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类杂粮害虫
- 格式:ppt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21
主要农物害虫:一、地下害虫: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蝼蛄(华北、东方)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黄地老虎、大地老虎、小地老虎、种蝇、蟋蟀。
二、麦类害虫:黏虫、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叶峰、小麦害螨三、禾谷类杂粮害虫:1、玉米螟2、东亚飞蝗3、高粱条螟4、玉米蚜5、粟灰螟四、棉麻虫类 ;1、棉蚜2、棉叶螨3、棉铃虫4、棉红铃虫5、麻叶甲6、绿盲蝽7、烟蓟马 8、麻天牛五、油料作物害虫 ;1、大豆食心虫2、豆荚螟3、油菜蚜虫4、草地螟5、菜粉蝶6、豆天蛾 7. 黄宽条跳甲 9、小菜蛾六、薯类害虫 ;1、马铃薯瓢虫2、甘薯麦蛾七、糖类害:1、甜菜跳甲2、甜菜象甲八、储粮害虫:1、玉米象甲2、麦蛾3、谷螟4、豆象5、谷蠹主要农作物病害:一、麦类病害:1、小麦条锈病2、小麦叶锈病3、小麦杆锈病4、小麦白粉病5、小麦纹枯病 7、小麦赤霉病 8、小麦散黑穗病 9、小麦腥黑穗病 10、小麦根腐病 11、小麦粒线虫病 12、小麦丛矮病二、禾谷类杂粮病害:1、玉米大斑病2、玉米小斑病3、玉米丝黑穗病4、玉米黑粉病三、棉麻病害、油料作物病害:1、油菜菌核病2、大豆包囊线虫病3、油菜霜霉病4、向日葵菌核病5、大豆花叶病 6、大豆菟丝子四、薯类病害:1、马铃薯病毒病2、马铃薯晚疫病3、马铃薯早疫病五、糖类作物病害:1、园林植物病虫害一、食叶害虫:1、杨叶甲2、大蓑蛾3、梨星毛虫4、黄刺蛾5、杨扇舟蛾6、甜菜褐斑病2、甜菜根腐病舞毒蛾 7、斜纹夜蛾 8、银纹夜蛾 9、国槐尺蛾 10、霜天蛾 11、蓝目天蛾12、黄褐天幕毛虫 13、柑橘凤蝶 14、蔷薇三节叶蜂 15、美国白蛾 16、柳毒蛾二、吸汁害虫1、大青叶蝉、桃蚜、棉蚜、粉虱类、介壳虫类、绿盲蝽蓟马类螨类三、蛀干害虫:1、光肩星天牛2、双条杉天牛 3.桃红颈天牛 4、锈色粒肩天牛5、松褐天牛6、杨十斑吉丁7、松纵坑切梢小蠹8、柏肤小蠹 9、芬芳木蠹蛾东方亚种10、杨木蠹蛾 11、柳木蠹蛾 12、白杨透翅蛾 13、杨干透翅蛾 14、臭椿沟眶象 15、沟眶象七大类病害(花卉)1、霜霉病类(疫)2、白粉类3、锈病类4、煤污病类5、炭疽病类6、灰霉病类7、叶斑病类枝干病害:1、腐化溃疡病类( 1)杨树烂皮病( 2)杨树溃疡病( 3)槐树溃疡病2、枝枯病类3、丛枝病类4、枯败病类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列当(1)各样树木管护、修筑、病虫害等方面光盘(2)各种害虫生物学特征等光盘(3)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光盘。
农业昆虫学杂粮害虫在农业生产中,杂粮作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多样的饮食选择。
然而,杂粮的生长过程常常受到各种害虫的侵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杂粮害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玉米螟、粘虫、蝗虫、草地螟等。
这些害虫以不同的方式危害着杂粮作物。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的幼虫会钻进玉米茎秆内啃食,导致玉米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折断。
玉米螟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其繁殖和生长。
在防治玉米螟时,农民们通常会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比如,释放赤眼蜂来寄生玉米螟的卵,从而减少其幼虫的数量;同时,在必要时也会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粘虫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种害虫。
它们具有暴食性,在短时间内就能将大量的叶片吃光,严重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粘虫的发生往往具有迁飞性和暴发性的特点。
为了有效防治粘虫,及时监测和预警至关重要。
通过田间调查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昆虫监测雷达等,能够提前发现粘虫的迁飞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物理防治方法如设置防虫网、灯光诱捕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蝗虫是杂粮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通常成群活动,食量巨大,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蝗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在干旱的年份容易爆发成灾。
对于蝗虫的防治,除了化学药剂防治外,生态防治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例如,通过保护和增加蝗虫的天敌,如鸟类、蛙类等,来控制蝗虫的数量;同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蝗虫适宜的栖息场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蝗虫的危害。
草地螟则主要危害豆类等杂粮作物。
其幼虫会咬食叶片、花蕾和嫩荚,造成减产。
草地螟的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有关。
