染研究和控制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形成集成系统技术,建成了包括源、输移和汇控制技术的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示范。
以示范工程为基础,研究面源控制技术的源、输移和汇的运行方式和处理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其应用前景。
关 键 词: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对策措施;人工湿地;城市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城市面源污染实际上是城市面源污染物的积累,降雨径流的产生与污染物的汇集,污染物随着径流的输移,进入受纳水体产生污染,雨后面源污染物的再积累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必须围绕污染物的积累、汇集、输移和污染展开。
目前城市面源污染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城市雨水径流水质、面源污染特征、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负荷及相关模型和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对策进行。
前两者的研究成果深刻揭示了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规律,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打好基础[1~4]。
后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提出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对策,使科学研究应用于实践[1,2,4]。
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可操作性不强,有些措施,例如改变城市下水管道、增加绿地面积、提高人的环保意识等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者很大的资金来支持,而目前城市面源污染使得城市水环境迅速恶化,这些措施远不能满足要求。
城市河流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措施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城市河流流域范围内的面源污染控制问题,阐述了逐级控制管控模式,并分别介绍了目前城市河流的面源污染控制的技术性措施。
关键词:城市河流面源污染管控措施前言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高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治理,面源污染对于水环境的危害性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开展研究城市面源污染的特征及规律,制定可行的污染控制技术及对策,对政府部门进行面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1 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日、英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主要开展面源污染的分类特征研究、降雨--径流之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大气层污染物通过输送与沉积进人地表水体的机理性研究、面源污染扩散与负荷的模型研究等。
我国面源污染研究起始于80年代,相继在北京、珠江流域的广州、辽河流域的沈阳、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开展。
在基础研究方面,清华大学开展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及降雨径流过程、侵蚀过程、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模型研究。
滇池、太湖、巢湖污染治理过程中也对面源污染作了较深入研究。
但总体上面源污染研究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基础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上,对面源污染控制的研究比较落后,尤其是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研究仍相对薄弱。
2 城市河流面源污染的来源及特征面源污染,是指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引起的水体污染。
城市河流面源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降雨对城市地表的冲刷,所以,城市地表沉积物是城市河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城市地表沉积物包含许多污染物质,有固态废物碎屑(城市垃圾、动物粪便、城市建筑施工场地堆积物)、化学药品(草坪施用的化肥农药)、空气沉降物和车辆排放物等。
流域综合管理之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流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面源污染,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且难以集中控制的污染形式,对流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实施有效的流域综合管理,对面源污染进行控制,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流域综合管理下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
文章将对面源污染的概念、来源、影响进行详细阐述,以明确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本文将分析当前流域综合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这些理论和方法在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现状。
接着,文章将重点探讨各种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政策管理措施以及公众参与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和适用范围。
本文还将结合实际案例,评估不同流域综合管理策略下面源污染控制的效果,以期为相关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
文章将对面源污染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流域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分析面源污染是流域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综合性流域管理中占据关键地位。
流域面源污染具有分布广泛、来源多样、影响因素复杂及难以量化追踪的特点。
具体到流域内,主要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城市生活面源污染以及自然过程产生的污染物等。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源于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畜禽养殖废水排放,以及农田径流携带的泥沙与营养物质。
这些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水体富营养化风险。
城市生活面源污染则体现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系,以及雨洪过程中冲刷带走的城市固体废物和各类化学物质。
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活动也会加剧土壤侵蚀,形成新的面源污染。
自然过程中的面源污染包括地质背景释放的微量元素、森林砍伐引起的土壤侵蚀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污染物转移。
这些过程虽然相对自然,但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下,其排放强度和频率有可能显著增加。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改善作用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开发建设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日益受到重视。
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在城市开发建设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工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等。
根据目前我国面源污染监测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城市雨污水管网基本能实现对面源污染的控制,但还有大量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面源污染问题仍将是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海绵体系;城市面源;污染治理引言: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入到城市建设中来。
海绵城市是指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能像海绵一样,在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仅仅依靠自然水体进行调蓄。
因此,研究海绵城市对面源污染的影响及控制作用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
1、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指通过建设渗透和滞留设施,将降雨径流直接收集到雨水花园,然后通过土壤、植物和微生物对雨水进行净化。
雨水花园在利用雨水径流过程中,不仅能对径流量进行削减,而且还能净化水质。
通常情况下,雨水花园可分为低影响开发型雨水花园和高影响开发型雨水花园。
低影响开发型雨水花园主要用于收集径流中的少量降水,可直接下渗或经植物吸收处理后就近排入地表水体。
高影响开发型雨水花园主要用于收集降雨过程中的全部径流量,可直接将其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从当前国内雨水花园建设情况来看,多采用人工湿地或植物湿地对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
人工湿地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净化处理,而植物湿地则通过植物群落、植被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
实践证明,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雨水花园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法对径流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从而有效改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1. 简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排放控制和治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工程领域。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手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原理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监测和分析环境中的污染物,采用合适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其核心思想是“控制源头、治理末端”,即通过控制和管理污染源的排放,减少污染物进入环境中,同时对已经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清除。
3.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手段为了实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目标,人们不断创新和发展各种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以下是常用的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手段的介绍:3.1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大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
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常用的技术包括静电除尘技术、洗涤塔吸收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等。