在防治草地螟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其寄主植物;在幼虫发生初期,采用药剂喷雾的方法进行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时间,以提高防治效果。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杂粮害虫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害虫也会对杂粮作物造成危害。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杂粮作物的种植和消费逐渐增加。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杂粮作物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提高杂粮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杂粮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下面了一些常见的类型:1. 病害:赤眼病:主要侵害玉米、高梁等作物,造成叶片烧焦、产量下降。
稻瘟病:对稻谷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多种霉病:如玉米赤霉病、稻瘟病等,会导致作物减产和毒素积累。
2. 虫害:稻飞虱:是稻谷的主要害虫之一,会造成稻谷叶片黄化、减产。
玉米螟:对玉米的幼苗和果穗造成损害,降低产量。
高梁蚜虫:会导致高梁叶片黄化、减产。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为了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防害: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阻断病原物传播途径,减少病害的发生。
病害防治剂:使用病害防治剂,如化学农药,及时喷洒作物,防害的发生和传播。
抗病品种培育: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 防治虫害: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防虫网/虫害陷阱:在作物周围搭设防虫网,或者设置虫害陷阱,减少害虫入侵。
生长调控剂:使用生长调控剂控制害虫数量,如嗅觉干扰剂、生长抑制剂等。
杂粮作物病虫害给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轮作、使用病虫防治剂、培育抗病品种和采取生物防治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提供有关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参考,为杂粮作物的种植和生产提供帮助。
玉米象赤拟谷盗米象谷蠹书虱玉米象百科名片玉米象玉米象成虫:体长2.9~4.2毫米。
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见图)。
喙长,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
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节长,索节6节,触角棒节间缝不明显。
前胸背板前端缩窄,后端约等于鞘翅之宽,背面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
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
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鳞毛。
后翅发达,能飞。
雄虫阳茎背面有两纵沟,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较尖。
概述分类地位: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的1种。
种属分布:世界性分布。
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惟新疆尚无记录。
形态特征玉米象卵:椭圆形,长约0.65-0.70mm,宽约0.28-0.29mm,乳白色.半透明.下端稍圆大,上端逐渐狭小,上端着生帽状圆形小隆起;谷象的卵与其相似。
玉米象幼虫:体长2.5-3.0mm,乳白色,体多横皱,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全体肥大粗短,略呈半球形.无足.头小,淡褐色,略呈楔形.谷象幼虫与其相似。
玉米象蛹:体长3.5-4.0mm,椭圆形,乳白色至褐色.头部圆形,喙状部伸达中足基节.前胸背板上有小突起8对,其上各生1根褐色刚毛.腹部10节,腹末有肉刺1对。
玉米象成虫:体长2.9~4.2毫米。
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见图)。
喙长,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
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节长,索节6节,触角棒节间缝不明显。
前胸背板前端缩窄,后端约等于鞘翅之宽,背面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
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
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鳞毛。
后翅发达,能飞。
雄虫阳茎背面有两纵沟,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较尖。
生活习性寄生于玉米、豆类、荞麦、花生仁、大麻子、谷粉、干果、酵母饼、通心粉、面包等。
幼虫只蛀食禾谷类种子,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受害重。
1年发生1代至数代,因地区而异。
粮食仓库害虫防治1. 引言粮食仓库是存储粮食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害虫滋生的温床。
害虫会对储存的粮食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粮食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粮食仓库害虫防治是保障粮食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粮食仓库害虫的种类和危害,并提供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
2. 粮食仓库害虫种类与危害2.1 主要害虫种类1)谷类害虫:如谷蠹、米象、粉尘螨等。
2)蛀干害虫:主要包括书虱、居氏麦盗虫等。
3)转出害虫:如啮小蠹、谷小蠹等。
4)食粮害虫:如木蠹鱼、老鼠等。
2.2 害虫对粮食的危害1)寄生:害虫可以在粮食中寄生,占据粮食的营养,导致粮食的品质下降。
2)破坏:害虫以粮食为食物,会直接破坏或污染储存的粮食。
3)滋生:害虫会在粮食堆中大量繁殖,导致害虫数量剧增,加剧粮食的损失。
3. 粮食仓库害虫防治方法3.1 预防措施•保持仓库的清洁和干燥:经常清扫仓库,清除积尘和碎屑,保持仓库干燥,不给害虫滋生的环境。
•严密封闭:修复和加固仓库的门窗,确保害虫无法进入仓库。
•撤离害虫来源:及时清理残留的谷物和废弃物,减少害虫的滋生源。
3.2 物理防治方法•低温处理:利用低温杀死或冻结害虫。
可以通过冷冻或使用低温气体进行处理。
•高温处理:利用高温杀死害虫和害虫的卵。
可以通过蒸汽熏蒸或使用高温烘干器进行处理。
•曝晒:将粮食暴露在阳光下,害虫会受到阳光的照射而死亡。
3.3 化学防治方法•农药喷雾: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处理,杀死害虫。
•熏蒸:使用具有杀虫作用的气体,将仓库进行熏蒸处理,彻底消灭害虫。
3.4 生物防治方法•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来捕食害虫,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昆虫病原菌、线虫等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4. 总结粮食仓库害虫的防治是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不可或缺的工作。
本文介绍了粮食仓库常见的害虫种类和危害,并提供了多种防治方法,包括预防措施、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滋生,保障粮食的质量和数量,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一、引言杂粮作物是指除了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之外的一类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
杂粮作物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然而,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杂粮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影响。
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杂粮作物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农作物种植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二、常见的杂粮作物病害1. 稻谷病害稻谷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常见的稻谷病害包括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瘿蚊等。
- 稻纹枯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引起稻谷叶片出现纹枯症状,最终导致稻谷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密植、早稻后移栽和化学药剂喷洒。
- 稻瘟病:常见于水稻生长期间,主要通过风雨传播。
该病可引起水稻叶片出现瘟症状,并且会导致稻谷减产。
预防稻瘟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及时喷洒农药。
- 稻瘿蚊:主要通过叶面喷洒、黏虫或邻田传播,引起水稻叶片出现瘿蚊虫卵和瘿蚊幼虫症状,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
稻瘿蚊的防治方法包括黄水桃叶面喷洒、提早转栽和喷洒杀虫剂。
2. 小麦病害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见的小麦病害包括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
- 条锈病:主要通过风传播,引起小麦叶片出现黄白色病斑和红褐色患处。
防治条锈病的方法包括合理间断播种、及时灭草和喷洒杀菌剂。
- 白粉病:常见于小麦生长期间,主要通过风传播。
该病可引起小麦叶片出现白色粉状病斑,并且会导致小麦减产。
预防白粉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及时喷洒农药。
- 赤霉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引起小麦叶片、茎秆等部位出现赤红色霉斑和黑色粉状物。
防治赤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健康种子、灭菌土壤和定期检查。
三、常见的杂粮作物虫害1. 玉米虫害玉米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常见的玉米虫害包括玉米螟、蓟马、斑潜蝇等。