3.2 水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是环境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
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等。
3.3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形式,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降低噪声污染,人们采用各种噪声控制技术,如隔声、吸声、降噪等。
4.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在未来将面临以下发展趋势:4.1 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是指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工艺,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未来,人们将更加重视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4.2 环境监测与污染预测技术的提升环境监测与污染预测技术的提升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掌握环境污染的动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污染控制和治理。
面源污染对城市水质的影响与治理对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管理者必须重视面源污染对城市水质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本文将探讨面源污染的定义、影响以及治理对策,旨在提高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的意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面源污染的概念。
面源污染是指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广泛产生的污染源,如道路、农田、建筑工地和工业区等。
这些污染源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城市的水体,严重影响水质。
面源污染对城市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面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农田和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养分,当这些养分进入水体后,会刺激水体中藻类的繁殖,形成大规模水华,破坏水质平衡。
其次,面源污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后果。
藻类繁殖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最后,面源污染还会污染城市水源。
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水源后,会使得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含量升高,严重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面对这些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第一,加强面源污染监测与管理。
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实时监测系统和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掌握面源污染的情况,为后续治理提供依据。
第二,加强工业排污管控。
建立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与管理,严禁随意排放废水和废气。
第三,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通过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第四,强化城市道路和市容环境的管理。
加大清洁力度,减少垃圾、尘土和垃圾渗滤等对城市水质的影响。
除了以上治理措施,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
例如,一些城市采用雨水收集和回收利用系统,有效降低了雨水径流对城市水体的冲击。
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推行了绿色屋顶和绿化环保政策,用植被覆盖建筑物和道路,增加绿地覆盖率,帮助减少污染物的雨水径流入水系统。
然而,要解决面源污染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行动,还需要公众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面源污染整治方案引言面源污染是指由农田、城市道路、建筑施工、工业企业等场地表面流出的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或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面源污染整治方案,对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面源污染整治方案的目标面源污染整治方案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手段,减少、控制和治理面源污染,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水环境质量:减少水体中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的浓度,保障水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健康;2.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保护土壤资源:预防和减少农田施肥、农药使用以及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对土壤的污染,维护土壤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4.促进可持续发展:以面源污染整治为契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面源污染整治方案的主要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面源污染整治方案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措施1.推行科学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农作物需求量等因素,减少农田施肥量,提高施肥效果,减少农田氮、磷流失;2.秸秆资源化利用:推广农田秸秆还田、沼气发电等方式,减少秸秆焚烧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农药合理使用: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和监督,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城市道路面源污染控制措施1.治理道路扬尘:采取覆盖、湿化等措施,减少道路扬尘的排放;2.加强路面清扫管控:增加清扫次数和清扫面积,及时清除道路积尘,减少道路污染物的入流;3.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引导市民减少机动车使用,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建筑施工面源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区域封闭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管理,减少粉尘、废水和废气的排放;2.废弃物分类处置:推行建筑施工废弃物分类投放和集中处理,减少废弃物的随意堆放和倾倒。
2012年10月第10期城市道桥与防洪0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点源污染被认为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但国外历史经验说明,即使点源污染达到“零排放”水平,仍然不能保证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究其原因,是由于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治理,面源污染的比重尤其是城市面源污染所占比例正在日益提高,大量的面源污染物继续分散地不间断地进入水体。
1城市面源污染的环境问题城市是在人类不断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开放程度高、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低、发展受单一物种(人)绝对影响等特征。
通过城市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很高,缺乏系统内循环,导致城市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依赖性,同时也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干扰。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生态系统,它在过程上是耗竭的,体制上是非循环式的。
长期以来,人类为了本身的短期利益,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由于知识的缺失和利益的诉求,城市中自然生态的规律和其他物种的利益被长期忽视,造成一系列城市病。
城市面源污染是现代城市病的一种。
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土地的使用功能,即改变了城市汇水面的性质。
汇水面由原来的天然植被、土壤等透水地面变成以建筑和道路(包括停车场、广场等)为主的不透水面,即使是公园、绿地等透水地面,其透水性能也大大降低。
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大,渗透雨水的减少,使得降雨径流流量增大,峰值流量来临时间缩短。
又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频繁,城市表面沉积物量增大,雨水淋洗大气和冲刷城市表面(道路、屋面、庭院等)沉积物所带来的污染物量增加,污染负荷增强。
其影响是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的增大加剧了城市受纳水体的污染,冲击性降雨径流造成了城市区域性的洪涝灾害,加剧了面源污染的扩散。
在发达国家,点源污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城市面源污染与工程控制措施初探摘要:面源污染所占比例随着对点源污染的控制而在不断增大,研究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特性及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对彻底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面源污染;地表径流;工程措施中图分类号: x5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面源污染是指城市地表雨水径流引起的水体污染。
点源和面源对水体污染的分担率随着人们对点源及面源的认识程度及采取的相应治理措施的效果而发生变化,在点源污染极其严重时,面源污染常常会被忽视。
面源污染所占比例是随着对点源污染的控制而在不断增大的。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面源污染已成为主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在美国俄亥俄河、五大湖,当把所有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全部处理后,水体污染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究其原因,发现是由于暴雨径流把广大地面上的各种污染物都带入了水体。
近年来,我国对滇池污染、太湖污染、淮河流域污染等重大河流湖泊污染问题的调查研究结果都表明面源污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滇池富营养化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及面源的污染分担率分别为9%、24%和67%。
及时地汲取国内外一些城市的经验教训,在治理点源污染的同时,全面系统地考虑污染的来源,才能实现污水系统统筹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
同时,研究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特性及规律,开发可行的污染控制技术及对策,为政府部门对面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特性城区面源污染的突出特征是:污染源时空分布的离散性和不均一性、污染途径的随机性和多样性、污染成分的复杂和多样性、污染源和污染成分监控、定量计算的困难性、控制策略的系统性。
对我国面源污染危害和控制的长期性、艰巨性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1.1汇水面性质城市汇水面以建筑与道路不透水面为主,也包括公园、绿地等相当比例的透水地面。
由于中国处于较快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总汇水面积会有很大的变化,汇水面的性质和比例也会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