-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玉米的叶片和穗部为食。
/good/nykchx/jiaoan/5.htm第五章 禾谷类杂粮害虫概 述杂粮害虫主要是指为害玉米、高梁和糜子等禾本科作物的害虫。
在我国杂粮占作物总面积的47%。
玉米、高梁和谷子大多分布于淮河以北的北方旱作区,其中玉米在长江以南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但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区。
在北方,玉米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
现已记载的杂粮害虫种类达500种,其中发生较广为害较重的的主要有以下类群:1.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是杂粮作物苗期的主要害虫,在不同的地区历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2.粘虫:粘虫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害虫,在南方主要为害水稻、小麦,而在北方除危害麦类作物外,也是为害玉米、高梁和谷子的主要害虫。
3.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高粱、谷子的重要蛀茎害虫。
分布遍及全国。
4.蝗虫类:1950年以前是禾谷类杂粮的重要害虫。
解放后,采取“改治并举”的措施,不少地区已绝迹或降为次要害虫,已不造成危害。
目前偶而有部分地区遭受蝗灾的报道,例如,1989年10月河北省发生蝗灾,1000万亩粮食受到危害。
在北方,有些地区土蝗有时侵入农田,造成一定的为害。
5.除上述几类外,还有其特有的或局部地区为害的种类,如甘肃省的谷叶甲等。
从杂粮作物来讲,玉米和高粱的主要害虫种类比较接近,除遭受玉米螟、粘虫为害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份还可遭受高粱条螟、高粱蚜、桃柱螟、棉铃虫、棉红蜘蛛,栗穗螟、小穗螟、高粱舟蛾、麦根蝽、高梁根蚜、玉米枯心夜蛾、玉米旋心虫、高粱芒蝇和玉米铁甲虫等为害。
谷子除受玉米螟、粘虫等严重为害外,栗灰螟则为北方谷子产区的发生普遍的重要蛀茎害虫。
其它类群发生较少。
在甘肃,有一些特殊的类群,如糜子吸浆虫在陇东地区发生严重。
玉米截形叶螨等对玉米的为害严重。
第一节 粘 虫一.学名、分类地位及近缘种1978年后我国对粘虫的学名采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但国内有关资料中也用Leucania separata (Walker)。
谷物作物种植中的害虫防治策略探讨谷物作物种植中害虫防治策略的探讨引言:谷物作物是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保障谷物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谷物的种植过程中,害虫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们会给谷物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害虫防治策略对谷物作物的种植是至关重要的。
一、害虫种类和危害:在谷物的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害虫主要包括蚜虫、食叶虫、瘿螨、瘿蝇等。
它们通过吸食作物汁液、咬食叶片、寄生等方式对谷物作物造成危害。
蚜虫是谷物作物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通过吸食作物汁液,感染病毒,导致作物减产。
食叶虫则通过咬食作物叶片来获取营养,导致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
瘿螨是靠寄生在作物叶片上,吸食叶肉和汁液,导致叶片变形、卷曲,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而瘿蝇则以某些种子为食,通过幼虫寄生在种子中,破坏种子的营养和萌发机能,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二、害虫防治策略:在谷物的种植中,采取一系列的害虫防治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防治策略。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者寄生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危害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蚜虫的防治中可以引入各种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在食叶虫的防治中可以采用斑蝥这种可以捕食幼虫的天敌。
通过增加天敌的数量和使用适当的天敌可以减少害虫的繁殖和危害,实现生物平衡。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杀灭害虫的一种方法。
正确使用农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的繁殖和危害。
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等。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和环境污染。
3.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是通过调整作物的生长环境来减少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的一种方法。
例如,合理选择种植品种,采取轮作和间作种植,合理施肥和灌溉,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和减少害虫的滋生环境。
4.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